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王家老大今年也十八了,可一直未曾娶亲,谁晓得是不是偏好这口,王家跟吕家婚事还没黄那阵子,我便瞧吕家丫头看潇小子眼神儿不对,如今这么一想,可不就跟瞧自个儿情郎一样一样的!”
“邹家的,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胡说,就吕家丫头那模样,人王潇能瞧得上眼才怪,怎么着也得是阮家哥儿这样的才能配得上。”
“我家丫头咋了,我家丫头是吃你家大米还是喝你家面汤了,叫你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东西这般糟蹋?”
人群后传来一声尖锐的叫骂声,刘家与阮家不识得那妇人,王家村却有不少认识的。
“吕家咋来了?!”
“潇小子也跟着呢,莫不是潇小子把人带来村子的?”
-----------------------
作者有话说:啊啊啊来啦来啦[比心]
第78章 大混战
王家母子瞧见王潇竟把吕家带了来, 心底恨得不行,王远更是面目狰狞,暴露出本性。
“王潇!你故意跟我作对是不是?我承认吕芳一事是我有错在先, 可你跟阮锦宁之间不清不楚,想让我当这个绿头王八, 一辈子骑在我头上,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王远愤怒的模样不似作假, 村民被他一腔怒火感染,不少倒戈阵营, 帮着王家说起话来。
“打夫郎是不对,可潇小子这事儿干的,跟骑在他弟头上拉屎有啥区别。”
“谁说不是, 十里八乡哪家汉子没动手打过媳妇儿夫郎,好生认个错日子不照样过,再说远小子这么生气,还不是因为那阮家小哥儿不检点,竟跟大伯哥勾搭上了。”
“要我说这门亲事就算了, 还没成亲就急着找汉子, 日后真要进了王家门,远小子在镇上做工经常不着家, 阮家小哥儿又出落的这般标致,保不齐便起了心思, 跟哪户汉子有了尾首。”
一群人话说得难听至极,吴二妞听进耳朵里恨不得将几个妇人嘴巴撕烂。
“人家哥儿有啥心思婶子你是咋晓得的, 难不成你家男人出门做工时,你就是这么干的?哎哟,那可得叫你家男人好好验验, 家里娃娃到底是哪个野男人的,别平白做了绿头王八都不晓得,还卖力气帮着养小野种哩!”
吕苗氏是个嘴巴厉害的,当即就骂了回去,想当初她家丫头被王家欺负,她可是凭借一人之力舌战群妇,将王家连带着和稀泥的村民,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王家实在顶不住,这才同意将婚书毁了。
这会儿瞧见王家小子又出来祸害别家小哥儿,热心肠的吕苗氏二话不说,做饭腰裙都未来得及摘,坐上牛车便匆匆赶了来,跟着一块来的还有吕家大房媳妇儿,彭氏。
“你、你……泼妇!”妇人骂不过,面红耳赤骂了句泼妇。
吕彭氏接话,“咋的,说不过就骂俺妹子是泼妇,那你是啥,荡.妇?一张嘴就晓得胡咧咧,我看合该撕烂了去,省得张嘴就晓得喷粪,臭的嘞,还没进村就闻见哩!”
吕彭氏捏着鼻子,将姿态做得足足的,一群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的,笑得前仰后合。
妇人丢了面子,不敢再轻易吭声,只敢用一双淬毒的眼睛死死盯着吕彭氏。
本是阮、王两家之事,如今吕家又掺和进来,王郑氏自觉局面对自家不利,便想着先将吕家人劝走,然后再同阮家掰扯。
“吕家妹子,咱两家的恩怨不是早就算清楚了,今儿这事儿跟你们吕家没关系,还是不要掺和得好。”
“咋就跟俺们吕家没关系。”吕彭氏往阮家人中间那么一站,双手叉着腰道,“俺家跟刘东家宋东家有生意来往,两位东家表亲的事,就是俺吕家的事儿,俺们自然是要来帮忙撑腰的!”
“这算哪门子关系,早便听说吕家大儿媳是个混不吝的,今日一见还真是。”
“那吕苗氏也不是个好惹的,当初王郑氏被骂的门儿都不敢出哩!”
