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翻来覆去地看,白天看,晚上看,卧室看,厕所看,就靠这本打发无聊的暑期时光。

  就在此时,父亲脚步匆匆地跑了进来。

  “伱的录取通知书到了!”

  麦加一个激灵,夺过一看,就见他被解放jun工程技术学院的无线电系录取。

  “我考上了!爸,我考上了!”

  “这是所什么学校?”

  父亲虽然为儿子考上大学,高兴不已,但当看到大学和专业,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这是一所能培养军事情报人员的大学。”

  麦加扬起一抹满足的笑容。

  自己正是因为迷上方言的谍战,才在志愿上填了这些大学,这下子,梦想成真了!

  (ps:麦加是《暗算》、《风声》等的作者)

  ……………

  除了华东,全国谍战文学最盛行的地区之一,还有东北三省。

  辽宁广播电台播出的王钢评书版《暗战》,长期霸榜东北三省收听率第一的位置。

  冰城,哈尔滨。

  程玙放下《人民文学》,揉了揉酸疼的眼睛,满脑子都是《潜伏》和余则成的故事。

  再睁开眼睛,瞥了下自己整理写成的关于东北隐蔽战线斗争的,《地下烽火》。

  心里越发地坚定了自己今后的创作方向。

  谍战文学不能只有一个方言!

  而是要有一百个方言!

  自己要成为其中的一个“方言”!

  望着窗外漆黑如墨的夜空,沉思了半晌,突然提笔在《潜伏》题目的边上写下:

  《夜幕下的哈尔滨》。

  ……………

  经过这几天的发酵,《潜伏》的热度已经彻底掀起来了。

  《文艺报》、《文汇报》、《文学报》等文艺界主流报刊连篇累牍报道,不遗余力地宣传。

  新一轮的谍战狂潮,随之又影响到了《文艺报》举办的全国优秀中篇奖的评比。

  大量的群众来信涌入《文艺报》编辑部,无不是把推荐票投给了入围的《暗战》。

  冯木、孔罗笋、丁铃、汪曾其等评委会成员们,全都收到这个消息。

  “这《暗战》,比第二名的《人到中年》要多出两三万票了吧?”冯木双手放在后背。

  孔罗笋点了下头,“不能说这里面没有受到《潜伏》的影响。”

  汪曾其摆手道:“但这并不能定性为‘拉票’,小方发表《潜伏》,完全是无心之举。”

  “这个情况我很了解。”

  冯木笑道:“本来这篇《潜伏》不在8月份的这一期发表,而是该在6月份的《人民文学》,但因为编辑部已经定好了排版的计划,不能随意更改,只好挪到了这一期。”

  “不得不说,小方在谍战文学上的进步,可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丁铃说:“《潜伏》超越了《暗战》设置的常规正反两派的争斗套路,突破了自我。”

  “不仅有智斗、心斗,还有内斗,生动地描写了中统、军统复杂而黑暗的政zhi生态。”

  冯木点评道:“这可能是《潜伏》与其他谍战不同的关键所在。”

  “还有‘假夫妻’的设置,也是一大亮点,大字不识、鲁莽冲动的翠萍,处处给余则成造成被动,这样处理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直贯穿始终,这种反写给剧情增加了很大的张力。”

  丁铃语气里透着一丝缅怀。

  当年,她从沪市到延安,就是跟护送她的同志假扮夫妻,一路过关。

  “毫无疑问,《潜伏》会是谍战文学的扛鼎之作。”

  孔罗笋不禁感慨,“这个小方啊,不愧是茅公器重的弟子。”

  “这次的专业作家创作任务,燕京这边我最期待的就是小方的作品。”

  丁铃此话一出,其他评委纷纷点头赞同。

  “是啊,真不知道他这一回能写出怎样的妙手文章?”汪曾其说。

  “茅公在生前曾跟我说过,小方他富有创作力,可以驾驭各种题材,驱遣各种体裁,并且具有个人独特的风格,将来华夏文学事业的复兴,必要有他的一份力量。”

  冯木语气认真道。

  汪曾其说:“依我看,一个不够,文学界至少需要100个方言!”

