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347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另外,如果未来想要在航母上部署无人机,那么这样的误差就恐怕是难以接受的了……”

  常浩南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继续处理下一阶段数据,在不同风向角对应的数据中,应该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

  又是几个小时过去。

  当夜,旅顺基地的计算中心灯火通明。

  二十台高性能服务器全速运转,冷却系统的嗡鸣声充斥着整个房间。

  常浩南站在主控台前,双眼紧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据流。

  “常院士,第三组对比数据出来了。”郭春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和您预测的一样,0°受风和左舷15°受风两种情况下,甲板表面流场分布与计算模型基本相符,但右舷15°受风时,又出现了17.3%的偏差。”

  常浩南点点头,继续沉默着看向面前的屏幕。

  一时间,偌大的计算中心陷入沉寂。

  没有人开口询问原因——

  对于一艘左右不对称的大型舰艇而言,出现这种情况的理由只可能有一个。

  舰岛干扰。

  哪怕是个外行都能猜到。

  关键在于,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常浩南手指在键盘上飞舞,调出一组复杂的方程:“舰岛产生的低马赫数乱流场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传统的RANS模型无法准确捕捉这种大尺度低速分离流,而风洞也不可能用一个1:1的300米长航母模型来吹,所以模型计算结果会和实际数据产生一定的……无规律偏差。”

  郭春雨推了推眼镜,也知道了自己的疏漏到底在何处。

  空气动力研究院本身是个研究航空的单位,而飞行器的速度更快,尺度又相对较小,所以这种偏差基本可以被忽略。

  但放到船上就不太行了。

  此时,常浩南总结道:

  “归根结底,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辽省号的舰岛体积太大,位置又相对靠前,恰好导致舰岛尾流场最强的地方对应飞机的着舰区域。”

  周围人的脸色凝重起来。

  显然,这是个不可能解决,至少不可能在辽省号上面解决的问题。

  1143.6的壳子是现成的,别说现在已经快要服役,就算改造最开始就知道这些细节,也不可能把舰岛给拆了——

  实际上,实船气流场测量之所以在任何国家都属于非必要的补充科目,就是因为这个过程完全是马后炮。

  你需要先把航母造出来,然后才能测量实船气流场。

  但这时候就算测量出来有缺陷,也不可能再把航母拆了重造。

  只能等下一艘再改。

  而大部分国家本来就只有1-2艘航母,完全犯不上折腾这一遭。

  “有个提醒总比没有要好。”毕奉春宽慰道,“我会提醒飞行员们,格外注意右倾角和右侧风……”

  这个时候,常浩南突然用力敲了一下键盘上的回车键。

  清脆的声音在寂静的计算中心里显得格外突兀,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我可以给出一个专门对低马赫数和大尺度流场进行修正的大涡模拟湍流模型。”

  常浩南调转屏幕,把上面密密麻麻的计算结果展示在众人眼前:

  “虽然辽省号的原始设计无法修改,但可以把这个模型和助降系统联动,虽然还是无法应对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无数种情况,但至少能让飞行员对可能出现的乱流有所准备。”

  郭春雨擦了擦头上的汗:“可是是常院士,如果改用LES大涡模拟,计算量会呈指数级增长……”

  “所以我们只对舰岛附近区域采用LES,其他部分仍用RANS。”常浩南快速画出一个示意图,“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设置过渡区。郭主任,我需要你们重新划分计算网格,特别是舰岛后方50米范围内的区域……”

  “……”

  郭春雨立即组织团队开始工作,计算中心的气氛变得紧张而有序,工程师们分成三班倒,确保计算不间断进行。

  常浩南却始终没有离开主控台,他的思维仿佛与计算机融为一体,不断调整参数,优化算法。

  凌晨三点,杜霖悄悄走进计算中心。

  他本想询问进展,但看到常浩南已经靠在椅子上休息之后,选择绕开主控台,来到正在处理参数的郭春雨旁边。

  “怎么样……能做到吗?”杜霖有些不确定地问。

  “理论上可行。”郭春雨低声回答道,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计算结果,“常院士的混合LES-RANS模型已经将平均误差降到了12%……”

  “不,还不够。”这个时候,常浩南却突然从后面冒了出来,“我们需要考虑另一个因素——舰体运动与气流的耦合效应。”

  他快步走向白板,抓起一支马克笔:“舰岛尾流场不仅受风速影响,还与舰体横摇、纵摇运动相关。这是一个六自由度的耦合问题……”

