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欢喜
,有人却不敢喜。提前转正的段兴澈局促地站在人群边缘,脸上是努力想融入却不知如何表达的茫然。
看到池锦红着眼眶过来,他像抓住了救命稻草,连忙凑近,又迅速从自己工位抽出几张纸巾递过去:“师父……您没事吧?媛姐那边,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她不会在意的。”池锦红着眼眶说,“调职而已,只是换了一个编辑部,想见还能见到。”
“那你和陈主编没事吧?我看那天从景大回来你俩气氛就有点怪了。”
池锦摇摇头。
“师父你别难受了。虽然换稿了,但其实陈主编还是心里有愧的,这不是借着给我转正传达这种信号呢。”
其实池锦现在多少也明白他的意思,突然意识到这个称呼:“你怎么突然叫我师父?”
“因为转正不是要有正式编辑带吗?我和陈主编说想叫您带我。他答应了,还说让我和你好好学。”
池锦又问:“你们提前私下聊过了?”
“嗯。所以……我估计媛姐调职的事,她本人应该也是提前知情并同意的……”
池锦“哦”了一声,心里那点替欧阳媛抱不平的余火也熄了大半:“知道了。晚点我整理一下,看看有什么能发给你的资料和注意事项。”
秦显成过来戳了下池锦的胳膊压低声音问:“媛姐没事吧?”
池锦朝他目光的方向看去,欧阳媛淡然自若,安静地收拾自己的东西,和平时的样子没什么区别。
“可能真的没事吧……反正换我我有事。”
两人凑过去又和欧阳媛聊了两句,她似乎真的毫不在意,催促两人尽快回工位,该做什么做什么。两则人事变动吸引了大部分注意力,她和陈以声的冲突反而被暂时搁置了。
到下班时间,池锦才刚刚处理好邮箱里的投稿,保留了几篇立意和文笔不错的作为备选。看到段兴澈打卡下班,才想起来没做到给小朋友的承诺。咬咬牙,索性加班把文件整理出来。一股倔强劲儿涌上来——就算真要离职,也得站好最后一班岗。
再一看表,指针已滑向晚上八点半。手机屏幕上有五个未接来电,她连忙给桃子和妈妈回了信息报平安,又一头扎进文档整理中。
绩效考评标准、稿件审核细则、版权协议模板、选题库素材索引、提升采编技能的网课资源……甚至她当年转正时提交的组稿记录和学习心得,池锦都事无巨细地归类整理,打包成一个名为“新手上路加油包”的压缩文件,郑重地发给了段兴澈。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她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懒洋洋地向后伸展手臂。
伸出的指尖却意外撞到了一片温热的布料。池锦吓得一激灵,猛地缩回手回头——陈以声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站在了她身后,高大的身影几乎将她笼罩。
第15章 .是我不好
“这么晚还在加班?”他先开口。
“你不是也在吗?”
他并未回答她的质问,目光落在她屏幕上尚未关闭的文件夹界面,声音听不出情绪:“真打算干完最后一天就走?”
池锦冷着脸,指尖重重敲了敲屏幕:“对啊!没看见我在清空电脑吗?争取今天全打包带走,明天就不用来了。”
她又特意点开几个按时间整理好的文档:“喏,连我刚转正时的东西都导出来了,一点便宜也不留给下一任,公司别想再压榨我的余热。”
陈以声沉默了几秒,池锦能感觉到他落在自己侧脸的视线。然后,他出乎意料地没有反驳,反而拉开旁边欧阳媛(现在是段兴澈)的椅子坐下,又默默地将椅子往她这边挪近了些。他双手环抱在胸前,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柔软:“就这么想走?”
“当然。别赖在这。”
陈以声又轻轻滑近了一点距离,两人之间只剩下不足半臂的空间。他身上清冽的茉莉花气息若有似无地传来。他看着她微微泛红的眼角和强撑着的倔强,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放得更轻缓,带着一种近乎无奈的宠溺:“我被你当出气筒,劈头盖脸骂了一顿都没说要走。你这个出气的倒要先走了。你说,我的气往哪撒?”
池锦被他的态度吓了一跳,却还是嘴硬,一脚踢开他凑过来的椅子:“您不是最会骂人了吗?再找几个小编辑骂呗。”
陈以声也没生气,双手环胸,一滑便又凑了过来:“我发现还是骂你的时候最顺嘴。”
“你有病吧?”
