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_分节阅读_第1481节
小说作者:十月廿二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4.08 MB   上传时间:2025-10-19 21:14:56

第1667章 我们还有机会

  关于聚变示范堆的初步框架达成共识,办公室内的气氛松弛了一些。

  常浩南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正准备起身告辞,却又被栾文杰叫住了。

  “稍等一下。”后者的语气带上了独属于技术人员的期待,“你之前提到,N-S方程的通解……可以解决长征九号的动力问题?”

  “当然。”常浩南重新坐稳,脸上浮现出温和而自信的笑容:“实际上,我准备把长征九号的火箭发动机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次尝试。”

  栾文杰航天部门出身,对于这个答案自然是喜出望外。

  但随即又想到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那这些理论成果……如何转化为工程实践?是否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你的通解理论进行系统性学习?”

  “暂时不必。”常浩南摇头,“我可以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全部手稿以及计算程序拿出来,在内部一定范围内传播,但N-S方程通解的表达形式高度抽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或矩阵,而是一套关于流体运动‘终极形态’等价类的拓扑描述框架……”

  “即便是顶尖的数学家,要完全理解并熟练运用它,恐怕也需要一到两年的沉浸式研究,而对于工程背景出身的技术人员,门槛恐怕还会更高。”

  栾文杰露出苦笑:

  “你现在研究的东西,确实…有点超脱我们这些‘凡人’的理解范畴了……感觉像是拿到了打开流体世界终极规律的钥匙。”

  常浩南没有回应这番感慨,只是提出了一个更务实的方案:

  “目前最高效的方式,是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问题,对通解理论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处理,将其转化为特定工程场景下相对易用的计算模型、优化算法或设计准则,比如针对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振荡问题,可以封装好一套特征模态分离和稳定性判据算法。”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项‘二次处理’和适配工作,还只能由我自己,或者在我直接指导下进行,因此我需要工建委和航天局的支持。”

  栾文杰立刻坐直身体,恢复工作状态:“你说,具体需要什么?”

  “首先,需要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和负责长征九号总体设计的一院,把大推力补燃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以及大推力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详细设计指标文件、已知的技术瓶颈清单、以及相关的数据,整理成一份完整的、加密的技术包,尽快移交给火炬实验室。”

  “没问题!”栾文杰回答得斩钉截铁,“你放手去做,这些东西,我来解决!”

  ……

  三天后,华盛顿。

  白宫战情室。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伦站在大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埃隆·马斯克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特斯拉设计中心活动的几张模糊监控照片,以及几段通信元数据分析摘要。

  “阁下,马斯克已于昨日返回帕洛阿尔托。”

  多尼伦声音平稳地介绍道:

  “根据我们安排在SpaceX内部的可靠消息源反馈,他返回后行动异常,连续两天都在频繁召集SpaceX推进部门和‘猎鹰重型’项目的核心工程师开会,反复过问火箭的运载能力细节、冗余设计以及快速响应发射的可能性,频率远超其日常管理风格。”

  他切换了一张图表,显示马斯克近几日的内部通讯频率激增:

  “综合各方信息交叉分析,我们评估认为,他在华夏期间,有很大概率与对方高层达成了某种形式的秘密协议。”

  多尼伦汇报完毕,等待着预料中的震怒。

  然而,预想中的风暴并未降临。

  他有些诧异地发现,总统奥观海与坐在一旁的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非但没有愤怒,反而流露出些许的……如释重负。

  甚至是一抹计划得逞的笑意?

  如此异常的反应让多尼伦有些拿不准情况:

  “阁下,您这是……”

  奥观海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前,嘴角勾起一个微妙的弧度:“汤姆,你觉得马斯克能如此顺利地离境前往华夏,难道是我们疏忽了么,还是真的信了他是去搞什么破冰之旅的?”

  他的语气重新带上了属于掌控者的从容。

  多尼伦一怔:“您的意思是……”

  “当然是我们默许的,或者说,是战略引导的一部分。”奥观海语气笃定,“我们需要一个窗口,一个能窥探对方真正软肋的窗口,而埃隆·马斯克,就是那个我们故意放出去的‘探针’。”

  博尔登局长适时地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汤姆,你得到的关于马斯克关注‘猎鹰重型’的情报,恰恰印证了我们NASA内部技术评估小组之前的判断——虽然华夏人的信标计划雄心勃勃,XS-1空间堆用长征五号C发射也没问题,但后续要建设那个庞大的中继站呢,那些动辄几十吨的舱段模块怎么办?”

  他站起身,走到大屏幕前,调出长征五号、安加拉A5、质子-M等现役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对比图,又在旁边列出了“信标”基地核心舱、居住舱、实验舱等模块的预估质量:

  “看看,无论是长征五号、质子-M、还是安加拉A5,都不可能满足一次发射单个大型舱段的要求,至于他们的长征九号?还在图纸上!俄国人的能源号?更是早成了历史尘埃!环顾全球,目前只有我们,才具备这种级别运载能力且相对成熟的火箭。”

  博尔登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拔高:

  “华夏人自己搞不出够用的重箭,时间又紧迫,怎么办?只能寻求外力!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就是他们做出的选择!这就是他们太空雄心中最致命的弱点!现在,被我们精准地抓住了!”

