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258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大汉及之后的王朝可以说是亡于土地兼并及权贵豪富垄断官场。

  这秦朝既无土地兼并,才到二世,也不至于蠹虫庸官满朝,秦朝又为何二世而亡?

  但刘彻几次尝试,都被天幕所阻。

  “天幕应是欲将秦朝之亡国,留待始皇帝话题。”

  刘彻觉得去病说得有理。

  【秦念:虽说西汉自身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但终究还是亡于王莽——说起来,王莽能够顺利篡汉,还得感激你让大汉百姓相信天命论。王莽宣称是上天让他接替汉朝,伪称是刘邦显灵传国给他,可以说是你给了他篡位的名分。】

第153章

  【刘邦:显灵传国必非朕所为!】

  刘邦当即否认。

  “子弄父兵, 罪当笞”可以当是他所言。

  但他绝无可能传位王莽此人!

  澄清之余,刘邦也只得感慨天命之说果真后患无穷。

  当年他以赤帝子斩白蛇假称天命,王莽篡汉假称天命就编造是他显灵传位。

  【刘彻:……】

  刘彻切齿, 立即下令召董仲舒入长安。

  此前秦念曾言董仲舒可于“纪念钞”中书写银钞,刘彻不愿让其书写,故而没有征召他。

  如今他后悔了。

  假如董仲舒就在眼前,刘彻就可以直接质问于他:

  “你所谓的天命,就是让王莽这等致使‘汉家百姓死者数千万’之人得以篡国?”

  此刻的董仲舒长叹一声。

  得知明儒走到何等地步时,他就明白自己大错特错。

  【秦念:对了,忘记告诉你——刘小猪,刘秀是你兄弟的后人,不是你的后人。】

  【刘秀:……】

  刘秀只能感激秦念没有将五世祖刘发之名道出。

  虽说早在武帝元光六年时, 五世祖就已然离世, 谥为长沙定王, 且高祖父刘买并非袭封爵位之人。

  但秦念若是说出五世祖之名,刘秀清楚彼时的高祖父极有可能受到牵连。

  【刘彻:!!!】

  刘彻虽然怒极,但没有于天幕出声。

  王莽篡汉,西汉已亡。

  刘秀以远支宗室的身份复汉, 已是万幸——

  可刘彻依旧盛怒!

  “陛下息怒, 既有天幕点出社稷隐患, 此世定不会有王莽之事。”

  卫青连忙劝慰陛下。

  【秦念:王莽篡汉时,获得无数儒生的支持。倒也不奇怪,这帮儒生本来就是谁得势跪谁,“去乱存祀为仁也”嘛。】

  建武年间的儒生曾以宋明儒生为耻。

  此刻被讥讽“谁得势跪谁”,部分儒生被骂得低下头, 也有部分儒生不满秦念的指责, 尤其是经历王莽篡汉的那部分儒生。

  他们不是支持王莽, 分明是王莽伪作谦恭欺骗了他们!

  王莽曾经行为恭谨,礼贤下士又清廉俭朴。

  他的儿子王获杀了家奴,王莽还大义灭亲。

  儒生只是不知王莽狼子野心才为其所蒙骗,怎能说他们是“谁得势跪谁”?

  王莽篡位之后,也有彭宣、王崇、邴汉等人辞官归乡!

  “辞官的儒生有多少人,臣服王莽的儒生又有多少人?”

  历经七次天幕,已有不少人知道该如何应对儒生的狡辩之词。

  【秦念:至于王莽所建新朝的覆灭——西汉末期这个烂摊子,王莽这个真信儒家学说、试图复周礼治国的蠢货救不了。】

  【刘秀:若是秦皇,会如何救世?】

  早在秦念说出土地兼并是如何致使王朝覆灭时,刘秀就已经代入西汉末年。

  土地兼并严重、地方豪强林立、蠹虫庸官满朝、灾祸不断、流民四起。

  两年后自己度田都遭遇“群盗并起”,西汉末年的汉帝就更加无力度田,更无法迁徙豪富。

  若无天幕则难以解决土地兼并,天灾必起民变。

  可观秦念此言,似是认为西汉末年还有救?

