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看到我妈妈了?”
还是有些不确定,她指着谢欣怡让文淑华帮着看看。
“那,就站门口的那个美女,奶奶您看看像不像我妈妈?”
小月儿不再往前,问完这话后打算拉着文淑华上前仔细看看。
孩子越来越确定那人就是她妈妈,文淑华实在编不下去了,只能给谢欣怡递了个眼神,想孩子都快想的发疯的谢欣怡接到信号,连忙大步朝孩子奔来。
“妈妈,还真是我妈妈!”
小月儿放开文淑华的手兴奋上前,母女俩在分隔几百天后终于迎来了团聚。
抱着女儿往家的方向走,谢欣怡一一耐心回答了孩子问出了那些无厘头问题。
“妈妈,那爸爸什么时候回来?”
好奇完,小月儿这才想起妈妈回来好像忘了一个人。
她问起顾屿去向,刚疑惑爸爸是不是像妈妈一样,也躲起来,想给她一个惊喜。
“爸爸呀,爸爸还有工作没忙完了,他派妈妈先回来陪小月儿。”
哦,原来没有惊喜,爸爸这次并没有跟着妈妈回来。
连体婴不再连体,别说小月儿不适应,就是文淑华和顾老太也逮着她问了好一会儿顾屿的情况。
“挺好,技术学到了,生产线也定了下来,现在就差回来找地方建厂了。”
改革开放后,京市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不仅新开了许多厂,就连街上的外国人也比之前多了许多。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淑华也从一开始的不看好变成了后来的默默支持。
听说顾屿什么都准备好了,回来就要选地址建厂,文淑华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建厂,那不是要买地。
她之前听张新他爸说,现在政府为了提高经济增长,专门在城郊划了一片空地给要办厂的人用。
地方很大,离京市也不远,就是吧,价格好像有点贵。
因为京市的改革春风吹的早,顾屿出去的这段时间好多新厂如雨后新笋般生的不是一般的多。
地价一天一个价,文淑华听顾屿还要一段时间才回来,有些担心。
“也不知他钱够不够?”
谢欣怡回来没多久,顾屿也带着他的技术和生产线回了京市。
跟见到谢欣怡不同,小月儿对自己这个消失许久的爸爸不是很care。
顾屿回来带着小月儿体验了一下父慈子孝的快乐时光,然后就开始投入到了自己厂区的建设当中。
他的粮油厂,选址没按照文淑华想象中的来,没找政府拿地,而是通过朋友介绍租了个闲置厂房。
厂房是化工厂一个干不动的车间,地方不大,但对刚起步的顾屿来说也够用了。
厂房租下来前,顾屿带着谢欣怡去实地看了下。
还行,没想象中那么破旧不堪,房顶那些都能用,就窗户那些需要稍稍整修一下。
“跟房管局直接签的合同,先租五年,房租朋友给谈到了最低,一年一给。”
没有一上来就交五年,这对到处都要用钱的顾屿来说简直不要太好。
谢欣怡也觉得挺好的,这几天把场地收拾收拾,生产线那些就能进场,不耽误时间。
顾屿带着她把整个厂区转了下,回去的时候,谢欣怡便把这段时间收的房租交给了男人。
“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顶事,反正你先拿着用,不够了我再想办法。”
做生意她不懂,但知道肯定不容易。
她不能帮顾屿拿主意,提意见,那就只能用金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的支持。
不过好在,顾屿也是个能干的。
粮油厂收拾出来后,他就开始进货,安装生产线,每天忙的脚不沾地,总算在年底攻下了他们厂建厂以后的第一个大订单。
订单是顾屿亲自去谈的,一学校要采购食用油和大米,量很大,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男人跑了好几趟学校蹲下来的订单。
没通过任何人关系,也没打第一军区的转业军人旗号,就靠他那张从前惜字如金的嘴愣是把这单大生意给谈了下来。
钱交到谢欣怡手里的时候,那么厚一摞,谢欣怡有些恍惚,还是顾屿提醒她熟一数,她才一张张数了下。
一万多块,建厂一个月时间不到就赚到了第一桶金。
谢这种替顾屿感到高兴,而她自己这边,因为新厂那边创收不错,她这个大功臣不仅得到了市商业局领导的大力赞扬,还第一次以国辉食品厂大师傅的称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第三届产品交流会。
谢欣怡作为代表上台讲话的时候,市领导和一旁的刘银生玩笑,“您老这关门弟子收的真及时,接了您的班,也给咱们市留住了这么个人才。”
可不是及时。
要不是当初刘老提前发现谢欣怡的能力并及时收她为徒,现在哪有他们京市食品行业在全国崭露头角的机会。
谢欣怡作为新时代食品行业的明珠,不止领导脸上有光,刘老这个师傅更是骄傲的不得了。
他看着眼前站在台上熠熠发光的女孩,刘老忍不住夸赞,“不是我吹,就我这关门弟子可比那些个老爷们加起来都厉害。”
