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医院毕竟是东州老牌三甲综合医院,而且现在他手握高新区医疗用地和巍山湖分院,发展前途无限看好。
如果合作成功,华年集团就可以利用大健康的概念从股市上圈一笔投资,长兴有了钱也就可以实现之前所有的规划。
第179章 院长的秘密
正是通过许纯良和唐天一的这次冲突,赵飞扬方才看清了华年集团的底牌,貌似庞然大物的华年集团其实也有着他们的短板,一直在合作谈判中居于被动的赵飞扬开始产生了转守为攻的信心。
从这一点来说,许纯良非但没有给长兴惹祸反而有功。
赵飞扬后来了解到许纯良和唐天一之间的纠纷,甚至惊动了市局的领导,这就证明许纯良的身后也有背景。
为了这件事他专门向高新华打听了一下,高新华委婉地表示许老在东州名气很大,东州的许多领导都找他看过病,其实高新华也没搞清楚状况。
赵飞扬挂上电话,考虑着最近华年集团副总段远鸿要来东州的事情,唐经纶只是负责考察,段远鸿才负责谈判,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赵飞扬给耿文秀打了个电话,询问医院资产评估的进度,合作之前,华年集团肯定会对长兴目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
赵飞扬也进行了自我评估,如果双方误差不大,就证明华年集团还是秉持着客观的态度,如果误差过大,肯定要据理力争。
耿文秀汇报说大概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她的工作进度让赵飞扬颇感不悦,赵飞扬告诉他三天后段远鸿就要抵达东州,言外之意就是三天内她必须要完成资产评估工作。
耿文秀隔着电话都能够感觉到赵飞扬的不悦,她慌忙向赵飞扬保证,三天内一定会完成任务。
赵飞扬说了句辛苦了就挂上了电话,有些疲惫地躺在大班椅内。
耿文秀并不是个理想的帮手,之所以用她无非是看重她的背景关系,如果不是她大哥耿文俊的支持,长兴也不会顺利拿下高新区的医疗用地。
赵飞扬叹了口气,自从来到长兴,他基本上处于满负荷工作的状态之中,这段时间他对中层干部的队伍进行了走马换将,但是他并没有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助手。
过去他一度将高新华视为可以倚重的对象,但是高新华在工作上欠缺激情,他甚至能够察觉到高新华对自己的敷衍和懈怠,高新华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欠缺改革的冲劲和动力,当一个人没有了事业心,你很难对他有太多的期望。
赵飞扬闭上眼睛,几个副院长的面孔轮番在脑海中出现。
手机铃声打断了他的思考,这是一段特别的钢琴曲天空之城,赵飞扬不用看号码就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
犹豫了一下方才接通电话,听筒中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心情不好?”
赵飞扬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
“我感应的到。”
赵飞扬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你在什么地方?”
“你太紧张了,应该好好放松一下,不妨碍你工作了。”没等赵飞扬说完话她就将电话挂上了。
赵飞扬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忽然听到信息声响起,打开微信,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曼妙的背影站在窗前,体内的血液急速上行了。
后面还有一个位置消息——海州听海温泉。
外面响起敲门声,赵飞扬迅速将手机熄屏,得到他允许后,院办主任林岩生推门走了进来,将赵飞扬需要的几份文件放在桌上。
赵飞扬道:“小林,我有个公务要去处理一下,估计最早要明天下午回来。”
林岩生道:“我这就去安排车。”
赵飞扬摇了摇头道:“不需要,我自己开车过去。”
高新华前往院长办公室向赵飞扬汇报工作的时候扑了个空,听院办主任林岩生说赵飞扬临时出差了。
高新华也没问,如果赵飞扬想说,林岩生肯定会说出他的去向。
林岩生要比上任刘登科的嘴巴更严,他是赵飞扬亲自挑选出来的,这个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很有一套,跟任何人相处都秉持着不即不离的态度,从他的嘴里很难得到实话。
高新华其实是想反映医院装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他虽然不想接这个任务,但是身为主管后勤的副院长,又责无旁贷。
天海建设虽然是通过正规途径招标进来的,但是他们的工程质量出现了许多问题,施工规范上也有许多不合格的地方。
高新华决定勒令施工方停工整改,但是这件事必须要跟赵飞扬通个气,毕竟天海建设和赵飞扬的关系不错,如果不事先打声招呼就处理,不排除赵飞扬会认为自己有针对他的可能。
这种事情当面说最好,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既然赵飞扬不在,高新华打算还是等他回来再说,返回办公室的途中遇到了书记陈兴安。
陈兴安热情地邀请高新华去自己那里坐坐,尝尝他刚买得凤凰单枞。
高新华知道这只老狐狸肯定不会无事献殷勤,碍于情面还是过去了一趟。
陈兴安的办公室和多数人不同,窗台上摆满了多肉植物,待客区弄了一张茶桌,西墙还摆了一只锦鲤缸。
办公氛围很淡,生活气息很浓。
身为书记他并不直接参予长兴医院的管理,无论是顾厚义时代还是赵飞扬时代,他都秉持着不争不抢远远观望的态度,营造着淡泊名利的人设。
高新华知道陈兴安不喜欢抽烟,也压抑住抽烟的想法,看了一眼茶叶盒上的名称:“鸭屎香?”
