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300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于是赶紧松开手,有些局促地笑了笑:

  “没经验,没经验……”

  说来也怪,经过这么一番交流之后,他的心态反而放平了不少,注意力也终于得以集中在眼前——

  十月的阳光斜斜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长安街青灰色的路面上投下细长的阴影,阵阵的欢呼声之下,铿锵有力的军乐在短暂停歇之后重新奏响,混合着远处内燃机活塞运动所产生的金属摩擦声,宛如某种蓄势待发的前奏。

  常浩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起胸前的金色纪念章,注视着三军仪仗队和军旗从远处缓缓出现。

  相比于后面的各式装备,人员方队除去全新的军服装具以外,其实并没有太多情报分析层面的亮点。

  但仅就现场效果而言,严整的军容和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是能够带来相当程度的视觉享受。

  三百五十多人的方队像一块钢板,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直线

  尤其常浩南过去要么是在电视屏幕前面,要么是在观礼台上,视角要么太低要么太远,都远不如这次来得震撼。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甚至有种掏出手机,看看网络上对此都有何种反应的冲动。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一方面,这年头连3G网络信号都还没完全铺开,手机上网本来就只能看看文字图片或者清晰度非常抱歉的视频片段,现如今十几万人聚集在一起,信号质量更是难以直视,恐怕连网页都刷新不出来。

  另一方面,他也多少还有点包袱,担心别人都在看着眼前,只有自己一个人低头水手机有点格格不入。

  反倒是常浩南身边的那位领导,不知什么时候掏出了一部外形圆润且没有物理键盘的手机,看得常浩南直发愣——

  尽管经典的iPhone3G已经发售了一年多,部分比较敏锐的厂家也意识到这类型号的潜力开始跟风淘汰实体键盘,但这年头的市场主流仍然比较传统。

  眼前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子,能在电子产品方面如此时髦,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对方也很快注意到了常浩南的眼神,一开始倒没太在乎,但时间长了还是感觉有点异样,解释道:

  “怎么?这是军营以外的公开场合,按照条例也可以使用一般个人通讯设备,只要不涉及敏感信息……”

  说着还特地侧过屏幕,示意他正在看央视关于阅兵的现场直播,显然是误会了常浩南的意思。

  转播视角来自一架经过专门改造、把瞄准用光电探头改成了摄像机的武装直升机,所以尽管缺乏一些细节,但视野得确实比现场更加通透。

  甚至,已经能依稀看到地面装备启动时所发出的阵阵烟尘。

  “不是……”

  后者赶紧摆摆手:

  “我是说,这信号……”

  “现场特地改装了无线网络。”

  说罢,对方又反问道:

  “怎么,你不知道?”

  常浩南张了张嘴,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得跟上时代节奏,不能落伍啊……”

  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对一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无论怎么想都有些倒反天罡的意思:

  “再说,能看看普通群众对咱们这次阅兵的真实想法,也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一环嘛……”

  ……

  由于本次阅兵的徒步方队只有十年前的六成左右,因此当常浩南也打开现场直播的网页时,直播镜头已经突然给出了第一个地面装备方队的特写。

  现场解说员的声音也陡然拔高:

  “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主战坦克方队!”

  常浩南抬起头,看见十八辆顶着全新楔形炮塔99A式主战坦克正以米秒不差的标准,伴随着低沉的震颤稳稳碾过历史的中轴线。

  这一刻,他听到观礼台上的欢呼声响彻天际,把现场的气氛彻底推向高潮。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至少在分列式这样的场合里,坦克永远是最能令人热血澎湃的标志性符号。

  得益于华夏机械工业和车辆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用相同底盘的原型车早在10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并在新世纪的头几年里迅速完成了对几支陆军主力部队的更新换代。

  但这一次出现在阅兵场上的,却仍然是明显经过升级的型号。

  在常浩南没有注意到的手机屏幕上,央视直播镜头突然给到了炮塔顶部的特写,画面里棱形的光学窗口泛着深邃的幽蓝,让评论瞬间淹没侧面的话题栏。

  【快看车长前面的那个方块!是不是传说中的激光压制系统?】

  吃瓜群众永远能给出奇奇怪怪的联想。

  但很快便有人给出解释:

  【那是车长周视镜……说明这个型号应该已经具备了车长超越射击的能力。】

  【现在的坦克还是跟汽车类似,动力和电力是分开的提供……在不改变底盘的前提下,恐怕很难匀出足够的功率用于压制式干扰,最多对测距信号施加一些欺骗。】

  【我倒是更关心炮塔侧后方的那个东西,看上去像是某种主动防御设备……】

  【……】

  热搜榜也正在实时刷新:

  #99A坦克真容#(爆)

  #99A坦克主动防御系统#

  #新型步兵战车#

  在热度最高的词条下面,很快有军事博主放出了对比图:早期99式的炮塔虽然已经不再是锅盖头的样式,但仍然显出几分圆润,有不少铸造工艺的特征,而此刻屏幕上的楔形炮塔棱角分明,复合装甲外挂模块呈现出极具科技感的几何切面。

