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172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分地予隐户,补民以不足!

  不再有永业田这一点——他们又不是能世代积累大量土地的“地主”。

  对于被兼并土地的平民,他们早就知道“永业田”不是他们的“永业”。

  【武曌:为何?】

  【秦念:可以世袭的永业田跟分封的区别是?你朝交赋税的人口占比相对于贞观年间降了几成?】

  【武曌:朕明白了。】

  【秦念:三十州中收缴来的财富,应足以支撑一场对突厥的全面战争。】

  秦念这话也不是随便说说。

  唐朝建国到圣历元年已有八十年,三十州权贵豪富侵吞的财富,绝对足以支撑一场全面战争。

  【武曌:秦皇龙章凤姿也!】

  武曌好会夸人,比只会“大才”的皇帝会夸多了。

  秦念暗中给这位同事点赞。

  ………

  武曌明白,秦念这句话实则是在隐晦地提醒:

  当选定最富裕的三十州,而不是根据赋税降幅来选。

  而全面战争……

  武曌几乎是立即就想到了秦念此前所说的“奴隶”政策。

  以往都是异族掳掠汉人,现在也是时候去掳掠异族。

  欲要提升异族奴隶的价格,就要先提升本族奴隶的待遇。

  重兴百家、科举制、奴隶、土地兼并、外敌……

  好在有太平可为她分忧,不然这么多事务,如何能够同时推行?

  寿数无多,武曌没有时间可以挥霍。

  【武曌:还请详述乾封与圣历年间如何应对吐蕃。】

第99章

  秦念沉思。

  吐蕃和突厥不同。

  咸亨元年, 也就是唐高宗泰山封禅的四年后,吐蕃就入侵西域,“吐蕃陷西域十八州, 又与于阗袭龟兹拨换城,陷之”。

  唐高宗放弃安西四镇后,派薛仁贵率兵十余万讨伐吐蕃,于大非川战败,丢失吐谷浑之地。

  到仪凤三年,吐蕃与西突厥联手进攻安西,李治派李敬玄与吐蕃战于青海,大败,丢失日月山。

  大唐对吐蕃最大的劣势在于地理因素。

  吐蕃位于青藏高原, 对李唐和武周都天然占据优势, 可以随时袭击西域、吐谷浑等地, 甚至唐玄宗时期吐蕃还联合南诏攻打蜀地。

  而想要攻打吐蕃,就要同时面对地理劣势与超远后勤两大难题。

  到武周的圣历年间,由于日月山的丢失,从关中上青藏的要道被吐蕃占领, 反倒是吐蕃可以随时东侵。

  好在虽无地利, 却有人和。

  【秦念:二凤, 你不把吐蕃打下来,反而和亲资敌,你看你给后人留下多大的麻烦。】

  在说出如何应对吐蕃之前,秦念照例先调戏一下二凤。

  【李世民:朕不会再犯此错。】

  李世民深知未来的自己选择与吐蕃和亲而不是攻打,必然是因为难以攻占。

  他有开疆拓土之志, 若是能覆灭吐蕃, 他怎么会选择和亲?

  但正如秦念所说, 异族必然成患。

  他不在大唐强盛之时处理这一隐患,隐患不会消失,只会继续威胁他的后人。

  【秦念:吐蕃大相噶尔·东赞死于乾封二年,吐蕃赞普芒松芒赞于当年亲政。芒松芒赞曾试图制衡权臣,不久后失败,被迫任命噶尔·东赞长子为相,此后噶尔家族垄断军政权。】

  【李治:竟有此事?!】

  李治大喜过望!

  这不就是说吐蕃明年就将有内部动荡?

  至于此时的吐蕃赞普并非“芒松芒赞”,李治猜测应是唐时与秦念时期对此人的称呼不同。

  【李隆基(56):朕尚不知此事,你又从何得知?】

  【秦念:考古。】

  【李隆基(56):你考古……】

  李隆基本是疑惑于秦念就算是“考古”,也不该“考”出大唐都没有记载的吐蕃往事。

  ——他理解的“考古”是“研究古代历史”。

  但刚说出三个字,他就已经明白秦念是在说什么。

  在中原是“考”不出来,但不代表秦念不能在吐蕃之地“考”出来。

  这秦念所在的王朝,竟是已然吞并吐蕃?