  这么一句夸张的话,冯木、孔罗笋等人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反对,反而觉得有道理。

  “那我们就这么定了吧,这次就不要搞什么论资排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丁铃左看看,右看看,“你们觉得呢?”

  冯木、孔罗笋等人互看一眼,最终达成了共识。

  《暗战》,群众推荐第一!评委意见第一!

  毫无疑问地位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奖第一名!

第121章 有时候没把我当成人(求月票)

  8月8日,“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奖”的当选名单出炉了,一共有16篇入选。

  根据群众推荐票数和评委意见,《暗战》在16篇里,赫然排名第一,跟现在热度持续未退的《潜伏》遥相呼应,再添了一把火。

  “谍战”在文学中的关注度再上一个台阶。

  方言这个“谍战之父”,不但开创了“谍战”这个题材,而且把谍战文学从冷门变成热门,抬高到了和战争文学比肩的高度。

  俨然是军事文学的一座新的金山!

  《暗战》作为谍战的开山之作,超越王朦、谌蓉一众老作者,文学界也没有争议。

  《文艺报》、《文学报》,以及主流综合类报纸的文艺副刊,在报道介绍这16篇获奖作品里,对方言以及《暗战》,做了重点评价。

  而颁奖大会,会在月底举办。

  同样获奖的蒋紫龙、古桦等人陆陆续续地来到燕京,住进了指定的招待所里。

  “紫龙,古桦!”

  方言收到消息,立马骑车而来。

  “岩子!”

  见他推门而入,蒋紫龙和古桦又惊又喜。

  三人寒暄叙旧,彼此之间聊了聊自己的近况,一个個满面红光,显然过得都很滋润。

  “如果以后有全国优秀长篇奖的话,而且我来当评委,我一定投《潜伏》一票。”

  古桦笑呵呵地给方言倒上水。

  “这个我赞成!”

  蒋紫龙说:“刚看《潜伏》那会儿,简直走火入魔,眼睛一点都挪不开,哪怕倒杯水,或者上个厕所,回来以后情节都会接不上。”

  “这充分说明岩子对《潜伏》的故事结构设置有多么地精巧,特别是余则成巧妙施展‘办公室政zhi’,完成一个又一个潜伏任务。”

  古桦道:“这种思路可是前所未有啊!”

  “别光说我,你们也不赖。”

  方言笑道:“我要是评委,紫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投一票,老古的《爬满青藤的木屋》,投一票,不过这个第一嘛……”

  话锋一转,“还得是《大秦之裂变》!”

  蒋紫龙打趣道:“岩子你可够贪的,我们俩一人就一个奖,你一人还想占两个。”

  “哈哈哈!”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笑起来。

  而后,方言问到这回的创作任务。

  蒋紫龙准备写机械领域,在当专业作家之前,可是做到了津门重型机器厂车间副主任。

  机械这块,熟门熟路。

  “我准备往林区的方向写。”古桦说。

  “是不是和你那篇《爬满青藤的木屋》一样,也要写林业工人?”

  方言找他约稿,约到的就是这一篇。

  古桦点头,“对,我在五岭山林区做了很长时间的深入调查,打算为这群在深山老林里的伐木工创作,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他们。”

  蒋紫龙道:“说完我们的,岩子,该说说你的了,你打算写哪个领域呢?”

  方言回答:“我还没有想好,可能会在铁路和邮电之间二选一吧。”

  “岩子这个人,是每每一开始都没想好,可一旦想好了,往往就能写出惊人之作!”

  古桦投去赞许的目光。

  蒋紫龙道:“老古这话说得在理!”

  “也得亏离截稿日还早,可以慢慢琢磨。”

  方言喝了口水。

  “好作品都是磨出来的。”古桦宽慰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