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山,你那么喜欢镇上,让你阿妈阿爸在镇上给你找户没儿子的人家做上门女婿去?”
“去~”阿山嗤声,白了他一眼,“老子宁愿打光棍,也不做上门女婿。”
曲秋林笑道:“看你自己,黑的像块煤炭,人家镇上的妹子还看不上你呢!”
“我又没想她看上我。”阿山笑嘻嘻的回头,“秋林哥,你咋不在镇上找一个?”
“我想有啥用,要有人看得上才行!”曲秋林说着拽了缰绳一下,对他说,“到了,先把东西卸下来,骡子拴还是那边林子去。”
“好!”
几人刚卸下两个竹筐,来福就冲到门口,堵在那汪汪大叫,样子不像是要咬他们更像是提醒主人,有人来了。
阿山奇怪的说:“秋林哥,这狗子咋和别人家的狗不一样,你看我们来过好几趟了,只要它主人不出来,它就堵着门叫,不让我们进。”
曲秋林:“这种是撵山狗,和一般的土狗不一样,你别看它现在只是堵在那叫叫,但你敢强行进屋的话,立马就会扑上来咬你!”
“来福,趴下!”杨春燕抱着小九儿急匆匆的从后院出来,冲曲秋林几个笑道,“快请进。”
“好嘞!”曲秋林扛起藤筐,朝院子里走,见院坝里晒满了谷子,“大嫂,今年的收成好吗?”
“比去年好一点,你们呢?”杨春燕把孩子递给周母,帮他把藤筐放下来。
“我们那稻田少,几乎都是苞谷和高粱、洋芋。”曲秋林拿下盖在藤筐上的树枝,“这筐是一等红菇,这次还找了些回春草、黄精,羊肚菌、香菇。”
这时阿山几人也扛着藤筐走了进来,老爷子也提着竹筐出来了,“桂兰,我把九儿抱后院去,你帮春燕分拣红菇。”
“嗯!”周母把孩子递给他,“老汉儿,蒸笼里还有苞谷粑,罐子里是豇豆稀饭,你捡些出来给曲村长他们吃。”
老爷子点了点头,朝灶房走去。
曲秋林三人带了十头骡子下山,二十个藤筐装的满满当当的,一等红菇有7筐,二等有八筐,剩下的几筐就是回春草那些。
老爷子背着小九儿把食物都端了出来,“曲村长,晓得你们要来,给你们留着的,不要客气哈!”
“多谢老爷子!”曲秋林从竹筐里抱出一大捆烟叶,“这是我们自家种的,劲头大。”
“谢谢!谢谢!”老爷子笑着接过烟叶,“你们坐着吃,等她们分拣好了就过秤。”
“哎!”曲秋林招呼阿山两人坐下开吃,青海椒炒盐菜,还有熟油海椒拌泡萝卜,吃着爽口又下饭。
三人天没亮就开始走,在路上吃了几块冷洋芋,温热的豇豆稀饭下肚后,肠胃一下就舒服起来。
杨春燕和周母坐在草凳上,双手快速的分拣着,虽说曲秋林他们送来的红菇也是经过挑选了的,两人全部分拣完也要一个多小时。
挑出来的那些红菇都是运输途中压损坏了的,一共有三四斤的样子。
羊肚菌的品质都不错,县城零卖5、6块钱一斤,收购价4块5,香菇的零卖价才4、5角一斤。
周母把竹筐放台秤上,“春燕,一等货52斤6两,53斤……二等50斤……回春草85斤,羊肚菌56斤,黄精155斤……”
杨春燕拿着笔一一记下,算账后进屋拿钱结账,曲秋林三个忙帮着周母、周父搬竹筐去后院。
蒋玉几个还在清洗陈小舅他们村送来的红菇,曲秋林他们来时,她和周母在楼上晒竹荪。
农忙后大伙儿天刚蒙蒙亮,就赶着上山捡菌子来卖钱,陈小舅他们村和建设大队的村民九点多就送菌子来了。
一上午就收了一千多斤红菇,一百多斤香菇、木耳、还有几十斤羊肚菌和十几斤竹荪。
竹荪从破土到成熟只有几个小时,竹荪的菌群完全展开之时采摘的竹荪才是最鲜美的,但新鲜的竹荪保存时间很短,常温下,一般十二个小时就开始腐败。
收到这些竹荪后她就带着蒋玉几个把它清洗出来,放烤炉里烘干水份后,还要拿到楼上晾晒一天,收起来装油布袋里密封存。
曲秋林三人帮着把所有的竹筐搬进后院才告辞,杨春燕把他们送出院子,就看到周怀安骑着自行车已经到了徐二春家门口。
“曲书记,怀安回来了,你们再耍一会儿?”
