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朵朵舞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626 KB   上传时间:2025-10-23 12:25:46

  见肖稚鱼脸上有些呆愣,他笑了一声道:“也不是所有兄妹都像你家那般,惠安打小在宫中长大,父皇对她多疏忽,她仗着与陛下亲近胡作妄为,这些年我也管束过,只是她没有一点长进。我知道她多次对你不敬,又蠢又坏,但是眼下这个情况,我不能伤害手足,落人口舌,你能明白吗?”

第227章

  ◎无题◎

  肖稚鱼眸光微闪, 瞬间脑中掠过一道凶狠的念头,可话到了嘴边,却放软了许多, “若她在延生观中,再不出来生事,从前的事便一笔勾销, 我也并非就想要她性命。”

  李承秉沉默片刻, 心想惠安前后两辈子, 对肖稚鱼都做了不少恶事,沉着脸道:“你好心放过她,若她日后还存歹念,我绝不会轻饶她。”

  他一向是言出必行,肖稚鱼并未多说什么, 等他吃完粥和菜,叫人进来收拾, 起身又去擦了手,重新坐到床边,李承秉道:“你也去吃点东西, 昨天就吃得少,人都快瘦了。”

  肖稚鱼只说刚才吃过还不饿。

  李承秉握住她的手,低头看去,她手上缠着布, 他碰到掌心时,她手指吃痛地缩了缩。刚才他就注意到这伤,此时眉头皱起, 道:“疼吗?叫郎中来好好看一看。”

  “就是伤了层皮, 涂了药, 过两天结痂就好了。”

  李承秉叹了口气,她的手细嫩白皙,昨天死死拽着缰绳不放,磨得皮破血流,他动作温柔地抚着她的手背,“让你受苦了。”

  肖稚鱼眨了眨眼,有些不习惯,就要缩回手去。

  李承秉却拉着不放,道:“昨天几次都多亏了你,”顿了顿,又问,“怕不怕?”

  肖稚鱼道:“从前也见过血……只想着逃命,便没那么害怕了。”

  李承秉脸色有些难看,想着她这句话里说的见血是什么时候,肯定少不了前世叛军入宫,他的心仿佛被狠狠扎了一下,又疼又闷,嘴动了动,不知说什么,却是突然咳嗽起来,这一咳牵动伤口,剧痛袭来,额头两鬓都憋出一层汗。

  肖稚鱼忙倒了半碗水来,喂他慢慢着,拿起帕子给他擦汗,“殿下还是少说些话罢。”

  李承秉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有些话早该说的,不用管我,先坐下听我说。”

  肖稚鱼对上他深邃的目光,也不知为何,心有些乱糟糟的,将帕子放下,垂眼看着被角上绣着的几朵娇艳合欢花。

  李承秉长吐一口气,抬头摸了摸她的脸颊,道:“前世那个时候,我忧心叛军之事,彻夜难眠,到了夜半突然传来消息,城门被人里应外合打开,放了叛军进来,禁军不敌,便来劝我先撤离京城再召各地勤王,我派人去寻你,你身旁婢女岁红对侍卫说你不愿意走,”说到这里,他面色又阴沉几分,语气森森,“当日去你宫中的侍卫,所娶妻子就是你身边宫女朝碧,我认定他衷心不会欺瞒,气急之下便抛下你带着禁军离宫,到了城门,百官已在那候着了,还有沈霓,她哭着说无论如何都要跟我走……”

  原来这就是他抛下她带沈霓走的经过,肖稚鱼虽早就知道身旁宫女有问题,可听到此处,仍是禁不住心火直冒,她深呼吸两下,脸上却渐渐露出一丝苦涩。前世她为身边人所蒙蔽,死得糊里糊涂,还连累兄姐,实在也算不得冤枉。

  李承秉见她面色微白,一脸伤悲,心里不是滋味,伸手揽住她的肩膀,道:“你从太原来到京城,贴身照顾的人里没个妥帖的,被这些鬼祟小人盯上也是防不胜防,错不在你。倒是我,没留意到你的难处,反倒听信谗言,有意远着你……说来说去,全是我的疏忽。”

  肖稚鱼原本还能忍着,此刻鼻子发酸,泪珠滚落,她忙低头在脸上抹了一把,“殿下怎么说起旧事就没完了。”

  李承秉道:“上一回没好好和你说,我已是有些悔了,现在只有我们两个,难得安静,还不赶紧说个明白,我不想让你一直怨着我。”

  肖稚鱼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又听他温言细语地哄着,尽说些好话,越发止不住了,仿佛要将两辈子的委屈全倾泻出来似的,她哭地脸色忽白忽红,抽噎着几乎喘不过气来。李承秉不由心疼,轻轻抚着她的背,“怪我多嘴,好了,不说了,你别哭了……那些个背后算计过你的,这些仇全记着,迟早都要报,行了行了……眼睛都要哭肿了,从前怎么没见你这么能哭过,哭得我的伤都跟着疼。”

