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官场的老狐狸们也不过如此。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下面有官员跟着站出来跪下求情。
大家一瞧,是郑御史。
这人是个牛脾气,刚正不阿,没有人会觉得他被收买的。
接着又陆续有文官员站出来。
一个个都是求情的。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
不过片刻文官就跪下了大片,剩下的几个不跪也跟着跪了。
倒是武官站在大殿上尤其显眼。
武将中站在上首的国公爷拱手行礼,“陛下,既然是遗留的烂账,让他们各自清查便是。”
“那烂账谁来负责?”明成帝看向宁国公问。
宁国公拢了拢衣袖。
他一个武将,读书没有文官的多,也不擅长政务,脑子比较直,没有文官那些弯弯绕绕。
在明成帝问起之下,宁国公清咳一声,立马出了个馊主意,“陛下,按臣来说嘛,在其位谋其政,该谁负责的便由谁来负责,管他们用啥法子,把账目整平了就是,总不能让陛下您吃亏了。”
这么损的主意,也就是头脑简单的武将敢出。
让文官来填这笔烂账。
不愧是你啊,宁国公。
一下子听懂的文官,恨不得立马跳上来,捂住宁国公的嘴,求他别出馊主意。
一旁的杨阁老严肃道:“宁国公不懂,就莫要胡说,别什么都要和陛下扯上关系了。”
“杨老狐狸,少跟老子瞎掰。这天下都是陛下的,朝中的银子也自然是陛下的银子。你们辅助陛下治理国家,是给陛下管账。瞅一瞅,这都管出烂账来了,有能耐整烂账,想必也是有能耐平掉它,省得老是从军饷里抠搜。”
“你、你个老不羞……”
杨阁老被指着骂老狐狸也状似怒了。
宁国公不以为然,老神在在。
宁国公好样的!
秦驰暗暗的赞叹。
这歪理还别说,听着就是个理。
可秦驰不想啊,他这才当虞衡司的郎中几日?真如宁国公说的,要让他们来平账,光是虞衡司少说要个五六万两。
他能掏出这笔银子,也能想法子平账。
但他不想当冤大头!
真按照宁国公说的去干,肯定得乱。
外面常说武官不擅长管理政务,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不过大殿上紧张严肃的气氛,让宁国公这么一打岔,居然缓和了几分。
不管文武百官怎么个说法。
真正拿定主意的人还是在明成帝。
明成帝宛如瞧似的眼神一扫跪地的官员,再看向锦衣卫,“廷杖减半,即刻执行。”
“遵旨。”
锦衣卫将都御史和工部侍郎拖下去。
不一会儿,大殿的人就听到了外面的惨叫。
到底是谁痛得没忍住叫出声?
听着就很是丢人。
再过了小半刻。
杖刑结果,四人想捂住屁股又觉得动作不雅生生忍住。
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
从他们还能行走上可以看出,执行的锦衣卫手下留情了。
四人皆是暗瞪了秦驰一眼。
那眼神复杂极了,又感激又痛恨。
第288章 会不会撕了他
明成帝问道:“诸位爱卿觉得此事该追究何人的责任?又该如何解决?”
大殿上又是一静。
这问题若是那么好解决就不会放到现在。况且这笔烂账开始也不是现在这般,是随着时间越滚越大的。
“陛下,此事需从长再议。”左都察院颤颤巍巍道。
明成帝目光如刀的落到他身上,“此事拖字诀在朕这里不管用,今日必须给朕拿出一个章程。诸位若无稳妥的法子,明日朕便下旨采取宁国公的提议。”
轰!
一众文官脑袋嗡嗡作响。
连带宁国公都眼皮直跳。
他、他就是胡扯的!
陛下不会真要采取那个不太靠谱的提议吧?以后这些文官会不会撕了他?
明成帝又添了一句,“正三品以上官员留下,其他人退朝。此外,秦祈安留下。”
秦驰闻言心里咯噔了一下。
该来的终究是要来。
司礼太监高声唱一句恭送圣驾。
文武百官纷纷出列对皇帝行跪拜礼,双膝下跪,头部接近地面,恭敬的高声呼道:“恭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成帝离开。
正三品以上的官员被留下。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同僚离开,然后一个个盯上了秦驰。
不说文官正三品以上,仅是武官就有十几位,每个皆是位高权重。此时的秦驰宛如羔羊误入狼群。
“诸位大人莫怪。”
秦驰向众人深深一揖,“下官人微言轻,迫不得已自保罢了,此前从未曾想过会牵连到他人。”
“哼。”
工部左侍郎冷哼,“你在暗喻什么?说我们当中有人要谋害你不成?”
“下官万万不敢有此想法,大人莫要急着往自己身上揽。”
秦驰这话一出,说是在撇清又暗指他是做贼心虚。
此地无银三百两。
其他人再见工部两位侍郎,眼神都开始不善起来。
明明是工部内部的争斗,却牵扯到了整个朝堂。
宁国公看戏不嫌事大:“哎呦喂,王侍郎不必遮掩,工部那点儿屁事,在场哪个人不晓得,袁老鬼是运气好不在。今日若在此一人骂一句,他都得脱层皮。”
王侍郎被人当面戳破。
换个人他早发难,偏生是宁国公这个混不吝。
很快有人出来打圆场,扯到正事上面,“陛下只给我等一日,还是尽快商议出一个法子来。”
“不错,商议正事吧。”
杨阁老站出来说道。
按理大家是要集思广益,摒弃前嫌,用心解决此难题,可朝臣各个党派会联合在一起才奇怪,即便是如今都是在各种防备或是寻常着算计。这当中最为淡定的,大概是清水衙门。
原因油水少的部门,烂账少。
大不了他们各个损点银子将账目平了。
秦驰退到边缘,只字不提。
在一旁安静地听着各个大臣争论。
宁国公眼神儿时不时瞅向他,宛如在看稀罕物似的,另外几个武将也差不多。
争论了大半日。
午时的阳光从大门照入大殿内。
仅是从光影上可以看出,快要到晌午了,差不多快要吃午饭,以往这个时候大概下朝,偏偏今日门口守着锦衣卫。
没有明成帝的旨意。
任何人都不能离开。
有内急的也只能跟殿内的太监说,让他们领着去方便回来。
一错都不错眼的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