  【秦念:唯有一策:分田地。】

  【刘秀:……井田制?】

  刘秀迟疑。

  王莽同样采用分地之策,但秦念早就说过井田制无法施行。

  为何她给出的办法还是分田地?

  【秦念:王莽的井田制是妄想权贵豪富主动交出土地,但朕不会有这种妄想。】

  【刘秀:若无天幕,强迫地主交出土地,只会引发流民四起。】

  刘秀越发不解。

  这都是秦念说土地兼并之害时所提及的危患。

  为何此时秦念又不怕生变?

  【秦念:王莽篡汉之后,曾主动挑起与多方异族的战争——也只有正统儒生才会这么推崇“复周礼”,不顾当下的现实,非要把汉朝封的异族王在名义上改成侯。】

  《中国人口通史》认为,王莽挑起对外战争,是因为托古改制的失败加深了社会矛盾。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王莽故意发动战争,想让丁壮人口大量死亡,使人民疲于奔命,无暇谋反。

  但如果只是为了减少人口,最佳的做法其实是只挑起和匈奴的战争,在战争中消耗人口。

  还能开疆拓土,为自己积累声望,没必要挑起多方战争。

  “贬句町王为侯;西出者至西域,尽改其王为侯;北出者至匈奴庭,授单于印,改汉印文,去玺曰章……单于大怒,而句町、西域后卒以此皆畔。”

  这更像是王莽盲目复周礼的举动——

  周礼只承认周天子为王。

  ………

  东汉及之后各朝的儒生不得不直面现实:

  其祸甚于桀纣的王莽在后世看来,就是儒生。

  不是他们不认,就可以撇开关系。

  【刘秀:……何意?】

  刘秀不明白此前还在说“分田地”一事,为何秦念突然又转到王莽主动挑起外战。

  但他没有怀疑秦念在转移话题,而是认为自己没有理解秦念之意。

  已经过去七个话题,发言最为积极的秦念丝毫没有掩饰过她的性情与能力。

  如果西汉末年就是无解之局,秦念只需答“朕也救不了”即可。

  既然秦念觉得能救,就必然有可行之策。

  【秦念:王莽能够发起外战,就足以说明此时的朝廷还能够召集数十万人的军队。】

  王莽“募天下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与匈奴对峙,但这三十万人并没有与匈奴决战。

  因为王莽认为应该等到三十万人都到齐了,再跟匈奴决战,“先至者屯边郡,须毕具,乃同时出”。

  结果边境地区无法提供军粮,调动郡国粮食又衔接不上。

  最终“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由于缺粮经常抢掠百姓,致使“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到王莽身死都没和匈奴决战。

  同时,王莽还征发二十万人击句町,“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

  这足以说明王莽在军事上的无能,正如儒家的外战外行。

  但秦念说这话的重点在于王莽还能够征召军队。

  【刘秀:秦皇之意,是以这数十万军队武力逼迫权贵豪富交出土地?恕朕直言,此时各郡县只要停止输送粮食,这些军队立即就会转为盗贼流民。】

  刘秀虽然还没有度田,但此前刘炟就说过“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

  这还只是度田。

  刘秀自忖他能动用的军队与国家财政,远胜于王莽。

  纵然是他,在没有天幕的情况下,也只能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且不能追究形同反叛的郡国大姓。

  倘若王莽强行度田,其结果……

  【秦念:朕的意思是以这数十万军队为基础,将诏令传遍全国。发动所有底层百姓杀豪强,分田地,贱籍全部归良,债务一笔勾销。胜则山河重整,败则加速亡国。】

  【刘秀:!!!】

  刘秀看着这段惊世骇俗之言,只觉寒意刹那间笼罩四肢百骸。

  此刻他甚至后悔询问秦念救世之策——

  这分明是秦念造反的倚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2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8/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