“不了,我过去跟他说几句话,还要去镇上看看买点粮食回去。”
“好,那你们慢走!”
周怀安看到牵着骡子迎面走来的曲秋林,快速蹬了几下,到他旁边停下,“还早着呢,在我家吃了晌午饭再走撒!”
“到你家才吃了的。”曲秋林接过他递来的香烟,“你们啥时候交公粮?”
“还没通知!”周怀安吐出一口香烟,“你打算去粮站买陈粮啊?”
曲秋林点了点头,“我们那每年种的谷子就只够交公粮的,得买点粮食回去搭着杂粮吃。”
“我家也一样,去年交了公粮还买了些搭着粗粮才够吃,今年还要买。”
“我这次挖些黄精送来,秋收后还要进山挖一些,上次你说的那个白芨,我们找到几处,还要么?”
“要,你尽管挖了送来就是。”
曲秋林点了点头,“再等等就可以挖重楼了,今年的价钱咋样?”
“价钱没去年好,要是年头不久的话,你可以等等再挖。”
“行,那我们就先走了。”
“嗯!”周怀安又掏出香烟发了一圈,送走了三人。
第612章 613:河边打鸟
周怀安到家把存折掏出来,得意洋洋的看着杨春燕,“燕儿,你猜我今天卖了好多?”
杨春燕看他的样子,一下就明白了,“不用猜,看你的样子价格应该就不错,我们在后山找的那几朵评上特等了么?”
“评上了,王桢说你看够的八成不会错。”周怀安把存折给了她,“听王桢的一点都没错,特等390一斤,一等一斤比去年整整涨了一百块……”
杨春燕上辈子野生的桑树桑黄好的达几千一斤,还不容易买到正宗野生的,“往后走野生的桑树桑黄只会越来越少,遇到好货就收了囤起来,等涨价了再卖!”
“我也是这样打算的。”周怀安笑道,“还有,王桢下午要去你家帮忙打谷子……他倒是老实的很,说去了现学现卖”
杨春燕有些意外,“我妈见他去保证高兴的很。”
周怀安酸溜溜的说:“燕儿,我以前去帮你家干活,丈母娘高兴么?”
杨春燕睨了他一眼,“高兴,她还说你一点都不像懒汉!”
“净哄我!”周怀安又把省城那边医院的事告诉了她,叹道:“没想到,王桢看着冷冷清清的,却长了副热心肠。”
杨春燕早就晓得他们爷俩的为人了,“省城那边的没问题了,你啥时候去百草坪把消息告诉张二哥?”
“明天让大哥跟他说!”周怀安把夹背里的东西往外拿,“丁丁猫说天黑来喊我去林子里打灰鹳、斑鸠回来炖竹荪吃。”
杨春燕听后笑道:“灰鹳、斑鸠炖竹荪,你们这张嘴可真会吃!”
河边停着不少灰鹳捕捉鱼吃,大的有三斤多重,天黑后它们就在河边的林子栖息。
她记得往后这种学名叫苍鹭的大鸟会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偷猎被抓很刑,村里就有人被抓判刑。
“哈儿!”周怀安捏了她的手一下,“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要不是为了吃,我们那么辛苦做啥?”
