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手,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绝望!
“你欲设坛引动天地浩然正气,我劝不动你,可你还要布大阵,你虽是金丹,也有灵力用尽的时候,若到了和澹台魔头兵戎相见的时候,你……”酆涯吐出一口长气,道:“你是打算不留一点余力吗?”
阆九川回看着他:“这场劫难,总需要有人以身入局的。”
第626章 异军突起,光明之师
以身入局,其实说这话也是多余,她早已身在局中,而且事情发展至今,很大一部分是她和身边人推动所致,这一场和澹台无极的博弈,牵连的是天下苍生。
所以阆九川无法置之不理。
事已至此,她更不能退,一旦退了,等同临阵逃脱,她道心必崩。
酆涯听了这话,便知她已做了充足的准备,虽忧心,却也没说什么劝告的话。
二人分头行事。
大郸如今处于比爆发战争还要混乱的时期,世人既要防那些恐怖的魔魂妖物,又要提防同为人类的同袍倒戈向自己捅刀,或者推自己挡魔物侵毁,而那些无权无势还无财的百姓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也不为过,这种乱,宛如末世时代。
而面对此景,便是朝廷百官,都心下惴惴不安,他们饱读诗书,也都看过史记,便是历史上有乱世,都是因为君主昏庸无用,朝廷腐朽,才会叫国家千疮百孔,万万不是因为这样的灾祸,什么魔道临世祸乱人间,他们是闻所未闻,也从未想过会有这种骇人听闻的事出现。
可现在偏偏就出现了。
就跟编写志怪小说一样,那些东西真的就存在他们生活的土地里。
他们可以打嘴炮,可以打仗,但对付这样的魔物,却是束手无策,也害怕和愕然,谁不是嘴上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人物呢,现在谁又敢说大郸还是那个没有怪力乱神的大郸?
这个世道,怎么忽然就变成这样了。
所有朝廷百官都百思不得其解,唯有寄望从前他们都看不起的僧道,将希望寄予他们身上,尤其是阆九川这个已为真仙的金丹真人。
如果她都无法诛魔灭邪,这天下就彻底完了。
酆涯却是有所领悟,或许是,此间灵气要复苏了!
可不管是不是他想的那样,眼下都要先稳着大郸的乱象,阻止人类自相残杀,他以强势的手段,逼着权贵去行事,安邦救民,哪怕是出钱出物。
不愿意的?
地府门户大开,他将人家整个宗族的大人都送进去走一圈,齐齐向阎王问好。
阎王等帝君又气又无奈,整个冥界地府的阴差都派去阳世收魂不说,还要假惺惺地将那些生魂过一遍十八层地狱,真是造孽!
可他们也没敢说不,要是人间崩,天道死,地府也没必要存在了!
酆涯此举,又霸道又残忍,被他这么一作,那些自私的成性的虽然憋屈不已,却也只能乖乖地听令,他们可不敢去地府经历一次那十八层地狱的可怕啊。
一时间,无数的指令从乌京往下发出,违令者,当诛。
如此雷霆手段,虽没能完全镇住所有生出恶念贪欲的人,但也不比从前,百姓连粮食都吃不上,要卖儿卖女,被魔气侵蚀的甚至易子而食的人伦惨剧。
而在大郸这混乱的至暗时刻,一股异军,自南地而起。
起初,只是零星的消息从那边传出,起因是皇陵失火后,大郸将乱伊始,有流民作乱,一支只有千人的乡勇三流军队跟随当地县令镇压流民,庇护百姓。
后来,随着大郸越来越乱,这支军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看着是乌合之众组成,却纪律严明,尤其是主将之人,更令人信服不已。
他们一边镇压暴民,一边安民,所过之处,都以强横的雷霆手段快速定邦安民,倒使得南边因魔气扩散,百姓所受侵害最少。
而这支军队仿佛也无惧魔气,不但敢和魔魂正面搏杀,甚至能以清正之气净化魔气,尤其是主将,他仿佛自有神明庇佑,竟无阴晦死怨魔气近身,反能叫魔气退散。
这军队名曰玄甲军,行进间肃杀无声,他们的旌旗之上,绣着熊熊燃烧的赤色火焰,被称为赤焰旗,传说那是能焚毁一切晦气邪气的正阳之火。
而玄甲军,又被百姓称之为光明军,因为他们所过之处,百姓就能从泥沼和绝望中挣脱出来,看到新的希望。
玄甲军的领军将领,乃是岭南边陲的一个县令,名为宁哲。
有魔临世之后,不少贪生怕死的权贵官员躲起来自保,是宁哲带着玄甲军,自南向北,强势切入这无边的黑暗,如同一道光,照亮这个混乱晦暗的世界。
这个消息越传越广,也越传越详细,不但令天下人得知,也传到了酆涯等人耳里。
