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含姨娘的示好 四面通风的抄手……
四面通风的抄手游廊下, 董玉婷和何静琳并肩往兰竹院走去。
因是暑季,就算是吹风,也是吹得燥热无比的风。要顾忌着身边肚子越来越大的孕妇, 董玉婷放慢脚步, 和她龟速前进。
刚一转过拐角,迎面碰上另一个肚子鼓起来的孕妇,董玉婷连忙拉起来要对她们行礼的含烟,笑道:“快起来吧, 刚从母亲那儿出来。”
含烟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 她无时无刻都是这样的娇弱, “刚陪老太太礼完佛。”
她是姨娘, 只能称老太太,而不能唤母亲。
“辛苦你了, 再过些日子,你就在屋中好好歇息吧, 肚子大了也不方便。”董玉婷关切的说了一句, “你这肚子......”
这位含烟姑娘四肢如细柳,风一吹就能飞走似的,肚子却比何静琳的还要大一些, 董玉婷没记错的话,她们两个应该是同一个月份。
含烟雪白的脸上浮起一阵红晕,低着头道:“大夫说,可能是双胎。”
董玉婷轻轻颔首, 难怪肚子要大一些,“既然这样,就更要小心了。”
含烟双眼含着泪光,感激道:“多谢大夫人关怀。”她侧头看了眼身后的丫鬟, 朵儿赶忙拿出两条帕子递给含烟,含烟接过再双手递给董玉婷和何静琳。
帕子上绣着满面并蒂莲花,青色、粉色的线层层叠叠的交织在一起,仔细一瞧,角落还有一条活灵活现的鱼儿。
何静琳叹道:“含姨娘的女红可真不错。”送给她的铺子上是满面菊花,用了各种各样黄色的绣线,金黄、杏黄、嫩黄......再加上菊花样子各种姿态,和满地花后的重峦叠嶂的群山,一点也不觉得单调。
董玉婷心里也是暗暗赞叹,只怕王姨娘见了含烟都要甘拜下风,她想起近些天的风言风语,说道:“你现在怀有身孕,就少做这些细致的活儿,要是累坏了身体,二夫人该怎么和母亲交代。”
含烟垂下眼眸,一副我见犹怜的样子,声音像青团一样软糯,“大夫人不必担心,这正是二夫人让妾身做的,妾身便顺便做了这两张帕子,送给大夫人和三夫人。妾身别的本事没有,唯在女红一道有几分心得,这两张帕子,就当是妾身敬重两位夫人。”
她说话向来滴水不漏,董玉婷也不好拒绝,就笑着接受了。
何静琳却道:“可是听下人说含姨娘最擅诗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董玉婷撇过头看她,何静琳的眼中只有真诚的好奇,而没有别的心思。
含烟道:“只读过《诗经》罢了,是下人在起哄。”
何静琳摸着帕子上绣的凸起来的诗词,眼中盛满了欣赏之意,“重阳登临兴未回,黄花遍地满头开,这是柳雪青诗人孤本上的诗,含姨娘不用再自谦了。”
含烟羞涩一笑,倒是没有再否认,盈盈一拜,就让开路让她们过去。
何静琳轻轻叹了口气,“她也是可怜,听说二嫂最近脾气不好,院里的丫鬟被她折腾了一遍,几个姨娘也成日被她使唤来使唤去,这也就罢了,含姨娘如今还怀着身孕,竟还给她立规矩,也不怕......”说到这儿她就住了嘴,毕竟她也怀着身孕,说这话到底不吉利。
董玉婷接话道:“这也怪她自己识人不清,府上更一被扯进舞弊案里,那林夫人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恨不得躲得我们远远儿的,原本二弟妹想开口先断了两家结亲的意思,谁知出了这事儿,林夫人就急急忙忙送来了回帖,说是身子不适,不能来了,还把弟妹送给人家的礼物全都退了回来,足有一箱子呢。”
回帖好送,箱子却不好送,需几人抬着,从外院到清风院还得走一段距离,因此下人们都看见了几个小厮抬着大箱子去了东跨院。曾惠妍这次是丢尽了脸面,都不怎么出门了。不过她自己也是,两家还没结亲呢,就送了那么多礼,搞得好像李博辉没人要似的,老太太和二老爷两人轮番上阵的训斥了她一顿。
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自己丈夫,曾惠妍都惹不起,再加上知晓是自己做错,更不敢反驳,就把气撒到了其他人身上。院里的丫鬟、姨娘都被她折腾了个遍,路上丫鬟远远的见了她都要躲着走,生怕遇上她,被当成出气筒。
所以,含姨娘这几日这么殷勤的陪老太太枯燥的礼佛,又送她和三夫人礼物,是来寻求庇护了?
