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场面,他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瞬间充盈起来。
……
虽然常浩南自己的内心戏很足,几乎感觉不到过了多长时间。
但这一幕在外人看来,就是单纯盯着战斗机菊花在发呆罢了。
而且还发呆了挺长时间。
但是站在周围的一众人,基本都在之前八三工程的时候跟前者共事过,知道对方的脑子到底有多离谱。
一个人能应付三四个相互之间没什么关联的工作。
哪像是会发呆的人?
所以,他们很自然地认为——
常总的发呆,那肯定是在思考。
既然在思考,那肯定是有深意的。
所以,思考的时间越长……
总算有人实在绷不住了,凑到何明旁边小声问道:
“何总……常总他这……不会是看出什么问题了吧?”
这架编号为1010的验证机是一个单独拎出来的项目,命名叫歼11WS,牵头的就是后者本人。
所以何明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自信摇头。
然而紧接着要开口否认的时候,话到嘴边却有点说不出来了。
本来刚刚那人不说倒是还好。
但现在被提了这么一嘴之后,他也感觉到有点心虚。
“应该……不能吧?”
欲言又止了一会之后,何明才用模棱两可的语气回答道:
“咱们在每个总装过程的大步骤之后都要再额外检察一次,不太可能出什么大毛病。”
“而且……就算有问题,也不至于用肉眼看出来……”
这两句话与其说是在跟别人解释,倒更像是在跟自己解释。
好在效果不错,刚刚小小的心态波动总算是重新稳定了回来。
另外一边,常浩南在尾喷口附近神游物外了好一会之后,也终于回过神来,转过身重新把目光投向了其余几人。
“这架飞机……”
刚一开口,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对面有几个人的身体好像猛地抖了一下。
虽然感觉有点怪,但他也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就紧接着继续问道:
“这架飞机现在还剩下哪些部分没完成?”
听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何明周围瞬间响起了一阵松口气的声音。
不是飞机出了问题就好。
“飞控系统还需要做最后的调试。”
何明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当即回答道:
“这架飞机的控制率实在太怪,左发推力比右发高了超过10%不说,两个发动机的控制方式还完全不一样。”
“尤其是涡扇10兼容全权限数字控制,这样一来,节流阀做出动作的时候,飞控需要从模拟和数字、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上同时做出反馈。”
“把这些东西单拆出来不难,但是组合到一起,还得保证飞机的基本可控性,还是需要多做一些工作。”
虽然说的都是眼前面临的困难,但他的语调明显相当轻快。
毕竟,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这些,都算是幸福的烦恼。
类似的航发验证机他们过去也不是没搞过,但当时担心的基本都是发动机会不会中途起火爆炸,影响到整架飞机安全之类的。
为此有一些验证型号甚至专门为左右两台发动机分别布置一套完整的液压控制系统作为备份,以免单发故障之后另外一个也受到连累。
像现在这种“国产发动机推力太大以至于飞机容易偏航”的情况,虽然也属于技术问题,但绝对能让众人做梦都笑醒。
“需要我帮忙么?”
常浩南拍了拍手上刚刚沾到的些许机油,回到另外几人的站位附近,同时开口问道。
何明摆摆手:
“这倒不用,之前准备开发歼11WS的时候,我们就跟601所那边一起,特地在歼8IIACT上面换了一台涡喷14,把核心控制算法测试过一遍,基本上已经理顺了。”
“这次主要是歼11的两个发动机之间距离比较远,所以推力不平衡的情况下偏航问题会比歼8IIACT更严重一些,稍微修正一下参数就好。”
如今经过八三工程和十一号工程连续两个项目的磨砺之后,华夏国内的航空技术研发能力已经明显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自然是个好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常浩南从一些琐碎项目中解放出来。
就比如歼11WS。
这架飞机严格来说并非涡扇10项目的一部分,但对于涡扇10来说又不可缺少。
如果也和发动机本身一样需要他亲自负责完成,那整个项目恐怕至少要比现在延宕一年左右。
如今对方表示能靠自己完成,常浩南自然也不会强行要求横插一脚,而是干脆直接换了个话题:
“对了,我之前听师姐说,盛飞这边今年新从曙光集团采购了两台新的超算?”
两个问题之间巨大的跳跃性让何明一愣,紧接着点点头:
“对,一台去年下半年才开发出来的曙光2000-1,性能大概能赶上93-94年的国际水平,还有一台是曙光2000T,就是曙光集团跟您的火炬集团那边联合开发的型号,说是从硬件上专门优化了TORCH Multiphysics的计算效率。”
“曙光2000T都已经能买到了?”
