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想想的行政级别往上提了一级,然而这却是明升暗降,真正厂里的指挥权力,变更到了于国良的手里,而秦想想,还要配合这位新干部一起主持厂里的工作。
于国良脸上尽是笑容,十分礼貌客气对秦想想说道:“秦厂长,您的能力有目共睹,以后咱们两人搭班子,还要请你多多指教呀!”
他的语气看似诚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居高临下。
秦想想盯着眼前这位“空降牛马”,同样语气诚恳道:“于同志,以后厂里都靠你了。”
而她要愉快的摸鱼一阵子,看看这位空降牛马有没有本事主持工作,并且将来让她白拿工资,白拿分红。
于国良注视着秦想想的脸庞,发现眼前的年轻人脸上竟然没有丝毫的愤怒和不甘,他不由得心下一惊。
自己夺权的意图昭然若揭,可眼前的年轻女厂长却是不动如山,这沉稳、这心态……是于国良所料未及的。
难不成这位秦厂长有后手?
还是这个秦厂长太傻了?根本没看出来自己要夺权——不不不,能取得这番成绩的女人,怎么可能看不出自己要夺权。
她一定是心机深沉!自己有一场硬仗要打。
于国良心头微笑,心想任你再年轻有能力,到底“姜还是老的辣”。
他要感谢秦想想除掉了孙有道和刘满福……然而,这秦想想再有手段又如何?
孙有道和刘满福到底是工厂的老人,而秦想想却不顾情面处理了两位,一定有很多工厂老人心中不满,认为这秦想想不顾情面。
而自己,就要从中激发这些老工人的不满,让他们对抗这一位新厂长,从而将整个飞燕联合工厂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而自己,则是主宰上浦纺织厂改革成功的最大功臣。
在鸠占鹊巢这方面,于国良深谙此道,并且,先礼后兵,轮到他主持工作后,他首先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将三把火烧向秦想想的“命脉”——他认真分析三天三夜后得出的命脉。
首先,于国良召开全厂大会,在会议上,他对秦想想大夸特夸,夸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到了最后,他话锋一转:“现在,飞燕纺织厂到了崭新的时刻,我们要从过去’野蛮生长‘,进入到“现代化规范管理”的新阶段!”
“我们要把秦厂长的’偶然成功‘,变成未来道路上的必然成功!”
他的这场会议精神,便是把秦想想的成果,说成是“偶然”,而未来只有在他的带领下,工厂才会取得必然的成功。
开完了会议之后,于国良把自己的外甥安排进了供销科,他带过来的几个人,接管了财务和宣传等几个关键部门,并且找李书记谈话,要求他配合工作。
以上是于国良烧出来的两把火,确定秦想想是“偶然成功”,重新掌管人事,最后这一把火,则是对外宣传。
于国良有一根好的笔杆子,这是他无往不利的成功秘诀,他亲自写下了一份《关于上浦纺织厂改革成功的经验报告》,通篇强调各种功绩,然后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前头”,把秦想想的名字淹没在厂里一大堆职务当中。
在未来,他要带着这一份报告四处演讲,赚取无限风光。
第272章 带薪摸鱼上学 谁说上学不好啦?……
于国良主持管理工厂事务后, 厂里的气氛变得无比诡异。于国良带来的人趾高气昂,而原来的骨干们,比如李书记, 还有王有有等人, 以及后勤科长还有其他诸多老师傅等等一连串甚至是全厂的人, 则感到憋屈和愤怒。
他们为秦厂长感到不值!
上浦纺织厂这大半年来的改变, 那可都是秦厂长一点一滴幸幸苦苦改变而成的,改革食堂, 除去孙有道, 刘满福这两个欺压工人的蛀虫祸害,带领大家争取外交部订单, 就连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这样的好厂长,明明功劳全是秦厂长的,这个姓于的简直厚颜无耻!
“无耻!不要脸!”
有人在背后吐一口唾沫。
王有有这个曾经的年轻工人小头领找到了秦想想, “厂长, 可不能让这个姓于的抢了您的功劳, 大家都记得您的好!”
“这姓于的简直是混账!”
秦想想懒洋洋的翻了翻手里的课本,淡淡的说:“让他去弄吧,我正好清静清静。”
“他那么有本事,让我来看看他的本事。”
秦想想预备去华东纺织大学“摸鱼上课”了,现在她完全不排斥上课, 因为她早就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拥有一大堆的“迷弟迷妹”, 并且很多人觉得她家庭拖累,工作付出太多,在学校里各种“帮助她”。
课堂笔记——有人帮抄!
课堂作业——有人帮……帮出主意。
……
这下,简直让她变成了华东纺织大学的“巨婴”学生, 谁说上大学不好了?这上大学不是挺好的吗?
“我去上大学,每个月还能白拿厂长工资,这不挺好的嘛。”
秦想想打定主意去学校摸鱼,享受一番巨婴待遇。
没人不喜欢当“万人迷”的滋味。
秦想想跟于国良说自己要回学校上课,说下半个学期,要把上半学期欠下来的课程补回来。
于国良人都傻了:“……你要去学校上课?”
“对啊,上半年工厂忙,现在我该回学校上课了,要不然我怎么拿毕业证。”秦想想理直气壮开口,她又是厂长,又是华东纺织大学的学生,想待在哪里就待在哪里。
好呀,你不是要主持工作吗?
事情你来干,工资我来拿!