她摸了摸含烟绣的帕子,针织细密精巧,可见其用心。自来到乾元朝,琴棋书画和女红董玉婷都体验过了,最需要静下心来的女红,是董玉婷最难以适应的。她原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短视频、短文,什么都要精短,而绣一面帕子,需要坐下来绣很长时间,董玉婷根本坐不住,所以在她这儿,练书法和女红一样能修身养性,沉稳心境。
她暗暗想道:告状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抱怨,就引起别人的同情,瞧瞧何静琳脸上的神情和刚才说的话,显然是含烟成功了。
进了兰竹院,老太太刚礼完佛,正坐着闭目养神。
瞧见她们来了,很是高兴,忙将何静琳拉到身边坐下,“你怎的来了?”
董玉婷被晾在一边,元香赶忙服侍她坐下,端茶倒水。董玉婷早已习惯老太太这偏心就偏心到极致的做法,默默呷了口茶。想当初李博辉,李念瑶,李博翰,李博睿都被这样偏心过,现在偏心的对象成了何静琳。
“来看看母亲,我也有好些日子没来了。”何静琳坐在老太太身边,两人坐在榻上,一副婆媳和睦的画面。
“明日就是重阳,家里办小宴,怎么还今天再过来一趟。”老太太不赞同的说,又看了董玉婷一眼,“你也不劝着她点儿。”
董玉婷不痛不痒,笑道:“弟妹自怀了身子,就不能常常来服侍母亲,心里早就过意不去,您就让她来吧。”
这话老太太爱听,摸着何静琳玉一样细嫩的手,“知道你是个好的。”
说着,老太太又叹气,转头道:“虽说张先生重阳不带他们去登高了,不过你也别忘了将礼送到,辉哥儿和翰哥儿的师兄弟,师母那里,都要被备上礼物,可别因为张先生不带他们去,就给怠慢了。”
“母亲放心,重阳糕和菊花酒还有茱萸囊都备好了,就等明日给他们送过去。”
重阳登高的计划取消,说来还和前些天的舞弊案有关。这事儿由皇上身边的羽林军全权负责,没几天就查的水落石出。先说永明王一派,羽林军并非什么人都能当得,有本事在身上才进得去,所以很快就洗清了他们的嫌疑。
董玉婷酥香阁里搜出来的考卷答案,是坊市请来的坊丁做的,原本把他们两个安排进铺中,是为了抓到夜闯酥香阁的小偷,谁知反倒是引狼入室,他们一直在酥香阁,就是为了怕店里的伙计提前发现不对,到了京兆府配合羽林军搜寻坊市的那一天,将答案留下,逃之夭夭。
能发现这一点,还要多谢方兰。她是店里为数不多识字的人,并且还是个好学的人,因那两个坊卒晚上要看着店铺,方兰通常会给他们做了饭才走,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她就会看贴着的诗词暗暗学习。她写的字不好,就一边看着董玉婷写的诗词,一边在手背上描摹她的字迹,只是别人都没有发现。
接着就查到坊正头上,据说那个白白胖胖的坊正当时吓得一屁股栽倒在地上,说那两个坊卒都是曾经在任务中受了伤,就离开了市署,听说他陷入麻烦,就自告奋勇的帮他解决,只要付他们些银子就行,他们还说他们曾经受过伤,腿脚不便,找什么活都干不长久。坊正心里一软,心想到时候抓不到小偷还要赔钱,就让他们两个去了酥香阁抓小偷,充当保安。
现在看来,两次闯进来的小偷或许就是他们做的。羽林军按照坊正给出的线索,一路追查,最后在京城外的田庄上发现了两具死尸。
至于礼部那儿,羽林军查出是这次礼部侍郎泄题,导致这次秋闱出现了十一份相似的试卷,不过礼部侍郎表示自己只将题卖给了湖州长史之子崔明,另外十个人他并不知情,而这个崔明,早在羽林军行动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死了,按照仵作所说,这个崔明死亡时间要比那两个人早上将近一个月,也就是说他是在秋闱后不久就已经被杀死。
另外十个人则都说不知道这件事,是崔明说得了一份他老师写的试题,让他们也来看看。
圣上得知这件事后怒急攻心,生了一场大病,虽然下令让羽林军继续去查,但关键人物已死,想要继续查出别的线索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员又怎敢玩乐,今日设宴,怕是明日就被弹劾。
以上,皆由李凌川同志转述。董玉婷在他转述完之后问了一句话,“真的是贤康王做的吗?”这样干脆利落的手段,真的是那对以仁慈善良著称的皇子皇妃做的吗?