陈兴安笑眯眯道:“绝对好茶,不是我吹,能产这茶叶的只有闽南山区的两棵古树。”
高新华心说你明明就在吹,不知从何时兴起了一股故事风,喝酒讲酒故事,喝茶讲茶故事,以高新华的经验,通常故事越神奇,东西越不怎么样,你见谁喝茅台讲故事?故事最多的通常是镇酒,茶也是一样的道理。
陈兴安年轻的时候小作文一定写得很好,聊起茶故事好一个声情并茂,神采飞扬,高新华认为他自己肯定是相信的,而且陶醉于自我编织的神奇传说中,其实这也很正常,要是连你自己都不信又怎能取信于人?
陈兴安喝茶喜欢先深吸一口茶香,然后趁着这股香气在喉头尚未化开,马上端起茶盅将滚烫的茶水一口吞咽下去。
高新华做不到像他一样,他口舌对高温的耐受性不行,而且他认为这样喝茶的方式并不健康,有研究表明经常吃过热的饮食患食道癌的几率会有所升高。
陈兴安道:“如何?”
高新华端起茶盏,吹了吹,方才啜了一小口茶:“很香!”
陈兴安笑道:“我就说嘛!”
高新华的很香并不是个褒义词,他不是不懂茶,这茶叶太香,明显有人工添加香精的味道,高新华也不喜欢喝乌龙茶,他对绿茶情有独钟,总觉得绿茶才是最营养最健康的饮茶方式。
高新华起身去观赏陈兴安种的多肉植物,不得不承认陈兴安在这方面的确很有一套。
陈兴安也随着他走了过来。
高新华道:“陈书记真乃雅人也。”
“我这叫热爱生活。”
上午的阳光从窗外透射进来,照在身上暖暖的无比受用,透过办公室的窗户可以看到二期工程的地块,里面的蒿草随着秋日的到来已经开始发黄,秋风吹过,此起彼伏,宛若波浪。
高新华想起年轻时去农村割麦子的情景,那时候他热血而青春,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儿,可青春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陈兴安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感慨道:“地是拿下来了,可一点动静都没有哇,新华同志,你要抓紧了。”
高新华笑道:“我听领导的,两位领导指哪儿我就往哪儿打。”
陈兴安心说狗屁的两位领导,我就是个聋子的耳朵,纯属摆设,新来的赵飞扬比顾厚义还要霸道,所有权力都被他一个人抓在手里,自己的存在感越来越低。
陈兴安道:“领导说对的要听,说错的一定要指出来,不然就是不负责任。”
高新华道:“我这辈子是达不到陈书记的高度了,以我的眼界根本就看不到领导错的地方。”
陈兴安笑道:“新华啊新华,你太会说话了,难怪赵院长会对你如此倚重。”
“当然领导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高新华巧妙地回应了陈兴安的这句话。
陈兴安笑得越发开心,心中却暗骂高新华滑头,想从他嘴里套出点实话可真不容易,但是陈兴安并没有就此放过高新华的打算:“新华,你对飞扬同志比较了解,华年集团的事情他到底怎么想啊?”
“这件事我还真没听他说过,陈书记,我也正好奇着呢,您不如直接问问他。”高新华轻轻松松就将球给踢了回去。
陈兴安道:“长兴需要发展,引入民营资本是好事,但是咱们毕竟是一所公有制的医院,即便是引入民营资本也要咱们当家做主你说是不是?”
