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_分节阅读_第263节
小说作者:南柯一凉   小说类别:都市娱乐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5-11-06 12:15:58

  “我们也考虑过其他写过对安南反击战的作家来改编,像白桦、徐怀中和彭荆风。”

  谢缙点了下头。

  方言抿了口酒,“白桦可是写了不少有关滇南少数民族生活和边防前线的稿子。”

  谢缙道:“可这人的路子有些不对,你是《十月》的编辑,你肯定比我更清楚。”

  “其他两个人呢?”

  方言叹了口气,就因为白桦的《苦恋》,让《十月》当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彭荆风向来不愿改编别人的作品,而徐怀中写西南边地不错,但他的文笔来得慢,我们想尽快把剧本推出。”谢缙主动倒酒道:“岩子,看在我们交情的份上,你就接下吧。”

  方言不看在僧面上,也要看在钱面上。

  稿费、补助等加在一起,至少1700元。

  见到他点头,谢缙一拍大腿,“岩子,那《高山下的环》,我可就全拜托给你了!”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方言咂摸着嘴,“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哈哈!”

  谢缙如实相告,自己为了能拿到《高山下的环》,向上影厂立了军令状。

  要是拍不出名堂,这辈子就不拍电影了。

  “哦豁,那我岂不是帮了您大忙!”

  方言调侃道:“结果您就拿这点酒,就想把我打发了啊?”

  “怎么会呢,这个只是开胃菜而已。”

  谢缙拍胸脯:“晚上我们好好地喝一场!”

  …………

  晚饭这顿,谢缙把方言请到了“小绍兴”,黄酒配上白斩鸡。

  就在两人喝酒的时候,服务员们正围着收音机,里面播着《每周一歌》。

  “今天要播出的这首歌,是一首军歌,名字叫《中国|军人》。”

  主持人用磁性的声音报幕,说到作曲人是周巍志和桂西军区文工团。

  而说到作词人的时候,喊出了“方言”的名字,并做起了简单的介绍。

  谢缙轻咦了一声,轻声问道:“岩子,伱什么时候做了这首歌?

  不等方言开口,主持人就直截了当地解释这是《打败安南野心狼》的修改版本。

  解说词简练精美,既传播音乐知识,又介绍歌曲信息。

  “军人的天职和使命,是保卫国家,是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

  “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外敌的入侵,面对国土的沦丧,无数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的探索救国之路,挽救民族危亡,有的直接同入侵者抗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

  “从军抗战、保家卫国,连绵的战争烽火,激荡着无数军人的热血!”

  “接下来,请欣赏,《中国|军人》。”

  饭店里嘈杂的聊天声,随之弱了几分。

  紧接着,当前奏响起来的时候,当唱出第一句“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的时候,整个大堂里,一片安静。

  此时,只剩下收音机里播放的歌声。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

  “………”

  “从来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向前进!”

  “向前进,中国|军人!”

  听完最后一句,谢缙满脸通红,激动地勾住方言的肩,“岩子,此歌当浮一大白!”

  “谢导,干杯!”

  方言和他碰杯,仰起脖子,一饮而尽。

  但愿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人敢大声对我华夏说话!谁敢把手伸进来,就剁了他的手指!

  那一晚,方言陪着谢缙,两个人足足喝了七八斤黄酒,最后踉踉跄跄地回到衡山宾馆。

  栽倒在床,一醉不醒。

  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错过了一整个上午的会,好在没有错过下午的闭幕式。

  从衡山宾馆到会场的一路上,但凡是迎面走过的人,无不满口称赞一句:

  “方老师,您那歌词写得真好。”

  “哪里,哪里。”

  方言回以微笑。

  这个时候的音乐人,不管是作词,还是作曲,都以自己的作品能上《每周一歌》为荣。

  甚至,不少人在评职称的时候,如果自己的作品上过《每周一歌》,那是要特别说明的。

  然而,自己还是大大地低估了《每周一歌》在全国的影响力。

  仅仅在沪市,广播电台的《星期广播音乐会》栏目,第一时间地播出了交响乐版本。

  当然,并不是最新版本的曲子。

  而是第一版的《打败安南野心狼》,用的是桂西文工团刊登在《人民音乐》的曲谱。

  此时,这个覆盖华东地区的音乐栏目,将这出“音乐盛宴”,飞入百姓家。

  龚樰和赵静等剧组人员,一起坐在收音机前,有的甚至捧着《沪市每周广播电视报》。

  每期的报纸,都会登载《每周一歌》所播歌曲的报道,而这一期就刊登着方言作的词。

  龚樰眼神闪烁,喜悦之中带着淡淡的忧伤,望向北方,伴随着歌声,思绪飘了出去。

  这个时候,估计方言已经坐上火车回京。

  而就在从沪市回燕京的这两天,《中国|军人》就像《乡恋》一样,席卷大江南北。

  但不像《乡恋》,被批评成“黄色歌曲”而禁播,反而是极力地宣传,引发广泛的传唱。

  连带着《利剑行动》、《高山下的环》等一系列的对安南反击战的军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燕京出版社当机立断,对《利剑行动》和《高山下的环》再版发行。

  此刻,捧着《利剑行动》的迈克,心不在焉地望着面前一摞又一摞的二战资料。

  方老师,您快回来!

  自己实在是太想进步了!

第229章 拯救大兵迈克

  11月4日,南锣鼓巷。

  一大清早,胡同里飘荡着从收音机里传出的歌声,依然是《中国|军人》。

  韩跃民骑着摩托车,来到方言家,手上提着油条、烧饼,以及一个铝饭盒。

  “妈,岩子起了吗?”

  “起了,起了,正吃着呢。”

  杨霞从厨房里端出玉米粥,“昨个刚回来,从沪市带回不少东西,也有你和丫丫的一份。”

  韩跃民道:“我替您端着吧。”

  杨霞摆了摆手,和他一同走进屋里。

  就见方言正低头翻着报纸,两人一见面,相互寒暄了几句。

  韩跃民打开饭盒,“瞧瞧这是什么?”

  “嘿,炒肝!”

  方言闻着香气,扬起眉毛,准备一分为二,一人一半。

  “我在家里吃过了。”

  韩跃民道:“这都是给你买的。”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

  方言边吃,边和韩跃民聊了起来。

  话题基本上是他在广交会的所见所闻。

  韩跃民脸上写满了兴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尤其是提到自己买下的那台织袜机。

  “一手的太贵了,我可买不起,人家也不肯卖,好在我想到了你的建议,去买展示样品机。”

  “恐怕没这么容易到手吧?”

  方言一口烧饼,一口炒肝。

  “可不是嘛,那个厂家一开始还不肯卖。”

  韩跃民说:“得亏有迈克和他爸爸给我支招,让我先交朋友,请人吃饭,再送礼物,等打好交道,接着跟他讲道理,与其这些样品机运回他们公司处理,倒不如就地解决掉……”

  方言道:“迈克他们帮了你一个大忙。”

  “确实!”

  韩跃民咧嘴发笑道:“那厂家傲气得很,要不是看到我找了一個老外当翻译,根本就不带搭理我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94页  当前第2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3/7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