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213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又当如何是好?

  赵匡胤不打算发行免罪的国债,宋辽之战就算缺钱,也不至于缺到要给官员富豪免罪。

  但以他对经济的敏锐度,已经察觉发行利息合理的国债利国利民。

  故而有疑问之处就立即寻求答案。

  【秦念:发行的国债越多产生的利息就越多, 所以额度必须经过反复核算, 朱元璋身边没有懂经济的官员, 只能朕替他决定额度为五百万两白银。】

  【朱元璋:倘若五百万已经凑齐,此后的贪官就不能免罪?】

  看到赵匡胤的问题时,朱元璋的想法是权贵豪富愿意购买多少国债,他就收多少。

  不是因为贪得无厌, 而是既然要赦免被迫贪污的官员, 那就不能只赦免一部分。

  地方官员距离京师甚远。

  朱元璋担忧他们上报罪行的折子还没到, 国债就已经全部被购买。

  【秦念:贪官的赃款不必计入国债额度,因为实际上不产生利息。】

  【朱元璋:……原来如此。】

  朱元璋再次意识到自己确实不懂经济。

  赃款会被没收,十年后只需兑换收益,不必归还本金。

  等等……

  朱元璋突然想起除了“钱五”还有“钞五”,也就是说贪官还需要上缴等额的宝钞, 这部分宝钞就不必在三年后兑换为二代宝钞。

  难道这才是秦念要求“钱五钞五”的目的?

  【秦念:国债购买期限为四个月, 前两百万额度银钱先入国库者得;后三百万两额度优先择取清官、其次豪富、最后为宗室, 超出额度的银钱应尽数退回。豪富的钱即便退还,这部分钱依旧既往不咎。】

  【秦念:财产距离京城太远的权贵富豪可上书表明想要购买国债的数额,得到准许后再上交银钱。】

  当即就有豪富家族召集族人,商讨分散购买国债。

  额度总共就五百万两,超出额度的部分会直接归还,不法所得也会既往不咎。

  他们要确保只有一部分被选作国债,另一部分过明路后被退回。

  如此一来,就算国债不能兑现,收益也远大于损失。

  “此次陛下必会兴商开海,甚至允许商户科举——这些钱只有过了明路,才能安心经商赚钱。”

  【秦念:对了,清官购买国债的上限为五百两。】

  【朱元璋:这是为何?】

  大明豪富更加不相信国债能够兑现。

  限定清官的购买额度,或许就是指十年后只兑换清官的国债!

  故而上限仅五百两。

  【秦念:就你朝这点俸禄,家境清贫的清官没钱买国债。不设定上限,这三百万额度可能都属于家境殷实的清官。届时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朱元璋:可清贫者依旧无钱购买国债。】

  【秦念:自有家境殷实的人会借钱给这些清官买国债——如果清官借不到钱,那就由你借钱给他们,利息五五分。】

  【朱元璋:?】

  大明的清官很罕见,家境清贫的清官就更加罕见。

  清贫还能当清官,这种官员必然自己懂得律算,才能省下请师爷的钱。

  陛下没看懂,但他们看懂了。

  后世秦皇知道他们清贫,故而设法让他们也能购买国债。

  “利息五五分”,实则是指倘若他们在民间借不到十年利息低于二百五十两的钱,就去找陛下借钱。

  这是低则二百五十两高则五百两的收益。

  七品知县年俸九十石,这等同于三至六年的所得——有时一两银值两石米,这便是六至十二年的所得!

  【秦念:在你朝敢自认清官的人,品行与能力都必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你可要好好查他们的底细,千万别被骗。】

  【朱元璋:朕定会让锦衣卫彻查。】

  朱元璋目光犀利。

  秦念这么一说,他就懂了。

  说是借五百两,实则是在十年后赏赐二百五十两银子。

  若是品行与能力皆备之臣,他也必会予以重用。

  敢自认清官,就得经得起锦衣卫的彻查。

  那可是二百五十两银子!