  不过,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相比于隔着屏幕的吃瓜群众们,现场受邀而来的各国媒体和武官们,显然更加关注本次阅兵的阵容安排本身。

  “不对劲。”

  观礼台西侧外宾区,安德鲁·舍尔少将松开领带结,他面前的笔记本上潦草地画着坦克方阵的几何图形,原本预计的三个箭头现在只剩孤零零的一支:

  “看来后两个坦克方队不是没观察到,而是干脆被取消掉了……”

  在阅兵村排练阶段,卫星曾明确观察到了三种不同型号的坦克,类似的情况在华夏过去的阅兵中并不罕见,一般会以“坦克第X方队”分别进行命名。

  但在后来的现场彩排阶段,他就没能在网上找到那些被命名为96式的中型坦克。

  起初还以为是拍照的人漏了过去,或者是恰好选择了一条人烟稀少的路线进城。

  但现在看来,恐怕就是被临时砍掉了。

第1450章 放弃甲弹对抗,拥抱信火一体

  “不只是坦克。”

  这个时候,跟在旁边的海军武官爱德华·柯林斯上校也放下了手中挂着长焦镜头的单反相机:

  “第三个,两栖步兵战车方队也跟之前卫星图上看到的不太一样……”

  就在二人说话之时,排在第二位的步兵战车方队已经悄然驶过。

  这种被称为ZBD-04、外形类似BMP3的型号在使用中其实与后者区别很大,只是100mm+30mm的武器系统比较类似而已,但对于大部分既不需要驾驶也不需要乘坐的吃瓜群众和外部观察者而言要素不多,就连转播解说也是草草带过,只是把介绍的重点放在了这支来自祖国南疆部队的光荣历史上。

  而相比之下,紧随其后的第三个方队则极为醒目。

  倒不是说装备本身如何亮眼,而是一身以海军蓝为基调的亮面数码迷彩实在扎人眼球,尤其从外宾区的角度,老早就能注意到这十几辆尤其高大的履带式车辆。

  不过,对于长期关注解放军的内行人而言,这种两栖步兵战车本身倒是属于老熟人了。

  更远的不谈,在今年4月份为庆祝华夏海军成立而进行的庆祝活动中,这一型号就在岛城基地进行过静态和水上机动展示,甚至破天荒地允许参观者进入载员舱,实际体会两栖机械化步兵的行动方式。

  “这不就是那种速度很快的两栖战车?”

  舍尔少将在半年前也参与了那次展示活动,亲眼看到这种貌似笨重的大家伙在下水之后开出了大约40km/h的离谱速度,所以印象很深。

  但说到底,仍然是一种依赖浮渡-抢滩模式的传统登陆设备,论威胁程度,远远比不上同样在四月份展出的新型登陆舰和气垫船。

  “但阵容比卫星图上看到的精简了不少。”

  柯林斯指了指稍远的地方:

  “按照我们之前的估计,在三种坦克之后、步兵战车之前,还应该有18辆隶属于第一集 团军的105mm两栖突击炮,现在却数量减半,被集中到了这个方队的后面。”

  细看之下,舍尔发现果然如对方所说,4*4阵型的前两排和后两排并不相同。

  “真是新鲜……”

  在通讯手段和侦察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诸如阅兵阵容之类的事情本来应该是几个月甚至半年前就能被确定下来的东西。

  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华夏人还真就在螺狮壳里做道场,顶着不知道多少镜头和视线,给他们这些搞开源情报分析的人整出来不少新花样。

  舍尔一边在笔记本上又打了个叉,一边有些苦恼地摇了摇头:

  “也就是说,之前在阅兵村和几次彩排中看到的那些卡车或许不是备份车或者保障车,反而是本次阅兵的重头戏……”

  而柯林斯则掏出手机,非常艰难地打开了央视频道的直播页面,然后戴上一只耳机。

  尽管不像老油条们一样精通汉语,但屏幕下方彩条上会显示出各个方阵的名字,总还是能看懂一些。

  十几秒过后,他把手机屏幕塞到舍尔面前:

  “你看,在华夏方面的宣传材料中,这个方阵没有给出具体的型号或者装备类型,而是直接以功能命名为两栖登陆作战方队……”

  就在此时,原本还算能看的直播推流瞬间变得卡顿起来,而在一次持续不到五秒钟的刷新过后,下方评论区的留言数量就增长了惊人的两千多条。

  “这是……发生什么了?”

  在本就嘈杂的背景噪音之下,柯林斯只能听到转播解说员的声音突然变得铿锵有力了很多,但却不知道具体都说了些什么,能引发隔着屏幕的观众们如此激烈的反应。

  舍尔这会儿也已经戴上了另外一边耳机,但紧接着表情就变得有些僵硬。

  因为他恰好听到了解说员对这个方阵的最后一句介绍:

  “解放军有能力、有信心,时刻准备着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这套说辞放在平时或许没什么,但配合眼前这个“两栖登陆方队”的性质,就很难不让人有所联想……

  “他们发出了意义明确的威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3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0/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