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面的数字一直跳,在倒数第六位变成了9,只剩下最后五位数在跳的时候,音响被打开了,试音的声音吸引了到场嘉宾的注意,导演拿着话筒上台。
“大家都来,今天的票房是这部片子的每一位投资人、演员、幕后工作人员共同的成果,大家一起来台上庆祝。”
导演招呼着大家上场,靠近前面的几桌都是比较重要的主创,赵珺和卢涵其实有点蹭了谷熙投资买来的名额才坐这么前的,不然她们俩得去小孩桌。
三个人一同上台,谷熙去投资人那边了,卢涵则和工作人员们站一起,赵珺抬头想要找一下演员在哪里,就被一只手轻轻扶了一下肩膀。
一抬头,是张以童,她对赵珺露出个友好的微笑:“我们两个站一起吧。”
她们俩演同一个角色的不同年龄段,如果拍大合照确实得站在一起没毛病。
所以赵珺也友好地回了个笑脸,点头:“好。”
张以童大概是把赵珺当孩子了,特意伸手来牵她。
赵珺给牵了以后突然就被张以童拉着往前排挤。
她茫然地跟着走,走着走着就猜到了张以童大概是想去最前面,路上路过投资人方阵,和谷熙对上视线。
谷熙不动声色地给了个赞许的眼神,转过头去又和旁边的人投资人聊起天来。
既然他都给了指示了,那赵珺就跟着张以童在人群里钻,很快到了前排。
虽然是所有人都上台合照,但总有个先后排名,导演和其它工作人员们呈现倒三角在中间,只有最主要的几个主创,导演、编剧、制片人什么的在最前面。
左边是投资人们,所有投资人都在第一排,谷熙在边缘,后面则是投资方的各种工作人员,和剧组对接的那些。
右边是演员们,男主角当然是靠近中间,挨着导演站的,其它演员们就按照咖位以此往后,但也没有那么严格按咖位,毕竟不是数秒来的。
张以童拉着赵珺挤到了最前面,眼疾手快地从冰雕旁边拿下来一把小锤子,换到她和赵珺和握的那只手里。
男一是中年警察,男二是魏伟,女一是法医,女二就是小颖了。
前面三个资历深,张以童挤不过,但她毫不犹豫地站得比剩下的演员都要靠近中心。
后排一个演实习警察的年轻男演员撇嘴:“以童姐,你要是站不下就跟我们站一起吧,我这里有位置。”
“不必了。”张以童拒绝了他,晃了晃和赵珺牵着的手,“我和小演员站一起吧,我们两个演同一个角色,一起拍照更合适。”
那个男演员还不依不饶:“按照戏份来看,不适合吧,我的镜头都比姐你多。”
他们这几个演男主徒弟的演员确实蹭到了很多镜头,就跟赵珺演《昭昭》的时候一样,没有她的戏,但是她得在背景里面。
“站这里吧。”陶舟突然出声打断了男演员,他对赵珺笑笑,“你们俩和魏老师挨着站,更戏剧一点。”
魏伟也是点头应了,还友好地向两个女演员伸手。
赵珺小大人一样跟他握手:“好!魏老师好。”
陶舟满意了,他的心虚稍微缓解了一点。
张以童的戏就是他跟导演删的,删了一点戏,在宣传上面补足也算是弥补了。
反正电影的海报上面写的张以童还是这部电影里女演员排在第二个的,票房能算她实绩。
他们俩还是刚出来单干太没底气了,有些导演很硬气,拍完把人一剪没的都理直气壮,根本不在乎投资人怎么想。
因为他们不缺投资人。
等这部片子的成绩出来,他们俩估计也能有这样做的底气。
投影计数到了一亿,第一排的人一起用小锤子把冰雕砸碎了。
第27章 7岁,你演《红楼梦》了……
九月初,《无光暗涌》下映,总票房六亿多,差一点点七亿,在本年度票房排行榜中暂时位列第五。
这对第一次踏入电影圈的新人导演、新人编剧的组合来说可谓是不能再好的成绩了。
因为汪安民陶舟毕竟是在电视圈混了不少年份的,不算真正意义的新人,所以《无光暗涌》的成本比一般新导演的作品要高不少。
但毕竟是都市背景悬疑片,室内场景远多余外景,也不需要太多的布景,没有什么大场面,演员也没有明星,最大牌的男主和男二还是长期混电视剧圈,很少拍电影的,这种演员拍电影拿不到太高的片酬。
所有的制作费用加上演员片酬一起也就花了两千多万,后期营销宣传一起也是两千多万,一起凑了个五千整。
按照一般电影三倍成本就回本的规律,《无光暗涌》在大概第四第五天的时候就已经收回成本,后面是纯赚的了。
谷熙投资的一百万翻了十倍,不过肯定没有那么快能拿到手,就算影院和制作公司不会欠他的账,把分红收到手起码也要半年一年的时间。
他不急着要钱花,还自掏腰包给赵珺和卢涵、舒晴发了个大红包,并且承诺这次投资的所有利润将在公司里设立一个导演基金,以后公司里的导演们想拍片子可以申请,达到要求以后就能拿到拨款。
一千万,省着点花,说不定都够新人导演拍十部低成本片子了,更何况也不是所有的成本都来自这里,想要拍电影,总要拉到点投资才能成功立项吧?
不谈这一千万还没到手的收入,云涧文化又发了一件大事。
终于!
终于!
