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胡同里_分节阅读_第169节
小说作者:东边月亮圆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699 KB   上传时间:2025-11-04 12:54:58

  周维方扭过头:“可以吗?”

  罗雁认真想了想,给自己台阶下:“快七月半了。”

  七月半怎么了?周维方脑子转得也不慢:“是啊,一个人走怪慎得慌的,咱俩反正顺路,一起走。”

  没错,就是顺路。

  罗雁在心里再重复一遍,率先往外走。

  周维方亦步亦趋,骑车跟在后面。

  等他们俩都走,罗鸿才反应过来:“他大爷的周维方,把这摊剩菜留给我了。”

  骂了两句这小子十分有心机才过瘾。

  但周维方还真不是故意的,主要罗雁一说要走他脑子里就只有这件事,眼里更是放不下别的。

  哪怕看不见他的眼神,罗雁好像都察觉到那种直勾勾,捏住刹车。

  周维方随即停在她身边问:“怎么了?”

  罗雁:“你不要一直看着我,好好骑车。”

  周维方诚实道:“我尽量。”

  又问:“你要是哪天来找罗鸿,能不能跟我说一声?”

  也许他从小到大都是那种斩钉截铁的领头人,这种询问的姿态越发显得可怜委屈。

  罗雁:“我也不知道哪天会来。”

  周维方:“没关系,我哪天都能来。”

  罗雁盘算着还得去图书馆找资料,猛地想起来:“你最近都没看书吧?快开学了。”

  书……周维方心虚地摸摸鼻子。

  罗雁就知道:“这么有时间,跟我去图书馆温习功课吧。”

  一说图书馆,周维方就想到周修和这个人,想到自己是怎么在角落里看着他们言笑晏晏,一颗心仿佛被人揪在手里拉扯。

  罗雁是看到他表情些微变化才想起来他在图书馆见过周修和,后知后觉:原来他那个时候就喜欢自己。

  她有种在别人伤口上撒辣椒的感觉,说:“呃,算了,你自己有空翻翻吧。”

  别算了啊,周维方主动承认:“我从结课考试之后就没看过书。”

  什么!罗雁不跟他商量:“我要去的时候提前跟你说,你这样开学怎么跟得上。”

  好不容易打点基础,不好好巩固很快又得从头再来,时间不就全都浪费了。

  周维方深刻反省:“是,我错了,但实在太忙。”

  罗雁脱口而出:“我看你今天就很有时间。”

  周维方刚回京,今天一大堆事等着,晚上要不是她来,三口吃完晚饭就会走人。

  他道:“雁雁,是你在我才有的。”

  罗雁觉得耳朵好像有一点发烫,把碎发捋下来挡住,有些郑重道:“周维方,我还需要再想想。”

  周维方知道她要想的是什么,心想起码自己于她而言并不是全无意义的,说:“没关系,慢慢想,你不要有压力,我做什么都是自愿的。”

  如果是别人的自愿,罗雁一点压力都不会有的。毕竟她要是总为这些愧疚的话,现在对象都换过一百个了。

  然而同样的事,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效果,她承认自己对周维方是偏袒的,但也看得出:“你卖可怜的时候怎么不说。”

  卖,是因为有人买。

  周维方:“我想让你多看我。”

  看,人家都明明白白写脸上。

  罗雁斜他一眼:“不许说话了,走吧。”

  两个人并排骑车,快到胡同口才各走各的。

  罗雁拐个弯回家,发现父母在院门口参与街坊邻居们的热烈讨论,路过的时候戳戳妈妈的腰窝。

  吓刘银凤一跳,回头看是女儿,说:“冰箱里有西瓜。”

  又眼神示意她别听了赶紧进去。

  看来是什么小姑娘听不得的东西,但左不过是一些男男女女之间的事情。

  罗雁也不好奇,车头一抬跨过门槛,进屋去吃西瓜。

  -

  作者有话说:趁不下雨,我出去溜达一下再回家写。

第123章

  这季节的西瓜其实不怎么甜了, 但父母给留的是最中间的一块芯,大概是把籽多的部分也挑走,剩下的切成小块放在盘子里。

  罗雁用牙签叉着吃正好, 咬一口觉得热气全消,看到旺财摇着尾巴跳进来,好笑道:“你鼻子怎么这么灵?”

