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言情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八十年代胡同里_分节阅读_第170节
小说作者:东边月亮圆   小说类别:言情小说   内容大小:699 KB   上传时间:2025-11-04 12:54:58

  罗鸿:“昨晚我就去了,他硬说不是他的。这不胡扯嘛,除了他还有谁会在我包里塞一百块钱。”

  他要关门回家的时候才发现的,马不停蹄就去找发小,被他车轱辘话挡回来。

  人家这是诚意十足非要给,刘银凤评价:“这孩子倒是实在。”

  可不,罗鸿:“所以我就揣兜里了。”

  之后的人情该怎么走,刘银凤知道儿子有数,没有过多干涉,只说:“真要换,你这二百也不顶事。”

  罗雁赶紧举起手:“我有钱我有钱,我比他有钱。”

  罗鸿:“就非得强调后面这句?”

  罗雁理直气壮:“实话都不让人说了。”

  还真别说,刘银凤有时候都觉得女儿比爸妈阔,说:“用得上肯定跟你讲,算爸爸跟你借的高利贷,回头加倍还你。”

  嗯?罗新民奇怪:“怎么一说借高利贷,就是爸爸。”

  刘银凤:“你是一家之主嘛,顶梁柱,可不得是你。”

  一家之主这四个字,说得大家都笑了。

  罗新民:“真是我当家?”

  刘银凤斜他一眼:“你说要吃排骨,我都没先给雁雁炖鸡汤。”

  这还不满意吗?

  真是好大的主,罗新民擦擦嘴:“那看来今天有鸡汤喝了。”

  他要去上班,跨出门槛后扭过头:“我今儿也会在厂里好好问问。”

  对对对,大家一起问,多管齐下。

  刘银凤交代儿子:“你也去。”

  胡同里住的基本都是国棉八厂的职工,为爸爸以后的上班方便,肯定还是住附近是最好的,况且他们一家四口也习惯这一片。

  罗鸿:“那我晚上早点关店,回来吃饭再去串串门。”

  说到这个,刘银凤:“别的我不管,过两天十四了,也歇一晚。”

  前些年说是破四/旧,但老传统的风俗大家还是遵守的,罗鸿:“行,反正肯定也没什么客人。”

  他说完也出门去上班,家里就剩母女俩。

  罗雁跟妈妈咬耳朵:“我有八百块,就告诉您。”

  刘银凤摸摸女儿的小脸:“行,差钱就管你要,写作业去吧。”

  罗雁高高兴兴地回房间,一整天都坐在书桌前。

  她倒是能静下来,全然不知外面已经为今早的新闻闹得沸反盈天。

  快吃晚饭的点,罗鸿先到的家。

  他一进屋就喊:“妈妈妈妈妈妈妈。”

  这孩子,叫得跟催魂似的。

  刘银凤从厨房拎着锅铲探出头:“怎么啦这是?”

  罗鸿:“吵起来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刘银凤马上把锅铲塞给儿子,交代一句:“我还没放盐。”

  解下围裙就匆匆朝外走。

  罗鸿接过这个班,但要放盐的时候有点估摸不准,大声道:“雁雁,你来一下!”

  罗雁写作业写得入迷,听见这句才知道哥哥回来,到厨房一看奇怪道:“怎么是你,妈呢?”

  罗鸿:“看人吵架去了。”

  全然不提是自己回来报信,又说:“你来放盐,反正你不会挨骂。”

  罗雁会做饭,但次数还不如当过知青的哥哥多,手往后躲:“我才不。”

  罗鸿批评她:“你也太没担当了。”

  好像他自己有似的,罗雁给他出主意:“你先不放,妈吃一口就会倒进锅里再炒炒。”

  罗鸿大为赞赏:“我早说你一肚子坏水还没人信。”

  他扒拉扒拉锅里的菜盛出锅,想起来:“我包里有无花果。”

  罗雁:“这就到季节了?”

  罗鸿:“不知道,不是我买的。”

  那是谁买的不言而喻,罗雁:“他今天还去店里了?”

  罗鸿:“说是去卖表路过,您觉得呢?”

  罗雁洗一个无花果咬一口:“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您说呢?”

  罗鸿忍不住想翻白眼:“我就是对他太信任了。”

  他自己是不拘小节,对妹妹的事情还是很小心的,替她隔离许多适龄的男生,要不是先入为主觉得是谁也不会是发小喜欢妹妹,哪里会让他们有那么多见面的机会。

  现在好了,他想起来都要对自己也翻个白眼,后槽牙都快咬碎。

  他这样,罗雁都有点不敢惹他,赶紧在餐桌前端正坐好,看着门的方向等父母回家吃饭。

  -

  作者有话说:晚安!