公司有了第二个签约艺人了。
第二个艺人同样是关系户,是谷熙的妈妈……
谷熙的妈妈叫左玉琴,几十年前也是红过一段时间的女星,最经典的角色是在四大名著的电视剧里演了个大美人,虽然之后三十年间翻拍了好多版本,但到现在,一提起这个角色,全国人民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她。
不过左玉琴没有在娱乐圈混很久,她家境不太好,但受家庭影响喜欢戏曲,从小学戏,就这样入圈以后,她没演几部戏,年纪轻轻就和谷熙的父亲结婚,婚后就退圈继续研究戏曲去了。
现在她在上戏当教授,戏曲方向的。
这次左玉琴再度出山,主要是因为受老友所托,演新版《红楼梦》里面的贾母。
当年她就是因为这部剧出名,现在再演《红楼梦》,但是换成了贾母,也算一种致敬复古了。
现在的娱乐圈不比三十年前,各种程序都更加复杂了,左玉琴缺个经纪人,干脆就让儿子顶上。
因为这个原因,赵珺也获得了个新角色,贾府四春里面年龄最小的贾惜春,括弧,童年版。
这一版的《红楼梦》导演决定更加遵循原著,把角色年龄设置得比上一个版本小,贾惜春本来就比宝玉黛玉小几岁,赵珺演童年,大概可以演到元春省亲,搬进大观园。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让惜春画画那里是肯定演不上的。
这种大制作要热热闹闹地全国海选,不会那么早开拍,要是再折腾个一两年,说不定赵珺能演惜春全年龄了。
因为有前一个超经典的版本珠玉在前,这一次导演另辟蹊径,不打算把镜头的重点放在人物关系上,而是选择日常生活。
把角色的年龄调小也有这个原因,导演更倾向于拍一部“贾府生活日常”而不是爱情故事。
但是,再怎么讲日常生活,惜春的戏份也还是很少,尤其是住进大观园之前,她几乎没有被独立提到几次。
所以赵珺的戏份不会很多,就算导演要给惜春加戏,也是加在后面稍微大一点的惜春身上。
让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和一群成人一起演姐妹日常也太奇怪了。
不过虽然戏份不多,但毕竟是个超大的饼,天生自带关注度的,导演至少名义上得对所有演员严格要求,不管戏份多少,都得参加剧组培训。
确认进组了以后,赵珺就开始接受培训,学些古代的贵族小姐们的日常活动娱乐项目。
虽然她拍不上吧,但这种东西万一哪天拍别的戏就需要了。
更何况还挺有意思的。
选角还没完成,她也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学习,蹭剧组的课。
大概过了半年时间,海选完成了。
赵珺饰演的惜春年龄段大概是从五岁左右到十一二岁,有对手戏的其它金钗们年龄普遍比她大上两三岁往上,所以其实也都是童星,几个熟人。
国内叫得出名字的童星实在不太多,全部以演各个角色小时候为主,小时候对小时候,大家彼此之间合作机会不少。
云朵因为气质非常合适,在海选中战胜了所有对手被选为了童年黛玉。
左丹雪大概是因为《千金公主》里面幼年公主的那种干脆利落、精敏能干的劲儿选上了探春。
在《成语故事》里面演赵珺的老大,反派团大姐头的林嘉艺饰演童年宝钗。
同样出演《成语故事》,也是演赵珺队友的华文华武——其实人家不叫这个——演童年薛蟠和童年贾蓉。
个子高点、胖点的冉阳泽演薛蟠;矮一点瘦一点的孙凯演贾蓉。
其实反派团的最后一个女孩贺梓欣也通过了海选,不过她演的是后面才出场的芳官,戏份还不少。
这一版《红楼梦》需要的儿童演员基本上包圆了整个内娱所有的童星,还启用了不少新人。
寒假,大演员们还在上课培训的时候,小演员们的戏先开拍了。
这种戏其实不难,对于这些有表演经验的小童星们来说,最多NG几次也就过了。
童星的机会比大演员们少,能混出来的童星,除了家里得有人关系人脉,自己多少得有点演技。
别人拍戏的时候,制片特意在片场旁边安排了桌椅给剩下的小演员写作业。
把这种场景拍下来当花絮是个很好的宣传,制片故意的。
赵珺有点苦恼地写着寒假作业。
她已经开始上三年级了,小学阶段对于年级的划分其实就是“低年级”和“高年级”,以三年级为界限。
一二年级是低年级,学习的内容简单,学生压力基本为零,考试大部分都能考满分,有些推动“减负”的地方连考试都不让考。
三年级往上就不一样了,作业一下子多了起来,学生们一下压力大了很多。
当然,小学阶段的学业内容对于赵珺来说超简单,她毕竟是重生的,虽然完全没有上辈子的记忆和知识,这些年受到小孩子的身体影响,心智也有所趋向于身体年龄,但她的理性肯定还是比一般同龄人要成熟,上课学点东西效率非常高。
知识本身不难,但是作业还是得花时间亲手写的。
赵书敏和刘明诚很在意赵珺的学业,他们俩虽然读书的时候是艺术生,但不是那种纯艺术生,学艺术只是为了让他们俩考上更好的学校,是锦上添花,本身两个人成绩还是不错能考上一本的。
这几年读书以后赵珺所有的戏基本上都是在寒暑假拍的,偶尔平常上学期间接个戏,也是全放周末拍。
能不请假尽量不请假,缺了课后面也得补回来。
他们自然不会让赵珺不写作业。
赵珺基本上不用思考,手上和飞一样,歘欻欻一页就写完了。
坐在对面的冉阳泽和孙凯惊呆了。
他们俩看一眼赵珺正在写的三年级数学,哪怕是倒过来他们也会做;再看一眼自己的初中数学,深深叹气。
“别叹了。”林嘉艺用笔戳了戳他们俩,“快点写吧,这几天戏少,赶紧写完省的后面没时间写。”
他们四个一起拍过戏并且演队友,比较熟,所以都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