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出了宫门,宣于渊脸上的笑立马就散了个一干二净。
察觉到他的紧绷,玉青时把自己的手搭在他的手背上,低声说:“皇上怎么了?”
宣于渊不是大惊小怪的人。
若不是临时出了意料之外的状况,他绝对不至于失态至此。
宣于渊在玉青时的注视下沉默了很久,在玉青时以为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突然用力地抱住了她哑声说:“迟迟,父皇可能生病了。”
“他…”
“他吐血了…”
准确地说,皇上是最近这段时日才有的起病之兆,在此之前太医日日请安问诊,都不曾察觉任何异样。
可自一个多月之前,皇上就开始莫名陷入难以挣脱的梦魇之中,夜间难寐不说,白日里精神也不济。
最近几日更是有了咳血之兆,整个人都垮下去了一大截。
可信得过的太医都去看过了,无人能看出皇上为何会有此怪状,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皇上的身子骨从内里就开始被掏空,长此以往找不到解决之法,恶果或许就在眼前。
皇上自己知道这病来得蹊跷,也知道这样的事儿绝对不能被人走漏风声,故而一直都死力瞒着。
可时至今日,宣于渊终于明白了皇上为何会紧急下旨将于御峰从北疆召回。
如果皇上的病果真是来自有心人的阴谋,他的身体一旦出了状况,朝纲不稳,定当大乱。
而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能稳得住压得下的,也只有手握重兵的于御峰。
又或者说,如果下手的人真的是皇后,在不久后的动乱中宣于渊肯定是她必须要弄死的人。
要想保住宣于渊从中全身而退,那就必须有人给他撑着。
群臣中有定北侯,大军中有于御峰。
有这两人在侧全力相顶,再大的浪潮都掀不到宣于渊的身上。
可皇上又该怎么办?
想及深处,宣于渊死死地抱住玉青时的腰,咬牙说:“太子绝对不能活。”
“他必须死。”
“还有皇后,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让她把解毒的法子交出来!”
“父皇一定不能有事儿…”
皇上的饮食起居都是专人照料,绝无出差错的机会。
这也是为何太医认定皇上不可能是中毒的缘故。
可贵妃和先皇后之前的病症也是如出一辙的蹊跷,这绝对不可能是巧合。
可眼下皇后既然敢对皇上动手,就已经是做好了鱼死网破的准备。
谁都不敢贸然激怒她。
万一出了什么差错该怎么办?
宣于渊在罕见的恐慌和悚然中难以自拔,玉青时抿紧了唇想了想,低声说:“那皇上是怎么说的?”
皇上之前或许一直都瞒着。
可今日过后,大约就不会再对宣于渊有任何隐瞒的事儿了。
宣于渊难掩失落地垂下了眼帘,沙哑地说:“父皇说,朝局不稳,不可猝然生动,否则必是大乱。”
“所以命我不可擅动,务必要乔装声色,等舅舅回来。”
“他说…说舅舅抵达汴京之时,加上他这些年的安排,便可大刀阔斧将扎根多年的蛀虫蛆虫一一拔掉,就不必再费心掩饰,不管是有着狼子野心的瑞王父子,还是犯上叛逆的皇后母女等人,都可一网打尽,这是多年难得的良机,不可错过,可是…可是我怕来不及…”
宣于渊可以等。
皇后筹谋多年的阴谋或许也在等。
但是皇上不知道还能不能等…就算是真如皇上所说,达成了所想的目的,可他的身子该怎么办?
皇后都做出这样的事儿了,谁还能指望她能在明知此局不可破的情况下交出解毒的法子?
玉青时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皇上的用意,心下不由得狠狠一凉。
皇上说出这话,大概是真的没了求生的意思了。
可那是一国之君啊,他怎么能…
玉青时艰难地呼出一口充满了涩味的气,默了半晌忍不住说:“要不我抽空入宫给皇上看看?我不一定有法子,可万一说不定呢?说不定我…”
“父皇说,他谁也不见。”
能想的法子宣于渊都想了。
能说的该说的他也都说了。
可皇上就像是铁了心似的,只说自己谁也不见,包括玉青时。
他就像是等了这一日很久一样,眼看着苦等许久的时机终于到来,就再也不愿生出波折。
可宣于渊不理解,玉青时也不理解。
但是事态至此,他们是怎么想的都无力左右时局。
在无声的煎熬中马车缓缓抵达端王府门前,下车的时候,宣于渊脸上所有的慌乱和无措尽数收敛,眉眼间泛起的依旧是看不出任何异样的浅笑。
他牵着玉青时迈步入内,在大门关上的一瞬,玉青时忍不住转头看了一眼外头的天,视线在缓缓西垂的日头上一扫而过,心口泛起一股说不出的悲凉之意。
皇上不是不知道皇后的小动作。
甚至还有一种可能,皇后这些年自以为隐蔽的算计,其实都在皇上的眼中。
他只是不想理会罢了。
身在暗处的人以为自己才是局外人,可这场风云既起,谁身在局中,谁又身在局外,又有谁能真的说得清?
