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秦念:冗兵数量太多,财政无法担负,加上成系统的贪污腐败,贼配军粮饷极端短缺,于是逃兵也越来越多。】

  【赵匡胤:皆朕之过!!】

  赵匡胤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只觉透体冰冷。

  此时的宋臣看不出折杖法的后患,只觉对自己有利故而隐而不报,勉强可以理解。

  可当盗贼蜂起的乱世到来,大宋的文臣们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为什么没人去建议宋帝治本,甚至坐视刺配之刑越加越多?

  他们依旧只从己利!

  赵匡胤曾对赵普说过:“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才干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酒,亦不及武臣一人也。”

  他知道儒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只是觉得文臣再怎么贪浊,危害也远不及武臣。

  可当秦念将文臣贪浊的后果说出来,他才发现真论“民受其祸”,文武唯一的区别,就是文臣的虐民更隐蔽!

  他一开始就想错了!

  【秦念:贼配军地位低下,逃兵为祸乡里,致使宋朝皆以从军为耻。大宋的外战就越来越孱弱,最终面对异族入侵时,华夏竟以四十倍的人数差被异族所奴役!】

  除明以外,各朝震动!

  以四十倍的人数差,为异族所奴役?

第86章

  【秦念:明明在汉朝之时, 借兵刃弓弩之利可以“一汉当五胡”。】

  【秦念:到你宋朝,百姓以从军为耻;官吏贪腐致使武备落后,尤其战马极为稀缺;吃空饷问题极其严重, 军费居高不下,底层士卒却饥寒交迫——最终举国积弱。】

  一汉当五胡,出自“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并不是指汉人就比得上五个胡人,而是指汉人借助兵刃弓弩发挥的战斗力远强于胡。

  宋朝的工商业明明极为发达,其兵刃弓弩原本也该胜于异族,宋军的战斗力绝不应该这么差。

  可惜宋朝的士大夫阶级, 太贪了。

  宋朝的皇帝, 更是沉浸在士大夫的赞颂声中找不着北。

  丝毫没有意识到越是优待士大夫, 越是给他们各种免于刑罚的特权,其贪腐程度就越严重。

  【秦念:儒家鼎盛,重文抑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换来的就是这么个结果。】

  秦念是在褒赞汉朝, 刘彻却笑不出来。

  毕竟秦念还补了句“儒家鼎盛”。

  ………

  历朝历代的儒生皆羞愧欲死。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是儒家的理想中的君臣之道。

  儒家鼎盛, 更是儒生的梦想。

  可当真有一个朝代,儒家达到鼎盛,君王也当真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重文轻武、刑不上大夫、有八议之善——

  其结果竟是四十汉不如一胡,竟是神州陆沉!

  ………

  “儒家改史改得好啊。”

  朱元璋面色极其难看。

  他是后世之君, 本该清楚宋朝是怎么亡的。

  但在儒家史官的书写之下, 他却以为宋以吏治松弛而亡, 是对贪腐惩治不利所致。

  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就在“儒臣”本身。

  朱元璋同样是皇帝,他不会将政策的失误归咎于宋太祖。

  身为君王,所见所及都有限制。

  儒臣本该是君王的耳目,辅佐君王治理天下。

  可当秦念以非儒家的视角解读宋朝的历史,朱元璋看到的却是儒家欺君。

  从上到下皆在欺君!

  儒史却不是这么写的,儒家的史书只是将责任归咎于臣子“违背孔孟之道”,归咎于“儒道不兴”!

  是了。

  官吏清廉就是儒家治国的功绩,贪官污吏就是违背孔孟之道。

  儒家哪里会有错?

  【赵匡胤:朕甚悔之!】

  赵匡胤心中极为沉痛。

  他曾以为必须重文抑武,才能防止重演五代十国的频繁改朝换代。

  他曾以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就会对大宋尽心尽力。

  君臣同心,大宋怎么会亡?

  可现实却是贪欲无极。

  这些士大夫不会认为自己获得了好处,就该像助家族兴盛一般辅佐宋帝。

  他们只会嫌贪污得还不够多。

  即便国破,他们的家也不会亡,他们还可以侍奉其他朝代的君王。

  君臣一心只有个例。

  故而唐太宗才会对魏征爱之甚极,纵有私授史官之事,也不忍将魏征墓移出昭陵。

  君王与臣子就是不同的阶层,是他过于自以为是!

  【秦念:朕知道你为什么抑武。你处在一个礼崩乐坏都不足以形容的时代,是华夏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时期。】

  【赵匡胤:……】

  宋朝之前的诸帝都皱起眉头。

  李世民更是忧心忡忡。

  秦念曾说“五十多年整出十几起篡位事件”,加上赵匡胤的商税“治的就是你朝羁縻之策的遗留问题”。

  可见宋朝就在唐朝灭亡的五十多年后建国。

  他本以为频繁篡位就足见唐宋之间是何等乱世,甚至将其与五胡十六国时期并论。

  可如今秦念说的竟然是“华夏史上最惨无人道”!

  唐宋之间,究竟乱到什么地步?

  【秦念:其他时期的吃人,是“岁饥,人相食”。但你所在的时期,却是不饥也食人,将食人视作平常,甚至以食人为乐。人肉被与猪肉一同售卖,价格还更为低贱。】

  史书上的记载远比秦念描述的更为黑暗。

  秦念原本想复述原文,但打字的时候不由得想到“天幕”的设定是面向所有人。

  真将五代十国的史书原文放出来,极有可能给小孩造成心理阴影。

  出于扮演的沉浸感,秦念没有发原文。

  【赵匡胤:朕是因此以为武将之害高于文臣之害。】

  【李世民:这是……朕的过错?】

  李世民声音颤抖。

  这十日以来,他将秦念提及的所有大唐亡国之因都熟记于心,无数次推演大唐如何因这些弊端走向亡国。

  可李世民怎么也没想到,大唐留给后世王朝的,竟是如此惨烈的局面!

  羁縻之策、藩镇割据、战乱不止、武将篡位、以人为食……

  李世民已是悲痛万分。

  【秦念:不是,唐朝该为这事负责的皇帝有很多,远远轮不到你。真要这么追根溯源,那就得追溯到孔子的“柔远人”。】

  【李世民:朕是皇帝。】

  孔子提出柔远人,那是一家之言。

  李世民不愿将自身的过错归咎于古人。

  错在身为皇帝的自己不该采用儒家的柔远人。

  【秦念:追溯皇帝?刘彻?】

  【刘彻:朕只管得到在位时期的事,此后的皇帝如何治政又与朕何干?朕又没有要求后世尊崇儒术!】

  【秦念:这才叫高配得感。二凤,多跟刘小猪学学,心态好才能像他那么长寿。】

  【李世民:……】

  【刘彻:哼!】

  【秦念:正如刘彻所说的,你又没有留下祖训去逼迫后世皇帝沿用你的政策。仅羁縻之策最多也就是异族皆反,回到大唐建国之初的状态。】

  【朱元璋:……】

  看到自己被迫发言,朱元璋就知道秦念在点他。

  他确实留下了祖训,认为按祖训治国大明就能得以长存。

  可事实却是大明亡于异族。

  那他留下的祖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