“就你歪理多!”
“我这是正理好不好?”周怀安把糕饼和烟叶从夹背里取出来,“拿去放爷爷那屋。”
杨春燕接过,“曲村长今天送了好大两捆烟叶给爷爷。”
“没事,放那让他们慢慢抽!”周怀安说着看了看时间,“十二点多了,大哥他们也要回来了,也不晓得他们这趟能收多少货?”
“几天没去了,应该要多一些的。”杨春燕抱着烟叶提着糕饼去了老爷子房间,把东西放柜子上。
周怀安提着肉还有软毛刷还有针线去了后院,见周母在做饭,小九儿腆着肚子躺在摇篮里,蒋玉几个擦着手准备回家吃饭。
忙把纸袋放在桌上,“给你们带的针线,自己分哈!”
蒋玉拿起看了看,高兴的点头,“还是老幺做事细心!”
周怀安摆手,“这次给你们带了,下次我再也不给你们带了,那个卖针线的售货员见我连线的色号都晓得,还以为我要绣花做鞋垫呢!”
蒋玉听后笑了起来,“嘻嘻!婶子给你做一双好看的鞋垫。”周怀安满意的点头,“那还差不多,我等着了哈!”
周母嗔怪的瞪了他一眼,“别理他,玉梅才给他做了几双,还没垫呢!”
“没事,多剪一双几天就做好了。”蒋玉几个拿着围腰走了。
周母看了看他带回来的肉和猪肝,“你大嫂拿了两块油底肉过来,中午吃油底肉炒青椒,你把肉拿去挂酒窖里晚上吃。”
周怀安提起肉,看了看猪肝,“猪肝呢?中午不吃,放到下午腥了就不好吃了。”
“猪肝你放那,我去捻点泡椒和泡姜出来炒猪肝。”周母说着把青椒倒进锅里,翻炒起来。
周怀安刚从酒窖出来,拖拉机就突突地冒着黑烟进了后院,睡梦里的小九儿“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周母忙放下盘子,把他抱了起来,捏着他耳朵轻柔的说:“幺幺不怕,不怕,是大爸他们回来了。”
周怀荣跳下拖拉机,“吓到他啦?”
“嗯!”周母轻轻拍着小九儿背心,“先不忙卸货,把饭吃了再说。”
周怀荣点头,“也好,我们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妈,我来抱,你赶紧炒菜!”周怀安接过儿子,“大哥,今天收了多少斤?”
“两千多斤,还给你带了二十多斤蜂蜜回来。”周怀荣说着把包递给了他,“账本和剩的钱都放里面了。”
“嗯!”周怀安接过,“明天你去百草坪,跟张二哥说一声,让他们把时间定下来,王桢跟省城那边的医院去个电话,随时都可以去。”
“好!他家那孩子看着真的可怜,别的娃都上山捡菌子啥的,他一天天就像个老头似的坐在院子门口,看着那些孩子玩跳。”
周怀安想起杨春燕的话,“手术做了就好了。”
周怀荣重重点头,“省城大医院多好啊,去那做手术当然能好!”
他们都希望能好,不然张老二两口子这些年就白苦了。
吃饭的时候,周父对周怀安兄弟几个说:“吃过饭,你妈他们在家收拾那些红菇,我们都去苞谷地掰苞谷,再不掰都要被松鼠、地老鼠偷光了。”
“好!”大的几个应下,大口吃了起来。
周怀安想想就觉得头疼,换成他,宁愿把那些山地全弄来种草药,买苞谷高粱交公粮都比种划算。
吃过饭,爷几个把竹筐卸下来,就背着背篼走了,杨春燕几人开始剪菌柄,清洗。
一大家子忙到天黑,刚吃了晚饭周一丁和徐二春就进了院子,“老幺,走了。”
“等一下!”周怀安一边穿筒靴,一边喊,“老子忙了一下午,才把饭吃了。”
“我还不是一样,掰了一下午苞谷,要不是去打鸟,老子这会儿都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