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月荷也是这么想的,但银杏胡同就是没这个条件。
在家吃过早饭,关月荷没骑车,一路走过去,刚路过卓越服装厂门口,迎面就遇上了谷满年和谷雨。
“你姐学业忙,今天没空回来。”谷满年特意多解释了一句。
关月荷没放心上,家里开店也不算啥天大的事儿,回不回来都一样,犯不着来回折腾一趟,又累又耽误学习。
谷雨要冲过来时,被谷满年扯住了后衣领,“好好走路!”
昨晚吃饭时,见关月荷和林忆苦都说要戒酒,谷满年这个过来人就猜到他俩准备要孩子了。昨晚才和谷雨说不能大力往小姨身上扑,她答应得好好的,一晚上过去,又给忘了个干净。
“嗷!”谷雨想挣开,又被关月荷顺势捏住了胖脸颊。
小胖妞冲劲不小,换个力气小的,被她这么冲过来,肯定要往后倒几步。
—
胡大妈说得还是保守了。
排队的人确实是排到了外面大街道上,都靠着右边的墙,空出大半的道给别人走路。
但等她走到门面那儿,发现还有另外一条队伍,排到了这条小街道的尽头。
小饭馆的生意过分火热,显得旁边的菜店和理发店十分冷清。
关爱国在理发店门口亲自打广告,“开业第一天,烫发只要四块钱!国营大厂烫发师傅,技术杠杠的好!”
国营理发店烫发起码要五块钱,大厂的理发店还要有烫发票才行。
大家普遍认为大厂的理发店烫发设备和烫发技术更好,更愿意去那些理发店烫发。
关爱国一说是国营大厂的烫发师傅,不少人都有了想法。但一细问,这个烫发师傅就是眼前揽客的小伙子?大家又退缩了。
“嘿!你们随便去银杏胡同打听打听,我们五星汽车厂理发店的第一个烫发师傅就是我!只有今天是我关师傅亲自烫发啊,其他时间您来了也找不着我!”
依然没人上前。
关月荷没眼看,他穿成那样儿,人家看他估计觉得这是个不正经的。
趁关爱国没发现她,大步往左边的菜店里去。
菜店这儿也不是没人捧场,而是今天来捧场的邻居多,赶个新鲜,早早地就把蔬菜和鸡蛋全给买了。再一个,江桂英担心菜卖不完浪费,让关卫国少送一些。
这会儿的江桂英正看着方大妈记账,嘴角乐得合不拢,怕外头的人听到,压着声音叮嘱关卫国:“以后再多送点,不愁卖不完。”
关卫国高兴得直点头。
江桂英和方大妈这儿售卖的农副产品,还有明大爷那边的部分食材,是关卫国带着两个小舅子在其他生产队收购送来的。
“咋还得跑其他生产队收购?丰收生产队不能收?”
“大队里能收的少。”关卫国解释道:“五月初,大队成立了丰收农副产品合作社,以集体名义和卓越服装厂、长湖街道国营饭店签订供货合同。大队里目前只能保障这两个地方的供货,剩下的,还要完成国家收购任务,自家也要留着吃,拿不出多的来卖。”
但现在看到了合作社拉到的单子,大队里的村民也有了想法,大家都琢磨起多种菜卖城里来,明年这个时候,大队能供应的菜就多了。
谷满年对这个合作社感兴趣,“收回去的钱怎么算?”
“合作社就相当于是个收购站,村民把东西卖到合作社比收购站划算,差价算合作社的。合作社剩下的钱,用来给大队建大队部、修路……”
谷满年给关卫国出主意的时候,是想着这个合作社成立起来,关卫国能有份工作,每个月能领工资。
没想到,合作社是办成了,还签了两个单位,但关卫国的“工作”没了?!
关卫国挠挠头,笑道:“现在也不错,我拿了合作社的工资,哪还能自己收购了卖?”
说着,还神秘地挡了下嘴巴小声道:“自己干,比拿份死工资多多了。”
每天来回跑是辛苦了点,但是挣得多。
工商局管得严格的是工业品的售卖,农村的农副产品,只要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剩下的可以送到城里的城乡农贸市场或者供销社、有相关售卖范围证件的个体户进行交易,只要不乱哄抬物价,就没事。
所以,江桂英一说要开个店卖农副食品,他就拉上了两个小舅子,让他们一块儿帮忙收菜收鸡蛋,再送到江桂英这儿来。
有多的也没事,他们还能带去家属院偷偷卖。
城乡农贸市场就算了,进去摆摊,又要大队开证明又要找工商部门**,个人名义还难抢得到摊位。
既然二哥说这样挣得多,谷满年也就不多说了。
关月荷看着乐呵得脸红扑扑的二哥,心道:这以后说不定又是一个大户。
“咋?要和我说啥?”关卫国一回头,就见小妹瞪着他,似乎有要紧事要说。
“你以后挣大钱了,请我去明大爷家的饭馆吃饭。”关月荷不客气地直接定下了让二哥请客。
关卫国满口应下,“行啊,挑贵的点,你想吃啥咱点啥。”
小舅子李胜早就被前面的饭馆的香味馋住了,“姐夫,你也请我。”
关卫国没好气地拍了下他后脑勺,“你也挣钱,你咋不说请我?”