大伙议论纷纷,几家掰扯了大半炷香,也没个结果,阮家要求退亲,且还要赔偿宁哥儿医药费,除此之外,还得将王远打一顿才能解气。
而王郑氏则一口咬定阮锦宁与王潇之间不清不楚,这婚事她儿是受害者,阮家该赔偿他们王家一个完璧之身的儿夫郎才是。
“婶子怎就那么笃定宁哥儿与王潇有染?”宋听竹任事态闹大,方才开口质问,“那日在镇上,我偶然间遇见王远,同一个女子姿势亲密地进了首饰铺子,依我看与人有染的不是宁哥儿,而是你儿王远,他怕事情败露便倒打一耙,将事情推到宁哥儿身上,我说得可对?”
大伙闻言,震惊不已。
“真的假的,王家小子这不是害人呢吗!”
“你们可能不晓得,王家小子再早前还去过镇上赌坊哩!”
“啥?远小子还有赌钱的毛病?”
“胡咧咧啥,我儿啥时候好赌了,你少满嘴喷粪污蔑人!”王郑氏骂道。
那妇人被骂后,拉下脸道:“我可没污蔑你儿子,我跟唐家的亲眼瞧见的,大伙要不信可以问问镇上卖菜的妇人婆子,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晓得你儿子好赌的可不止我们二人。”
村民听见顿时又炸开锅。
村里知晓王远过去好赌的没几个,往日看在王潇面子上对王家母子客客气气,也没人在背后乱嚼舌根,如今王潇要与王郑氏划清关系,哪个还会再惯着她。
“各位婶子大娘你们别被他骗了!我承认我以前好赌,但那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爹死后我就再没去过赌坊。”王远这会子又扮起真诚来,“你说你瞧见过我跟别的女子私会,可有凭证?你一个外镇人,怕是连首饰铺子在哪儿都不晓得!”
宋听竹瞥他一眼,“怎么,只许你口空白牙坏宁哥儿名声,事情落到自个儿身上,就开始索要凭证了?”
“我、我亲眼所见!”
“瞧了,我也是亲眼所见。”
阮二牛没耐心再耗下去,粗着嗓门道:“磨磨唧唧的,别废话了,赶紧把庚帖交出来!”
“王家的拿吧,事情闹到这个地步,难不成还想着两家能继续做亲家不成。”
“都让让,村长来了!”人群中有人喊。
王兴茂今儿到镇上办事儿,事情还没办完就听村民说打下河村来了一帮子人,还当是来闹事的紧赶慢赶回了村子,听晓得事情始末的村民说了,这才知晓是王大柱家私事。
阮家一行人担心这村长也是个拎不清的,个个梗着脖子如同斗鸡,只等着接招,却不想王兴茂是个公正的,当即便叫王家还了庚帖,还赔了一两银子医药钱。
王兴茂道:“阮家的,这庚帖也撕毁了银子也赔了,事情就算了了可行?”
吴二妞心头怒气消退了些,但仍旧不满意,她家哥儿平白挨了顿打,王家只用赔几个铜子便将他们一帮子人打发了,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儿。
“不成,王家小子扇了我家宁哥儿两巴掌,这两巴掌我得还回去才算完!”
王郑氏如同护犊子的母鸡,当即便扯着脖子喊:“你们阮家少欺人太甚,当我王家没人是咋?”
此时在地里干活的汉子们也都纷纷回了村子,有跟王家沾亲带故的,拎着农具便朝着王家这头来了。
“阮家的,你们一帮子人欺负他们孤儿寡母算啥本事,再继续纠缠休怪俺们不客气!”
“来啊,谁怕谁!”
“大伙给我打!”
-----------------------
作者有话说:啊啊啊明天多更哈[爆哭]
第79章 婚事告吹
王家院子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王家村人多,阮家这头人虽少,却能一个顶俩, 几个人扛一群,也没落了下风。
阮二牛则趁混乱之际, 绕到王家母子身后, 揪起王远啪啪就是两耳光。
“阮家的, 你不讲武德!”
这分明是挑衅,一群汉子当即便撸起袖子奔着阮二牛去了。
王兴茂夹在中间险些被波及, 黑着脸怒斥:“都给我住手,当我这个村长不存在是咋?!”