  随着常浩南的笔在白板上画出一连串复杂的方程,房间里的工程师们逐渐围拢过来,有人开始小声讨论,有人则快速记录着关键点。

  “所以我们需要在模型中增加舰体运动模块?”史文强问道。

  常浩南点头:“而且要实时更新,结合航母上的姿态传感器……我是用的航空名词,但应该有类似的东西。”

  “当然,姿态参考系统精度达到0.1度。”

  “完美。”常浩南转向郭春雨,“重新设置边界条件,将舰体运动参数作为时变输入,准备新一轮计算。”

  ……

  当清晨的阳光透过计算中心的窗户照射进来时,屏幕上终于生成了新一轮的结果。

  “误差降到多少了?”杜霖的声音传来。

  他显然也是一夜未眠,军装依然笔挺,但脸上的疲惫无法掩饰。

  “8.3%。”常浩南揉了揉太阳穴,“这是目前能达到的最佳结果,对于有人机肯定是没问题了,无人机么……”

  他想了想:“悬。”

  “要想进一步降低误差,只能从硬件入手——缩小舰岛体积,同时改变位置。”

  这句话,显然若有所指。

  杜霖也立即反应过来。

  他坐到常浩南旁边,说道:“国产航母已经确定使用综合电力系统,不再对轮机舱的位置有硬性要求。”

  常浩南闭目养神,但嘴上却接着补充:“但要想实现类似于核动力航母那样的舰岛效果,还需要搭配体积更小、尾气排放量更少的重型燃气轮机才能实现。”

  “关于这一点,我无法拍板。”杜霖摇了摇头,“但我会将情况向上级进行汇报,作为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第1510章 飞鲨出击

  五天后。

  渤海湾的黎明来得悄无声息。

  清晨六点三十分,辽省兴城舰载机训练基地的跑道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但机库内早已灯火通明。

  王炜站在02号歼15战机旁,等待着着地勤人员进行飞行前的最后检查。

  按照要求,每个歼击航空兵旅都应该维持至少4架加油挂弹、无需多余准备就可以马上起飞的战斗机,以应对随时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但今天的任务实在太过特殊,海军航空兵首长专门要求,在起飞之前对所有飞机进行一次全方位的维护和检查。

  “参谋长,氧气系统检查完毕,压力正常。”

  一名戴着耳机的地勤中士向他敬礼报告。

  王炜点点头,伸手接过检查单,借着机库顶灯的光线逐项核对。

  “液压系统?”

  “三次循环测试全部通过,无渗漏。”

  “尾钩机构?”

  “半小时前刚做过释放测试,锁定装置工作正常……”

  “……”

  王炜绕着战机缓步行走,既是在进行起飞前的目视检查,也是在跟这架陪伴了自己近九百个日夜、超过六百飞行小时的老伙计进行无声的“交流”。

  “雾气很快就会散掉,白天的天气预计不错。”地勤班长缓步走到旁边,“风速预报才3级,能见度也大于10公里。”

  “基地这边确实是,不过海上天气可说不准,哪怕是渤海湾。”王炜摇摇头,鼻间呼出的白雾缓缓向上升腾,“特别是航母周围的气流,比陆地复杂得多。”

  老班长咧嘴一笑:“有您和戴司令在,肯定没问题。咱们这几年可不是白练的。”

  “那就借你吉言了。”

  王炜回答道,目光却始终停留在机翼折迭机构上。

  今天,正是他们验证训练成果的日子——华夏航母舰载机的首次着舰。

  几年来的汗水、上百次模拟着舰、无数次理论推演,都将迎来真正的考验。

  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架歼8c狭小的座舱中。

  站在十三年后向前回望,哪怕是王炜本人,也惊讶于自己年轻时的作风竟能如此大胆果决。

  他丝毫不怀疑,如果卓越号是一艘带有斜角甲板的航空母舰,自己肯定会放下起落架,在甲板上留下一道橡胶烧灼产生的痕迹。

  “老师长,还真叫你给猜着了……”

  王炜手指轻轻抚过机翼前缘,回忆起当年带着自己执行筑堤行动的老师长唐一平。

  后者曾经说过,新一代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肯定会有机会在真正属于华夏的航空母舰上降落。

  其实在当时,无论说的人还是听的人,都只当是随口的安慰而已。

  但如今十三年过去,一句戏言还真就照进了现实……

  “参谋长,该准备任务简报会了。”

  身后突然响起一名干事的声音,将王炜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3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7/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