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小石打听完消息就赶来了李府,只是董玉婷在睡觉,丫鬟不敢叫醒,就让他在外面等着。春月看天色渐渐暗去,就把丘小石叫到西耳房。
秋荷和夏晴从崇礼院回来,见董玉婷正在用饭,上前给她布菜。
董玉婷晚上喜欢喝粥,厨房晚上就给她煮各种粥,什么皮蛋瘦肉粥、薏仁红豆粥、银耳莲子粥、八宝粥。今天厨房得知她去吃酒,晚上便做了加了蜂蜜的山楂粥给她喝,酸酸甜甜,缓解了胃的不舒服。
董玉婷到了这里,也不用自己做饭,一句话下去,就有人顺着她的心意做。不像她之前赶着上班,早饭草草解决,午饭和晚饭点外卖。
于是她在这里可以贯彻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习惯。
不过厨房可不敢吃熬一碗粥给她喝,还做了菠菜豆腐、酱黄瓜、凉拌豆芽配着粥吃,还有一罐春笋炖鸡。
夏晴给她盛到一个小碗中,又夹了几筷子搭配的小菜
“你们也快去吃饭吧,不在这儿伺候我。”
夏晴道:“原本这些应该姨娘做的,夫人心善,免了她们到前面来,旁人却会觉得姨娘不把夫人放在眼里。”
“夏晴!”秋荷瞪了她一眼。
夏晴委屈的撇了撇嘴。
这番忠心耿耿的话,令董玉婷嘴角忍不住抽了两下。
她语重心长道:“那你觉得她们有不把我放在眼里吗?”
“没有,可,可是。”夏晴观察了董玉婷的神色一眼,鼓足勇气道,“可是奴婢听见有人这样说。”
“下次再听到,你就罚他们一个月月钱,第二次就把说的人带到我这儿来,可好?”
秋荷算是报喜不报忧的类型,夏晴则是为她打抱不平,不管怎么样她们都是为她好,董玉婷不觉得夏晴做错了。
夏晴重重的点了点头,眼眶里冒出一股炽热的火焰。
董玉婷转移话题道:“翰哥儿怎么样了?”
秋荷嘴边浮起一抹笑意:“二公子看着精神了许多,晚上也用了不少饭。”
“那就好。”董玉婷指了指桌上那一罐还没喝的春笋炖鸡,“你们倒一半拿去和春月冬枝喝了吧,这么多,我喝不下。”
这道菜用了新鲜的春笋、鲜嫩的鸡肉,姜片、枸杞、葱段,一并放入陶罐中,撒入一点的胡椒粉、盐来调味,放在火上小火慢炖,将近一个时辰,等到鲜香之味从罐中溢出,这道春笋炖鸡才算做好。
汤汁浓郁鲜美,鸡肉炖的软烂,咬一口就化在嘴里似的,再一吃一口爽脆的春笋,中和掉鸡肉的腻。
曾慧妍就很喜欢吃春笋炖鸡,过个几天就要让厨房做一次,尤其现在是春笋生长的时节,最适合吃这道菜了。要是其他时节,这道菜吃起来就没那么鲜美了。
秋荷和夏晴乐滋滋的拿勺子舀了三分之一,便端着碗去了西耳房和春月丘小石用饭了。
——
崇礼院和外院只有一道墙之隔,因李博翰生病,王妈妈特意跑到外院嘱咐他们这几天动作小心点,别吵着二公子了。
木莲看在眼里,也没阻止,要是她就不会有这么大威风,不过王妈妈是老太太身边的人,和她是不能比的。
“哎呦,柳小姐,您怎么来了?”王妈妈迎了上去,接过她身边丫鬟打的灯笼,带柳婉清走到屋檐下。
“我来看看翰哥哥,他还在睡吗?”
王妈妈把灯笼放到地上,笑着道:“二公子刚用了饭,小姐是来看二公子的?”
