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月荷拉着林忆苦往外跑,还顺手抓了把奶糖,“快走快走。”
谷满年抱着孩子追出来,“月荷,妹夫,你们有空常来家里玩嗷!”
关月荷当没听到。
口袋里的糖给林忆苦分一半,俩人又乘着朦胧月光哒哒地往家赶。
夜里。
“我姐、何霜霜都要参加高考,谢冬雪要调去日报社当编辑……哦,还有丁学文和陈立中。”关月荷躺炕上翘二郎腿,叹气,“我也想干点什么。”
干点什么好呢?
今天也没落下学习,两门外语已经在学习中了。想取代龙科长成为计划科的关科长而不是关副科长,也还要再攒攒资历……
林忆苦侧头过来等着她的下文,关月荷想半天想不出来。
一个翻身过来,直接压在了林忆苦身上,想用计生用品的意图十分明显。
—
九月初,何霜霜从人事科调到了妇联,这是平调而不是升职,所以没多少人在意她的调动。
但何霜霜调到妇联后,做的第一个调解工作就是自己家。
莫知南家里觉得何霜霜这个调动不好,既然都知道一时半会儿升不了职,妇联又事儿多,不如留在人事科,还能多点时间照顾家里。
谢冬雪悄悄和关月荷道:“其实是莫知南家里想让她再生一个。”
虽然何霜霜第一胎生的是儿子,但这年头,独生子还是挺稀有的,不说生很多个,生两个是大多数人觉得合理的。
尤其是莫知南现在是厂干部,现在各个厂矿单位都开始提倡只要两个孩子,干部要带头响应号召。
莫知南家里条件不错,家里亲戚还有在政府工作的,消息渠道多,他们还猜测,怕是以后还会提倡只要一个孩子。
所以,莫知南家里才会催着何霜霜和莫知南赶紧再要一个孩子。
谢冬雪又道:“年初的时候,何霜霜都动摇了,准备再要一个。但现在这时候……她肯定不会这时候要孩子。她婆婆,还有其他亲戚,就是因为这事,才想让她留在人事科。呃,我估计,她婆家那边还不知道她在准备复习……”
最后闹得连厂领导都被惊动了,郑厂长亲自上门去做调解,莫知南那边的亲戚才老实下来。起码没敢再去厂里要求把何霜霜给调回人事科去。
何霜霜没和她们说,但大家都在一个厂里,其他人聊家属院里的八卦,也会提到何霜霜。
“我家就住他们小两口的楼上,大晚上的,吵得吓到孩子了。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吵的,我看人事科和妇联,在哪儿不都一样?”
还有人幸灾乐祸道:“看吧,都说这俩感情多好多好,我看也就那样,装出来给外人看的,实际上什么情况,谁知道啊。”
关月荷皱眉,“别人感情不好关你什么事了?你是看上哪个了想搞破坏?”
“我是个男的!”说闲话的男同志气得转头想骂回去,结果一转头看到了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正凶神恶煞地瞪着他的关月荷,气不消不行。
“男的怎么了,又不是没有男的看上男的。”关月荷一副“你怎么这么没见识”的表情。
其他人倒吸一口凉气,都想不起来要八卦何霜霜家的事了,纷纷拉着关月荷打听:“小关科长,是哪个男的看上哪个男的了?给我们说说呗,我们保管不说出去。”
关月荷:“……”
九月底,谢冬雪完成了工作交接,正式从卓越服装厂离职,待国庆后将正式到日报社报道。
这消息一传出来,不少人都在讨论,大家都说,谢冬雪是昏了头了,留在厂里还有分房,去了日报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分到房。
但大家最关心的,是收回来的这套房子,分给谁?
房管科又挤满了人,有符合条件的,不想等厂里刚开工的新宿舍,都争着要分这套房。
随后,大家又开始猜:谁会接上谢冬雪的位置,被提拔当宣传科的副科长。
有人可惜起调去了妇联的何霜霜,还道:“她要是没调动,说不准就是她顶上了。”
“不好说,她家三个厂干部,这还得了?”
甭管别人怎么说,何霜霜还是照常上班,空余的时间拿来复习。
在关月荷又一次去她姐家里时,居然还看到了何霜霜和她姐一块儿复习!
而何霜霜的儿子正在抱着谷雨哄,谷满年也有空去忙别的家务活。
挺好的,当妈的来找关月华辅导不会的,当儿子的就得出力帮关月华带闺女。
—
京市是首都,国家要是有大动作,住在京市的是最快察觉的。
最近,胡同里好些老头老太太神神秘秘地讨论:我猜国家可能要恢复高考了。
有人最先提出来时,大家只觉得是瞎猜测。
九月底,有人不小心发现一个大秘密——汽车厂书记家里请了谢振华去给书记家的小儿子补课,主要补的高中数理化三门。
大家就觉得,这恢复高考的消息有七分靠谱。于是老头老太太们纷纷辗转各个废品站,给家里孩子找高中课本。
国庆当天,林忆苦不用去部队,也跟着一起回老家。
关月荷和林忆苦的自行车后座都载了高中课本,一份是罗大嫂给周宝玉准备的。一份是江桂英给关爱国准备的。
江桂英很清楚自己儿子的底细,但大家都给家里孩子找课本,她不找总觉得不得劲。
“我看,大家水平都一样差,万一就让他走运考上了呢?”
