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算法控制参数和工件加工方案便被输入到电脑当中。
“轴向切深设置为6mm,采用非均匀加工顺序,共产生168个中间状态质心,其中159个(94.64%)质心被优化后的固定装夹区域包络,经过18轮迭代之后,目标函数收敛至0.7789……”
“三个定位点坐标分别为A (394.73,-219.87)、B (367.00, 0)、C (292.07,-218.40)……”
“……”
魏永明这边刚刚汇报完计算结果,杨卫华就已经完成了对待加工薄板胚料的三点固定。
接下来,就是把加工程序导入到工控系统当中。
由于代码已经提前完成编写,因此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10分钟。
在安全员最后确定设备情况无误之后,保护罩被合上。
紧接着,众人耳边就响起了切削液冲击铣刀,以及铣刀切割原料的声音。
保护罩外壳有一个透明窗口,可供操作人员看清里面的工作情况。
但这种精度的加工,光凭肉眼其实是看不出个一二三的。
好在MS45T在经过升级后,可以直接显示切削力的测量值。
因此,只需要看一眼屏幕,就可以大体了解机床目前的运行状态。
实际上,大体加工流程和传统方式并没有太大区别。
只是因为要变切削边计算补偿量,因此走刀的速度明显变慢,以及每两轮动作之间的间隔也延长了不少。
但却省去了人工释放应力的过程。
也减少了多次重复装夹所造成的误差。
甚至于,还会对部分没能达到要求的区域进行二次补偿……
总之,就是突出一个省心。
杨卫华看着眼前屏幕上不断跳出的走刀步骤,突然感觉到了几分恍惚:
“常总,如果以后所有产品都能这么加工,那岂不是只需要输入几个参数就行……甚至都不需要人员亲自到场操作?”
常浩南轻轻摸了摸下巴:
“短时间内还做不到这个程度,而且这还只是切削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而已。”
“不过,这倒确实可以算作是智能化生产的第一个步骤……”
第1110章 这下晋升院士境了
对于一套工业设备来说,生产测试,只是投入使用的第一步而已。
况且还只是测试了一种材料、一类工件的生产。
如果类比航空领域,那基本相当于一个型号刚刚完成首飞。
接下来,这台MS45T改出来的原型机还需要按照出厂标准进行多项生产能力鉴定。
甚至于,因为这是华夏第一台拥有完整自适应加工能力的机床,所以就连出厂标准都需要修订。
仿佛又回到了1996年的那个冬天,一边测试涡喷14一边修订国家标准的时候……
当然,今时不同往日。
常浩南个人的影响力和地位早已突飞猛进。
加之这原本就是一片彻彻底底的空白,也没有什么受此影响的既得利益群体。
倒也不会面临什么阻力。
而对于产品本身来说,即便自适应加工机床主要面向高端用户,但仍然不能指望产线操作人员人均拥有常浩南和魏永明这样的理论功底,可以根据加工特征手搓一个程序出来。
因此,还需要把这段时间研究出来的技术给打包起来,做成一个正常人能看懂学会的软件。
好在魏永明和整个火炬集团在这方面已经轻车熟路,倒是不需要常浩南过多费心。
得益于此,他又闭关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基本理顺了后续工作,得以从手头繁杂的具体工作中暂时解脱出来。
毕竟,都已经年末了。
这又是科工委改制为工建委之后的第一年。
他作为航空动力集团的主要领导之一,高低得出来总结一下全年工作,再代表全体技术人员表个态之类的。
常浩南个人并不热衷这类走流程的事情。
但也称不上讨厌。
毕竟,享受了这个岗位带来的额外资源,那总也得做一些相应的工作。
于是隔天一早,他便来到了堪称“阔别已久”的航空动力集团总部。
结果好巧不巧,刚下车走到楼门口,就看见一把手朱霖育正戴着个皮帽子,站在门口中亲自指挥着大厅里面的几个人干活。
看上去,似乎是准备挂什么横幅。
一般来说,这种小活都是让宣传部门派个人负责就行了。
让大领导亲自下场,显然不是一般的事情。
但常浩南大概思索了一下,实在是没想起最近有什么大事。
集团年会倒是快开了,但似乎也当不起这样的分量才对……
“朱总!”
常浩南和对方打了一声招呼:
“这是准备什么活动呢?”
听到身后的声音,朱霖育猛地回过头,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常浩南。
视线中似乎还带着一些……
莫名的热切?
看得后者下意识想要后退两步。
然而,还没等他迈开步子,面前70岁的老同志就一脸笑容地上前两步,那动作甚至比专业警卫出身的朱雅丹都麻利:
“恭喜你了,常院士!”
朱霖育一边说一边紧握住常浩南的手,狠狠甩了两下。
要不是仗着年轻力壮,恐怕有脱臼风险。
不过,后者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
刚刚的一个称呼,如同惊天霹雳一般。
“不是等会……”
常浩南赶紧半抬起手,阻止了对方的吟唱:
“这不好吧……”
虽然连他自己都觉得本次评选十拿九稳,但就这么直接叫出来,似乎还是有钦定之嫌呐……
而几乎与此同时,旁边那几位踩在梯子上的工作人员,也已经把红色的横幅给挂上去了一部分。
虽然还有一半耷拉在地上,但眼尖的常浩南还是注意到了前面几个字——
《热烈祝贺我集团常浩南、阎忠诚……》
得。
后面的内容已经不用看了。
都能直接猜出来。
而常浩南自己姑且不论,阎忠诚能在2003年评上院士绝对是谁也不敢打包票的事情。
所以,应该不是提前钦定。
而是……
“嘶……”
常浩南突然意识到,在自己闭关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可能比想象中更多……
“朱总,这意思是……结果已经出来了?”
“我的常院士呦……这都已经12月10号了。”
朱霖育伸手扶额,露出一脸完全绷不住的表情:
“往年两院都是11月中旬出公示,月底就敲定结果的,今年还是因为中间你的事情耽误了小半个月,这才拖到十二月份。”
别人评院士,甭管在外面表现的多么无所谓,但实际上肯定会在公示出来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赶紧确定结果。
而常浩南评倒好,公示期都结束了,他自己还不知道呢……
就连中间需要提交的各种资料,都是集团层面代为处理的。
常浩南闻言,不免有些尴尬:
“之前是说今年的第二轮评选可能有现场汇报和答辩环节么……我还特地准备了一段时间呢?”
这当然只是他开脱的说辞而已。
实际上……
笑死,一直在忙自适应加工的事情,根本没来得及准备。
他甚至已经做好打算,如果真被抽到,那就把之前证明庞加莱猜想中间的几个过程再拿出去炒个冷饭。
反正学术界到目前为止,还没能完全利用明白他们当年开发出的那些个理论工具。
“确实是有。”
朱霖育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