说罢又叫跟前几个汉子前去拉架,众人见村长发火, 这才不情不愿停了手。
“村长,他们阮家耍阴招!竟趁着俺们干仗悄摸打远小子!”
“是啊村长,当着您面打咱村子的人,这不是打您脸呢吗!”
阮二牛抱着手臂道:“那王远打我家哥儿,我只是还回去罢了, 你们要不乐意, 我们也可以赔医药钱。”
“谁稀罕你那几个臭钱,敢欺负俺们王家村的人, 这事儿没完!”
吕彭氏忍不住开腔,“你们王家村的好生不讲理, 王远打了人家哥儿,人家气不过打两下出出气咋了, 他个汉子皮糙肉厚的,扇几巴掌死不了,还是说你们村就兴汉子打哥儿打姑娘?”
吕苗氏立即接话, “哎哟,那我们妯娌回头可得替你们村好好宣传宣传,旁人家仔细养了十来年的丫头哥儿,嫁到你们王家村成了人肉沙包,任人拳打脚踢不准还手,娘家来讨说法,满村的汉子喊打喊杀,威风的哩。”
各家没成婚的汉子不少,一听这话顿时着急撇清关系。
“没有的事儿,俺们家可不兴打媳妇儿。”
“就是,我家也没出过打老婆夫郎的,你们跟王郑氏之间的事儿牵扯旁人干啥,我们只是来瞧个热闹罢了。”
“是啊是啊,这事儿跟大伙没关系。”
“丢人现眼的玩意儿,还不赶紧回来!远小子做错事就得承担,一个汉子敢做不敢当算啥汉子,干脆做哥儿得了。”
“杨大山你也给老娘回家,等两年咱家娃也该说亲事了,要影响到咱娃说媳妇儿,我和你没完!”
一群妇人夫郎怕牵扯到孩子,忙将自家汉子叫了回去。
王郑氏见没了帮衬的人,气焰一时消减不少。
阮二牛扇王远那俩耳光用足了劲儿,小半刻钟过去,王远人依旧是蒙的。
“哎哟喂,这是不叫咱孤儿寡母活了啊。”王郑氏抱着儿子,坐地上拍着大腿扯起嗓子哭喊,“当家的你睁眼瞧瞧,你们王家村就是这么对待我们母子的,早知如此当初我就该跟你一块去了,也好过今日被一群人逼得没了活路。”
吕彭氏冲天翻了个白眼,“哪个逼你?恶因种恶果,谁叫你不好好管教儿子,这会儿出了事儿不想想自个儿错处,反倒怪上个早早便离世了的,还真是刀刺屁股,叫俺们开了眼了。”
王郑氏说不过,险些气个好歹。
毁了庚帖赔了银钱也替自家哥儿出了气,吴二妞便不打算再做纠缠,几家坐上牛车浩浩荡荡离了村子。
回去路上,吴二妞朝吕家道了谢。
宋听竹则有些困惑,他不记得家里同大青村有过生意往来,便问夫君可曾去大青村收过粮食。
刘虎驾着牛车道:“没去过。”
宋听竹这才晓得只是个托词,不过吕彭氏倒是个会钻营的,她早便听说莲溪镇云溪村有户姓刘的,前些日子四处收粮,只是那会儿家里没种多少蜀黍,今年夏时种了可这刘家好些日子没来收粮,心里正打鼓想着过两日到莲溪镇打听打听,谁知今日王潇便上了门。
吕彭氏笑呵呵,“这也是缘分,要不两位东家考虑考虑将俺们家蜀黍一块收了?”
“婶子放心,您家蜀黍有多少我们收多少,不止今年,只要刘记酒坊还开着,这话便一直作数。”宋听竹勾唇道。
妯娌二人闻言,眼珠子直发亮。
“那感情好,俺们可就在家等着两位东家上门收粮了哈。”
“对了,有个事儿差点忘了。”吴二妞从包袱里摸出玉镯,“潇小子这是你们王家的传家宝,麻烦你帮婶子还给你养母。”
“好。”王潇接过玉镯,指腹摸着内部刻着的“梅”字良久,方才贴身收好。
申时过半,宋听竹夫夫终于赶着牛车进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