  肖稚鱼抽抽噎噎,好一阵才止住,用帕子揉着眼睛,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肿了起来,她这时才觉羞愧,也不知怎突然情绪控制不住,和孩子似的,一哭起来就没完,“我去洗把脸。”她看也没看李承秉一眼,站起身就往外走。

  李承秉喊了两声也没能喊住。

  到了屋外,被风一吹,肖稚鱼起伏不定的心情稍稍安定一些,她没带帕子,干脆以袖口蘸眼角,抬头边看见王应青带着三个人往院中走来。她刚哭得狼狈,双眼泛红不想见人,转身就要走开,王应青却已瞧见她,行礼喊了声“王妃”,那三人也忙跟着行礼。

  三之中两人做文士打扮,都已有些岁数,另一个则身披甲胄,是个将士。

  王应青似是没瞧见肖稚鱼脸上异样,介绍起三人来。一脸和善的白面文士是严全规,长脸细眼,一派儒雅的是吴载,还有一个则是上骑都尉袁光定。

  肖稚鱼知道严全规和吴载都是王府幕僚,点头回礼,说了两句便走开了。

  严全规年近五十,没有忌讳,问王应青道:“王妃似才哭过,莫非殿下伤势重了?”

  王应青道:“不会,郎中都说殿下身强体健胜过常人,若是有什么变化,刚才一路过来早该有人来报。”

  吴载道:“莫非是殿下养伤身上痛,对王妃发了脾气?”

  “绝无可能。”王应青毫不犹豫道。

  严全规与吴载对视一眼,都未再说什么,王应青到了门前,对着里面问了一声,听李承秉说“进来”,他带着三人走进屋里。浓郁的药味让三人脸色变得严肃,等看到床上的李承秉,虽有些病弱,却比预想的伤势要好些,三人都不禁心里一松。

  李承秉问道:“送信的人昨晚才出发,你们来得倒快。”

  严全规道:“殿下离开潼关,我实在放心不下,和吴兄一商量,想着过来接应殿下,今天正好遇到来报信的人,知道殿下受了伤,就立刻赶过来了。”

  李承秉对两位幕僚说了声辛苦,问起潼关的事来。

第228章

  ◎无题◎

  严全规道:“殿下所料不差, 这几日军马坚守不动,叛军自己先乱了起来,康福海两个儿子为争权, 竟在主帅硬仗厮杀,差点引起炸营,康庆恩得了天浩真杨杲等人的相助, 占了上风, 康庆则见势不好, 带着人闯出营跑了。他年纪虽小,却也有几分手段,又是康福海最宠爱的儿子,与康庆恩决裂之时,还带走了几位将军与三万叛军。”

  李承秉心思浮动, 还想着肖稚鱼方才落泪的模样,等严全规说完, 片刻过后才回过神来,“康庆恩带着人去哪里?”

  严全规道:“是洛阳方向。”

  李承秉皱眉思索,道:“康庆恩呢, 可有要马上攻打潼关的打算?”

  严全规摇头,“他虽命人摆出要攻打的阵势,但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外厉内荏,我们派人探查过, 康庆恩按兵不动,派了田浩真追上去,还是想解决他那个幼弟。”

  李承秉听了, 脸色稍缓, 道:“此二子都不如康福海多矣。”

  “城府手段都差得远了, 唯独心性狠毒更有胜出。”

  叛军营中发生的事,他们虽未亲眼得见,但经过几日风声动静,多少也拼凑出真相。康福海病重是真,却并非其殒命的主因,他的两个儿子在营中大打出手,险些当场拼出个你死我活来。尤其是幼子康庆则逃走时令将士呼喊“康大弑父”,有不少人都听得很清楚。

  严全规和李承秉分析着叛军营中的事。李承秉脸色黑沉,康福海死的可比前世早多了,若是朝中无事发生,这几日该是攻打叛军最佳时机。可惜陛下被沈氏毒害,宫中乱象丛生,与叛军内讧情况仿佛,竟是错失了良机。

  这次长安走了一趟,李承秉对沈家是旧恨未消又添新仇,前世之事已无可考,皇帝两世都死于毒杀,这笔仇,唯有沈家。

  严全规见他面色阴沉,叹了口气,道:“事已至此,殿下还是先专心养伤,等身体恢复再图后事。”

  李承秉微微颔首,目光看向吴载,“两位先生还有其他事要告诉我?”

  吴载与严全规不同,进王府已有好多年,但他自从与沈家的关系被豫王点破,处境越发尴尬,这时与严全规对视一眼,他往前挪了小半步,道:“殿下,这次偶然让我发现一件事,叛军营中有沈家的人。”

  李承秉道:“你没认错?”

  吴载道:“就在盯着叛军军营这几日,被我们捉到一个离营偷偷放飞鸽之人,那人我曾见过,是沈家仆从,说来也巧,当年沈家资助于我,派人来我家送过衣食等物,其中便有那人,如今捉着人,拷打之下说了不少事。”

  一旁垂手肃立的军士取出一张纸,双手呈到床前。

  李承秉接过来看了一遍,冷笑道:“两头都想占便宜,野心倒是不小。”

  吴载又道:“殿下也别小看了沈家人的本事,此人在康福海身边多年,对康家人性情了如指掌,康庆恩又是个眼高手低的,少不得要倚重他。”

  严全规道:“私下为叛军出谋划策,在长安谋害陛下,沈家当诛。”

  屋里几人闻言都是点头。

  严全规朝床上看了一眼,忽然道:“听说昨日是王妃命人扼守要道,将长安派来的人全部扣下?”

