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写的并不算长,却是发自肺腑的衷心祈愿,也是丹州所有百姓的祈愿。老者念完,李修鸿上前将酒端起,来到院外,朝天空泼洒,众人齐齐跪倒在地,恭送山神。
董玉婷跪在老太太斜后方,看了她空空荡荡的手腕一眼。来拜山神,老太太便没带念珠,倒没有信佛就不信山神的意思,哪个灵验拜哪个才是大部分人的想法,想要钱,就拜财神,想要得子,就拜送子娘娘,山神管着丹州地界的山水,来拜山神的,更多是祈求风调雨顺、或找到迷失在山林里的人,或保佑庄稼能丰收......
恭送完山神,众人缓缓站起,董玉婷扶了老太太起身,往后扫了一眼,身后的人群像波浪一般挨个站起来,远远看去,如同一只栖息在山上的巨蛇,她们在蛇头的位置,现在她们想下去,便只有等后面的人走的差不多了才行。
下人们围了过来,带她们去歇脚的地方,董玉婷还以为正殿之内还有隔间,谁知却带她们到了庙宇后面,这里有一处小亭,亭外放着石凳石椅,再远一些便是朝下的山坡,站在这里看,颇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微风吹散了身上的热意,董玉婷和赵芙莹扶着老太太和李青黛进了亭子,两个老太太坐到一块儿歇息。几个孩子在外面玩了起来。
元香从小厮手中接过出来备的糕点,红木云纹的八角木盒,里头八个格子,各放着一种糕点,云片糕、绿豆糕、玫瑰酥、椒盐饼、萝卜糕......八种糕点,甜咸都有,冬枝提了茶壶过来,春月和溪水烫了茶杯,倒了八分满的花茶,用的是梅花、茉莉的干花,放在一起用热水冲泡。水是早上就煮的,这会儿已经温了,李青黛和老太太渴极了,连喝了两杯。
“这地方好吧?”赵芙莹眉眼弯弯,似月牙一般,小声跟董玉婷说话。
“挺好的,这儿风大,凉快,景色也好。”董玉婷由衷的夸赞,她往下看去,一道金灿灿的河流如光滑的绸缎般缓缓流淌,脸上感受着徐徐微风,四周皆是欢声笑语,再没有比这更安逸的了。
“当初修建庙宇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光在山神像上下足了功夫,翻来覆去的吵个不停,争论个不休,一方说要造成个老者的人形,一方说要造成个虎形,吵到最后快要到了算的吉利日子都没有结论,就把两方的提议都用了,造了人面虎身的山神像。”赵芙莹笑着道,“等丹州拜山神的人越来越多,许多远地方的人每年这个时候也过来,就觉得这地狭小了,庙宇不像山下寺庙那样阔大,只能到庙宇后面设了亭子和桌椅,不过别说,这地方既看的到景色,又凉快,是个好地方。”
李青黛含笑道:“小的时候这里哪有这些,便是一片干枯的土地,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你们是享福了,拜完了山神,还有地方歇。”她一脸感慨的模样。
董玉婷偏头看老太太,自坐了下来,她就一句话没说,要是以往,她和李青黛待在一处,必是会夹枪带棒的互相说道,这次却安安静静的。老太太阖着眼睛,喘着气,董玉婷拍了拍她的胳膊,“母亲,可是累了?”
她见老太太额头上有汗,扭头看向冬枝,后者立马递了一张干净的帕子过来。
老太太微眯着眼睛,“嗯,有点。”
李青黛冷冷哼了一声,故意让老太太听见似的,但老太太却没精神去跟她计较了。
董玉婷蹙起了眉,自病了以后,老太太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仿佛有人吸她精力似的,外表瞧着还好,内里已经虚了。就像一棵枯树,里头早就枯了,外表还和寻常树木一样。
“啊!”
“小心!”
老太太被这声吸引了注意,睁大了眼睛去看,赵芙莹已经快步过去,董玉婷见李博睿和李博翰也围在那里,便也起身过去。走之前,她让冬枝留了下来,老太太这副样子,她还是有点担心,刚才那样,像是下一刻要昏过去似的。
一个男孩儿正冲蔺晴萱不住的道歉,赵芙莹面无表情的问道:“发生了什么?”