  【朱棣:秦皇,你还真是……一视同仁。】

  和今天才入群的李隆基不同,朱棣清楚秦念口中的“考古”究竟是指什么。

  考虑到话题或许很快就要轮到自己,朱棣换了个更为委婉的词汇。

  吐蕃之地在此时被称为乌斯藏,被元朝吞并,如今隶属于大明。

  他当然猜得到秦念应是在吐蕃“考古”出这等史实。

  朱棣更没想到的是,秦念“考古”时居然真的不仅是为了陪葬品,还会去了解陵寝中的史实。

  哪怕是没有用处的他国史实——

  若无天幕,了解吐蕃的史实又有何用?

  ………

  秦念知道李隆基和朱棣的扮演者是故意表达误解。

  真敬业啊。

  芒松芒赞想要制衡权臣,是出自敦煌藏经洞所出的藏文文献《吐蕃大事纪年》。

  敦煌藏经洞是用于封存文物的佛教禅窟,并没有棺椁,不是墓葬。

  【秦念:芒松芒赞挣扎的时间应该很短,因为在咸亨元年四月、也就是乾封元年的四年后,吐蕃就攻陷龟兹拨换城。】

  【秦念:李治,你想要围魏救赵,就派薛仁贵率五万大军讨伐吐蕃,于大非川大败,吐谷浑地区全部丢失。】

  【李治:薛仁贵为何会败?】

  在李治看来,薛仁贵在随同阿耶征高句丽时扬名军中,得阿耶重用镇守玄武门。

  永徽五年山洪至万年宫,宿卫奔逃之际,唯有薛仁贵冒死登门框高呼警示宫中,他才得以免于为山洪所沦溺,可见薛仁贵之忠。

  显庆三年开始,薛仁贵征高丽,屡立战功。

  龙朔元年赴天山击九姓突厥,三箭定天山。

  如此战功赫赫的大将,怎会在征吐蕃时失利?

  即便未能功成,也不应大败失地!

  薛仁贵望着天幕,不知该如何是好。

  【秦念:跟他关系不大。只是你让郭待封这个自视甚高的废物当薛仁贵的副将。他违抗薛仁贵之命擅自领着辎重前行,结果军粮辎重全部被吐蕃伏军所劫掠。】

  【李治:……】

  李治额角抽疼。

  军粮辎重被劫掠,也就难怪薛仁贵会大败。

  武照连忙安抚陛下:“此事尚未发生,不用郭待封即可。”

  七年前陛下亲策试举人,九百人中只有郭待封、张九龄五人居上第,陛下令他们待诏弘文馆。

  这郭待封乃是郭孝恪次子,郭孝恪曾献“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之策,助太宗皇帝擒窦建德。

  陛下应是以为虎父无犬子,才会以郭待封为薛仁贵副将。

  结果无能也就罢了,竟然于军中违抗主将之令!

  此刻的郭待封脸色惨白,浑身颤抖。

  他知道不仅自己的仕途走到终点,“自视甚高的废物”之名更是会流传于天下乃至于后世。

  【李治:朕更换副将,薛仁贵可否覆灭吐蕃?】

  不能。

  薛仁贵暗叹。

  大败之因虽不在他,但他知道吐蕃占据地利,易守难攻。

  亦知太宗皇帝之所以选择和亲,也是因为吐蕃极难攻下。

  倘若只是围魏救赵,率精锐突袭吐蕃,迫使其军离开西域回防大非川,或许能够功成。

  但要覆灭吐蕃,完全不可能。

  【秦念:吐蕃占尽地利,你想让薛仁贵带着十几万人长途奔袭、顶着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去覆灭吐蕃?你做梦呢?】

  【李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1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2/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