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仅仅几秒钟后,他滚轮的动作猛地停滞,身体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瞬间前倾,几乎要贴到屏幕上。
他的眼睛骤然睁大,瞳孔里倒映着屏幕上飞速掠过的、由复杂偏微分方程和奇异拓扑符号构成的推导过程。
一声短促的、仿佛被扼住喉咙般的吸气声从他喉间挤出:
“……这?!”
周新同这会儿才刚把光盘插上,就听到了沙发上传来的惊叹声,下意识抬起头。
但还没等他开口提问,旁边试验二组的宋金航也像是被电流击中,猛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丁宣此时已经缓过神来,解释道:“我这部分内容是……电子温度演化和等离子体快速热猝灭时间尺度的分析和计算……”
周新同显然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眼神中露出困惑:
“计算结果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你们组每个月不都能出来好几个么?”
丁宣却狠狠摇了摇头:“不,不是数值结果。”
说完抬起头,直视周新同:
“是个……算法,而且有相当的普适范围。”
其实他本来想说是个“通解”,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用词。
周新同终于有点坐不住了,看向宋金航。
“我的也是……”根本不用问,后者就紧跟着补充,“不是数据是……算法……或者说,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
他用了“框架”这个词,因为其中许多深奥的数学基础,他也未能立刻完全理解。
周新同的目光在面前几人激动而困惑的脸上扫过,最后落回自己屏幕上那份关于高比压边界热负荷的计算文件。
他不再尝试细看推导,而是直接跳到核心结论部分——
一种基于流场整体拓扑演化计算边界峰值热流的方法。
连续几页的公式和结论性描述映入眼帘。
周新同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起来,握着鼠标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
“这……”他盯着屏幕上那行【边界峰值热流密度与全局环向流涡旋度及磁岛分布存在强非线性耦合,具体关系如下……】的结论,声音低沉下去,几乎是自言自语地疑惑道:“上面……到底是从哪里搞来的这些东西?”
“我突然想起来……”就在这时,丁宣突然抬头,“之前我去京城参加那个聚变发展战略内部研讨会,会上栾主任参与讨论的时候,确实问了些非常具体的问题……”
宋金航几乎下意识追问:“都问了什么?”
丁宣努力回忆着当时的细节:“当时觉得就是领导关心技术进展,但现在想起来……栾主任特别问过我们,说是如果能解决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控制的问题,并提供可用的超导材料,那么距离托卡马克发电还有多远……”
办公室内瞬间陷入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这个问题乍一听确实没什么,但要是结合眼前这些数据。
那指向性可实在是太强了。
办公室内的气氛顿时躁动起来。
然而,这种躁动仅仅持续了数秒,就被周新同强行按了下去。
“等等!同志们,先别太激动!”他环视三位得力干将,语气严肃,“我们当然应该相信上级的判断……但更重要的还是尊重科学规律。”
他敲了敲自己的电脑屏幕,发出笃笃的轻响:
“这些理论……尤其是分析和计算过程,说实话,我在短时间内恐怕没办法完全看懂,不知道你们……”
另外三人没有回答,但是从目光和表情来看,答案应该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该如何确定其中内容的正确性?”
这个问题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几人头上。
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邝忠昕,此时终于开口了:“过程虽然艰涩复杂,但结论还是能看懂的……要么就用结果搞一次试运行看看?”
“这套东西……我看是奔着稳态运行的目标去的。”丁宣却有些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但HL-2A装置……即便真的攻克了理论障碍,恐怕也不能满足长时间稳态运行的需求吧?”
“是啊,”宋金航也认同地点点头,补充道,“就比如我这部分,控制策略对热系统的调制精度、磁场控制的实时响应速度要求可能极高,我们现有的控制系统能否完美执行也是个……”
“等等!”
