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柱没办法,不能将自己投机倒把挣的钱,直接拿出来用,只能找大队借了钱,打算在村边盖一间小平房先住着。
可这么冷的天,房子一时半会儿盖不好,她也不能一直住在医院。
林母知道后,心疼得直掉眼泪,可林父坚决不松口,说除非女儿离婚,否则坚决不让她回娘家。
林母只能求着儿媳,希望能让林晓芸先住在她这里。
胡红霞本性善良,也不忌讳她刚小产,二话没说就去医院帮着收拾东西,把林晓芸接回了家。
所以这句感谢,胡红霞当之无愧。
……
宋心悦离开筒子楼,裹紧外套就往家走。
刚推开顾家院门,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鸡汤香味。
姚玉兰看到她回来,立马笑着招手:“心悦,回来了!快进来,妈给你炖了鸡汤,赶紧趁热喝一碗,补补身子。”
说着,便端着砂锅往堂屋走。
宋心悦笑着应了一声,跟着进了堂屋,接过姚玉兰刚盛好的鸡汤。
金黄的鸡汤冒着热气,里面还飘着几颗红枣,喝一口暖到心底:“谢谢妈,真好喝。”
她没看到王雅琴的身影,好奇地问:“咦,嫂子呢?”
顾老太太笑着解释:“你嫂子给清瑶送饭去了。”
宋心悦点了点头,安心地坐在桌边喝鸡汤。
刚喝了半碗,顾振邦从外面回来,脸上带着几分严肃,他清了清嗓子,对着众人说:“刚从厂里回来,上头下了新通知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凡是 1966 年到 1968 年毕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没有结婚、没有工作的,全部都要下乡。”
这话一出,屋里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姚玉兰惊讶道:“都得下乡吗?雅琴的小弟已经下乡了,她小妹跟心悦一般大,今年才毕业的。”
顾振邦点头:“也要下乡!”
姚玉兰叹息的摇摇头,随即庆幸道:“还好咱们家的孩子,都不符合下乡的标准。”
顾振邦却皱着眉,语气郑重地说:“这话可不能出去说。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不多。如今提倡晚婚,这此要下乡的人结婚的少,有正式工作的更少。咱们家孩子无需下乡,已经是万幸了,别在外头说这些,省得招人嫉妒,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姚玉兰立即点点头。她明白顾振邦的顾虑。
毕竟这年头,眼红别人、背后使绊子的人不在少数,低调才能安稳过日子。
顾老太太知道,自己儿媳虽然大大咧咧,但在外面说话很有分寸,便笑着安慰:“不用这么严肃,知青下乡是上头的政策,咱们家清瑶也在乡下待了五年才回来的,清宴又在部队当兵。也算是为国家建设做了贡献。”
“就连心悦也是独生子女,本就不在下乡的范围内。”
第126章 人参鸡汤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家属院里彻底慌了神。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符合下乡政策的孩子,之前号召知青下乡,大多是针对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无业游民,一家出一个应付一下就行,可这次的范围却是大面积的,只要符合条件的,一个都跑不了。
有的人家有好几个儿子,个个都符合下乡条件,到底留哪个在城里,反倒成了难题,家里天天吵得鸡飞狗跳。
而且政策要求十天内筹备好,必须赶在年底前把知青送到乡下,时间紧迫得让人喘不过气。
供销社也因此变得格外忙碌。大家都在忙着给即将下乡的孩子置办生活用品,布料、棉花、搪瓷盆、暖水瓶,凡是能用到的,都想多买些。不过宋心悦所在的副食柜台倒不算忙,毕竟粮油盐,这些,不需要大老远带去乡下。
王雅琴负责的日杂柜台却忙得团团转,搪瓷盆、针线、生活用品的需求猛增,她从早到晚都没歇过脚。
更让王雅琴头疼的是,她的亲戚多,这段时间天天有人上门求她帮忙弄些供销社的瑕疵品。
瑕疵品价格便宜,还不用票,很适合下乡用。可需求实在太大,王雅琴自家妹子还需要这些,那些亲戚根本帮不过来,只能一个个委婉拒绝,为此还得罪了几个亲戚。
很快,十天的筹备期就到了。城里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主要街道上挂满了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的标语,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即将下乡的知青们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在家人的送别声中,分批乘坐火车、汽车,朝着偏远的乡下出发。
看着那一张张忐忑的年轻脸庞,宋心悦心里满是感慨。
这一批好歹年纪十七十八岁左右,可接下来还有一批十四五岁的在校中学生也会在接下来几年,陆续补上。
……
自打入冬后,宋向阳就没断过给宋心悦寄包裹。
前几次寄来的有晒干的木耳、榛蘑,还有颗粒饱满的红松籽、香甜的椴树蜜,甚至还有红肠,都是东北那边的稀罕物。
这次更夸张,包裹里竟还裹着一根人参,根茎粗壮,须子完整,一看就是好东西。
宋心悦拿着人参找到姚玉兰,笑着道:“妈,我爸寄了根人参过来,咱们炖老母鸡汤喝,给大家补补身子。”
姚玉兰一看那人参,连忙摆手:“不行不行!这可是用钱都买不来的好东西,估计你爸也是好不容易弄来的。我们咋能占你这便宜?”
