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王坐回了椅子上,也不去管放在地上的千花树和琉璃马。
“这事我知道。”武烈王思索道,“黄公公是父皇身边的得意太监,他向谁接近,说不定那人就是下一位......但现在看来,黄公公也不像知道的样子,对我、永明王、还有其他出宫的皇子都不错。”
圣上有众多孩子,但活到长大的却只有一半,到了后来,圣上直接吩咐六岁之后才可以排序齿。
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沉默下来,圣上一日不立太子,他们一日惶恐不安。
因着母妃的缘故,他们从出生起,就站到了武烈王这一派,心里面未尝没有为什么不是我的这种想法,但出宫以后,圣上对他们的漠视,让他们放弃了想法,现在就希望武烈王能登上那个位置,给他们两个光头皇子封号,让他们不至于在京中那么尴尬。
十二皇子心大,还会去街上找人玩乐,十一皇子却羞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这顿饭吃的尽兴,结束的却不怎么样,让赵守送了十一皇子和十二皇子离开,武烈王陷入了迷茫当中。
酒醉让他不断的多想。
如今圣上的每一个举动,都忍不住让人揣测这其中的心意。
十五弟的礼物,为何要和父皇赏赐的礼物一块儿送过来。
是单纯的让他们兄弟和睦,还是想让他去帮齐晖王。
屋里进来了小太监,“王爷,这两样东西摆在那儿。”
他的话打断了武烈王的思绪,武烈王摆了摆手,“都收到库房吧。”
小太监蹲下身就要动手,武烈王又升起悔意,叫住他们,“等会儿,还是摆在屋里,看哪里合适摆在哪里。”
小太监又停下动作,先去收拾出一个空位置来。
圣上的赏赐不少,银子收进库房,马匹养在马厩,但有些赏赐的摆件,却不知道要收进库房还是摆到屋中。
“王爷,这牌匾是收进库房里吗?”
武烈王抬起头,那牌匾上明晃晃的写着忠孝贤明四字,正是父皇的字迹。
武烈王心里一惊,父皇这是让他别动其他心思吗?
-
自打赏荷宴结束之后,宴席上发生的事情,就成了京城贵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一阵之后,这件事才渐渐无人谈起。
现在大家多在谈论另一件事。
武烈王生辰那日,圣上赐下了亲自写的牌匾,武烈王得了忠孝贤明,永明王得了孝悌忠信,平宁王得了忠孝廉节......
都是关于忠孝二字的,大家不免由此展开深思,圣上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在府邸待着的董玉婷虽然没出去,但自有人把这件事传到她耳朵里。
她觉得圣上就是这个时代的明星,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全城(全网)讨论。
她倒是觉得圣上没别的意思,就单纯赐个牌匾而已,更不可能从这几个牌匾中,探出下一任皇帝是谁。
就在这样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大选的事情也快要到来。
而昨天,董玉婷收到了永乐侯夫人的拜帖。
虽然现在不能参加娱乐性质的宴会,但别人还是可以找她的,董玉婷确实在府里闲的快长出青苔了,预备了新鲜茶果等着弟妹来府中做客。
永乐侯夫人对董玉婷一向尊重,“大姐,我用不用去见一见老太太。”
董玉婷摇摇头,“不必,老太太她喜欢清净,你去了反而事打扰她。”
永乐侯夫人点了点头,她这次来,还带了一个女子过来。
她是永乐侯夫人娘家的人,亭亭玉立,笑眼弯眉,周身的温婉气质让人看了就心生好感。
第144章 不帮 自打父亲把爵位传给儿子……
自打父亲把爵位传给儿子之后, 就带着老妻去了庄子上养老,府里的事情交给了董毅衡和王婉君。
“寻姐儿,过来。”
那温婉女子缓缓走近, 朝董玉婷行了一礼, “见过表姑母。”她的声音也如清泉流水,莫名的令人安心。
董玉婷招了招手,李念瑶带着弟弟们给王婉君行礼。
王婉君夸了他们几句,随后李博翰就拉着弟弟出去了, 李念瑶坐到了一旁, 身边是文静的王希寻。
“大姐, 这次来......是想拜托你能不能通通门路, 让寻姐儿留个牌子。”王婉君难以启齿地说完,眼神闪躲。
董玉婷恍了一阵才明白过来她什么意思, 环视一周,王希寻脸色薄红的低下头去, 站立在她身后的嬷嬷则希冀的看着自己。
好像是她去选秀似的。
不过这事她是帮不上忙了。
王婉君这话, 无非就是想让李凌川去走永明王的路子,拜托他去找他母妃在选秀的时候帮王希寻说上几句话,但是这件事可不是那么好办的, 还容易惹一身骚。
先不说李凌川在丁忧,永明王凭什么帮她啊?有什么好处吗?董玉婷可不会自负的认为,永明王看在李凌川的面子上会去走一趟。
再说四妃现在早就失去了宠爱,多是与皇上的情分以及在朝中的儿子才让她们屹立不倒。听说永明王其母梅妃性子孤高, 为人冷傲,会不会帮王希寻说句好话又要另说。
董玉婷似笑非笑的问她:“不知弟妹觉得哪位皇子好呢?”