酆涯亲自去见了宁哲。
宁哲,本也是借体而生的怨魂,他和本体之主共了天地生死契,早已在天道那盖了明路,又得阆九川点拨,早已非怨魂,而是切切实实的一个人,也是为这方天地而生出的希望。
酆涯看到他,便知阆九川所说的明主是谁了。
他看到宁哲腰间上始终悬挂着的玲珑塔,那因为他所积攒的功德而越来越有灵性和浩然罡正之威,自然叫妖邪魔气不敢近身。
他还能利用玲珑塔,保护己方的军队,不至于令魔气侵蚀,那些军队的甲胄,还隐隐铭刻着奇特的淡金色符文,将那些魔气排斥在外。
而他也是天道给这人间留的另一线希望。
帝王之气,于他眉心初现了。
宁哲面对酆涯,有敬畏,却并不惧,眼神一如既往的坚定和锐利,眉宇间带着历练磨难而不屈的浩然正气,以及一丝隐忍的悲悯和仁善。
他毫不心虚!
他不怕世人说他是乱臣贼子,他只是在做他认为对的事,为万民立心,为天地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还这个世间一个朗朗乾坤。
“守心持正,护佑生民,他日能不能叫这片疮痍之地百废待兴,挽得天倾,就看你的魄力了。若能成,也不枉你被镇压多年,被作为器灵隐忍偷生的等待。”酆涯淡淡地看着宁哲,道:“也别负了你毕生所学。”
宁哲拱手道:“某不敢有负真人所救,必为开万世太平而倾尽全力,不忘初心。”
酆涯点点头,一边给他的玲珑塔更强大的力量,一边道:“那就好,我等你快些过来接这烂摊子,不要太久,坐朝堂真的很烦!”
宁哲:“……”
第627章 以身殉道,道在光明
护国寺。
玄能主持向着阆九川行了一个佛礼,眼神一如既往的悲悯,道:“真人慈悲,苍生有救。”
“大师言重了,要救这天下苍生,还得靠诸位同道僧佛同心协力。魔气欲遮天,我欲阻澹台魔头魔功更进一步,设坛引天地浩然正气净化魔气,还请大师和各位师兄助我一臂之力。”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我等自当为这苍生万民出一分力。”玄能主持双手合十念了个佛号,陪着她往里走。
阆九川一边走,一边和他说着设坛所需,她要沟通天听,却也需要寺中弟子诵念般若经七七四十九日,持续引动残余的天地正气,净化一方魔气。
只是,眼下魔云厚重,要用功德修为不停诵经,这势必会引起反噬,或许就此丧命。
她这是告诉玄能主持,此事有损寿数,修行尚浅的,或许会死。
玄能主持露出慈和的笑:“佛门中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若能挽得天倾,亦是功德圆满,视为大慈悲,死亦无惧。”
佛门修行,早已看破生死。
话已说到这里,阆九川便不再多言,她若再论生死,就是轻视了佛门。
设坛由僧人去准备,阆九川在那半山巅布了一个阵法,以便这经坛的法力更妙,她取用的阵法,是佛道二门融合所布,能叫这一方灵气不散。
玄能主持见了,实在是按捺不住满心好奇,待她得以歇息时,问:“真人亦通佛法,与我佛有缘,倒不曾听那魔头澹台无极懂佛学。”
阆九川笑着解释:“我另有缘法,得了罗勒法师的传承,从他的佛缘中悟出来的法,是以我亦算师从罗勒法师。”
玄能主持震惊不已:“是传承有三千年万罗古刹的高僧罗勒法师?据闻那位贤者乃是佛道双修之千年难得一遇的佛子,行事虽乖张……不过佛法高深,五百年前,这位贤者坐化时,传闻还化出舍利。”
“正是他。”阆九川说道:“因缘巧合之下,得了法师的贴身法器,方能得到法师传承。”
玄能主持闻言颔首,有些赞叹,道:“这何尝不是真人与我佛有缘的一面,真人慈悲,也才能得其真传,想来也正因此,方悟得金丹境,搭救世人。”
“您过誉了。我最初的本意,不过是为报一己私仇,却不想事情演变至此,这其中的罪过,佛祖恐不能容我!”阆九川看向天际那黑稠的魔云,眼神冷戾。
“阿弥陀佛,真人何出此言?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你既得我佛真传,应该勘透本相才是,莫为眼前虚幻而蒙蔽了真眼。”玄能主持眼神慈爱地看着她,道:“我佛慈悲,普渡众生,一切苦厄都会被佛光普照。”
阆九川向他行了一个佛礼,表示受教。
玄能主持回了一礼,趁着设坛尚未完成,便和她说起佛偈来,哪怕眼下时机不对,能多悟一点,说不定对未来更有不同的见解。
阆九川亦然。
两人站在一旁说禅,身边落后几步,有僧人驻足聆听,只觉受益匪浅,若非时不与我,非得要请阆九川这位金丹真人在护国寺说一场经。
也不知将来是否有机会?