  吴载刚才说了沈家的事,心头大石也落下,听到这话却不敢接口。

  李承秉“嗯”的一声,眉头微挑,“有什么问题?”

  严全规道:“若谕旨政令出自兴庆宫,王妃此举……”

  他只说了半句,屋里众人却都明白他的意思,无论沈家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长安来人奉的是太上皇旨意,王妃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抗旨不尊,豫王只剩下拥兵自立这一条路可走。

  李承秉道:“她做得不错,也正和我的心意,日后若是再遇着这类情况,全听王妃的。”

  严全规眼睛睁大了些,其余三人都是暗自抽了口气,一来没想到豫王对王妃如此癌肿,二来这背后自立的意思已是再明白不过,虽然这几日他们都有过这样的念头,却不像豫王这么果断。

  严全规道:“殿下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我愿舍命相随。”

  他一开口,王应青吴载等也纷纷表态以示忠心。

  李承秉与几人又商议一回,大半时辰是严全规聊着朝廷及军中情况。瞧着李承秉脸色苍白,神情疲惫,几人捡着要紧的说了赶紧告辞出来。

  等出了门外,几人神色各异,有激动兴奋也有忐忑紧张,严全规将王应青拉到一边,问起豫王去长安的情况,知道这趟九死一生地逃出来,他叹息一声,道:“这么说,殿下这趟九死一生,去长安不为别的,只为了救王妃。”

  王应青道:“幸而殿下与王妃无事。”

  严全规眯着眼,左右看了看,忽然小声道:“广平王还在潼关。”

  王应青轻声道:“广平王到底尚未被立为太子,年岁尚小,如今朝中纷乱社稷不稳,又如何能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小儿呢?”

  严全规与他相视一笑,不再多言。

  厢房里,荆娘打了水来,肖稚鱼洗了把脸,收拾一番,坐在窗前怔怔出神。荆娘端着盆要出去,扭头看了两眼,心道瞧着这样矜贵的人竟也会受委屈,忍不住劝道:“娘子还是放宽心些,这世间的事哪有圆满的,我听说长安有佛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连佛祖都要闭眼,何况是人呢。”

  肖稚鱼道:“佛祖高高在上,人人皆来朝拜,闭一只眼能有片刻清净,可像我这样的,要是闭一只眼儿,不知什么时候命都要没了。”

  荆娘闻言吓了一跳。肖稚鱼笑笑,又道:“我只是想一回事,你自去忙罢。”荆娘搜肠刮肚也想不到什么说的,拿着盆出去倒水了。

  肖稚鱼将窗户推开稍许,凉风习习,思绪为之一清。刚才李承秉坦白前世之事,那些未尽之语她也猜到了,宫中有沈家耳目,又有惠安背后撺掇,在他心里埋下猜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到了那一夜,他派人寻她未果,到底信了那些流言,于是抽身而退。

  如今想来,前世恍惚已成了一场梦,只是她心头仍是堵得慌。

  【作者有话说】

  很抱歉,最近天天跑医院,我心情低落,连着两天打开文档都发呆

第229章

  ◎老成◎

  那些模糊的记忆, 成了陈年旧疮,平日觉得无事,一揭开仍事疼痛难耐。她与李承秉两世积累的恩怨太多, 难以理清楚,没一会儿便有些头昏脑涨。

  荆娘进来看肖稚鱼单手托腮,脸色有些不好, 赶紧几步过去将窗掩上, 倒杯热茶来, “娘子可别贪凉吹坏了身子。”

  肖稚鱼喝过茶,又吃了些东西,干脆早早歇下。这夜睡得并不安稳,前世记忆混在一起,既模糊又杂乱, 直到清早醒来,她摸到枕上一片湿凉, 这才后知后觉梦里哭过一场。

  荆娘见她无精打采,探了探她的额头,又找郎中开了副安神养身的方子。

  李承秉醒来后, 严全规吴载等人又来拜见。李承秉一面与众人议事,一面目光不断往门前瞟。等严全规几个走了,他问王应青,“王妃呢?”

  王应青道:“王妃着了风寒, 我来的时候看见正在煎药,应是怕传给殿下,才没有过来。”

  李承秉面无表情, 沉吟片刻道:“你仔细盯着些, 这里也没个能伺候的, 别委屈了她,风寒让郎中瞧过了吗?城里若还有医术高明些的,一并请来。”

  王应青暗暗咋舌,心道殿下自个儿受了这么重的伤,也没挑剔过郎中。

  他答应出来,自去办事。

  此后几日,肖稚鱼在屋里修养身体,虽只有一墙之隔,也未过去看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4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3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渣过的昏君重生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