李家主持拜山神,自然来的李家的下人多,不用赵芙莹点名,便有人向她禀告:“刚才刘小公子跑着玩儿,不小心把蔺小姐给撞倒了,蔺小姐又刚好在往下面看,差点就要滚下山坡。”
刘小公子怕极了,吓得泪流满面,蔺晴萱也在哭,拽着她的丫鬟的手不放。
王夫人听到动静,挺着肚子慢慢走了过来,刘小公子的母亲见了她,拽了自己儿子过去,又陪笑,又道歉。
王夫人看了蔺晴萱一眼,笑道:“没事,反正萱姐儿也没出事。”
刘夫人松了口气,只是仍要假意教训自家儿子几句。乳娘从王夫人身边跑到蔺晴萱身边,一把扯过了她,安抚的拍着她的背,摸着她的头,“萱姐儿乖,啊,没事。”
一时间,在场几个夫人的眼神便都有些耐人寻味,乳娘做到这种地步,是有些逾矩了。
王夫人察觉到其他夫人的眼神,笑的有些僵硬,扯起了嘴角,笑容浅浅浮了一层到脸上,“萱姐儿,过来,让娘看看。”她亲昵的称自己为娘,众人却觉得更假,刚才蔺晴萱差点滚下去,王夫人一点不担心,走到这里,站定到几步之外,就不往前走了,像是看小动物一般,远远看了蔺晴萱一眼便说没事,现在这样颇有亡羊补牢的意思。
蔺晴萱也很没给面子的抱着乳娘的脖颈,不肯松手,王夫人暗暗瞪了一眼蔺晴萱,又抬头瞪了一眼乳娘。白妈妈自是看到夫人瞪她,可她也没什么办法,哄着蔺晴萱,“小姐,让夫人看看你受伤了没?”
蔺晴萱不肯扭头,白妈妈就上手去掰,董玉婷看不下去,采了一朵生长在亭子下面的小花给蔺晴萱看。
“萱姐儿,你瞧。”
董玉婷也瞧不出来这是什么花,橙黄色的,花瓣小小的,蕊是粉红的,叶子也只有两三片,蔺晴萱看了一眼,哭哭啼啼的伸手接了过去,董玉婷见有戏,便对她道:“那里还有,萱姐儿还想要吗?”她指了指亭子。
蔺晴萱点了点头,董玉婷伸手接过去要抱她,白妈妈为难的看了一眼王夫人,犹豫之间,董玉婷已经强行从她手中抱了过去,带她去亭子下面采花。李博睿巴巴的跑了过来,他一过来,李博铭也过来,然后是李博翰,李博辉兄弟,李念薇三姐妹。
李博睿蹲下身,帮着采花,这一簇簇的花都开的小小的,颜色各异,有粉白、浅黄、橘红,李博睿手快,薅草似的全给摘了去,然后转身开始分,董玉婷、李博翰、李念薇等人都有,谁都没睡,还知道跑进亭子里送给祖母一朵,蔺晴萱手慢,都被李博睿摘了去,她也不生气,把那朵粉白的小花的根茎折了,挂在耳朵上,兴冲冲的问李念薇:“念薇姐姐,好看吗?”
李念薇淡淡的笑着:“好看。”
众人走到亭下,李青黛看她们其乐融融,觉得自己有种被隔绝在外的感觉,她不是很高兴,冲着李博睿道:“睿哥儿,祖姑姑没有吗?”
李博睿之前就没见过她,和她也不怎么熟,在她面前有些拘谨,听她这样说,便把手中的最后一朵花给了她。
老太太得意的哼了一声,李青黛半是嫉妒半是羡慕的看了老太太一眼,把小花攥在手心,撇过了头去。
小孩子的情绪变得很快,蔺晴萱拿着花,仰着头看老太太,“叔祖母生病了吗?”
老太太睁开眼睛,温和的看着她,问道:“为什么觉得叔祖母生病了?”
蔺晴萱道:“因为我祖母生病了,也是这样,总是想睡的样子。”
老太太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那萱姐儿要常来看我,好不好?”
蔺晴萱用力点了点头,“好!”
她们的对话勾起了董玉婷的记忆,她想起了一些书中的内容,老太太回了丹州以后,生了一场大病,险些丢失了性命,是蔺晴萱常来李家玩儿,发现差点要没了的老太太,喊来了大夫,才把老太太从鬼门关给拽了回来,这一查,便发现了老太太是被人下了毒......可董玉婷想不起来,最后的幕后凶手究竟是谁了?