于国良懵逼了,但他觉得秦想想这绝对是“以退为进”,并且在背后操控工厂舆论,现在工人们底层情绪不好,因为他是空降干部,对他有诸多不满,这样的阻力,是于国良前所未有碰见过的。
以前他虽然空降,但也能找到很多对厂长不满意的工人群体,而这个秦想想来上浦纺织厂还不到一年,远远不如那些人经营深厚,她怎么可能会拥有那么多人心?
这不可能!
秦想想拍拍屁股说自己回学校上课了,于国良一方面觉得她以退为进,一方面又觉得这是自己的绝佳好机会,他一定要证明自己比秦想想更强。
在他还没有完全熟悉生产流程的情况下,于国良做主接受了一笔来自东欧,工艺极其复杂的巨额外贸订单,并且要求工人“提速增产”。
如果做成了这一笔外贸订单,那他可就有的吹了!比秦想想更加了不起。
于国良在来之前,曾听外交部的人说起:“上浦纺织厂的老底子好!之前恐怕都是坏蛀虫在厂里搅弄风雨,让那些真正有技术的得不到重用,而新厂长一来,重用技术人员,一下子扭转情况!”
“飞燕纺织厂技术之高,是我们从没遇见过的,几乎找不出瑕疵,这个质量水准,真是令人敬佩!恐怕都出自老师傅之手。”
于国良深以为然,他也觉得上浦纺织厂的技术,绝不是凭空产生,这都是因为厂里的老工匠得不到重用,而秦想想一来,启用老师傅,厂里的生产技术立刻突飞猛进……
所以他只要利用好厂里的老师傅,一定能保持住高水准的质量。
然而他此时还不明白,什么叫做裁员裁到了大动脉。
“东欧的外贸订单?这个……这要怎么做?厂长现在不在。”
“让老师傅们指挥。”
……
于国良盯着生产,同时他还关注着厂里的方方面面,在这一天,他突然发现一件事,上浦纺织厂的食堂“太过于浪费”,工人们吃得太好了。
“换掉这些酱菜……”
这些菜是飞燕一厂运来的,于国良怀疑秦想想从中捣鬼,收取回扣,一定要掐掉她的大动脉。
同时,于国良要让两个厂做分割,飞燕一厂太远了,并且秦想想的势力在岛上盘根错节,岛上飞燕一厂很多职工都是军人家属,与同样是海军军官家属的秦想想存在天然立场,地方部队方面也会支持秦想想,于国良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把手伸过去。
因此他只能让两个厂做拆分。
“于书记,这一批外贸订单,使用什么染料?”
“什么……什么染料?”
“这……厂长不在,当然要问您啦。”
“还有制作工艺上的问题,于书记,这可是您接的订单,现在我们要怎么办?”
……
于国良和工人们大眼瞪小眼,他开始觉得是秦想想给他使的“下马威”,估计煽动工人,隐瞒技术,就是给他出难题。
他肯定会一一攻破——天下就没有不漏风的墙。
然而,他越使劲,才越发现自己深陷泥潭,工厂生产出问题了,他空有权利,却指挥不动真正的生产核心,因为他根本啥都不懂。
而他那套写报告、开大会的本事,在紧迫的外贸订单压力下,完全起不了作用。
再去问秦想想——人家真不来工厂了,跑去学校上课了!
还说自己“心力交瘁,需要修养”,在学校里安静学习。
秦想想被于国良架空后,她就乐得清闲,回到了华东纺织大学享福,上课摸鱼,下课摸鱼看小说,如鱼得水,舒服得不能自己。
然而,她唯一的不满,就是学校的食堂,太太太太糟糕了。
这食堂一天都忍不下来。
“这馒头硬的能砸晕狗,菜汤跟刷锅水有什么区别?”秦想想对着饭盒唉声叹气。
旁边的学生劝她:“学校食堂都这样,我们周末一起下馆子去,大家一起去,省钱。”
学校里的学生,也早已忍受不了食堂的糟糕伙食,但是作为学生,还能怎么挑呢?不如每个周出去小馆子,打打牙祭。
在学校里,还是得艰苦点……我辈青年,就应该艰苦艰苦再艰苦。
可秦想想真是一天都艰苦不下来,她实在忍无可忍了,也无需再忍了。秦想想的“好吃懒做”,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她没有去找校领导抗议,而是找到了学校的后勤处,用她那理直气壮地语气说:
“让我来管一个月学校食堂吧,好歹让我吃几顿像样的,亏了算我的,赚了算学校的。”
在她“荣誉学生”的光环之下,学校将信将疑地给她一个机会。
“秦想想,那个秦总厂长,学生里面的厂长?她还管食堂?咱们学校的食堂?”
“这个秦想想上学期不见人,这学期终于来学校了?”
“她一个纺织厂厂长,对管食堂还有经验?”
“这个秦厂长也太做作了,是嫌食堂饭菜不如狗食吗?年轻人一点都不知道吃苦!”
……
郑教授一听秦想想这个问题学生,好不容易老老实实来上课,竟然还挑剔起了学校食堂,真是个不服管教的学生。
“哼!我倒要看看她能把食堂管成什么样子!”
“我一口都不会去吃!”
……
秦想想那边联系了飞燕一厂,让海岛上给送东西,刚好何助理说二厂弃用了酱菜,有一批酱菜恰好能送过来,“那就送过来,给纺织大学的学生们当做福利吧!是我们工厂对学校的支持!”
“将来这些人,可都是纺织行业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