刘老应邀参加这次交流会,一开始想着要给小月儿做奶油蛋糕吃,他老人家还不愿意来,最后还是方明安说谢欣怡要作为代表上台发言,他才答应来当这个“特邀嘉宾”。
老师傅今天特意穿了件中山服,说起自己这个关门弟子的时候,头昂的老高,底气也是足足的。
市领导把老人家的骄傲看在眼里,笑着附和,“那肯定厉害,你也不看是谁教的。”
市领导对着谢欣怡一阵夸,眼神落在讲台上落落大方的女孩身上。
听说谢欣怡今年刚满30岁,这么年轻就参加了三届交流会,还一个人挑起了一个厂的研发重任。
果真,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时代,终归还是年轻人的天下。
第三届食品交流会在市领导和刘老的谦虚推诿中拉开帷幕。
谢欣怡这次仍带着她的新品冰淇淋勇闯交流会,东西还是新奇好玩的雪糕,不过这次的主理人换成了他们研发部的小冯,谢欣怡的大徒弟,来帮忙的人里也没有小蒋。
因为年中的时候查出怀了双胞胎,扎干事怕小蒋身子太沉在车间在给碰着撞着,就提前给她请了产假。
俩人赶在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行前,实现了多子多福的目标。
扎干事整天高兴地牙齿都快冻感冒了,扎干事他妈更是在知道小蒋怀的是双胎后警铃大作,小蒋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既照顾小蒋日常,又当她的贴身保镖,时刻保证小蒋三娘母的人生安全。
所以这次交流会,小蒋就是有那个心要来看看,也没那个力走到现场。
交流会缺少了像小蒋这样的帮手,还缺少了像汤仁那样的熟面孔。
谢欣怡跟其他厂的厂长聊起这次交流会的感触时,有人提到了没来参会的汤科长。
哦不,现在人不叫汤科长了,要叫汤副局长。
上次带着一群人来国辉闹过后,人回去没多久就升官了,眼下是黄水县商业局副局长,级别比之前高了不少。
“所以说,人有本事还不行,你还得会说话,会来事才是真的。”
人们对汤仁的升官之路总结了一下,佩服一个啥政绩都没有的人官运竟如此的顺。
谢欣怡也是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原来的人和物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汤仁官路坦荡,而她的堂姐却变的疯疯癫癫,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谢欣怡默了好半天,心里感触良多,不过也就默了一会儿。
交流会结束后,她和刘老一起散步回家,路上刘老问起顾屿最近动向,谢欣怡就捡重要的跟师傅说了下。
“改革开放了,他也赶上了好时候。”
刘老说顾屿做生意不容易,让谢欣怡没事儿的多帮着自家男人点。
谢欣怡点头,她帮了,每天都在帮,不过不是刘老意义上的帮。
从男人身上退下来的时候,谢欣怡去冲了个澡。
没想到顾屿下海了这么久,成了经常会带着一身酒气回来的商人,可体力还是这么好。
晚上拉着她折腾到半夜才睡,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精神还是那么好。
上回回娘家,谢母都还在说,这顾屿天天在外喝酒,怎么没叫他长胖?
长胖?
运动量每日达标,能长胖才是怪事。
谢欣怡没拆穿男人,只说他厂里忙,累瘦的。
顾屿也确实忙,白天要管厂里大小事务,晚上还要出去应酬,好多时候带着酒气回来,文淑华就会念,“好好工作不要,非要去找罪受。”
然后边念,边收拾自家儿留下的乱摊子,还时刻严防死守喝醉的顾屿去逗小月儿。
文淑华天天操不完的心,谢欣怡却乐得其所。
她拿着男人挣来的钱,买买买,忙忙碌碌中,新一年的钟声敲响了。
谢家的院子里,小月儿拉着谢欣悦家的栓子蹲在墙角捡没放响的炮,大丫在一旁寸步不离的守着。
大丫今年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小姑娘一直都挺懂事听话的,基本不要大姐担心。
谢欣怡在厨房给大姐打下手,看着院子里小大人般的孩子,一阵夸。
“……像你说的,孩子是白纸,大人什么样,孩子就什么样。”
这是夸了孩子又夸了自己。
谢欣怡笑着打趣,那边大姐又借着这事儿说起了上次她回老家看到谢老二一家的情况。
“谢老太去年走了,二叔他中风比之前更重了,谢建军还在里面关着,谢建民天天喝酒,喝醉了就打人,上次差点把自家媳妇打死,人娘家那边人不干,集体过来把他凑了一顿,现在一家大小全靠徐文霞帮人洗碗过活。”
说起谢老二一家,谢欣悦忍不住唏嘘,“你说好好的一个家,怎么就过成了这样,特别是谢婷婷,从前多要强的一个姑娘,现在连人都不认识了。”
谢欣怡倒觉得谢老二一家过成这样是早晚的事,“谢婷婷眼高手低,什么事都想着靠别人而不靠自己。”
依附攀爬的人,爬的越高摔的越重。
“她家现在肯定特别后悔当初把顾屿这桩婚事让给了你。”
大姐看了眼正提着大包小包往屋里走的男人,“谁能想到臭脸大王有一天会被你治的服服帖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