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年代好日子_分节阅读_第110节
小说作者:茶仟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57 KB   上传时间:2025-11-19 20:17:34

  珍珍到了北京后,先带着王红芬和韩铁柱去了全聚德。

  “要两只烤鸭,两碗鸭骨汤,木须肉,糖醋鱼片,肉片豆腐,三碗米饭。”珍珍看了菜单后一通点,一副不差钱的样式。

  看到烤鸭差不多九块钱一只,王红芬赶忙说:“一只就够了,多吃点米饭。”

  “娘,吃不完可以带走的。放心,我带饭盒了。”

  烤鸭还可以,毕竟是百年老店了。这一顿饭吃了30块钱,主要是鸭子贵。

  王红芬都吃的连连点头,确实好吃,贵有贵的道理。

第79章 最终章 过继

  珍珍的宿舍里有六个高低床, 宿舍不带卫生间,

  她选的是靠近窗户的那张床的上铺,

  床上挂的是双层蚊帐, 外面那层用的很厚实布料,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

  蚊帐支架是珍珍找电焊工用盖房子的钢筋焊的一体成型的框架,不可拆卸, 好处就是结实耐用。

  当她把这玩意拿进宿舍, 装好自己找裁缝订做好的蚊帐时候, 整个女生宿舍都轰动了,

  这会她们用的是四个角挂在四周的那种蚊帐,哪儿像珍珍的蚊帐这样板正,

  拉上拉链密不透风, 一只蚊子都别想进。

  她还在床尾部分安了一个折叠小书桌, 墙上打了两个小柜子放杂物,别的学生又是通通效仿。

  晚上有爱学习的人在自己蚊帐里打着手电通宵学习也不用影响其他学生了。

  这一届的大学生是著名的年龄差异大,情况复杂,学习氛围浓厚。

  有的是下乡知青抛妻弃子或者是抛夫弃子的来上学,

  也有拖家带口的过来上大学的。

  珍珍宿舍就有一个带着孩子上学的女知青。

  孩子挺乖巧的,但再乖巧也只有五岁, 偶尔还是哭闹。

  “唉!”珍珍在蚊帐里无声叹气, 才半个月她就受不了了,

  还是要买房子啊。

  这个年代的北京卖房子的不多,

  珍珍先在大杂院里租了间房, 除了休息的时候过来一下, 其他时间还是住校,

  但她租在大宅院里, 也就和院子里的老太太们熟悉了,

  后来她经常到房管所去打听房子,老太太们也帮她留意着,

  这天休息她刚到租的房子里就有人找她,

  大姐给珍珍说有人要卖房。

  “真的假的?”

  “真的,有户人家下放到西北,房子当时被没收了。”

  “哦,现在是还给他了?”

  “嗯。”

  “那院子里还住着人吗?”

  “住着呢。”

  “啧!”珍珍又问:“那这些租户可以让他们退租吗?”

  “不行的。”

  听了房管所的张大姐介绍了好几处的房源,

  好几家都是这样的情况,

  下放后,房子被租出去了,

  每间房两块多钱,这7间就是十多块钱的房租,

  听起来不错,

  可惜房子每年要修缮,修一次两三百。

  房子还要交房产税,每间房2毛左右,三个月一交。

  珍珍寻思,怪不得人家要卖房呢,一是租客这个大麻烦。

  二是交税和修缮。

  三是房东不在北京,

  收房租也不方便。

  可不像后世,可以电话联系,房租也可以直接打银行卡上,现在租的这点钱还不够麻烦的。

  这对珍珍来说都不算事,

  税钱应该很快就取消了。

  主要就是修缮贵,这对她来说也不是个事。

  只有租客不愿意退租这点稍微有点麻烦事,不过她有方卫东,到时候自然会想几个办法让房客退租。

  卖房的陈大爷说:“这房子是我爷爷民国那会500多大洋买的,买回来又花了200多大洋修缮。

  最后还要交税,总共花了800多大洋。”

  陈大爷口中带着不舍,可是没办法,儿孙都在西北,,这辈子应该都回不来了。

  鲁迅当年买四合院还花了三千多个大洋。

  像陈大爷的这种四合院变成大杂院的很多,其实很难卖,人家有能力买房的人都不高兴买个麻烦,那些租客一看就不是善茬。

  现在的房价大概一间房200块钱,但是年久失修,当然不能按照以前新的来算,

  珍珍考虑再三还是花了1000块买了下来。

  “珍珍,郊区的院子要吗?”张大姐问她。

  “有多远啊?”

  “在工人体育馆那片。”

  在现在的北京人口中,二环之内的才算是北京城,

  什么东城西城,都是郊区了。

  像工人体育馆那边都不是正经的北京城。

  “要啊,只要产权没问题,还有这种大杂院就不要了,如果院子里有一两家租户的可以。”

  珍珍想了想,撵租户走到底还是有些麻烦,就算不买四合院,

  买旧房子以后盖房子也是一样,值钱的是地皮。

  就这样,珍珍慢慢上学,慢慢收着房子。

  到她毕业的时候,手里攒了六个四合院了,

  还有一个两进的院子,七百个平方。

  四合院基本都在二环内,

  等在过几年,那时候是出国的高峰期,

  更多的人卖房出国,

  这个时候的人们,觉得国外的月亮都圆的。

  珍珍不急,只挑好的买。

  这会大学毕业是包分配的,很大可能是回到家乡,

  珍珍不想回乡,便考了研,继续读了下去。

  到了八零年代,个体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珍珍对于上学的宗旨就是上学期间好好学习,

  利用寒暑假多次往返南方带货回来卖,做了个倒爷,赚些明面上的资金。

  开厂的话现在对她来说没有时间,

  方卫东也没智能到单独做生意的地步。

  她也不愿意开厂,烦心事特别多,等以后进入九十年代做些投资就好了。

  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了。

  86年暑假的时候回了老家,

  韩铁柱和王红芬嫌弃粮管所的房子爬楼梯腿疼,回到了新建村住,

  珍珍下了火车便直接去了村上。

  “妈,我回来了。”她身上挂着大包小包的回来,一进门就喊,

  房子没有当年新了,

  院子里栽的葡萄树、桃树都老了,

  在过几年可能就不结果了。

  “回来啦!”王红芬头发几乎都白了,走路还算精神,眼睛大概是有些白内障,看不太清楚人。

  “嗯。”珍珍搀扶着她回屋:“我爸呢?”

  “看牌去了。”她的牙齿掉了好多,导致说话有些口齿不清。

  “看,我给你带了两件衣服。还有吃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4页  当前第1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0/1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年代好日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