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301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舍尔干脆省去了麻烦的翻译环节,直接解释了隐藏在背后的意思:

  “你想想看,华夏人有什么地方是能用上这些两栖战车的?”

  柯林斯瞬间瞪大双眼:

  “你的意思是……”

  却被对方一抬手拦住:

  “先等等,炮兵、导弹……还有那些类似箱式卡车的东西要过来了。”

  这些装备本来都属于已经被分析过无数次、无需过分关注的类型,但刚才那个略显奇怪的分类方式却重新引发了舍尔的兴趣。

  他很快总结了其中的规律——

  那些型号功能相对单一、能一眼看出用途的方队,比如履带式自行火炮、远程火箭炮、反坦克导弹等仍然按照过去的方式进行单独命名。

  但另一部分由多种型号混搭,或者很难通过名称判断具体功能的装备,则会被赋予一个概括性的称呼。

  比如一种外形类似普通卡车,但却在车顶分别展开了几种不同类型天线的,就被总结为“通信保障方队”。

  舍尔勉强认出,位列最前方的四辆正是上一届珠海航展上出现过的高通量卫星通信车,不过此刻它们的形态又与展出时的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单从形状更加复杂、元器件密度更大的天线阵列来看,应该是又经过了一次升级。

  或者,之前参展的干脆就是降级之后的外贸型号。

  至于队列中的另外十二辆,就连长期关注华夏装备发展的少将武官也没什么头绪。

  “我好像从来没在新闻画面或者卫星图片中看到过这么多型号……”

  他手中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出墨渍,显然已经放弃了实时进行型号分析。

  这些车辆在排练时并未展开,所以看上去和一辆6*6或者8*8卡车没什么区别,当时只以为是简单的微波通讯车辆,完全没想到会是如此复杂。

  “近两年一直有个说法,是华夏方面准备在每个陆军师级单位下面单独编列一个信息作战团。”

  旁边一名来自陆上自卫队的二等陆佐突然用英语插话道:

  “之前我们大多把这个消息视为网络传言,因为近十年中,华夏陆军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相比海空军而言很慢,并不支持这样大规模的新增编制,但现在看来,可能真的是华夏官方的想法……”

  毕竟是盟友国家,舍尔还是礼节性地点了点头,但心里却还有些犯嘀咕。

  根据他的经验,编制调整往往涉及到大量人员变动和复杂的利益关系,很难不声不响地进行准备。

  相比之下,还是单纯的装备升级更容易解释。

  不过很快,他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原本应该出现的一个轮式突击炮方阵被集成到了“快速反应作战方队”当中,取而代之的则是同样使用卡车底盘的连续两个整建制电子对抗单元。

  “他们在重构作战体系。”

  舍尔低声说道,不知道是在跟旁边的同伴交流,还是单纯自言自语:

  “看见那些车载相控阵天线了吗?每个火力单元都变成了信息节点。”

  在现场看不到的地方,互联网上正在经历一场技术狂欢。

  分列式才刚刚过半,就已经有用户贴出数据对比:1999年受阅坦克数量为72辆,而今年则锐减至四分之一,相比之下,并不负责一线突击的火力支援和信息保障装备则变为当年的7倍以上。

  跟帖中也有人敏锐指出:“以阅兵中出现的装备阵容等比例扩大,削减的坦克员额可能会转化成无人机操作手和网络战工程师编制。”

  而与此同时,舍尔少将的记事本上也迅速铺满了新的潦草符号,当最后一个搭载于卡车上的大型无人机方阵通过时,他彻底划掉了原本准备的报告提纲——

  这些具备卫星中继能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如果属于陆军,那么配合前面展示的战场数据链和电子对抗设备,意味着对方正在彻底告别传统的地面作战模式,转而编织一张全域智能作战网络。

第1451章 把最大的震撼留到最后

  当常规装备中的最后一个“无人作战第二方队”通过中轴线时,互联网上的热搜前排已经几乎被军工话题屠榜。

  #99A正面防护#

  #国家导弹预警体系#

  #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

  而突然窜上榜首的却是个朴素话题:#原来这就是安全感#,配图则是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向受阅部队挥手的瞬间。

  尽管只是一张构图一般、甚至因为拍摄工具的限制而有些模糊的照片,但却迅速引发了整个华夏互联网的共鸣,让本就已经被积累起来的情绪彻底爆发出来。

  至于现场的东西两侧观礼台上,则更是一片欢腾的景象。

  尽管在这条时间线上,美国军队的“天兵”形象远没有上一世那样根深蒂固,但毕竟是正儿八经的后冷战时代唯一超级大国,在长年累月的宣传之下,各种无人机打击中东老乡的作战视频已经几乎成为了“现代化战争”的代名词。

  相比之下,华夏这边的公开宣传当中,却没有出现过太多与无人机,特别是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有关的内容。

  难免让部分吃瓜群众感到些许落差感。

  而现在,虽然只是在地面上看到,但那接连出现的三个方阵、二十几架无人机可都涂得是陆军或者空军的现役涂装,毫无疑问已经证明了一切——

  我们并不是没有,只是不拿出来宣传而已。

  只有站在高处观礼的常浩南还觉得有些遗憾。

  “有点可惜了……”