王婉君心里骂了几遍母亲,脸上不敢露出抱怨,乐呵着说:“那自然是有封号的那位。”
王家老爷官不大, 但姻亲遍布京城,这不,要给几个皇子选妃的事情一出,王家老爷又打起了主意。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颇有些鹤立鸡群味道的齐晖王,比起现在看不出名头的其他皇子来说,能成为齐晖王妃是最好的选择。
董玉婷更想笑了,王家还真是打的好主意,“这事我可帮不了忙。”
王婉君还未急,倒是王希寻身边的嬷嬷急了,赶忙道:“就是其他皇子也是行的。”
董玉婷呷了口茶,抬眼看了一眼那嬷嬷,她脸上盛着讨好的笑容,但眼神中精明的光芒也暴露在外。
王家虽然姻亲遍地,但王老爷的官职配个皇子还是不够看的,更别说圣上有意把那两位贵女指给齐晖王当贵妃,那下面的皇子也不能太差。
要是走走门路,倒还有些可能。
董玉婷觉得,其他皇子,才是王家的真正目的。
董玉婷勾了勾嘴角,绵里藏针的说道:“哪个皇子都不行的,老爷如今在丁忧,都没办法帮王爷办事,这个时候,怎么还好意思求王爷帮忙?再说,这事也没好处啊。”
嬷嬷变了脸色,脸上又红又白,好一会儿,才讪讪的抬起头。
这针好像变成刀了,说的有些直白了,不过这样正好,省的她们再胡搅蛮缠。
嬷嬷道:“要是成了齐晖王妃,不就有好处了。”
不是光头皇子的王妃,在皇上面前就能说上话。
董玉婷见她居然还不死心,呛了一句:“赏荷宴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你没听过啊?”
嬷嬷的脸又白了,这下什么话都不敢说了。
董玉婷是朝嬷嬷说的,但王希寻也是王家人,听得仿佛在说自己,脸色无比通红,仿佛能滴出血来。
而王婉君则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轻声道:“大姐别与这婆子生气,这事就当我没提起。”
董玉婷嗯了一声,没继续纠结这个话题。
嬷嬷松了口气,心里纳闷:听外人说李夫人年轻时候性子霸道,为人刻薄,现在看来,还是一点没变,一会儿定要和老太太说说。
李念瑶拉着快把头钻进地里的王希寻去了自己闺房,以尽地主之谊,那嬷嬷也只好跟着走了。
屋中只剩下董玉婷和王婉君。
“大姐,这事是我父亲和我祖母逼着我来的,不是我的主意,那嬷嬷就是我祖母身边得用的,今天陪着寻姐儿过来,就是盯着我呢,还好你没同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我想他们也不会再厚着脸皮逼我过来了。”王婉君急忙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扯出来。
董玉婷听完点了点头,安抚了她一句:“我明白的,你什么性子我清楚,知道你不是这种人,放心吧,我没怪到你头上。”
王婉君有些羞涩,又道:“大姐,我祖母她年纪大了,有些糊涂,我父亲也一样,没什么本事,你别和他们计较。”她担心大姐不怪罪自己,但是怪罪王家。
董玉婷心想:她有那么可怕吗?再说,就是怪了,她又做不出什么能伤害王家的事情,难不成是怕她吹枕头风?
“放心吧,我就当这事没发生过。”董玉婷扯开话题,“毅衡怎么样了?有没有再和他那些狐朋狗友喝酒谈天?”
“大姐放心,侯爷要是出去,我就告诉他,我要告诉姐姐,侯爷就不敢出去了。”王婉君笑道。
一直聊了一个时辰,王婉君等人才从李府离开。
只有那嬷嬷沉着张脸,王婉君和王希寻在这儿玩的很开心。
王婉君当没看见,本来她过来也是被逼的,心里正不乐意呢,不要以为是祖母手边的嬷嬷,旁人就都要哄着,离了王家,她屁都不是!
马车驶离李府,又奔向王家府邸。
王希寻下了马车,才想起来今天的目的没有达成,于是心里惴惴不安起来。
王婉君牵住她的手,小声说了句:“别怕。”
王老太太正悠闲的喝着茶,听下人说王婉君回来了,赶忙吩咐下人去上茶。
“你们可回来了,怎么去了那么久?”王老太太一边说,一边去看王嬷嬷的脸色。
沉着脸,眼皮子耷拉着,看来是事情没成。
这样想着,王老太太也顿时失去了几分招待大孙女的兴趣。
不过她还是不死心的问了一句:“这事成了没有?”
王婉君叹了口气,把董玉婷说的话加工了一下,让王老太太听得没那么生气,“没有,我那大姐夫如今还在丁忧中,都没法给永明王做事,怎么好意思求永明王帮忙?”
王老太太道:“也是。”
王嬷嬷嘴巴动了动,蔫蔫的站在一旁,到底没说话打王婉君的脸。
“我前些日子得了一匹好料子,现在天也热了,你拿回去做身新衣裳吧。”王老太太和蔼的说。
王婉君一福身,“那就多谢祖母了。”
王婉君离去之后,王希寻也跟着离开了。
王老太太又换了副神情,正经严肃的问王嬷嬷:“你们今天去李府,都说了什么,一字一句的都告诉我。”
王嬷嬷如同一个受气多年的人,一下找到了倾诉的出口,口若悬河的把今天从踏进李府大门,到离开时王希寻依依不舍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告诉了王老太太,末了,又说道:“李夫人问都没问李尚书,就自己做了决定,分明就是不想帮,看不起我们王家!”
她在王家做了几十年的下人,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王家人,因此董玉婷说事情又没好处的时候,王嬷嬷才表现的比王婉君和王希寻更生气。
“也罢,她既不想帮忙,咱们就不去热脸贴冷屁股了,当这事发生过,等老爷回来了,你让他过来一趟,这边行不通,就走另一条路,将来寻姐儿成了王妃,她不照样要规矩的行礼,等到那时,再跟她慢慢算账!”王老太太沉声道,但仔细听,就能听出来几分咬牙切齿的味道。
大概是一块说了别人坏话,王嬷嬷气消了许多,眉飞色舞的说:“是,奴婢这就去老爷院子,通知下人一声,让老爷回来了找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