  奥观海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之前的阴霾似乎被这个“发现”一扫而空:

  “查尔斯说得对,马斯克的动向,恰恰暴露了华夏人在航天运输能力上的巨大短板,他们的‘信标’计划,远没有我们之前担心的那么完善!情况,也远没有预估的那么糟糕!”

  经过几天的沉沦过后,他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语气也变得强硬起来:

  “另外,这也同时印证了我们之前的战略判断:半导体先进制程和重型航天运输,就是华夏人无法在短期内完全自主突破的两大死穴!只要我们认准这两个点,持续施加最大压力,就总能把他们逼回到谈判桌上来!”

  “那我们接下来……”多尼伦问道。

  虽然心中仍有一丝疑虑,但奥观海和博尔登的逻辑似乎也说得通。

  再者,他也没办法让对方二人改变主意。

  奥观海迅速给出指示:

  “第一,立刻让国防部和相关承包商放出风去,向国会和盟友强调,F-35B的升力风扇系统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动力包,我们都有成熟的B点供应商方案,会尽快与罗尔斯·罗伊斯方面协调,生产进度不会受到那个什么‘熔炉’清单的的实质性影响,稳定军工股和盟友信心。”

  “第二,”他语气转冷,“加大对TSMC的监管和施压力度,确保其核心技术不流向华夏……同时严密监控SpaceX,特别是其与华夏方面的任何技术交流或物资转移,他想两边通吃?没那么容易!”

  “要让华夏人明白,离开我们所主导的体系,他们的‘星辰大海’寸步难行!”

第1668章 突然冒出来的数据

  一个月后,京城。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技术研讨室内。

  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主任设计师以及研发骨干们。

  不少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中层领导,在这间屋子里,甚至都混不到一个前排的位置。

  哪怕对于六院这样一个编制结构复杂的庞然大物来说,这种场面,其实也是不太常见的……

  而出现这一幕的原因,则无疑是——

  “信标”。

  当然,作为推进技术研究院,就算要参与辅助舱段、运输飞船、或者XS-1空间反应堆的研发工作,也不至于搞出这么大的阵仗。

  真正需要他们解决的,是如何把上面这些东西给发射到轨道上面……

  9点整,总工程师李仁平来到小讲台后面站定。

  在他身后的墙壁上,大屏幕陆续显示出一系列复杂的结构图,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曲线。

  一张张一幅幅,全都是六院过去的辉煌成绩。

  但从图片刷新的速度来看,应该全都不是今天这场研讨会的主题。

  “有关‘信标’中继基地的相关文件,同志们应该都已经看过了。”

  李仁平双手撑在讲台两侧,声音饱满而洪亮:

  “这是国家面向下一个二十年所提出的太空战略基石,也是我们这一代,乃至包括我们下一代在内航天人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七十多岁的小老头,愣是表现出了几分意气风发的感觉。

  不过,也理应如此。

  从第一枚火箭第一颗卫星,到如今的月球车和空间站,华夏航天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的辉煌之路。

  但横向对比,总归是跟在别人后面走的。

  而这一次,则完全不同。

  移民中继基地,其它国家最多也就是作为概念考虑过。

  作为严肃的计划,还是妥妥的人类第一次。

  “XS-1空间核反应堆作为核心能源以及第一个入轨的舱段,已经确定将由改进型长征五号C发射,但后续庞大的中继站本体建设呢?”

  他啪地敲了下鼠标,屏幕上顿时出现了“信标”中继基地的计划图:

  “初步估算,仅一期工程,就至少需要将总计超过200吨的有效载荷精准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轨道,如果考虑物资和燃料补给,那么这个数字还要接近翻倍,这无疑需要运载能力更强的重型火箭,也是未来长征九号、以及长征十号的使命!”

  “而作为新一代超重型火箭的‘心脏’,YF-177和YF-90两型发动机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信标’计划能否如期建成!”

  如今的长征九号,已经是调整过一次需求的第二版方案了。

  所配备的一级发动机也已经换过不止一个型号。

  从最开始的YF130,到改进型YF177,再到几年前确定深空探测计划之后,几乎全盘重来的YF177.

  好在二级用的YF90倒是一直在稳步推进,只改过一部分指标要求。

  下面的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咳咳——”

  清了清嗓子之后,李仁平又切换了一张PPT,上面列出了YF-177补燃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和YF-90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节点图。

  然而,几个关键节点都标着醒目的红色问号。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起来:

  “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大家也都很清楚,也是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原因……”

  “……”

  接下来,会议进入了相对令人沮丧的环节。

  长达十几秒钟的沉默之后,研究三室主任帅信平率先开口:

  “既然大家都不想第一个露丑,那我就先来打个样。”

  在一众研究室负责人中,他的资历最老,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也最多,相对没什么心理负担:

  “我们这边的主要问题是,发动机工作时的低频燃烧振荡问题依然突出。虽然通过调整喷注器构型和添加声腔有所改善,但在大范围变工况,特别是高混合比下,仍存在不可预测的突发性高频振荡,极易引发结构疲劳甚至破裂……机理尚未完全摸清,抑制手段效果也不稳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19页  当前第14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81/15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