  我第一遍查的时候三三制是80年,后来发现是82年,所以强调一下:小说会尽量符合现实不太离谱,但有的时候为了情节发展会有一些改动的部分,请勿太过考证,

第124章

  前脚到家的是罗新民, 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先吃,你妈还在做和平鸽。”

  爸爸回家的路就是会经过胡同口,罗鸿刚才也停下来听了两句, 一边给妈妈留菜一边说:“老赵家真有意思,这房还没买,怎么就吵起来了。”

  人性就是如此, 罗新民:“老赵家八个儿子,以前大家都说好福气,子孙满堂, 结果现在八个孙辈得睡大通铺。”

  这还不是全部的第三代,只是一家在父母这儿托管一个, 生怕被哪个兄弟多占去一点便宜。

  罗雁对胡同里很多人家的状况都不太清楚, 只有些模糊的印象,诧异道:“男孩女孩也不分开睡吗?我记得大的那个男孩上初中了。”

  罗新民:“哪有那条件。”

  诚然住房紧张是共识, 但罗雁觉得哪怕像自家一样用木板隔开也成, 说:“想想总是有办法的。”

  如果是罗新民的话,为儿女当然能琢磨出一百零八计,但老赵家哪有这个力气。任谁好不容易把儿子们都拉拔到结婚生孩子,转身又是一窝孙子孙女从早到晚的在家,说句实话, 上吊都没力气。

  别的不说,罗雁一出娘胎就爱哭, 会说话以前天天都是余音绕梁三尺,正赶上罗鸿会跑会跳的年纪,少看一眼就能蹿到屋顶去。光是俩,罗新民到现在想起来都抖一抖。

  他刚要说点什么,看媳妇进门, 改成问:“吵完了?”

  刘银凤:“哪有完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也是,罗鸿把预留到一半的菜又倒回去,看他爸动筷子说:“等会,别动。”

  刘银凤劝架劝半天,端着水杯要喝听见儿子喊这句,以为他是想等自己,说:“就让你爸吃呗。”

  罗鸿:“我没放盐。”

  明明交代过,这都能忘记,刘银凤:“你这什么记性。”

  说完把菜端进厨房回个锅。

  罗鸿嘿嘿一笑,罗雁也没忍住垂着头。

  这是又干坏事了?罗新民的视线在儿女身上移动,倒没说什么,把筷子先放下。

  刘银凤也就是加点盐搅吧搅吧,出来一看谁也没动,说:“愣着干嘛,喝汤啊。”

  大家纷纷动起来,一边听老婆/妈妈转述老赵家的人怎么吵架的。

  刘银凤道:“他们那是倒座,地方又小,说到时候价格会定得低一点。老两口没钱,想让孩子一人出一点。但说句难听的,将来难道八家分这两间房吗?还不够一身骚的。”

  可不出钱的,只怕以后也是要惦记的,可以预见的是非多。

  说到这,罗新民分享今天厂里贴出的告示:“没那么快,房管科到时候会挨家挨户测量面积,定价还挺复杂的,朝向,院子大小都有关系。好些人都问防震棚算不算。”

  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全国人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油毡封顶的简易防震棚里,后来国家解除警戒状态,按理棚子也是该拆掉的。

  但隔年开始就是知青的大规模回城,很多家庭慢慢把临时搭建的防震棚越修越像房子,住上一阵,现在就当是自家的房子了。

  刘银凤:“哪有这个道理,那又不是正儿八经的房子,要这么说,这些私搭私建得多出多少面积?”

  像罗家在自家地盘里做饭的是少数,家家几乎都在院子里另外搭了柴火间和厨房,按这样算的话他们这样原来就是私房简直是吃大亏。

  罗新民:“肯定不行,三分之一得单位出,财政压力得多大?”

  可架不住有人要闹,总抱着一丝希望。

  要刘银凤说:“我看这个政策已经很好。”

  罗新民也觉得合适:“我这房买早了。”

  他当时一笔伤残抚恤金捏在手上,光是惦记的老战友就不少,东东西西都要借,他寻思再这样下去不行,索性全花光,反而没赶上后来的住宿分配。

  刘银凤:“起码咱一家四口宽宽敞敞住了二十几年。”

  又琢磨:“不过咱这回还是努努力,看看能不能换一个独门独院的。”

  这不容易吧,罗鸿道:“二条胡同有个小园子,都卖了小一万。”

  刘银凤倒吸口气:“不是说万元户也没几个,怎么人人都有钱。”

  罗鸿:“谁挣钱会在外面大摇大摆的?”

  那溜门撬锁的能全盯上。

  刘银凤心想也是这个道理,总结道:“反正慢慢找,不着急。”

  一家四口边吃饭,话题还是绕不过这件事,吃完饭分头去打听消息,除了罗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72页  当前第1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0/2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八十年代胡同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