“嗯,伯母跟老太太说着话,让我来看看。”
她跟李瑾华住在老太太的兰竹院,正是从那边过来的。
柳婉清和丫鬟走入屋中,李博翰正靠在床上看书。
“柳小姐怎么来了。”李博翰放下书,起身下床。
常丰在他身上披上一件宽衣,又去给柳婉清和她的丫鬟倒水。
“病还没好,翰哥哥怎么在看书?”柳婉清眼神微楞,轻轻笑着,坐到檀木圆椅上。
雀儿接过常丰手里的壶:“我来吧。”
她动作优雅,将常丰拿来的花茶掷入杯底,高高的举起水壶,流出的热水像瀑布一样进入杯中,花茶的香气瞬间激发出来,倒到七分满,雀儿停了下来,双手把茶杯举起,递到柳婉清面前。
常丰挠了挠头,只觉她倒茶的样子和自己天差地别,说不定冲泡出来的茶水也比他冲泡出来的好喝。
“柳小姐可别告诉祖母和我母亲。”李博翰急忙说道。
柳婉清纠结着:“可是老太太和夫人也是关心翰哥哥,你这样身体何时才能好?我不告诉老太太她们,岂不是包庇你了。”
“我知道了,这几天好好休息就是了,你别告诉她们。”
“这样就对了。”柳婉清拿出一个香囊,交给雀儿,“这里面是我在芜州时,去明慈寺求来的平安符,现在送给翰哥哥。”
雀儿把香囊递给常丰,常丰愣头愣脑的把香囊转交给李博翰。
那香囊用的宝蓝色布料,外头绣着“竹报平安”的花样,闻起来一股松木的冷冽香气,里面应该是除了平安符,还放了其他香料。
“这怎么行?既然是你求来的,我怎么能要?”李博翰拒绝道,把香囊放回常丰的手心。
常丰便又还给雀儿。
雀儿没接,看向自家小姐。
“翰哥哥可是嫌弃这平安符?虽然明慈寺不比宝光寺有名,但也很灵验,芜州当地的百姓常常去明慈寺供奉香火,小时候我生了一场病,便是大伯母带我去了明慈寺求来了这平安符,日日佩戴在身上,病才好了。”柳婉清笑容不变。
“我怎么会嫌弃,但你既然说的这么灵验,我就更不能要了。”李博翰再次拒绝,常丰拿在手心,不知该如何是好,现下两边都不肯拿,只能他小心翼翼的放在手心。
“可我现在并没有生病,应该给有需要的人才是,等到翰哥哥病好了,再还给我就是了。”柳婉清说道,“明日我和伯母老太太要去宝光寺,到时候再求一个就是了。”
李博翰还是不肯要。
“那不然等我明天求来了新的平安符,再送给翰哥哥怎么样?”柳婉清歪了歪头。
李博翰觉得一直拒绝太不给柳婉清面子,想了想说道:“这样可以。”
他让常丰把香囊还回去。
李博翰解释道:“里面的平安符既然是你从小就佩戴的,就不能轻易送给别人,万一送给别人,你生了病怎么办?”