  【秦念:至于既不上报罪行,也不敢自认清官的人,那就可以着手准备抄家。】

  明朝的官员:“……”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迟疑于陛下是否真能既往不咎。

  如今倒是不必迟疑了。

  面对这等避无可避的阳谋,上报罪行是唯一的生路。

  好消息是,罪臣必然极多。

  多到陛下不能追究。

  而此时的豪富们发现设置上限实则是赏赐清官时,他们反而开始相信国债能够兑现。

  【朱元璋:皆依秦皇之言!】

  【朱棣:朕亦皆依秦皇之言。至于朱允炆一朝,待朕登基之后,也会采用此策。】

  燕王朱棣很是无奈。

  被未来的自己作主,这感觉实在诡异。

  他也明白“朱棣”是为自己着想。

  因为身为燕王的自己不能发言,那就只能是未来的自己替自己宣告天下。

  ………

  朱棣的民心跃升数十个名次!

  此时的大明宝钞已经贬值九成八以上,新钞都不值二十文,旧钞更是形同废纸。

  可如今依陛下之言,三年后宝钞就可以兑换五十文!

  他们如何不喜?

  朱棣敢作出承诺,是和太子及朝臣商议多时作出的决定。

  虽然洪武二十五年才发行五亿贯,而到了永乐十九年,就已超出七亿贯。

  但只兑换“看得清贯伯”的大明宝钞,此时需要准备的二代宝钞其实不会比洪武年间多太多。

  因为大多数宝钞已然朽烂。

  也有臣子建议将宝钞兑换率改为五十比一,因为太祖时期宝钞只贬值八成,此时却已经贬值九成八。

  经过深思熟虑,朱棣还是决定皆依秦念所言。

  朝廷得利,则百姓吃亏,如此只会让百姓更加怨怼,必然不利于二代宝钞的发行。

  【朱允炆:……】

  朱允炆除了沉默,还是沉默。

  他甚至不希望自己的沉默现于天幕。

  【秦念:那么大明宝钞只剩下一个问题:如何重建百姓对二代宝钞的信任。】

  【朱元璋:请秦皇直言。】

  朱元璋清楚,虽然秦念才华惊人,竟能兼顾朝廷缺钱、民间钱荒、如何还债三大问题。

  但大明实在还不起五亿贯,秦念的对策也只能是降低债务。

  欠债还钱却只还一小部分,换作他是债主,他也不愿再借。

  【秦念:二代宝钞发行之后,你朝不得再强迫百姓使用宝钞,也不能限制百姓用金银铜交税。信任这种东西只能逐步恢复,只要每代宝钞都不贬值,十年二十年之后,百姓自然会开始使用携带起来更方便的宝钞,到那时才能减少铜钱的铸造。】

  【朱元璋:朕必会如此。】

  其实朱元璋都没想要继续使用大明宝钞。

  十七年就欠下五亿巨债,使得国家信誉崩塌,朱元璋已经对发行宝钞感到恐惧。

  反正百姓也不会再信宝钞,那就直接都使用金银铜钱,何必再用宝钞?

  印制宝钞也要钱,还得防止奸民伪造宝钞骗取朝廷的金银。

  但看到“信任只能逐步恢复”,为子孙后代计,他还是决定照做。

  发现自己的民心开始缓慢上升,朱元璋微怔。

  民心……

  【秦念:现在就要说到纸钞第五利,当王朝足够强盛时,就能迫使异国使用本国纸钞——借本朝百姓的钱需要还,借异族的钱可不用还。】

  【刘彻:此话怎讲?】

  【李世民:如何迫使异族用本国纸钞?】

  朱元璋也想问这个问题。

  但他方才怔然于民心的上升,反应慢了一些,就见汉武帝与唐太宗已经问出。

  【秦念:武力与运输量。海军为本国和异国的商船护航,护航费用只接受纸钞结算,确保航线及商船的安全。】

  【秦念:商船运输货物,运输量要大到足以左右小国市场,宝钞结算可享受优惠。】

  【赵匡胤:如此便可迫使异国使用纸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2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3/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