  旺财蹭着她的腿撒娇, 仰着小小的脑袋,一双眼睛分外的灵性。

  罗雁没办法,给它一小块说:“就这么多, 玩去吧。”

  旺财还是很懂人性的,吃完之后在地上打两个滚, 发现她不为所动晃着尾巴出去了。

  罗雁嘀咕着:“我看你快成精了。”

  她怕来福待会也跑进来, 赶紧把西瓜吃完,擦擦嘴抱上衣服去洗澡。

  院门口热烈讨论的队伍渐渐壮大, 罗雁经过的时候隐约听见应该是在说厂里的什么事, 不怎么在意接着往前。

  等她回来的时候人也没有都散开,只是三三俩俩地凑一块议论纷纷。

  一般的情感故事,也不至于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吧?罗雁生起好奇心,到家就问:“妈,你们刚刚在外头聊什么呢?”

  刘银凤:“前三门的房子能住人了。”

  京市住房一直紧张, 因此市里75年开始就在前三门规划出非常大一块地方建房子,据说全部建成后能为全市提供八千多套的住宅。

  即便对几百万的人口来说是九牛一毛, 但和很多人的生活又是息息相关。

  像罗雁就很好奇:“不知道有没有咱家认识的人去住,我也想坐电梯。”

  刘银凤:“京市饭店不就有。”

  女儿又不是没坐过。

  罗雁:“我想知道建在家里的跟外头的有什么不一样。”

  可她转念一想:“分给厂里的肯定不多,这也要大讨论吗?”

  刘银凤:“咱厂就十套,分给谁早定好了。是今儿厂里在传,要是出三分一的钱, 就能把公房买下来。”

  三分一就能买下来?罗雁:“能有这么好的事吗。”

  刘银凤:“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人都堵到厂长办公室门口了。”

  怪不得,可是家里也没有公房,以罗雁对他爸的了解,如果和家里完全没关系,他刚刚应该不会在门口才对。

  她把这个问题说出口,罗新民道:“我跟你妈寻思,要是私房变多,咱家就有机会跟人换套大的。”

  市里公房居多,他们想倒腾也没处下手。

  况且前些年对私房有规定,超过全市人均面积的部分都需要由房管所统一承租再分给各单位,而罗家的房子其实是超标了一点,好在执行得不是非常的严格,因此一家四口一直是这么住着。但现在政策有所变化,夫妻俩自然有别的心思。

  罗雁都没想到这茬,一听也是大喜过望:“我还好说,哥哥的房间真不行。”

  连窗户都没有,冬冷夏热的。

  换房子确实更多是为儿子考虑,他那屋一年四季的不见阳光,长此以往怎么受得了。

  刘银凤盘算着:“老王家面积比咱这还小些都卖出三千多,虽然人家是西厢房,但我看咱家也差不多这个价,再添个两千,说不准有机会换一个独门独院的。”

  两千?罗雁笑:“看来是真不催我哥结婚了。”

  那可是父母的全部积蓄,要留着办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

  刘银凤虽然是说了让儿子自己拿主意,不当他面提起来还是没好气:“不管他,让他打光棍去。”

  她环顾四周:“你看这屋子窄的,多放台冰箱就把过道占了,幸好我们家都是瘦子。”

  罗雁看她妈都规划起新房了,赶紧喊住:“妈妈妈妈,还没影的事。”

  可世事本就是无风不起浪,第二天的报纸头条就刊登了这一消息——职工购买本来租住的公房,只需要支付房款的三分一,剩余部分由政府和单位支付,简称三三制。

  一家四口正在吃早饭,罗新民翻着报纸看到这些字念了出来。

  刘银凤大喜过望,拍桌子:“这下可好,我今儿得好好打听打听都有谁家愿意买。”

  罗雁觉得她更热衷的应该只是“打听”,和房子的关系倒不大,揶揄道:“妈,您哪天不在外头打听。”

  在这件事上,罗鸿跟他妈更有共同语言,就是他昨天没能及时同步到家里人的想法,因此只客观发表意见:“我看人不会多,再怎么是三分一,千把块也要吧。”

  在这条胡同里住着的没几个级别高的,基本都是普通工人,年轻人还没上几年班肯定没存款,年纪大些的夫妻俩加起来就百来块的工资,可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个月能剩十块钱都算会过日子的。

  就这样攒,中间还不能有些什么添丁进口的大事,否则都得在外头举债。

  刘银凤也知道,说:“实在没有,我们换条胡同住也行。”

  等会,自家住的又不是公房,怎么扯上要搬家。

  罗鸿问出口,才得到家里的新动向。

  说要换房,罗鸿是第一个举手支持的。

  可他刚买完冰箱确实没几个钱,猛地想起来:“我出二百。”

  剩下的一家三口齐齐看他,在面上写着“你居然有钱”这几个字。

  罗鸿解释:“有一百是三方给的。”

  诚然儿子去帮一个月的忙刘银凤是有些意见的,但人家又送礼又请吃过饭,按理多少人情也该了解了,再拿钱哪里好意思。

  她道:“这可不能要,赶紧给人家退回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2页  当前第16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9/2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胡同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