“开个玩笑。”
“这么晚了,我没心情开玩笑。”
他紧接着说:“是啊这么晚了还没吃饭。走吧,我请你吃饭。”
池锦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请我吃饭?散伙饭还是鸿门宴?”
陈以声顺着她的台阶,语气带着点轻松的调侃:“嗯。就当是散伙饭吧。毕竟你要走了,我又是上司又是师兄,于情于理,请你吃顿饭送个行,应该的。”
池锦低声嘟囔了一句“神经病”,别开脸,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鼠标滚轮,像是在惩罚自己今晚必须想出一个新选题。
“你打开邮箱看一眼。”他站起来到她身侧,高大的身影再次笼罩她。他微微俯身,一手撑在她的桌沿,另一只手越过她的肩膀,指着屏幕,“我对这篇专栏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你,被换掉当然是因为质量不如人。”
虽然心有不爽,但池锦还是打开邮箱,他刚才发来了金尧佳的定稿。
“选题会讨论过核心思路。”陈以声的声音恢复了工作时的沉稳理性,但依旧保持着那份近距离的温和,“教育面孔专栏在教师节期间,需要最大程度引发读者共鸣。义务教育阶段、扎根基层、具有奉献精神和新闻热点的教师形象是首选。金尧佳这篇,聚焦的是一位在艰苦山区支教期满后,主动放弃回城机会,扎根当地高中的老师。这位老师的事迹,教育部官媒做过专题报道,也上过央视的专访节目,社会影响力和传播基础都非常扎实。”
“刘敏教授是我的恩师,于私,我情感上当然倾向于她。但《面孔》杂志的定位、当期栏目的传播效果考量、以及稿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他微微侧头,看向池锦近在咫尺的侧脸,声音低沉而清晰,“池编辑,抛开个人情绪,你告诉我,从专业角度看,哪一篇更能满足栏目需求,更能打动更广泛的读者?嗯?”
最后那声“嗯”,尾音微微上扬,低沉温柔得像是在哄一个闹别扭的孩子。
池锦的目光快速扫过屏幕上的文字。金尧佳的稿子,切入点确实巧妙——没有一味歌颂奉献,而是通过日常细节展现坚守的不易与温情;文笔细腻动人,采访问题也避开了套路,挖掘出不少真实感人的细节。池锦不得不承认,这篇稿子无论从新闻性、故事性还是情感共鸣上,都更胜一筹。
“……是。”池锦垂下眼帘,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另一只手的掌心,留下浅浅的月牙印,“还是我的内容不够好。这篇确实……更出彩,更有记忆点。如果我是读者,也会更喜欢这篇。”
陈以声的目光落在她手心的红痕上,眉头蹙了一下。他默不作声地伸出手,覆上她握着鼠标的手,轻轻点击,关闭了那篇文档的页面。他依旧保持着俯身的姿势,将她笼罩在自己的气息里,低头看着她被圈在臂弯中的身影,心一下软得像被针戳漏的棉花糖。
那些准备好的分析和鞭策,到了嘴边,竟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和无比温柔的抚慰:“没人能否认你的努力,池锦。一分一毫,我……们都看在眼里。”
池锦被他掌心传来的温热和这直抵心扉的肯定击中,鼻尖猛地一酸,强忍的委屈差点又决堤。她轻轻抽了抽鼻子,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和一种豁出去的执拗:“陈主编,你觉得我作为编辑究竟怎么样?”
他开口时,声音是前所未有的郑重,带着主编的严谨,却也掩不住那份只对她流露的温软:“我负责地说,你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编辑。选题嗅觉灵敏,切入点动人。作为编辑,你对文字有天然的敬畏和雕琢的热情,那份执着,是做好内容的根本。”
“你是不是在哄我?”
“池
锦,你是赤诚的,这是很宝贵的。”他声音低沉而笃定,“‘摆烂’、‘躺平’……这些词不好,以后我不说了。”
池锦吸吸鼻子,明明深受感动却还是开玩笑的口吻自嘲:“那陈主编说这些我可真的信了哦。”
“还有一件事,调欧阳媛去其他杂志,是符合她工作风格、业务能力,也是和她协商过的结果。”陈以声轻声说,“明知你心情不好,还故意火上浇油说话激你,是我不好。”
没听错吧?陈以声居然在和自己道歉?
