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乔同学,是因为你自己是关系户,所以觉得所有人都是关系户吗?是你爸爸李明铭教你的恶意揣测别人吗?那你的父亲很有师德了呀。”
顿时,李乔张大嘴巴,整个人像被隔空扇了一巴掌一样停住了,周围的同学忍不住偷笑起来——预科班的学生都知道李乔是关系户,但几乎没人会在他面前把话说得这么难听。
好一会儿,陈佳怡才哭着打破了沉默:“裴春之!没有人信你的鬼话了!”
裴春之简直有些无奈了,她有点搞不明白小学生为什么这么好骗。
“你好好想想,如果我和谭老师真的做过不好的事情的话,我们只会有这一张模糊照片的证据吗?”
裴春之见周围的同学依然一副懵懵懂懂的样子,不得不继续解释起来:“如果我们真有什么,不应该有监控记录吗?不应该有开房记录吗?不会有人见到我们亲密接触吗?”
陈佳怡问:“什么是开房?”
裴春之:“……”
裴春之:“其实你根本不明白‘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意思吧?!”
她正要好好给小孩科普一下传谣造谣的严重后果,谭长松就抱着一卷名册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教室。看热闹的一大群人立刻作鸟兽散,裴春之也回到自己位置上,班里弥漫着一股诡异的安静。
谭长松宣布了班级前十名的名次,裴春之第一,何子昂第二。三好学生名额四个,品学兼优名额六个,全部从前十名中诞生,参考票数前四名和任课老师意见。往年来说,大家都会规矩地按照期末考前四名进行投票,毕竟排名靠前的好学生一般人缘都差不到哪儿去。
谭长松象征意义地撕了个本子,分成等分的纸片发给全班,写完名字后,大家纷纷把纸片投到讲台上的箱子。谭长松确认所有人都写完了,便十分省心地把箱子丢给了何子昂,吩咐他去唱票。
裴春之在下面写小说,前段时间,她收到后台消息,浩大中文网确认和她签约,因为她是未成年,手续变得有些复杂,到十二月中旬才彻底结束。
其中监护人证件的问题格外棘手,最后裴春之回了一趟乡下,给外婆买了一大堆家居用品和衣服,并用外婆的身份证一通操作,终于搞定了签约。
她的责编知道她是未成年后也有点惊讶,告诉她:“你的小说不像是未成年能写得出来的。”
裴春之心虚地避开了这个话题。
从明年一月开始,《大灾变》会正式在浩大中文网上进行连载,裴春之已经攒了八万字的稿子,有心要在寒假前实现十万字的小目标,所以几乎所有空闲时间都被她拿来了写文。
就在她沉浸于自己的小说世界不知天地为何物的时候,何子昂走到了台上,开始大声地唱票。十位候选人的名字被写在黑板上,排成一排,下面有整齐的“正”字。
裴春之在人名的背景音中毫无障碍地继续写文,直到背后一阵发凉,她才有点奇怪地抬起头。
不知道为什么,周围人老是不住地回头看她。
裴春之终于想起来选优这件事,忙中偷闲看了一眼结果,挑了挑眉。
何子昂:四十三票。
赵倩倩:四十票。
……
陈佳怡:二十三票。
裴春之:四票。
四票。
回头看裴春之的人越来越多,目光堆积在一起,成了一种隐形的蛛网,朦胧地给裴春之加冕为流言的主角。裴春之只看了一眼,对班里的暗流涌动有了了悟,就毫无眷恋地继续低头写小说了。
又过了一会儿,谭长松走回教室看结果,班里鸦雀无声,每个人却又都不住地抖腿,转笔,东张西望,仿佛有看不见的虫子嗡鸣,躁动不安。谭长松看向黑板,陡然间凝固了所有的动作。
裴春之停下笔,
她抬起头,看着谭长松的背影。
谭长松转过身,他脸上的肌肉跳动着,然后和裴春之对上了视线,她轻微地,无声的,摇了摇头。
别帮我。别说。
她无声地说。
又十几秒后,谭长松长呼一口气,宛如脱力一般低声道:
“那就按照这个顺序吧。”
裴春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班里已经没多少人了,许多人急切地跑了,刚走出班门就急不可耐地放声大笑,刻意爆发出剧烈的笑声和强烈的恶意。裴春之猜到他们在说她的事情,也许是谭长松有关的谣言,也许是票数……但她也不太在乎,他们的同学缘分,只剩下一个学期了。
何子昂和宋晓龙居然还没走,不知道在拖拖拉拉些什么。裴春之刚站起身,这两个男生就突然凑了过来,裴春之恍然大悟。
原来是在等她。
何子昂说:“有没有做过什么,你自己心里清楚。”
裴春之笑了笑,不想搭理他,拔腿就要离开,何子昂却不依不饶,又追了上来,继续说:“这是和老师保持亲密的反噬,你最好……”
“造谣造多了,自己都信了吗?”
裴春之不耐烦地打断了他。她的耐心很少,已经濒临极限。
何子昂结巴了一下,强装镇定道:“我有照片!”