关月荷没参加过高考,也不知道高考恢复后录取难度大不大。但甭管难易,她都很肯定,关爱国他就不是读书那块料。
这不,周宝玉拿到书,双眼放光。他拿到书,头晕眼花。
丰收大队的知青点几乎人手一份高中课本,但各家给送书来时都交代过了,不能乱说,只让他们抽时间准备。
这帮人,也就激动了两天。两天过后,忙完农活回来,往床上一躺,压根想不起来复习的事情。
“宝玉,你歇会儿吧。”
“是啊,家里人你还不知道啊,听风就是雨。就算真的会恢复高考,谁知道等到猴年马月?我看,等确切的消息下来了,再复习也不迟。”
周宝玉眨了眨眼,缓解疲惫。“没事,我再看看。”
上次没考进技校,她妈哭了好几晚上,俩妹妹也跟着哭。
虽然现在能当赤脚医生也很好,但她还想再努力一把试试看。
万一呢?
正在东北四道沟知青点的丁学文和陈立中也在点着煤油灯学习,夜里静悄悄的,其他知青都睡得打呼噜了,但他们内心依然有个声音让他们继续坚持:万一呢?
十月下旬一个平平无奇的上午,日报上刊发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
同时,卓越服装厂、五星汽车厂、丰收生产队、四道沟生产队的广播正在播报这条消息。
银杏胡同口,一群大爷大妈们围着收音机坐,听了老半天,最后才问:“这广播是说高考恢复了?”
“是!高考恢复了!”
“哎哟!十二月高考,这都十月底了!不成,我赶紧给我孙子发电报去,让他赶紧复习起来。”往外跑了一段,又着急地拍了下大腿,跑回来问:“你们还有多的高中课本不?”
这个问题也在全国各地响起,许多人激动过后,才反应过来:没有课本了啊。
第85章 抢书
正式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的当天, 卓越服装厂炸开了锅。
厂里可不少工人,现在得知自己符合参加高考的条件,心里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隔天, 计划科办公室里。
龙科长拿着最新的招生文件研究,“凡是工人、农民、知青、复员军人或者应届毕业生,要求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就这个条件,就能刷掉很多报名的人了。不过, ”
龙科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道:“比起之前公开的招生方案,条件放宽了不少。你们看, 这里写了,放宽年龄、婚姻、学历限制, 报名人数过多的省份, 初中毕业学生也可报名,要注意招收66、67届高中生,放宽年纪到30岁,婚否不限。注意招收工农兵大学生进入大学……哎, 小关科长, 你这个条件完全符合啊!”
小关科长此时只觉得松了一口气, 高考招生文件一改再改,现在终于给确定了下来,学历、年龄、婚姻限制放宽, 按照文件上的要求, 她姐他们完全符合报考条件。
在八月召开的第一次科学与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没多久, 就曾公开过一版招生方案。
但不少期待高考的学生向中央写信要求放宽各种限制,当时,她姐他们一边发愁一边复习, 等到现在,才有了修改后的招生文件。
关月荷摆了摆手拒绝,“我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昨天,她大学的老师给她发了电报让她回电话。
电话里,老师提到了研究生招生工作,目前恢复高考招生工作是重点,研究生招生工作还没有确定下来,让她可以再等等消息。
关月荷决定等下个星期天回学校找老师再了解研究生学习这事。
龙科长见她没想法,也没在意,还乐呵道:“那太好了,我还怕你也要去报名准备考试,科室里没人干活可不成啊。”
之前公开的招生方案,报名需要经过单位审核,而现在确定下来的招生文件上写了:自愿报名,且报名资格不由单位审核。
也就是说,如果报名的人不说,谁也不知道厂里具体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多少。
而且,最新的招生文件一出,大家发现,虽然文件上写的是要求“高中或者同等文化水平”,实际上,初中毕业,甚至小学毕业的也能报上名。
一时间,想要去高考考场试一把的人又增加了不少。
高考全面放开,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好事。但对正在赶生产的厂子来说,就有些犯愁了。
肉眼可见的,这两天里,工人们的心思都跑偏了,车间主任好几次逮到有人偷懒复习。但现在厂里生产任务又重,车间主任急得团团转。
很快,厂领导们开会后决定:
一、全力支持厂里报名高考的工人,并和五星汽车厂合作,厂里报名高考的工人在晚上可去五星汽车厂子弟高中参加高考复习班。
二、批准车间工人找人顶替上工,厂人事科对外招临时工……
时隔十年,这场国家、单位全力托举的高考招生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关月荷作为这场高考招生工作的局外人,也能感受到国家、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
而在这场热闹之下,有些人才忙着到处找高中课本时,《数理化丛书》已经在外面卖疯了。
要么去书店排长队买,要么去黑市翻几倍加价买。但想去黑市买,还得找得到门路。
反正大部分人是找不到门路的,只能老老实实地去书店门前排队。卖断货了也不敢走开,继续等书店上货。
关月荷下班,正好见到宝宁拎着一小捆青菜飞奔回家,跑过关月荷时还不忘打个招呼:“月荷姐好!”
白大妈听到宝宁的声音,忙从屋里出来,手还湿着呢,招呼她道:“宝宁,你妈今天要上夜班,你拿饭盒过来,吃了赶紧去替你姐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