  他咂咂嘴,对刚才那位空军领导吐槽道:

  “其实按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是完全可以让无人机……至少是其中的中大型无人机形成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而且以平直翼为主的构型也更适合进行低空慢速飞行,像这样拉在平板车上面展示,总归还是差点意思……”

  “可别……”

  后者摘掉大檐帽擦了擦汗:

  “单靠卫星的话,数据通量虽然足够但是信号发射精度不够,一定范围内出现多架同型号无人机很容易导致相互干扰,至于其他手段……我们之前倒是利用中继通信机成功尝试过,但今天首都上空的航线管制情况和电磁管制情况都已经够复杂了,还是稳妥点好……”

  常浩南本来想说,飞编队这种事根本不用对几架飞机分别进行操作,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统一控制就行,但思索片刻之后还是作罢。

  今天这种场合务求万无一失,任何涉及到安全方面的问题,都肯定是保守再保守。

  更何况无人机的体量普遍偏小,真飞在天上反而看不清楚,效果没准还不如弄个车拉着走。

  也就在这个时候,随着一阵尖锐的轰鸣声逐渐响起,东方的半空中由远及近地出现了八条四色彩烟,由远及近向检阅线延伸而来。

  几秒钟后,九个黑点渐次出现在现场观众的视线当中。

  除去八架隶属于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Y表演机以外,还有一架为首的空警2000预警机。

  这下子,就连常浩南都觉得有些意外——

  按照惯例,一般是所有地面装备方队展示结束之后,才会轮到空中编队出场。

  于是赶紧翻开了手中攥着的一本小册子。

  在入场之前,礼宾组给每个观礼人员都发了一份纸质材料,上面写着进场和离场的时间、方式,以及本次庆祝活动的具体项目安排。

  但常浩南这个位置根本不用考虑进场和离场的问题,所以就一直揣在兜里没管。

  现在仔细一看,才发现本次阅兵的顺序果然做过调整。

  空中编队的出场时间被夹在了“一般地面装备方队”和“战略武器方队”之间。

  旁边的首长也看出了他的疑惑,半开玩笑地解释道:

  “这个安排确实有些别扭……不过说到底还真就跟小常同志你有关。”

  常浩南翻页的动作猛然一滞:

  “啊?”

  十年前的国庆五十周年纪念阅兵,他倒是参与了一部分仪式内容的设计。

  但这次,绝对半点都没插过手。

  甚至在今天之前,都没腾出时间去仔细了解过。

  否则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毫无准备了。

  面对常浩南的不解,对方却只是神秘一笑:

  “我们准备把最大的惊喜留到最后……”

  ……

  相比于十年前需要迫切展示肌肉的局面来说,华夏如今的外部环境已经好了不是一点半点,因此并没有把刚刚首飞不到一年的两架歼20技术验证机给弄过来,而是完全采用了现役装备。

  也导致前面几个作战飞机编队都显得有些平平无奇,无非是歼11、歼10、歼轰7和轰6组成的老四样,只有作为空中加油机、与歼10编队出场的几架运9在现场掀起了些许波澜——

  尽管镐飞集团在宣传材料中一直提及运9具备直接改装空中加油机的能力,但此前一直没得到更具体的证据能够证明此事,现在也算是一项实锤。

  但总归还是感觉少了点惊喜。

  甚至连看台上传出的快门声都变得稀疏了不少。

  这一次,反而是隔着屏幕看直播的观众们率先享了福。

  得益于空中摄像机更好的机位以及更强的变焦能力,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比现场更加丰富的细节。

  在热度已经突破天际的#国庆阅兵#词条下,实时讨论量正以每秒上千条的速度飙升。

  军事博主“战隼观察”更是连发三条长文:

  【注意看歼-11编队!最后一组9架飞机的雷达罩颜色从黑色变成了更浅的灰色,外形轮廓也跟前面18架有所不同,而且右侧垂尾尖端、两侧边条前端以及左侧进气道外侧都分别出现了一组新的刀状天线,应该是一种不同于歼11B的更新改型……】

  相比之下,以收集公开信息情报为主要目的各国武官们因为没什么偏好,反而更早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并且实际上,除去歼11以外,从第三和第四个编队的四架歼10身上也能看出类似调整,稍微专业一些的人员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应该是华夏方面利用部分第四代战斗机技术对这两种主力型号进行升级的特征。

  “大概率是相控阵雷达。”

  安德鲁·舍尔放下手中的望远镜。

  “去年关岛基地的F-22飞行员就报告过,在东海遭遇的歼-11突然具备了类似主动电子扫描的工作模式……”

  身后的空军武官米切尔·莱顿上校凑上前来,把手中相机的照片放大: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太起眼的新天线,说明华夏人不仅给三代机换装了新雷达,甚至有可能整合了类似我们AN/ALQ-214的综合电子战系统……”

  “……”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3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01/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