话音未落,一直紧锁眉头盯着自己电脑屏幕的周新同就突然开口打断,同时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办公室瞬间恢复无声。
只见周新同双手重新放回键盘上,飞快地调出了HL-2A装置的参数数据库以及关键运行日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十几分钟仿佛被拉得无比漫长。
终于,周新同敲下了最后一个回车键,屏幕定格在一幅清晰的曲线图,和一个用加粗字体标出的计算结果上。
“应该……够了。”
他把屏幕旋转过来,指着上面那个醒目的计算结果,声音微微有些发颤:
“如果磁流体力学计算结果能够趋近完美,而只考虑设备本身的限制,那么在不突破现有硬件边界的前提下,HL2A可以将中心电子温度稳定在5500万摄氏度以上的等离子体……”
他的目光扫过三位屏息凝神的下属,掷地有声地吐出那个石破天惊的数字:
“……维持超过4000秒!”
“四千秒?!”
三人瞬间脸色大变几乎同时失声惊呼。
HL2A刚买回来的时候,等离子体的维持时间甚至要以毫秒来计算。
如今最新的结果,也不过是百秒左右的水平。
而4000秒,相当于1个小时还多。
周新同点点头:
“4000秒……当然也还算不上长时间稳态运行。”
“但已经足够作为标准来验证我们拿到的结果到底有多正确了!”
身体抱恙,请假一天
大概是昨晚上洗完澡之后没擦干就吹空调睡着了……
总之是很难受,而且早上吃过药之后完全没有好转的迹象。。。
还没好……再加一天
吃了药反而感觉比昨天更糟了……
喝水的时候就像有把小刀在剌嗓子。。。
or2
第1670章 沸腾的西南物理所
计划敲定,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执行。
实际HL2A才刚刚完成过上一次维护不久,虽然纸面性能指标受困于原始设计无法进一步提高,但整个设施的各个关键部分都正处在风险曲线的低点。
因此单用作一次测试的话,完全已经足够了。
更何况,聚变反应在完成L-H转换之前完全没有自发维持的能力,完成转换之后也需要极其严苛的条件才能维持,因此除非发生特别离谱的问题,否则装置以及周围环境的安全性总归是可以保证的。
这也使得搞聚变研究的人……
胆子都相对比较大。
半个月后。
“真空泵组全功率启动,目标真空度1.0e-7 Pa。”
周新同的声音在HL-2A托卡马克装置的主控室内响起,指令通过内部通讯系统清晰地传递到各个岗位。
随着两名操作人员分别点下“确定”按钮,巨大的低温泵和涡轮分子泵低沉的嗡鸣声骤然拔高了一个调门,开始贪婪地抽吸真空室内残存的气体分子。
控制室前方巨大的综合显示屏上,代表真空室压力的数据曲线如同一颗从半空中抛落的铅球,急速向下坠落。
“泄漏率0.042%,已经低于工作允许值0.1%。”
负责真空系统的工程师报告道。
但周新同却一把扶住他的肩膀:
“先别停,再让泵组工作一段时间。”
紧接着似乎是对工程师也似乎是在向自己解释:
“我们这次测试的项目本身就超越了设计手册的限制,所以不能以过去的参数作为标准。”
空气中的杂质气体可能会污染等离子体,增加能量损失,并影响整个系统的绝缘性。
因此目标持续时间越长,就需要越高的真空度。
当然,再完美的设备也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完美真空。
至于剩下的那些杂质,就要交给辉光电极和偏滤板来处理了。
又过了几分钟后,周新同的目光在真空度曲线和泄漏率数据上停留片刻,终于微微颔首:“保持监控,确保稳定。液氦注入系统启动,超导线圈预冷。”
“液氦注入开始!线圈温度开始下降……”低温系统负责人的声音紧随其后。
主控室内,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超导线圈状态监测界面上。
那代表着电阻的数据,在触及某个临界点后,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按向深渊,瞬间跌落到几乎无法测量的10^{-11}Ω量级,同时发出一阵轻微但清晰的高频蜂鸣。
这标志着巨大的环向场线圈和极向场线圈已成功进入零电阻的超导态。
“超导态稳定!环向场线圈励磁启动,目标强度2.8T。”周新同继续下达指令。
强大的电流开始注入超导线圈,磁场在真空室内迅速构建起一层无形的避障,成为囚禁未来火焰的牢笼。
“说实话,我觉得整个过程最危险的就是磁场强度这一块……”
站在主控室后面的丁宣看着不断上升的电流参数,颇有些担心地对旁边的宋金航说道。
特斯拉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单位,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不太可能见到一次强度为1T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