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幕]皇帝聊天群_分节阅读_第52节
小说作者:九月有衣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14 KB   上传时间:2025-11-08 16:04:38

  二者并不相同。

  ………

  难得见到秦念说几句好话,刘彻却没有像之前那般大喜。

  因为他知道秦念总喜欢在夸赞之后加转折。

  【秦念:但是察举制倾向儒家、太学也不向百家开放,使得儒家不断挤压百家的生存空间。】

  【刘彻:朕将改之。】

  果然,但是来了。

  五年前他下诏令公孙弘兴办太学,主要教导五经,目的是劝学兴礼。

  既然是兴礼,当然就只教授儒家经典。

  但百家凋零的后果过于严重,太学又被视为他的极大功绩。

  刘彻已经决定扩张太学。

  正如秦念所言,法家张汤就可以于闲暇时间到太学教授法家弟子。

  唯有法家治得了那些贪官污吏。

  其余纵横家、道家等,只要有才能足够的人,也可以令其入太学教导学生。

  这倒是越来越像稷下学宫。

  不过稷下学宫并非为朝堂培养官员之所在。

  【秦念:天人三问的最后一问,问的是长久不更改的才是道,为什么以往朝代的教化各有不同。】

  【刘彻:……为何?】

  刘彻其实已经不想再论天人三问。

  他不想再看到诸如“要这个君王有何用”这等惊世之言。

  然不必他问,秦念自己就总结了第三问。

  而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并没有给出可以自洽的回答。

第28章

  董仲舒认为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教化之道不同, 是因为继承的道有不同的缺陷,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弥补,从而更加接近上古圣王的道。

  却又以“禹继舜, 舜继尧,三圣相受而守一道”,说禹继承自舜的道没有问题,所以不需要补救,来佐证“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明显的自相矛盾。

  但刘彻还是用了董仲舒的策论,因为其虽不能自圆其说,却给出了刘彻想要的结论——

  “今汉继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 用夏之忠者”。

  大汉应宣扬忠。

  这个结论, 刘彻喜欢。

  【秦念:过往的朝代都在求变, 都在进步,新生的朝代也都比过往的朝代更加强盛。唯有儒家崇古,才会使得华夏走向衰落。】

  崇古,就意味着固步自封, 甚至不断倒退。

  从汉至清, 孔夫子的地位越来越高。

  孔家的衍圣公也从宋仁宗首次册封的正八品、到元朝跃迁至正三品并再度晋升从二品、最终被朱元璋升至正一品, 班列文官之首。

  清朝延续明制,继续定衍圣公为正一品,进一步扩大特权,祭祀礼仪接近亲王规格。

  而与孔家地位持续上升相对的,是华夏面对外敌入侵的越发孱弱。

  因为外敌在求变, 在革新。

  唯独华夏在儒家治世下以古为尊。

  现代人都知道“创新”意味着先进生产力。

  在儒家治世下, 却因崇古而推崇“创新”的反义词“守旧”。

  秦念不赞同“儒家本意是好的, 只是被皇帝们异化成了统治工具”的说法。

  从孔子以“春秋笔法”修史并推崇上古圣王开始,儒家就已经走错了路。

  【刘彻:儒家经典皆以过往为盛,往后为礼崩乐坏。】

  其实根据之前的讨论,刘彻已经猜出儒家的问题出在哪里。

  他只是需要后世秦皇给出确定的答复。

  刘彻也很疑惑:

  秦念是如何得知上古时期的史实?

  难道是秦念身为秦皇后人,秦国的史书记载了真实的历史,避开秦末之乱藏于后世,为其所知?

  这或许就是秦国历代君王均崇法的原因。

  刘彻只能如此猜想。

  ………

  新生的朝代也都比过往的朝代更加强盛?

  李世民沉思。

  秦念所说的过往,显然是指儒家治世之前的夏商周秦汉。

  商强于夏?周强于商?秦强于周?汉强于秦?

  前两者已不可知,上古圣王的禅让被秦念认定为伪造,夏商周的相关史书显然不可信。

  而后两者——

  不难得出答案。

  哪怕只是看疆域,也应知汉强于秦、秦强于周。

  ………

  刘邦大喜过望。

  他历经始皇帝吞并六国的时代,清楚强秦铁骑之可怖。

  始皇帝的后人却亲口承认,代秦之汉强于秦!

  ………

  嬴政冷冷扫了一遍大秦诸位公子。

  先前“官商勾结,当如何改之”的问题,他的这些子嗣都没有给出让他满意的答复。

  【秦念:根据伪造的历史得出荒谬的理论,以荒谬的理论带着华夏走向错误的道路,这就是儒家治世致使华夏衰落的原因。】

  董仲舒只能苦笑。

  他答陛下第三问时,其实就已经发现谬误之处。

  圣王之治若是完美无缺,又怎会逐渐缺失?

  他无法解释这种变化,只能强行得出汉应以忠为教化的结论,用以迎合陛下的喜好。

  原来答案竟是如此简单——

  伪造的历史。

  根据就错了,又怎么得出正确的解答?

  如董仲舒这般大悲的儒生很多,越是熟读经典的大儒就越是悲痛。

  【刘彻:儒家全然不可取?】

  十二朝儒生皆觉冰寒彻骨。

  千古一帝、声誉榜第二、兴儒之始的汉武帝,在询问后世秦皇儒家是否全然不可取。

  但此刻所有人都明白为什么。

  儒家崇古,所崇之古却是天意认定的伪造。

  这是从根源开始的谬误。

  秦皇崇法,他会如何看待儒家?

  【秦念:剔除崇古带来的诸多糟粕后,可取。】

  董仲舒怔愣。

  【刘彻:朕以为你极恶儒家。】

  【秦念:极恶,但不欲其死。】

  董仲舒喜极而泣。

  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后世秦皇不惑!

  天人感应是错,但荀子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儒家之谬在于崇古。

  但儒家不是只有崇古!

  【刘彻:朕还有哪些功过,一并说来。】

  身为帝王,又怎甘于人下?

  秦念一句“极恶,但不欲其死”,让刘彻觉得自己所问反倒像低人一头。

  于是作此言。

  刘彻野心勃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89页  当前第5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2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幕]皇帝聊天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