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道:“谁都没通知,你们咋来了?”
“去买肉的时候,听他们说了一嘴。今儿我不请自来,待会儿给你们表演一个。”说话的是那个民间搞笑艺人。
上次表演还拿了二十块钱的劳务费,都承沈清月这个人情。
在县里表演大获成功之后,现在隔三差五就有人找上来演出。日子比土里刨食儿的时候强!
民间艺人现在也算是小有人气了,就惦记着还沈清月的人情,对刘家村的事儿分外关心。
结果,就打听到沈清月的妹子考学要摆酒。
他顿时上了心,直接在附近几个村宣传了一下。
当时,受沈清月恩惠的民间艺人都团结起来,要给他撑场面了。
来者是客,况且他们都是拎着鸡鸭来的。这在村里是大礼啊。
村长道:“快请进,今天你可有口福了。来来来,里面坐。”
就这么的,外头来的人又坐满了两桌。
万事俱备,大伙儿陆陆续续落座了。反正现在还没上菜呢。有的人甚至不在座位上坐着,跑过来看沈清月和沈秀,沈梅她们。
今儿是沈秀的好日子,这姐仨都好好打扮了一下。
沈秀人如其名,清秀机灵再加上考上高中又给她增添了几分光环。
沈梅更是不用说,她温润美丽,当年也是村花的热门人选。要不是看护着娘家这两个妹妹,不肯结婚,这会儿说不定孩子都满地跑了。
以前沈梅面容枯槁,一脸苦相,现在好日子养人,反倒透着像珍珠一样的美。
但三姐妹中模样最出类拔萃的还属沈清月。
三姐妹各有各的美,但站在一块,最显眼的还是沈清月。
她一个乡村出身的丫头,硬生生的靠自己的双手又盖房又买车的。要不是亲眼看见,跟谁说,谁也不信啊?
就因为她,村里的女孩子们的日子都好过了。
以前村里那些重男轻女的人总把“女孩没用”这话挂在嘴边,现在谁还敢说,村里人都能把她怼死。
女孩没用,那沈清月怎么样?
村里男的加起来也比不上她的能耐!
就这么的,现在他们村子,甭管有心还是无意,都把女孩子送去上学。也不死命的催人结婚了。
毕竟人人都吸取了沈家老宅的教训。
当初要不是沈清月爷爷奶奶做的那么绝。现在也不至于一点光都沾不上,最后灰溜溜的举家搬迁。
可以说,沈清月是村里女孩子们的偶像和大救星啊。
这三姐妹一起出来。
外头叽叽喳喳等吃饭的人群都安静了下来。
“哎,沈清月,你说两句。”这是对她的肯定。
一般在开宴,都得家里最有能力的人主事儿。
她们来讲,必然是沈清月讲话啊。
毕竟人家可是跟县里领导开过会的人。
见村里人好意,沈清月道:“感谢今儿村里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来到我妹妹的升学宴,今天不收礼。大家拿东西的,回头都请拿回去吧。待会儿吃饭。晚上放电影,晚上再来一场烧烤。”
一听沈清月这话,都道:“哎呦,那可使不得啊,礼物是我们的心意啊。”
“就是,你办这些宴会,又是肉又是鱼的,得多少钱?我们随点礼,多少能补点。”
“真的不用。”
正说着呢,见英嫂子道:“哎,大家都坐好。要开饭了。”
一听说开饭,所有人立刻找地方坐下,随后就见十多个帮工在这忙活。端碗。发筷子。
后面的人开始送菜,第一道菜就是红烧鱼。单看那色泽就不是普通的乡间大掌勺能做出来的。
连汤汁都是浓稠的,那么大一条鱼,干炸之后红烧。外皮酥脆里面肥嫩。
第二道佛跳墙,谑,这菜连陈怀都坐不住了。硬生生在后厨留了一盅。
四头溏心鲍鱼太贵重了,大厨到底没舍得放。
放了一点小干鲍,味道差不多,成本却能便宜不少。里面的花胶,笋干,火腿,每一样都是提鲜的好东西!