“自己没有孙女吗?怎么成天喊别人家的来?自己的孙女不是孙女?”李青黛道。
老太太轻蔑的瞥了一眼她,“我不嫌孙女多,再说,萱姐儿这么乖巧,我还真想把她给养到身边。”
这句话专是往李青黛心口刺,她儿子李辰风,也成了亲,有四房小妾,可至今为止一个孩子都没有。李青黛猛然站起,一言不发的离开了亭下。
老太太面不改色:“走吧,外面人也走的差不多了。”
元香和冬枝扶着老太太,董玉婷边走边思索着原书里的剧情,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更多的内容了。毕竟是她高中看的小说,现在想不起来也正常,需要某个时刻、某句话、某个东西引起她的记忆翻涌。
“你对萱姐儿还挺好的。”赵芙莹和董玉婷咬耳朵,接触的时间长了,董玉婷便发现赵芙莹是个八卦的性格,全丹州就没有比她知道的事情更多的人了。
董玉婷被她一打岔,索性就不想了,嘴上说:“我也是看萱姐儿可怜。”心里却想的是,那可是她未来的儿媳妇,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把蔺晴萱看成了自己人,这其中当然不止是因为这是书中官配,更多的还因为蔺晴萱的乖巧,和可怜。这些天她常来李家玩儿,不止董玉婷喜欢她,老太太也喜欢她。
赵芙莹打趣道:“要不然你给带回去啊?”
董玉婷道:“好啊。”
赵芙莹看她笑,以为她也在说笑,殊不知这句话,最后真的要成真。
回了府里,董玉婷马上让人请了大夫,老太太还不愿意,说自己只是累了,一点事没有,董玉婷却态度强硬。老太太也没办法,再说这是儿媳关心她,便由着她去了。
大夫俱是请了上了年纪的,这样的人才觉得有经验,有能力。老太太抬起手,放在了青瓷脉枕上,大夫先端详老太太脸色,再搭脉,屋中众人皆鸦雀无声,半晌,大夫问道:“太太可觉得这几日头晕眼花,用饭没有胃口?”
老太太点头,“确实如此,大夫,我......没事吧?”
大夫道:“您脉象虚浮,是气血久耗,过于劳神之故,接下来的日子需好生休息,按此方服药,不要操心其他事,过几日便能好。”
老太太还未说话,董玉婷便已上前,“大夫,我母亲她真的只是太累了?”
大夫被她狐疑的眼神看的不自信了,说道:“确实如此。归根结底,这还是心病,若老太太能心静,便能好的更快。”
“没有......”中毒两个字在口中打转,终究是没说出来。
老太太忍不了她,“你这是巴不得我有事啊?”
董玉婷尴尬的笑:“没事,母亲,我送送大夫去。”
她带了春月出去,到了院外,董玉婷又不死心的问了一句:“大夫,我母亲她真的没事吗?只是过于劳神才这样的吗?”
大夫不高兴道:“夫人若不相信,可再请其他大夫来看。”
丹州这片地界上,他是有名的大夫了,哪被人这么质疑过。他这么一说,董玉婷便就相信了,她本以为大夫是被收买了才会这么说的,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这样。
春月拿了药方去找赵芙莹,她得问问这些药材老宅里有没有,若没有得去医馆拿药。
董玉婷进了屋,还在想这件事,若老太太此时只是劳神过度,那便只有一个可能,她还未中毒。董玉婷精神一振,决定提前找到下毒者。
春月拿了药回来,交给元香,便回到董玉婷身边。
董玉婷正有事找她,“春月,在老宅也住了些时候,可交到什么朋友?”
春月茫然的摇了摇头,在京城的时候,她因为性格直爽,又是夫人院子里的人,从来都是别人来巴结她,回了老宅之后,也不是长久的要住下来,便没多少人来找她,再加上不熟悉她的人,只觉得春月凶,找她的人就更少了。
董玉婷暗暗叹了口气,要是能说会道的夏晴过来,指不定隔壁府里的丫鬟都能和夏晴说上两句。再看冬枝,她就更不可能了,冬枝虽说办事谨慎,但在别人面前,就是个闷葫芦。
“我有个事要你去做......”董玉婷让冬枝靠近,在她耳边低语几句。
冬枝一愣,“翠梧院?”那不是李家姑太太住的院子吗?夫人要在翠梧院安插个人是怎么回事?
