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刘据紧抿着嘴,知道此时不能笑。

  【刘邦:何谓察举制?】

  刘邦既是为后代解围, 也是想知道察举制究竟为何物, 为何被称之为极大功绩。

  又能否用于此时。

  【秦念:建元元年, 刘彻继位的第二年,他下诏让列侯与高官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其实汉高祖刘邦才是开察举制先河的人。

  只是规则限制,秦念不能说。

  ………

  刘邦已然从此言中看出刘彻所为是沿用他的制度:

  他立国的第二年就下令“诏举三老”,此后又要求郡国按“品行、仪表、年龄”举荐人才。

  也对,秦念所说的功绩是“完善察举制”。

  “察、举……”

  刘邦点点头,等待秦念继续谈刘彻完善后的察举制。

  此项政策不同于先前需要足够的国力及君王威势,他可以直接借用。

  【秦念:刘小猪,虽然你想听朕夸你,但是好端端的察举制,你为什么要听从卫绾的建议,不取法家与纵横家?百家凋零的根源就在于此。】

  抑黜百家的开端其实不是董仲舒。

  是刘彻即位的第二年初次举贤良,卫绾就上奏“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刘彻采用了。

  这意味着儒家此时就已经凌驾于百家之上。

  很多人认为独尊儒术有利于思想上的大统一,秦念承认这一点。

  但她不认为百家争鸣就一定会导致社会分裂。

  如今没有“尊崇儒术”,却是融合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时代。

  谁也不知道汉武帝若是选择百家争鸣,华夏会走向更好还是更差。

  人有喜恶,秦念就是讨厌儒家的诸多糟粕,惋惜百家争鸣变成百家凋零,华夏文明从璀璨走向腐朽,到这个时代才得以浴火重生。

  何况这只是用于娱乐的聊天群,又不是什么严肃的正式会议。

  秦念当然凭着喜好说话。

  反正甲方给的人设不包括公正客观。

  【刘彻:……】

  刘彻总不能说是为了争权。

  他登基后,朝堂诸事都要上奏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崇黄老之学,所以他重用忠于君王的儒家。

  卫绾此议看似针对法家与纵横家,实则是假二者之名针对黄老之学。

  他当时找借口罢免卫绾,也是因为卫绾相对其他儒者太过忠厚,不能助他争权。

  改任敢于与太皇太后相争的窦婴为丞相,又任舅父田蚡为太尉,再任儒者赵绾为御史大夫。

  三公皆崇儒术,负责护卫宫内的郎中令也是他任命的儒者王臧。

  刘彻本以为可以与太皇太后一争。

  结果惨败。

  窦婴田蚡被罢免,因外戚身份方免于一死。

  赵绾、王臧二人死于狱中。

  正是因为这份刻骨铭心的教训,刘彻清楚地知道只用儒家会是什么后果。

  尊崇儒术只是他认可天人感应中的部分内容、也需要借助董仲舒之策论助他集天下之权。

  实际上他依旧重用百家——如法家张汤、纵横家主父偃。

  但秦念说百家凋零始于这次“罢法家纵横家”,刘彻恼怒却无法反驳。

  身为优秀的君王,刘彻知道秦念何出此言。

  他虽然只是禁各家被举贤良,依旧会重用这些学派。

  但如此施为,就已是扬儒抑各家。

  非他所愿,却实为他之过。

  【秦念:不过看在你当时年仅十六岁,朕就不骂你了。】

  其实是刘彻两次提醒她犯规,秦念不好意思太过迫害他。

  而且看建元新政的内容,也不难猜出年轻气盛的汉武帝是怎样积极地想要争权。

  然后被无能但资历够老的窦太后轻松送走。

  【刘彻:你可以直接不说。】

  先前刘彻就已经决定要复兴百家,就算秦念不说这个问题,他也不会再只取儒家贤良。

  【秦念:那不行。不把你们干的那些遗祸后世的事情都说出来,朕心里不痛快。】

  【刘彻:……】

  想起秦念的处境,刘彻竟无言相对。

  儒家独大,百家凋零,华夏不断衰落。

  衰落到以“夜郎”之弱,面对三境强敌。

  山河重整、百废已兴,亦可称之为山河破碎、百业皆废。

  怎能不怨祖宗留下这种基业……

  等等,秦念这语气怎么像是怨恨先祖?

  他姓刘,又不姓嬴。

  华夏……

  刘彻再度想起秦念多次提及的华夏二字。

  他曾以为秦念是以此避开规则限制,但现在想来,竟更像是视过往朝代皆为华夏?

  难道这就是秦念于南越一事言“收复”的原因?

  ………

  别说其他年长的皇帝,就连年纪最小的刘弗陵都察觉出不对劲。

  “朕应该……没做错什么事吧?”

  虽然他才十五岁,但仔细想想,秦念是后世之君,此刻其祖先的祖先都尚未出生。

  辈分比他小太多了。

  刘弗陵年纪轻轻,竟是有了害怕被“后人”指责的担忧。

  即使他很有可能没有后代。

  刘病已:“……”

  比起体弱的陛下,他才是更应该担心遗祸后世的那个人。

  连声誉榜第二的武帝都被秦念冷嘲热讽,他这样没能排进前九的只会更加危险。

  ………

  嬴政第一次直面被后代指责的境遇。

  虽然并非直接指责于他。

  但思及大秦二世而亡,秦念是在数百代皇帝之后才得以复国……

  嬴政:“……”

  竟有种微妙的心虚。

  【秦念:元光元年,董仲舒答天人三问,第二问中提议“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

  【秦念:从这一年开始,刘彻让各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成为汉朝重要的选官制度。】

  【刘邦:大善!各郡国听令,每年亦举孝廉各一人!】

  刘邦当场就采用了刘彻的政令。

  【刘启:朕亦然。】

  秦念等了一会,还是没看到嬴政的消息。

  这也太高冷了。

  察举制虽然算不上最好的制度,但比起秦朝的军功爵制与荐举制还是有所进步。

  不过也可以理解。

  大秦崇法,举荐也不能是举孝廉。

  不过没关系,一天一个新话题,应该很快就会轮到更适合法家的科举制。

  科举制显然是察举制的上位替代,秦念没有就察举制的优化进行说明。

  不如一步到位,直接优化科举制。

  【秦念:察举制有助于打破世袭制,给朝堂提供了大量相对高素质的人才。而兴办太学,开华夏官立大学制度的先河。】

  秦念知道稷下学宫也非常出名。

  但稷下学宫更像一个提供给百家的学术平台。

  而太学是用于官员选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