宣于渊大婚后没像别人所想的那样直接入朝,而是整日在端王府上陪着玉青时吃吃喝喝,没事儿的话就出去四处闲逛。
外头的百姓见了都说玉青时好福气,得了端王如此盛宠,是千百年都难得修来的福分。
也有人说,宣于渊耽于女色不入朝为政,是彻底迷了心智,忘了本分。
可不管外头的人在说什么,丝毫没有影响到大门一关之后的人。
只有玉青时自己知道,宣于渊看似整日陪着她,可实际上在背过人后,就连她都时常不见这人的踪影。
宣于渊突然变得很忙。
玉青时不知道他在忙什么,但是书房里的烛火燃了好多个日夜不灭。
往日流浮在宣于渊眉眼间的那种轻松肆意在一个又一个不曾合眼的黑夜中消失于无形,取而代之的是在逐渐消瘦下去变得凛冽的面庞上流露出的锐利和森然。
他就像是一柄被磨去了往昔铁锈彻底爆出锋锐冷光的古剑一样,终于在世人的面前展露出了本该属于他的锋芒。
第557章
变动几乎就发生在眨眼之间。
玉青时和宣于渊成婚后的次月,皇上的病突然就到了再难压制的程度。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皇上的身体到底怎么了,又能撑到什么时候,朝中看似一切如旧,可无声的风云却悄悄地聚集在了每一个人的头上,宛如阴云一般死死地压在人的心口。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逐渐有了关于复立太子的提议。
皇上没直接把这种风向压下去,而是任由其发酵。
随着提出复立太子的人越来越多,因病休朝数日的皇上却突然精神奕奕地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他的视线意味不明地从眼前众人的身上一一滑过,在无数心照不宣的惴惴中定格在宣于渊的身上,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哑声说:“朕病了些时日,虽说没能日日与朝臣相见,但是该听的话却听了不少。”
“只是不知是朕病糊涂了,还是你们之中有人糊涂了意识不清,怎么最近传入朕耳中的话,没一个字是中听的?”
皇上的声音不大,可字字句句落入耳中却带着无声自威的力度。
提出要复立太子的人心虚地低下头不敢多言,始终对此冷眼旁观的人却暗暗在心中冷笑。
左相左右看了一圈,确定没人想说话后迈步而出,躬身站定掷地有声地说:“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但是不同情况却难以并肩而论。”
“依微臣所见,有些所谓的嫡长之言不必入耳,只是另有一事却不得不提。”
“你说。”
“国本不稳,必有人心生乱之嫌,尽管陛下如今正值鼎盛之时,但是还是当尽早拟定太子人选,一则是可稳朝纲,二则可定民心,立太子之事迫在眉睫,属实不可再耽搁了。”
左相话音落下,马上就有人站出附和。
立太子和复太子的话声不断在眼前冲撞,就像是一场酝酿已久令人生笑的大戏。
看着戏台上的戏子们蹦来跳去的吵闹挣扎,高坐上首的皇上意味不明地笑出了声。
他摩挲着拇指上的扳指,意味不明地说:“朕在位多年,也曾有过寄予重望的太子,只是废太子属实让朕失望,这太子到底立不立,好像也就没那么重要了。”“朕今日把你们叫来,为的可不是立太子这种无稽之谈的笑话。”
“定北侯。”
“微臣在。”
“近来天儿逐渐凉了,朕在这宫中久住无趣,也觉得冷得慌,朕记得海清殿那边的景致不错,多年未见倒是有几分想了。”
“你办事一向最得朕心,修缮海清殿的事儿交给你朕比较放心,你近日就先不必往城外大营去了,只管安心去修缮海清殿,别的琐事都不必理会。”
定北侯是执掌汴京大营的人,身居高位多年,从未被指派过除军营之外的活儿。
如今皇上一开口就把人指去修缮宫殿,这话一出刚才还人声鼎沸的朝堂上立马就陷入了难以言喻的死寂。
民间小儿都知道,定北侯是皇上倚重的权臣。
皇上现在把人派去修缮一个无关紧要的宫殿,这是要弃用定北侯的意思吗?
还是说…
定北侯做了什么让皇上不喜的事儿,这才招至如此后果?
在无数道揣测的目光中,身处最中的定北侯面不改色地点头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