按照事情的结果来看,礼部尚书被革职,武烈王势力大减,永明王身上虽然洗清了嫌疑,但由于羽林军最后查到的关键人物也是尸体,他们就像是身上沾了泥点,扒拉下去,却还是留了明显的印记在身上,而贤康王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夸奖赞赏,但武烈王和永明王都名声受损,他反而就凸显出来了。
而平宁王就更加无辜了,原本就是被圣上派来彻查此事,但是因为没查出什么,还遭到了一顿训斥。
第65章 重阳 屋中的冰鉴不知何时就撤……
屋中的冰鉴不知何时就撤下了, 收到了库房之中,等到来年再重新搬出来使用。
天刚大亮,丫鬟们训练有素的端着盆子进来, 服侍董玉婷洗漱, 比起她要梳妆打扮,李凌川就简单的多,在她还在选今天戴哪支钗的时候,李凌川早就拿着一本书去了明间坐着看。
“今天重阳, 夫人就带这支菊花簪吧。”春月管着董玉婷的妆奁, 知晓里面的一切首饰, 见她犹豫不定, 就在一旁出主意。
“那就带那支吧,朱管事说买的菊花繁盛鲜艳, 我也应一下景。”
春月就笑着将这支鎏金的菊花簪子小心插进董玉婷的鬓间。
看着镜中有些模糊的自己,董玉婷微微侧身欣赏, “就这样吧。”
夏晴端着水盆出去, 冬枝打帘,秋荷春月一左一右跟随在董玉婷身边。
在明间的,除了李凌川, 几个孩子和姨娘也都到齐了,见她盛装出来,连忙上来行礼。
董玉婷扬起一副主母特有的端庄笑容,一一扫视过她们, 秋荷和春月将昨日绣房送来的茱萸囊拿给了她们,接着又是一番感谢。
柳姨娘眼神往西梢间的方向瞟,李凌川正询问几个儿子的学业。
董玉婷有种当老师的感觉,底下的一举一动都看的分明仔细。
夏晴带着厨房丫鬟从外面进来摆饭, 柳姨娘见状,眼疾手快的上前,抢过一丫鬟手里的食盒,笑吟吟的说:“妾身服侍夫人用饭。”
说罢,她就去往西次间,将食盒中的精致菜肴摆到柏木云纹圆桌上,王姨娘愣了愣,小碎步的跟进去摆饭。
董玉婷带着李念瑶和李念薇走了进去,柳姨娘和王姨娘已经将饭菜摆好,旁边西梢间的李凌川问完了问题,放他们出来。
董玉婷看到李博睿轻轻吹了口气,像是如释重负的样子,不禁觉得好笑,这孩子有点聪明,却是小聪明,想不学习的方法一个接一个的,当然,按照老太太的话来说,那就是小孩子都这样。
因为有李凌川在场,大家吃饭都小心翼翼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大概是在孩子们面前要做严父,他的表情比平常更加严肃。
柳姨娘抢占了先机,占得了李凌川身边的位置,姿态优雅的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雪霞羹,“妾身还记得爷最喜欢吃这个了。”接着又拿起公筷,夹起一片芙蓉花,放到嫩白软弹的豆腐上。
这道菜名字起的好听,样子也好看,食材是豆腐和芙蓉花,放到火锅店里卖,准能翻两倍的价格。豆腐嫩白似雪,芙蓉花火红似霞,故名雪霞羹,是文人的最爱。
自从上次惹了李凌川生气,柳姨娘就许久没再见过他了,这次好不容易离得这么近,柳姨娘当然要抓住机会,她放下筷子,怯怯的抬起头,委屈的看向了李凌川。
董玉婷觉得,如果是手段高级一点的主母,这时候应该会当做没看见,根本不将柳姨娘放在眼中,视为空气,毕竟两人不是一个等级。
如果是手段中级一点的主母,这时候大概会亲自盛一碗七宝安神粥给老爷喝,并说:“柳姨娘有心了,只是这豆腐性凉,老爷前几天处理政务没好好吃饭,需要养补脾胃,还是少吃些雪霞羹吧,用一碗七宝安神粥喝吧,里面加了莲子、红枣、枸杞、百合......补脾胃,还安心养神,正适合老爷这种为处理政务劳神的官员。”
而手段低级一点的主母,很可能会一个眼神狠狠刺过去,再递给贴身丫鬟一个眼色,柳姨娘手里的银箸就会被夺走,站的位置也被人挤开,接着主母出言讽刺姨娘几句,从出身到穿着、举止通通奚落一遍,柳姨娘再露出受伤的表情,眼泪挂在眼睫上,引起老爷的同情......