柳婉清将香囊拿了回去,摸着平滑布料上凸出来的竹节纹样:“我知道了,那我明天求来平安符再送给你。”
离开了崇礼院,雀儿打着灯笼,和柳婉清沿着抄手游廊回去。
“二公子可真是,那香囊是小姐在路上特意与他做的,他还不要。”
“雀儿,不要在别人背后说这些话。”柳婉清不高兴道,“翰哥哥是为了我好,等明天求来了平安符,放进香囊里翰哥哥就收下了。”
雀儿人小活泼,被柳婉清训斥了几句,闷闷不乐了一会儿,思绪又飘向了明天。
“小姐,听说宝光寺有佛子,明天可以祈愿大公子秋闱考中,最好当一个解元。”雀儿兴奋的说。
“解元哪里是那么容易的?只求哥哥考中便皆大欢喜了。”
第19章 原来你都是装的 一簇簇竹子生……
一簇簇竹子生长的高低不同,看似毫无规律却又恰到好处的点缀在院中,把兰竹院渲染的如同一个清幽的避世之地。从院门口到正屋,鹅卵石小路蜿蜒曲折,每次来到这里,董玉婷的心情总会平静下去。
“老太太,给你们准备两辆檀香木雕花高蓬马车,再备两盒如意斋的八宝糕点、一壶花茶可好?随行护卫选了四个,驭夫选了两个,都是老手。”董玉婷说着她的安排。
窗外吹来一阵裹着竹子清香的风,老太太弯着嘴角道:“你办事,我放心,不过马车准备一辆就够了,我和瑾华、清姐儿坐一辆就够了,她们难得来一次,我在路上与她们多说说话。”
话中并没有要董玉婷也去的意思。
“好,路途遥远,老太太既然想说说话,那就再拿几个软垫。”董玉婷乐得不用去,贴心的吩咐下人再去拿几个软垫放到马车上,她自己都被自己快感动哭了。
“你有心了。”
董玉婷微笑:“这是我应该做的。”
“也快到端午了,这次瑾华和清姐儿留在府里过,你好生安排。虽然凌川不在家里,可也不能太难看。”老太太望着窗外沐浴在阳光下的青竹。
董玉婷应下,这不就相当于老板把年会交给她去做一样,从最初的统筹策划、分工采买,预算规划、现场管理都要由她去做,里里外外还都要有过节的影子。不过好在有前些年的例子在,董玉婷倒是不怕出什么错。
端午在这时候也是个重要的节日,董玉婷不免也跟着激动起来。
“昨日去了昭信王妃的生辰宴,她请了梨园班唱了一出《鸿雁传书》,她说是特意为我准备的。”董玉婷话题一转,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老太太的神色。
老太太愣了片刻,喝茶的手悬在半空中。
董玉婷继续说道:“老太太觉不觉得,昭信王妃是想告诉我们老爷现在平安无事?”
老太太无言的注视着董玉婷,眸中的冰冷怀疑渐渐凝结,僵持了好大一会儿,她说道:“这件事你有没有告诉别人?”
语气中透着股森然的冷气。
董玉婷被她看的坐立难安,讪笑道:“这只是我的猜测,怎么会告诉别人?”
老太太这才收回怀疑的目光,呷了口茶:“罢了,你是凌川的妻子,告诉你也无妨,只一点,听了当做没听过。”
董玉婷好奇的靠过去。
老太太压低声音说:“凌川现在确实平安无事,但他让我当作什么也不知道,我便没有告诉你们。”
董玉婷心想:果然如此,这老太太之前哭哭啼啼的样子原来全都是装的,演技可真好,要是她那个时代,保证得拿个最佳女主角。
“那昭信王妃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
老太太眯了眯眼睛:“朝堂的事儿我也不懂,听说昭信王最近与永明王一派走的很近,或许是投靠了永明王,而咱家是支持永明王的,想来昭信王不会害我们,你放宽心就是。”
董玉婷点了点头,又再三说自己不会说出去,老太太才放她离去。
出院子前正巧和李瑾华、柳婉清撞上。
“今日出行,麻烦大嫂安排了。”李瑾华浅浅一笑,她长得与老太太有些相似,一样的柳叶眉,笑起来嘴边有个梨涡。
“小事。”董玉婷道,“还要麻烦你今日多照顾老太太了。”
“等我们去了宝光寺,我和老太太给翰哥儿求个平安符,保佑他身体快快好起来。”
董玉婷已经习惯这些人遇事不决求神拜佛了,只要不是让李博翰喝香灰水,做些神神叨叨的事,其他就由着她们去吧。
“那我替翰哥儿谢谢你们了。”
董玉婷离开了兰竹院,去崇礼院看望李博翰。
木莲迎她进去,常丰给她倒茶,举得茶壶太高,让水溅了一桌子。
木莲不高兴的瞪了他一眼:“你怎么回事?倒个茶都不会了。”
常丰脸色又红又白,哪里敢说他是想学雀儿,低着头支吾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