“占啥便宜啊?” 宋心悦语气自然,“这人参本就是补身子的,刚好奶奶年纪大了,冬天我们女同志,大冬天的容易畏寒,不如炖了给全家一起补补,大家身子都好,才是真的好。”
她这话可不是客套,空间里的人参多得很。
而且,宋向阳寄来的那根人参,直接被她放进空间了,换了根年份更久远的。
可姚玉兰还是不松口:“不行不行,这得先留着!至少留到你生产的时候,这好东西,哪里能随便炖了。”
宋心悦见说不动姚玉兰,便趁着她去拿柴火的功夫,直接把人参用清水洗干净,拿起菜刀 “咔咔” 切成了薄片,整齐地码在盘子里。
姚玉兰抱着一捆柴火回来,刚进厨房就看到菜盘子里的人参片,又气又笑地拍了下宋心悦的胳膊:“你这孩子!咋这么实诚?啥好东西都想着大家,这样容易吃亏的!”
宋心悦嘿嘿一笑:“我去库房拿老母鸡!”
“哎,我去就行!” 姚玉兰连忙拦住她,“你现在怀着孕,可不能抻着。”
说着,她把柴火放好,转身去了库房。
宋心悦笑着道:“行,那我来烧火!”
“我来我来!” 王雅琴刚好从外面回来,搓着冻红的手走进厨房,“我刚好冻得不行,正好烤烤火暖暖身子。”
宋心悦顺势把火钳递给她,笑着叮嘱:“行,大嫂,往灶膛里丢几根红薯进去,我想吃烤红薯了。”
这红薯也是宋心悦从空间拿出来的,个个个头饱满,蒸熟烤透后甜糯流油。前几天她趁着天黑没人,偷偷放了两麻袋在顾家后门的树林里,然后又让顾振邦和顾清和父子俩扛了回来。
顾振邦扛着沉甸甸的麻袋,还差点闪了老腰,直呼年纪大了。
王雅琴笑着点头:“行!还真别说,这红薯是真的好,一点丝都没有。”
她刚把红薯放进灶膛,就看到盘子里的人参片,好奇地问:“咦,这是什么?看着像人参啊。”
姚玉兰刚好拎着老母鸡回来,一边关仓库门一边解释:“是心悦她爸给寄的人参,我让她自个儿留着补身子,她倒好,直接给切了,非要炖鸡汤给咱们一大家子补身子。”
王雅琴一听,笑着说:“那我这做嫂嫂的,又要占弟妹的便宜了。”
宋心悦连忙摆手:“嫂嫂这话可就见外了!你从娘家带回来的大肠、猪肝,我也没少吃啊。”
王雅琴的大哥在肉联厂上班,偶尔能弄些新鲜的内脏,王雅琴也从没吃过独食,虽说跟人参比不了,但那份心意却很珍贵。
王雅琴被她说得笑起来,“傻妮子,嫂嫂都不知道占了你多少便宜。这二弟娶了你,连带着我这个做嫂子的都跟着沾了光。”
宋心悦笑着打趣:“嫂嫂,嘴巴可真甜,下次喝姜汤,都不需要放糖了。”
一说到这儿,王雅琴便苦着一张脸,她最是受不了姜汤的味道,每次喝姜汤可废红糖了。
姚玉兰看着如此和睦的妯娌俩,也很是高兴。
她一边收拾着鸡肉,一边心里暗暗盘算起这人参价值几何?该给多少钱合适。
一想到钱,就想到了自己偷藏的好东西。这些日后得分成三份,两个儿媳跟小女儿一人一份。
厨房里,灶膛里的柴火 “噼啪” 作响,红薯的甜香混着鸡汤的香味渐渐弥漫开来,温暖的气息包裹着三人,让这个寒冷的冬日,多了几分热闹与温馨。
第127章 小插曲
看在人参的份上,宋心悦给宋向阳回信,告诉他,自个儿怀孕了。
宋向阳便跟打了鸡血似的,有点东西就往这儿送。
