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人,阎院士之前就去了,据说阵仗还很大,搞得跟三堂会审一样……”
“只不过我估计,应该是院士们也觉得让你去现场答辩会导致大家都比较尴尬,所以也就没人点你的名字。”
“行吧……”
常浩南自然也乐得省事:
“那我后面是不是应该参加一些活动之类的?”
“还算你心里有数……本来就算你今天不来,我也得专门去找你了。”
朱霖育看着眼前毫无身为院士自觉性的常浩南,无奈地摇了摇头:
“下周一,12月15号,有个新当选两院院士的座谈会,上面的意思是你能作为新院士代表发个言。”
对于常浩南来说,这个要求倒是不出所料。
内容他几乎也有现成的。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确定。
“那个……是代表科学院的新院士,还是代表工程院的?”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欠揍。
就连刚才一直热情的朱霖育有点憋不住:
“托常院士你的福,今年工程院和科学院一起办仪式,受邀代表也不做区分了,所以你讲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
常浩南这会儿也开始觉得,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刚才问的问题似乎是有点过于离谱了。
“唉……实在不好意思,第一次评上院士,没什么经验……”
朱霖育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
“没事,我是第零次评,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
眼下这个结果,对于常浩南来说算是顺理成章。
实际上,从好几年前,大家就基本认同,他晋升院士境属于迟早的事情。
所以之前的一个来月时间,他也真的没拿第二轮评选太当回事。
但说归说做归做。
院士诶。
不管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作为终身成就性质的荣誉称号。
要是真的一点感触没有,那只能说是脱离人类范畴了。
常浩南还远没有到这个境界。
之前刚被尘埃落定的喜讯真正砸到头上的时候,其实多少有点没回过味来,所以还是和平常一样,跟朱霖育开着玩笑。
直到告别后者之后,才逐渐感觉到有点晕晕乎乎的。
甚至在上楼途中有人打招呼,他都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做出回应的。
总之就是……
很爽!
第1111章 新晋院士座谈会(算昨天的)
2003年这会,一方面是社会总体还处在之前比较狂野的风气当中,另一方面也缺少各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自媒体从中炒作,总之公众对于学术界的事情,兴趣其实还不算大。
更何况,常浩南一个人身兼双份院士的新闻热度,在之前第一轮评选结果公布的时候就已经过去了。
所以,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的新闻,在外界倒是没掀起太大的波澜。
但对于学术圈内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两年一度,足以引起局部地震的大事。
一位院士,即便本身已经脱离一线科研工作,其背后能够撬动的资源也少则数千万,多则难以计数。
而一些尚处在年富力强阶段,本身仍然有能力发光发热的年轻院士,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同时,有限的院士规模也决定了,每一轮院士评选当中,有赢家就必定有输家。
其中的利益纠葛,足够让很多人放下端着的身段了……
这不,常浩南这边刚到办公室,连屁股都还没坐热,桌子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是唐林天打过来的。
“唐校长。”
老唐同志如今年纪已经接近六十,从前两年开始就已经把课题组交给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彻底告别科研转了行政。
因此,对于常浩南,他绝对是当成一个金疙瘩来看的:
“常院士,咱们两个也算是老相识了,说太多祝贺的话反而显得见外。”
唐林天开门见山:
“等过几天那边正式颁证之后,你记得回一趟学校……如果实在没时间,托人过来也行,总之把你的待遇标准给按照一级教授的标准提上去……”
其实对于现在的常浩南来说,二级教授和一级教授之间差的那点东西已经无所谓了。
但别人毕竟热情而主动地提出来,再加上俩人确实是多年的关系,他也不可能给别人一个冷屁股:
而且,常浩南可以肯定,对方后面还藏着要求呢。
现在只是铺垫而已。
当然,京航大学毕竟是他的母校。
些许要求,肯定还是得满足的。
“那就麻烦唐校长了,下周一那边结束之后,我让柳老师过去跑一趟……”
常浩南回答道。
虽然火炬实验室的规模变大了不少,但组内的行政秘书仍然是柳晨晨。
而正如他刚才所猜测的那样。
这个话题告一段落之后,唐林天光速话锋一转:
“还有件事,常院士……”
“等转过年去,您看能不能以咱们学校为基本盘,开展一些……”
话听到一半,常浩南就感到有些头皮发麻。
说实话,他自己稍微有些老好人性格,其实不太擅长演白脸。
尤其是在面对唐林天这种过去还有过提携之谊的人。
但这个时候,实在是没办法。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学校提供帮助是一回事。
而明着拉小团体搞事情,则是另一回事。
常浩南非常清楚,如果连刚一上来的这波都没顶住,那这种事情,后面可就没完没了了。
因此,他深吸一口气,非常果断地打断了唐林天:
“唐校长,关于项目的问题,我肯定会考虑咱们学校的年轻老师,但是直接以京航为基本盘……”
好在整个评选过程中,常浩南完全是靠硬实力上位,并没有让京航或是航空动力集团从中付出太多资源。
所以这会儿拒绝起来,倒也显得理直气壮。
更何况,他也没完全回绝。
然而,常浩南在话出口的一瞬间其实就后悔了。
因为他意识到,以唐林天小心谨慎的性格,最初目的本来也不可能是刚才说的那些。
自己恐怕是中了对方的掀顶开窗之计。
果然,在听到常浩南的回答之后,唐林天别说讨价还价了,甚至连半秒钟都没犹豫,反而像是害怕前者反悔一样光速回答:
“那就这么说定了……”
“……”
这种套路,其实常浩南熟悉的很。
只不过这会他还处在狂喜之后的阶段,脑子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当然,这个结果,对于他来说完全可以接受。
毕竟只是个比较模棱两可的承诺。
而紧随唐林天之后的,则几乎是一个接一个不断的电话。
最后,实在没办法的常浩南只好隐遁,然后把外线座机上的全部来电都转接到办公室那边,由章亮平代为转接。
而他自己,则开始准备接下来的新院士座谈会……
……
两院共同“迎新”,规格自然不同凡响。
虽然每年的院士不多,但加在一起也有一百多位。
因此,仪式直接安排在了大会堂。
尽管不是主会议厅,但也算是牌面拉满。
不出意外地,常浩南在现场看到了不少熟人。
同为航空动力集团、靠涡喷14和QC300两个项目入选的阎忠诚自不必多提,包括上一世由于歼10成军太晚而错失良机的宋闻聪,如今随着歼10A批量服役并形成战斗力,以及歼10E成功出口暹罗,也当仁不让地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实际上,在原来的时间线中,后者在2003年也顺利进入了第二轮评选。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那一年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院士名额几乎被船舶和航天两部分给包了圆,整个航空工业系统的候选人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