吆喝不来客人的关爱国往这边来,刚好听到他们的对话,“吃饭的事儿以后再说,你过来。”
直接勾住了李胜的脖子要拉他过去隔壁,说请他免费烫头发。
“爱国哥,我差点没认出你,你这身真,呃,真新鲜……”在他们生产队里,肯定要被大家蛐蛐是二流子的。
李胜常往丰收生产队跑,关爱国下乡那几年,和他经常一块儿去河里摸鱼抓虾。
李胜完全没法把此时的关爱国和下乡当知青时的关爱国联系到一块儿。
“不成不成,我不烫。回去了要被我爹打断腿,你去找我堂哥,他最近要相亲,给他烫一个。”
怕被拉去烫头发不敢吭声的李明:“……”
关月荷这时才想起来问:“理发店平时谁烫发啊?我爹?”
关爱国是厂里的工人,最多就今天或者休息天过来帮帮忙,以后店里还是得靠老爹来。
说起这个,江桂英就想笑。
“你爹去厂理发店跟着爱国学的,爱国让他拜师。被你爹揍了一顿。”
关月荷:“……是该揍。”
方大妈记好了账,眼看着屋里也没啥要忙的了,就赶他们回家凉快去。
门面本来就小,都往这儿挤,闷得慌。就这一小会儿的功夫,关月荷的额头直冒汗。
“今年天气热得慌。”关月荷也没打算多待,准备去供销社买点东西就回家了。
“有吗?我没觉着热啊。”江桂英摸了摸自己的额头,很是肯定地道:“你和忆苦就是两个火炉子,也就你觉得热了。”
冬天还好,能暖被窝,夏天就遭罪了。
谷满年也打算回家去,结果一转头,发现谷雨跑去了隔壁看烫发。只能也跟着过去。
—
防疫站附近开了个私人小饭馆,大厨是原来汽车厂的大师傅。
这个消息在五星汽车厂工人及工人家属们的扩散下,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市。
关月荷这天中午在单位吃饭时,就听到坐在周围的同事商量着哪天休息去下馆子。
坐她对面的李雪莲也说这星期天要带爱人孩子去试试。
“哦对,月荷你家里人也是汽车厂的,你去吃过这个大厨的饭菜吗?味道怎么样?”
“呕,yue!”关月荷的反应很是强烈。
李雪莲懵了,“不好吃啊?”
第147章 吓一跳(修改)
关月荷皱眉沉思了一会儿, 捧起铝饭盒闻了闻,眉头皱得更紧了。
“今天的鱼闻着有点腥。”这闻两下的功夫,她又想呕了, 赶紧把饭盒挪开了些。
“有吗?平时也都这样啊。”李雪莲跟着闻了下,还挑了块鱼肉吃, 没咂摸出腥味来。
李雪莲旁边的朱华彩也摇头,说没尝出腥味来。
自己没错,同事也没错,关月荷瞬间就低头看了眼依然平坦的肚子。
这些日子的细微反常都有了合理解释,比如饭量比平时稍微大了一点点,比如她老觉得热但同为小火炉的林忆苦却没喊热, 比如她刚刚就觉得鱼肉有股腥味闻着想吐……
自小在胡同里长大, 她没少见邻居们怀孕时种种反应。虽然还没吃过猪肉, 但见过猪跑啊!
还有最关键的, 她这个月的例假没有准时来!
现在的月经票不像十年前那么难搞到手了。她读完工农兵大学回到卓越服装厂上班,每个月都能领到一份月经票, 没再需要找人帮忙换。
最近事儿多,一向准时的例假迟了一星期她都没发现。
这些细微反常都指向了一个答案——应该是她和林忆苦这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
关月荷忍不住笑了声,今天回家她要吓林忆苦一跳!
李雪莲他们不太懂,这有啥好笑的?
趁还没开始动筷, 关月荷把自己饭盒里的鱼肉分给了李雪莲和朱华彩。
顺便帮明大爷做宣传:“那家小饭馆是我爹老朋友开的, 明大爷厨艺那没得说,五星汽车厂招待贵客, 都是找明大爷掌勺。菜馆里的菜也不贵, 就是人太多了,光汽车厂的工人,就够排到外头的大街上了, 你们要去啊,一定要早点出门。”
“听你说的,我今晚就想去吃了。”
“今晚不成,今晚要开会。”关月荷提醒她。
国内要从德国引进一条罐装生产线,设备进出口归李雪莲所在的办公室负责,关月荷懂德语,是被抽调过去帮忙做合同谈判的。
李雪莲摊手,“那就只能再多等两天,星期天再去了。”
“对了,我们司长开会时说了,号召大家像关月荷同志学习,自学一门语言,以后工作能用得上。”李雪莲在纠结,“你说我学英语好,还是学日语好?我们办公室新来的小于说,日语好学,和咱们的汉语似的,也有拼音。”
“真的?”关月荷来了兴趣,“你帮我问问小于同志,有没有推荐的书籍,我也学学看。”
李雪莲震惊,“你也要学?”
“先学看看,太难就算了。”
关月荷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她现在工作上手了,德语学习也不像前几年还在入门边缘,工作后,晚上的学习时间腾了一半给工作,吃透各种政策文件和外贸知识。工作一年下来,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时进行,她早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