信寄出去半个月后,宋向阳的包裹就来得更勤了。这次不仅有东北的山珍,还多了婴儿穿的小棉袄、小棉裤,甚至还有给她补身子的麦乳精跟红糖。
这两个月,更是有点好东西就往这儿送。
这让宋心悦不由的怀疑,宋向阳的另一半工资,怕是也都花在她身上了。一想到奶奶那肉疼的表情,宋心悦不由的轻笑一声。
一个冬天下来,宋心悦彻底习惯了这样安稳的日子。每天在供销社上班,中午能吃到姚玉兰送来的热饭,晚上回家还有热乎的饭菜等着,闲暇时跟顾家人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平淡又惬意。连当初第一次杀人时的恐慌,也在这日复一日的烟火气里被渐渐抚平,夜里再不会做噩梦惊醒。
金玉芝将女儿的变化看在眼里,见她脸上的阴郁渐渐散去,眼神也变得平和,这才悄悄松了口气。
她一直担心女儿会书中的事情困住,如今看来,安稳的生活果然能治愈人心。
这些,金玉芝也是看在眼里的,见女儿神情逐渐平和,这才松了一口气。
顾清瑶的身子也在慢慢调养。姚玉兰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补气血的饭菜,红枣小米粥、红糖鸡蛋,还有宋心悦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肉食。
她明显比去年胖了些,上次去医院体检,称重时竟比去年重了十斤。虽说也只有九十多斤,可脸上已经恢复了血色,原本苍白的脸颊透着淡淡的红晕,虽然高原红还没散去,但也掩盖不了她本身的好样貌。
而且顾清瑶在家属院的名声向来好,从小就干惯了家务活,手脚勤快又懂事,被顾家认回来后,一家人更是疼惜得不行,从没让她受过半点委屈。一来二去,她竟成了家属院公认的好儿媳最佳人选。
这段时间,来跟姚玉兰说亲的人家就没断过。
有厂里技术工的儿子,有副厂长家的孩子,街道办主任的侄子,个个条件都不错。
姚玉兰每次都笑着端茶招待,听完对方的来意后,就温和地推说,孩子刚认回来,舍不得她出嫁,想要再留两年。
可宋心悦发现,即便姚玉兰这么说,私下里凑上来献殷勤的人还是不少。
不过顾清瑶为人老实,性子也偏文静,除了上班就在家里待着,要么帮姚玉兰干活,要么跟顾老太太学做针线活,除非跟顾老太太或者姚玉兰出去,自个儿是不会单独出门的。上下班也都是跟两个嫂嫂一起,哪怕有人惦记,也没多少能搭上话的机会。
顾清瑶自己也没遇到喜欢的人,对婚事自然也不着急。而且她是真心喜欢如今的生活,并不想改变。
日子就在这样平淡又热闹的氛围里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小年前一天。
下班后,王雅琴和顾清瑶很自然地将宋心悦夹在中间,三人裹紧厚厚的棉袄往家走。
王雅琴笑着打趣道:“明儿是小年了,小妹刚好放假,明儿你有的忙了。”
顾清瑶笑着回应:“那嫂子给我买糖瓜吃。”
“行!嫂嫂明儿晚上给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