然后是拔丝白果。四喜丸子,何种寓意好的菜。
虽说这两道菜别的大厨都会做。但吃起来就知道差别了。
四喜丸子里可是增加了松子,既有特殊香味还能带了一点脆甜的口感,在肉糜里格外突出!
之后是红烧牛腩。乡村大铁锅是猛,牛肉炖一会儿会软烂,牛筋都变成透明的胶质。
干锅大虾,各个手掌大。
香酥豆腐,还配了个干碟。
芥末炒海鲜大杂烩,闻着鲜吃着呛口,但停不下来。
还有几道菜,加起来足足有十二道菜,热的,冷的,荤的素的。极其讲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上齐,可真是不容易。
上菜之前大家还唠嗑呢,等菜上来之后一个个都看直了。
全都是以前没吃过的东西!
沈清月现在今非昔比,说的严重点,村里家家户户都指她赚外快呢。来的时候都拎着重礼。
又是给鸡,又是给猪肉的。还有几家人合钱买的收音机和手表。来吃饭都是昂首挺胸的,但是菜一上来,就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这么多菜,得多少钱?
沈清月知道村里人吃饭,赶紧上大米饭,还搬了个桌子。放上一桶酒,是高粱散白,爱喝的可以自己去打,小孩子们也有酸梅汤。
第163章 照相
那些爱喝酒的男人们,无一不夸沈清月体贴,连这个都能照顾到。赶紧去打酒。
酒就放在那随便喝,以前哪儿经历过。
开饭了。
大伙儿开始造,吃到嘴里发现 不得了?
“哎呦这个大虾好吃。”
“鱼也鲜。”
还有的嘴里塞着米饭,含糊不清的说:“这四喜丸子绝了。”
在这里说话的人是少数,生怕少吃一口。
这菜太好吃了。
村里的人哪儿见过佛跳墙啊,在一干鱼和肉面前,显得有些平平无奇。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动筷子的。随后赶紧自己称了一碗,鲜掉眉毛。
“哎呦,这汤我八辈子也熬不出来啊。”
大伙儿赶紧去盛汤。
就连喝酒的人都顾不上喝酒了,去夹菜。无论是哪个菜都好吃。
那芥末炒海鲜大杂烩,也成了大家的心头好。
他们这不临海,平日里也就去河沟挖点泥鳅,弄点小鲫鱼什么的。在这边可算长了见识了,又是钉螺,又是扇贝大虾,八爪鱼的。
被芥末辣到也吃。
等吃完肚子鼓鼓的,放下筷子的时候,都快要站不起来了。
实在是太好吃了。
吃的时候没觉得吃多了,等停下的时候,大家纷纷感慨。
“没有一个菜不好吃的。”
“跟这个相比,以前的都是啥啊。”
“哎哟,今天这一顿饭,够我回味半年的了。”
还有的村里人怒骂自己孩子:“出去就疯玩。叫都不回来,错过这一顿了吧。”
这可不是普通的一顿饭啊。没看么,连村长都吃的直捂肚皮。
他们普通村里小老百姓要不是沾了光,哪儿能吃到这道菜?好多菜连名都不知道。
等吃完,开始捡桌子。
那些民间搞笑艺人,不光是能搞笑,还能吹拉弹唱。就找个凳子一坐。清着嗓子就开始唱!
大伙儿兴致都高,一口一个叫好。
还有一些人开始收拾桌椅板凳,清洗之后还回去。
其他人穿肉串,这都是干熟了的。
贺政晨送给沈秀一支钢笔,这个钢笔的笔尖是黄金的。很名贵的牌子。
沈秀道:“太贵重了。我不要。”小丫头从未见过这样精致的钢笔,眼睛忍不住看过去。
“特意给你订的。上面还有你名字的拼音缩写呢,你不要的话,我也送不了别人了。”贺政晨说着。
沈秀一听他这么说,才接了过来,果然看见她名字的缩写。小姑娘有些不好意思,道了一句:“谢谢二姐夫。”
贺政晨被这一声姐夫,叫的都有些飘了:“嗯。”他应这句的时候,难以克制的高兴。
沈清月来到这。她给沈秀的是一只手表,上学的时候用。
大姐现在兜里也有钱了,给自己妹妹买东西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