常浩南去年年初一人领三个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时候,跟科学院计算所所长兼曙光集团董事长李杰院士聊过“捆绑销售”的构想。
不过这个思路的难点其实主要在硬件上,需要火炬集团做的事情不算多,只要把专业提升版的功能再剥离出来一部分增加到专业版上,给曙光2000T做个面向全球用户公开发行的定制授权版本即可。
所以之后他就委托给下面的技术人员去干了,百忙之中也基本没怎么再关注过。
结果现在才过了短短一年,曙光集团那边竟然连机器都拿出来了,效率属实有点离谱……
“还没正式发售,算是公开测试阶段吧,曙光集团那边承诺后续如果有问题的话,会负责售后维护,所以我们就提前买了。”
何明简单解释了这台机器的来历,接着话锋一转:
“常总现在需要用超算?”
“对。”
常浩南自然没必要跟这边客气,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之前答应别人帮着研究几个算法的适用性,得拿超算跑一跑。”
“可以倒是可以。”
何明当然也不可能拒绝,但在同意之后,却又稍作迟疑:
“不过我们大概只需要两三天功夫就能把新飞控给整合进去,您这边的研究……”
常浩南摆摆手:
“两三天足够了,那几个算法都是从我的成果里衍生出来的,没什么难度……”
何明一时语塞。
“那……总之机房管理都认识您,所以直接去登记一下就成。”
今天晚点更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一间教室里,常浩南正坐在一张椅子上,有些茫然地看着面前铺开的一摞飞机设计图,以及穿着打扮很有年代感、正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的两男一女三个学生模样的人。
“我不是正在29基地里面测试马上就要投入使用的JF-22超高速风洞么?”常浩南心里暗暗想到:“这又是哪?”
四周的墙壁稍显破旧,最下面靠近地面一米左右的高度被刷成绿色,尤其是经常被太阳晒到的位置已经起了一些墙皮。
头顶两个巨大的吊扇嗡嗡地转着,没见到有空调的踪影。
旁边的黑板竟然还是那种黑色的水泥板,而不是常见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金压制成的绿色板,因为长期的使用和磨损已经有些发白,甚至坐在常浩南现在的位置都看不清边上写着的内容。
他十分确定,29基地里面并没有这样一个地方。
常浩南的视线很快聚焦到黑板前面的那张木质讲桌上,讲桌前面挂着一個校徽,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图案。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自己的母校。
他抬起手掐了一下自己的右脸,然后确定这并不是在做梦。
“浩南,浩南?”其中一个一头自来卷、身材微胖的男生探过身子,轻轻拍了拍常浩南的肩膀。
“没事吧?你这脸色怎么突然白的跟什么似的,而且从刚才开始都愣了有五六分钟了,要是你也觉得太难就说出来,兄弟们不会笑你的。”
常浩南转过头看向对方,又用了几秒钟时间才从遥远的回忆中找出了这张面孔。
“老吴?”常浩南试探着问道:“你怎么……”
刚刚说话这个人是他上大学时候的室友,叫吴懿范,二人之间志向不同但关系很好,后者毕业之后闯荡商界并获得了不菲的身家。
只是……
出现在常浩南面前的是吴懿范年轻时候的形象,那个时候他的头发还十分浓密,眼角也没有后来因为被竞争对手报复而砍出来的一道伤疤。
“喂,浩南,就算真觉得难也不用装作不认识老吴啊,咱们就算设计不出一架超音速战斗机,去设计一个滑翔机还是没问题的,不丢人啊。”另一个瘦高个男生露出有些无奈的微笑:“而且我觉得你应该歇一歇,这几天没少熬夜吧?”
这句话终于完全唤醒了常浩南关于眼前一幕场景的记忆。
“放心吧,我没事。”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重新低头看向面前桌子上的图纸——正是一架歼7,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歼7的仿制原型米格21的设计图。
这是发生在他大三下学期,也就是1996年上半年的事情,由于年初华夏和美国之间的争端让他大受刺激,因此决定要在这门占了足足10个学分的航空器设计课程上以歼7为原型设计一款改进型战斗机。
面前的三个人就是和他同一个课程小组的同学。
除了对本专业并不感兴趣而是立志从商的吴懿范之外,那个瘦高个叫周书万,是本组除了自己之外的另一个大腿,并且他的父亲是601所的高级研究员,这件事情只有很少几个人知道。
周书万毕业之后也进入了601所,后来还担任过某型舰载机子系统的设计师。
至于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女生叫张漫,是个体型娇小、甜美可爱的美女,学习成绩中等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