僧人看着那些欲将护国寺也笼罩的魔云,眼神悲悯。
经坛设起,阆九川前去坛前准备,玄能主持则是领着早已挑选出来数十个僧人在坛前盘膝而坐,双手合十。
阆九川净手焚香,微微阖眼,以帝钟为法槌,意韵灌于钟体,玄奥的符文金光一线,但听铛的一声,那足以传遍百里的钟声,如雷贯耳,重重地撞在世人有些混沌的脑海里,纷纷驻足向钟声来源方向远眺。
护国寺有居客远远地看着,看那个穿着简朴素青衣袍,却自带一身仙气的人站在坛前,祭出修为和神魂,灌于钟体,以钟灵叩问上天。
她并无踩罡步,只是手中始终不离那个玄奥仿佛带着神光的铃钟,一下接一下以神魂击响它。
钟声上达于天,带着悲天悯人的慈悲之意。
忽有一道清风吹来,卷起所有人的衣袍,猎猎作响,阆九川周身的气息渐渐地变得纯粹和清正,一股小旋风自她身边现起,越来越大,带动着一股从地脉中涌起的灵气,旋转而上。
酆涯不知何时来到了现场,立在山巅的一块石头上,看着被魔云覆盖的天空,骤然落下一股宛如白雾流沙的气流,向阆九川冲涌而去,又和那股地脉灵气相连。
两股气一触,轰然爆发,形成一个旋涡,天地浩然正气冲天而上,化作一片璀璨的金光,硬生生地在那些厚重的魔云中撕开一个裂缝。
天光从魔云落下,那些以魔气化成云的气,仿佛遇到了克星,散开,使得光明洒落人间。
哆哆哆。
玄能主持率先敲响了身则的木鱼,诵起了般若经,坐在他身后的弟子也都齐齐跟诵,经文仿佛自带悲悯和力量,传扬开去,使得那道金光扩散越来越广。
或许这金光并不能完全涤荡魔气,但却是光明,也是希望。
阆九川在这方祭出修为和神魂引动天地浩然正气,另有隐世而修的高道,布下了各种诛魔剑阵或雷阵,利用剑光雷火绞杀魔魂驱散魔气无数,使世人得以喘息。
而宫听澜,同样带着宫家弟子,见魔杀魔,遇鬼杀鬼,那些雷阵符箓爆发出的罡正之气,使得魔云宛如冰雪遇火,缓缓地冲散了。
各方道脉,佛门中人,不论强弱,皆为此浩劫前赴后继。
无数修行中人倒毙于守护的净土山门或城府前,他们以血肉之躯,以毕生修为,为千万普通百姓筑起了一道道摇摇欲坠的防线,竭尽全力延缓着魔灾彻底吞噬人间一切的脚步,却也付出惨烈的代价,法器崩碎,血染道袍,无数人以道殉身。
阆九川眼神平静地看着一个个倒下的同道,嘴里喃喃低念:“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她识海中仿佛有一悟入魂,涤荡丹田,整个人消失在原地,往八卦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