董玉婷不属于上述三种情况,吃瓜群众般眼里放光的看着这一幕,柳姨娘媚眼如波,而李凌川......呃,低着头将豆腐吃了,身前仿佛立着一道屏障,热情似火的眼神被隔绝在外。
李凌川忽然抬头,望见董玉婷正一脸扫兴的看着自己,两条剑眉微微蹙起,眉心隐隐显出一个川字,柳姨娘一直盯着李凌川,便顺着他看的方向看去,撞见董玉婷不悦的目光,撅了下嘴将头低下。
王姨娘站在董玉婷身后,将这一切看在眼中,瑟缩了下脑袋,也不敢再眼巴巴的看着李凌川了,往后退了一步,垂手恭立,只等董玉婷吩咐再上前。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她这一个眼神被李凌川和柳姨娘解读出了不同的情绪,不过从总体上看,她貌似完成了低级主母的做法,想了想,她道:“给老爷盛碗七宝安神粥来。”多的也不肯再说,继续小口喝着粥。
王姨娘这次率先行动,脸红着盛了碗粥放到李凌川面前,前些天李家风雨飘摇,事情繁多,李凌川时常处理公事到深夜,有时候就直接在书房睡下,王姨娘也很久没见过他了。
李凌川只当这是夫人的体贴,说道:“多谢夫人。”
早饭用罢,丫鬟一同涌进来收拾,董玉婷漱口擦嘴,对秋荷道:“带上茱萸囊过去。”
佩戴茱萸囊是习俗之一,老太太院里,还有二房和三房的茱萸囊都在她这儿放着。秋荷应是,叫了一名三等丫鬟过来,将各色精巧的茱萸囊放进竹编的盆筐里,让她跟着端过去。
那丫鬟只把这当成是自己的机会,连连点头,牢牢抓住盆筐,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
到了兰竹院,早已热热闹闹,齐聚一堂,她们来的不算晚,刚好和三房的一块儿来了。
三老爷小心扶着何静琳,像是对待一件易碎的瓷器似的,就差把她圈起来了,身后只跟着一位姨娘,是何静琳带来的通房丫鬟,本就是给三老爷准备的,现在她怀了身孕,顺势就提了。
董玉婷第一次见齐了二房的姨娘,一只手数不过来,刚好六个,有两个是他从幽州回来收的。各个环肥燕瘦,小家碧玉类型的,柔软小白花类型的,娇艳型的......看得人眼花缭乱。也数二房带来的人最多,那排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长房呢。
好在天气渐凉,座位安排在了院里,才能装的下这么多人。
老太太特别欢喜这样的场面,一家人其乐融融,脸上的笑容就没停下来过。几个孩子见了礼,就撒欢跑出去玩。李凌川带着两个弟弟出去,从二老爷和三老爷脸上痛苦的表情来看,大概又是对他们说教。
董玉婷不禁摇头,李凌川其实也很难啊,家里就他一人出人头地,二弟花天酒地,三弟心高气傲,儿子侄子都还太小,放眼望去,都还靠不住。
“快过来坐。”老太太伸手招呼何静琳坐她身边,彰显自己的偏爱,接着指使丫鬟,“拿个凳子给含姨娘坐。”
一时间,有几个姨娘嫉妒的瞥了含姨娘一眼。
若是大宴,姨娘是都不能出席的,今天是家里自个儿办的小宴,姨娘便都能来。
含烟顶着众多仇恨的目光,神态自若的坐下,并对给她递来凳子的丫鬟笑了笑。
董玉婷很佩服这样的人,觉得有这样的心态,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老太太威严的扫视了众人一眼,那些姨娘纷纷低下头去。
秋荷开始分发茱萸囊,一人一个,在给何静琳和含烟的时候,老太太道:“多给她们几个,就当是给我孙儿带的了。”
何静琳和含烟俱是脸红。
“我这把年纪,别的不求了,只求合家安宁,这些日子辛苦玉婷了。”老太太笑道,“元香,去把我准备的东西拿过来。”
元香进了屋中,端着托盘出来,上面放着一些首饰。
几个夫人带赤金嵌玉簪子的,姨娘的带青玉缠枝簪子的,独独含姨娘不同,是一件石榴色的簪子,这下又引得其他姨娘瞪向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