池锦低着头,被他温热的呼吸和低沉的声音包裹着,像一只被顺毛安抚后,终于肯收起尖刺、露出柔软肚皮的小兽,闷闷地小声嘟囔:“您这不是也会好好说话嘛……”
“白天你正在气头上,我就算跟你解释这些,你也听不进去,只会觉得我在找借口搪塞你。”他轻声解释,“专栏夭折,我比你好受多少?但自责没用。重要的是,承认不足,然后……尽力去弥补,去超越。”
池锦瞬间被打了鸡血:“对!哪有努力回回输?重振旗鼓,下次再来!”
她突然的抬头,让两人的距离骤然缩短。陈以声似乎没料到,身体微微后仰了些,看着她瞬间恢复神采的脸庞,眼底掠过一丝无奈的笑意,唇角微勾:“光喊口号可不够。”
池锦光顾着打鸡血了,没注意陈以声回避的小动作,道:“口号喊累了也要吃饭。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刚才说请我吃饭不是哄我的吧?”
陈以声轻笑出声:“当然是真的。”
池锦不敢相信,但感觉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无论怎么说应该她请陈以声吃饭才对:“陈主编,要不然还是我请您吃饭吧?”
陈以声居然爽快答应:“好啊。”
好啊?亏他还知道自己又是上司又是师兄,自己客气一下……他还真是一点不客气。
“楼下有家很好吃的烤肉店。我们几个小编辑说了几次要去尝尝。”
“我来选地方吧。”
池锦心里嘀咕着,暗暗想着如果他选一个负担不起的地方要如何婉拒。
不料,陈以声带她走进写字楼身后的一家巷子里的小面馆。
他熟稔地推开那扇蒙着水汽的玻璃门,对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毫无芥蒂,走到最里面靠墙的位子坐下。
他完全没有小资架子:“这家刀削面很好吃。”
“这位帅哥好久没来了。”系着围裙的店主拿着小本子走过来,“扫码也行,和我说也行,看看想吃点什么?”
陈以声抬眼看了看池锦:“客随主便。”
“二两板面,三两刀削。卤蛋两个,凉拼一份。”
“好嘞!凉菜在那边,自己盛啊!”
池锦起身,麻利地去盛了两碗免费的银耳羹,又手脚利落地夹了满满一大盘凉拌菜——黄瓜、腐竹、花生米、粉丝、生菜堆得像小山。
回到座位,陈以声已经用开水烫好了两人的碗碟,将一次性筷子仔细掰开递给她。“我记得他们家海带丝拌得不错,今天没了?”
“噢。”池锦又起身,“我不吃海带来着,去给您单独盛点儿。”
陈以声立刻摆手:“不用了,这些已经很多了。”
她以为他说自己吃得多,池锦挠挠头:“我想咱俩都饿了嘛,就多盛了点。”
“看起来你也来过这里。”
“嗯……当时在实习期的时候,媛姐总带我来吃,说比食堂好吃。”
陈以声一顿,道:“欧阳媛调职的事,你还会怪我吗?”
池锦摇头,塞了片脆黄瓜:“当事人欢天喜地奔向新战场,我瞎操什么心。”
“换了一个编辑部而已,你们想见还是能见到的。”
“嗯嗯。她还说《秋日来信》是她第一志愿,从小就读。我上初中的时候情窦初开,也爱读里面的言情小说。”
池锦没好意思说,其实《秋日来信》里现在看来有些无脑的言情小说,她上本科时还期期不落地看。
第16章 .定下猫约
“那你最爱读《面孔》是在什么时候?”
聊过《秋日来信》,陈以声自然提及自家杂志。
“小时候我也算是博览群书吧哈哈,当时看哪本封面好看就买哪本。封面好看就买。第一次看《面孔》是讲秦始皇的,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小学关注最多的就是历史面孔了,其他的看不懂。后来大点了就都差不多,除了编推必看外,会额外关注下身边面孔吧。”
“这是为什么?”
池锦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一直死磕这个专栏,投稿了三十多次都被拒了。”
“还真执着。”
“当时文笔还很稚嫩的,我现在翻到当时那些黑历史都没胆量看完。”池锦笑笑,“不过第四十次成功了,也算是遇到伯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