“又不是有照片就不是造谣。”
宋晓龙看着裴春之慢吞吞地回击何子昂。
她说话依然不紧不慢,动作也很平缓,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声音细柔,如果不是说话的内容犀利干脆,甚至看不出裴春之在反击。他顿时口干舌燥,对自己要说的话更加没底,心虚得不停咳嗽。
何子昂满脸通红,裴春之立刻转身就走,宋晓龙赶紧追上去,到了校门口才跑步追上快走的裴春之。女孩停下来,靠着墙,问:“你又有什么事情呢?”
宋晓龙还在喘气,他差点跟不上她。
“我……我……”
他低下头,看水泥地,借着喝醉一般的晕眩,脱口而出:
“我给你投票了。”
风簌簌而动,四周一切的声音都响得出奇。宋晓龙没有抬头,他一直死死盯着地上水泥地的残缺,把它想象成所有能想到的事物,比喻如泡泡一样冒出来,只为了迅速挤满他仓皇的心。一百年间的一秒钟闪过,他头顶落下轻柔的审判。
“那又怎么样呢?”
第23章 减肥成功的高考状元23 【下章入V】……
裴春之不在乎。
她说完后,微微歪头,发现宋晓龙一动不动,便立即失去了耐心,转身向芳霞网吧走去,一天的日程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在脑海中浮现。
三好学生错肩失去——但那又怎么样呢?
裴春之知道何子昂在做什么。他大概是想获得铜实中的小升初考试资格吧?简历递上去初选,要求全三好和班内第一,能把裴春之挤出竞选名单的唯一办法就是此时此刻,也难怪他要把那张照片当宝贝一样到处传阅了。
他也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所以裴春之只是稍稍讽刺,他就跳脚地反驳。
裴春之摇了摇头,崔成光给她介绍过铜实中,准确的来说,崔成光把整个铜州市的大小学校,全都给她介绍了一遍。铜实中确实很好,据说,铜实中的好班,中考均分可以达到650分。
“还有铜外。”那时,崔成光用铅笔在纸上为裴春之写下可以考虑的择校选择,“铜州外国语,私立学校,以英语为特色,水平参差不齐,关系户众多,但铜外的好班水平非常好,学费全免,和公立学校价格一样。”
裴春之点头,表示听进去了。
崔成光继续写写画画,“莲池附属中学,也很好,莲高名头的附属初中,地点比较偏,所有人必须住宿,不能走读,但你应该不介意这个。”崔成光想了想,又补充道:“莲附中很看重面试环节,会进行无领导小组面试,如果你笔试过关的话,面试也得好好准备。”
裴春之知道无领导小组面试这个东西,但从未参加过,她面对陌生人往往不爱讲话,听到这儿不禁动了动腿。
崔成光看出她的怯场,扶着茶杯笑道:“你怕了?你没什么好怕的——小裴同学,我教了你快两个月了吧?我现在说的所有学校,你去考,一定都是第一名。”
裴春之咳嗽两声,对崔成光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自信表示保守态度。
崔成光又扒拉了一遍铜州市的学校,忽然,他停下来喝了一口茶,裴春之打量他的神情,感到他似乎有点犹豫。
“老师,怎么了?”
崔成光捻了捻手上的珠子,开口道:“你知道莲池高中吗?”
当然知道。
裴春之猛地怔住。
莲池高中,在所有江海省人的心中,已经不是一个高中那么简单了。
它不在铜州,而是在江海省最繁华的城市莲池市。
它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乃至一个地标。江海的教育口号里,除了菁华和中央,还有一个必须提及的期待:“你要是能考上莲高就好了。”
莲高的传奇程度之夸张——甚至你穿着莲高的校服在街上走走,每个人都会对你肃然起敬;
走进小店,店主说不定会一个劲儿打量校服,然后小心翼翼提问:你是莲高的学生吗?等到得到肯定的回答,就赶紧把家里小孩叫过来,指着校服大声说:“你以后能和这个姐姐一样吗?”
裴春之从来没有想象过自己能有去莲池的机会。
她张了张嘴,有点艰涩地说:“……莲高,居然会招收莲池户籍以外的学生吗?”
从铜州到莲池要坐一小时的高铁,一点也不近。对于铜州人来说,莲高只是一个美妙的传说。
崔成光说:“你知道莲高少年班吗?”
“这是什么?”
“选拔五年级与六年级的学生,笔试,面试,考上莲少班,中考免试,保送莲高,四年上完六年高中。”
裴春之怔住了,她把崔成光的话在脑海里重播了一遍,重生后头一次这么畏缩地问:“怎么样能参加笔试?”
“筛选简历据说很严格,但对户籍没有要求,甚至还有其他省的人来考呢,你已经算是本地人了。”崔成光说,“只是,知道这件事且愿意让孩子来试一试的家庭,大多都非常非常重视教育,不然很难关注到这样的消息。”
“为什么这么说?”
崔成光叹气。
“——莲少班,只招28个人。”
“每年,都有数千份简历申请;超过一千人参加笔试;一百人进入面试……最后,二十八个孩子收到录取通知。”
崔成光想到这儿,又问:“你有全三好吗?”
裴春之问:“全三好会有什么影响?”
崔成光解释道:“因为很难确定小学生水平,所以莲高很可能会按照有没有全三好筛选,这至少能证明小孩是班里的佼佼者。”
“如果我没有呢?”
崔成光微微一笑。
“华赛特等奖,免审入试。”
“你有多少信心?”
裴春之颔首道:“百分之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