陈兴安的这番话代表着目前许多长兴员工的心理,随着华年集团的浮出水面,关于两者合作的越来越多的消息流出,一个让所有长兴人担心的问题困扰着他们,未来的长兴究竟姓私还是姓公,他们是医院的主人,还是被当成商品一样打包出售?
第180章 前程未知(月票15500加更)
陈兴安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安安稳稳混到退休,可是随着新院长赵飞扬到来不久,他就意识到没可能了,他逃不过去,他的任期内必将会面临一场博弈。
这场博弈可能会发生在长兴和华年集团之间,可能会发生在领导和群众之间,也可能发生在党政之间。
他不想介入,但是即将到来的改革让他不得不介入,公私合营,这个从出现就一直争议不断的难题竟然会出现在长兴,出现在他的任期内。
他做事的原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当时代的发展将长兴放在岔路口的时候,这辆车上的每一个人都将面临抉择。
没有人知道长兴以后会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驶下去,在进入路口之前,你可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继续随波逐流,也可以像一些人那样及时下车,无奈的是,长兴注定是陈兴安的最后一站,他只能在这辆车上坐到终点站。
陈兴安并不是现在才发现问题,早在赵飞扬将副院长严回意从长兴逼走,他就已经意识到这位长兴的掌舵人正在朝着他自己既定的方向坚定前进着。
陈兴安一直都在观察,高新华也在他观察的范围内,他发现高新华虽然受到赵飞扬的重用,但是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尽力,稍一琢磨就猜到了其中的奥妙。
高新华一定像自己一样顾虑什么?或许排斥这种锐意进取的改革,或许担心成为赵飞扬前进道路上的炮灰。
高新华识破了陈兴安的意图,虽然他对赵飞扬的做法不敢苟同,但是在其他人面前还是一贯维护赵飞扬:“陈书记,您是不是多虑了,赵院长只是和华年集团合作,又不是把咱们给卖了。”
话既然已经点破,陈兴安也就没有了转弯抹角的必要:“我听到一个消息,市里正在考虑将长兴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试点。”
高新华道:“前几年不就有这个说法了吗?”
陈兴安摇了摇头,这次不一样,过去有顾厚义在前面撑着,他是不会牺牲广大长兴人利益的,顾厚义也提倡改革,但是他的改革是在现行体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陈兴安了解到的情况,赵飞扬已经向市里提出了股份制医院构想。
未来的股份制医院是由长兴和华年集团合作的一座现代化综合医院,地点位于高新区,政府提供了医疗建设用地,后续的投资应当主要由华年集团来完成,长兴的账上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投入这座新医院。
既然是股份制就会有一个股份比例分配的问题,如果政府占多数,那么就是长兴当家做主,如果华年集团掌握了大部分的股份,那么就是华年集团为主导,目前已经明确,政府在财政上不会给予太多的支持。
陈兴安道:“听说这次的新医院会以华年集团的投资为主。”
高新华点了点头,他也听说了,而且只要合作成功,必将以这种方式,高新区政府已经无偿提供了医疗建设用地,不可能继续追加投资。
长兴的项目在高新区重要,但不是最为重要,高新区对他们的扶植力度已经很大。长兴自身又拿不出钱来,所以新医院的主要投资只能由华年集团来提供。
陈兴安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华年集团占多数股份,长兴在新医院会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还有一个问题,华年集团有钱,高新区政府有地,我们长兴有什么?拿什么入股?我们最终占有的比例是多少?”
“目前还在评估,具体的工作由耿文秀同志负责。”
“评估什么?他们正在评估我们长兴医院的净资产!为什么要评估医院的净资产?是不是要将我们长兴的一切转化为股份?”
高新华不是没想过,但是他始终认为,长兴本部的一切还会维持不变,赵飞扬的改革之火不会烧到他们的身上。
陈兴安的话让他内心一沉,赵飞扬应该不会如此激进吧?医院的净资产,长兴这些年的经营状况并不好,净资产不会超过三亿。
高新华做出这样的推断是有依据的,他看过银行对长兴的评估报告。
陈兴安道:“新华同志,长兴的任何变动都关系到两千多名员工的福祉,必须要慎重啊。”他口中的两千人包括退休职工。
高新华道:“陈书记,您的这些话跟赵院长说过没有?”
陈兴安道:“我不知道飞扬同志真正的想法,我只希望改革不要拿全体员工的利益去博弈,一旦触犯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