董玉婷在她疑惑的目光中点了点头,“要是有用到钱的地方,只管给我说,只不过这事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她也是没有办法了,才让冬至去做,交给春月,她更不放心。
冬枝脸上的表情凝重起来,“奴婢知道了。”
第106章 喜事 拜山神要持续三天,次日……
拜山神要持续三天, 次日外头锣鼓声起,很是喧哗,李家主持了拜山神的祭典, 蔺家请来了唱班, 两天的时间都在丹明山脚唱戏,连唱六唱《山君衔恩》,故事内容就是那对母子得山君帮助,年年如此, 但年年有人看。台子搭的大, 底下搬来的凳子多, 满打满算能坐百来号人, 周遭买茶水糕点小吃的等戏开唱,俱是停下来一并看戏, 等中场休息的时候,再来吆喝叫卖。
几个孩子昨日回来便累的要休息, 次日又恢复了精神, 吵着闹着要出去,李博睿求到老太太那里,自是还没说两句话, 便哄的老太太答应了。赵芙莹得知后,又多派了人来当护卫。
这几天街上热闹,人满为患,却也有不少叫花子浑水摸鱼, 早些年便出过这样的事,往后丹州知府便在这时候多派两队官差在街上巡逻,可即便这样,那些叫花子、小贼也贼心不死, 只要有机会,便要动手。
董玉婷就让冬枝也跟着去,她为人谨慎,这样的事交给她也放心。董玉婷觉得冬枝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又是让她盯着翠梧院,又是让她看孩子,等她回来得好好犒赏她才是。
在老宅待了一个月,春月老待在屋里也觉得无聊,便每天跟打扫她们院子的丫鬟说话。
清扫的丫鬟不过三等,春月和她们说话,自是上赶着巴结,把自己知道的有趣的事都给春月讲了,就期望着能得点好处。就算到不了董玉婷身边,得几把钱也好啊。
春月人虽大大咧咧,这些事却是懂得,在秋荷身边见多了,也知道给人好处,才好办事。董玉婷大方,她每月都能得额外的赏赐,在丫鬟里头也算是个小富婆了。
春月从她们口中听了老宅的事,再捡几件说给董玉婷听。
“听说姑太太最近从外头买了两个丫头。”春月卖了个关子。
董玉婷懒洋洋的靠在榻上,手中握着话本,抬起眼问她:“这怎么了?”
春月往四周看了一眼,其他丫鬟皆立在远处等着吩咐,便压低了声音道:“姑太太买的那两个丫头身世干净,买回来的第二天,便派人去官府除了她们的贱籍,让她们去伺候舅老爷。”
董玉婷把书丢到一旁,凝神思索片刻,府里买人,可从没去做这些,倒是有丫头成了姨娘,才得先去除了身上的贱籍。
“不会吧,老祖宗这才过世没多久......”转念一想,二老爷不也是如此,只要不把事捅出来,谁又知道?不过是旁人的猜测罢了。
春月道:“奴婢也是这么想的,姑太太不会做这种傻事的。”
董玉婷听了她的话不禁笑起来,夸奖她:“我们还不知道要在老宅待多久,你和她们相处的熟了总归是好的。”她朝屋外看了一眼,空阔的院落种了青葱的树木,风一吹,哗啦啦的响,正是生长的季节,没有树叶落下,反倒吹来一阵树木的清香。灰白砖石的角落放了一个褐色的碗口水缸,里面常年放着水,用于失火的情况。两个丫鬟拿着扫把,有气无力的扫着地。
春月得了夸奖,信心满满,“知道了,奴婢还听到什么消息都告诉夫人。”
董玉婷和老太太住在一个院子,她住东厢房,老太太住正房,屋内环境却一点不差,董玉婷过的挺舒适的。这些日子天愈发热,不像寒冬时,每天门窗紧闭了。
董玉婷看了会儿话本,眼睛有些酸,就往院子看着,便看到康姨娘端着托盘往正房走去。春月正规整她们带来的东西,借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把许多小物件给放好。抬头正巧看见康姨娘,感慨道:“康姨娘对老太太可真用心,柳姨娘可没这样。”
自到了老宅,柳姨娘因着和董玉婷住在同个院子的关系,能见到自家儿子的机会便多了。董玉婷也不欲去分离她们母子,就没管过这事儿。但或许是她怕董玉婷提这件事,便是能不来见董玉婷就不来,不像王姨娘,每日勤勤恳恳的带着李念薇过来。
立规矩那些事,董玉婷懒得去做,她更想一个人做些事,跟打卡一样,见了她们,说两句话,便让她们走了。
王姨娘也不气恼,便在屋里给董玉婷和老太太绣东西,她不像含烟,能绣出一幅技艺精巧的屏风,她一般都绣比较实惠的东西,像是袜子,鞋子之类的。董玉婷便收到过她送来的青莲双蝶步履,穿上去软绵绵的,像是踩在一朵云上。
“我听人说,康姨娘以前在京城的时候也是这样,事事用心。柳姨娘在京城不也这样?来了老宅还能变个人不成?”董玉婷笑道。
大夫看过老太太的身体,得知只是劳神,董玉婷就放心不少,不过仍一直盯着老太太那边。连喝了几天的药,老太太的身体大好,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这两天常在老宅走,或是往花园去晒太阳。身体渐渐好转,便药也不用喝了,别喝出什么毛病,康姨娘就变着法子的给老太太做药膳,什么当归鸡子羹、茯苓米粥等等,别说,今早还看老太太面色红润的,看起来中气十足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康姨娘的药膳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