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有些急,便又与他敬酒,想着几杯酒下肚没那么清醒了,他或许会好说话些。
但别说是谢逍,他带来的几个将领也都只喝清水,言说还有公务在身不便饮酒。
那指挥同知朝人递了个眼色,很快这里的堂倌送来人,皆是颜色好的姑娘郎君,进来伺候谢逍他们这些人。
这酒楼原还是间花楼。
过来谢逍身侧伺候的,是个看着只有十四五粉面桃腮的少年郎,怯生生地唤他:“爷,奴给您斟酒。”
谢逍一眼未看人,叫了一声那指挥同知:“赵同知,刚我们上来时酒楼对面卖糖葫芦的小贩你看见了吗?”
指挥同知莫名其妙,不知谢逍忽然提起一名小贩做什么,他压根没注意这些。
谢逍漫不经意地道:“这边现在遍地是朝廷派来的锦衣卫,那小贩虽看着是个卖糖葫芦的,但身姿挺拔像个练家子,眼神也锐利,没准就是锦衣卫的眼线。”
指挥同知闻言一愣,起身快步走去窗边朝外看了眼,楼下大街上人来人往,似乎确实多了不少生面孔,他越看越觉得谁都像是京里来的锦衣卫。
回去重新坐下后,这位指挥同知大人有些讪:“侯爷好眼力,我都没察觉。”
谢逍淡道:“习惯了,我跟你来吃顿饭喝顿酒没什么,若是还点了人伺候,只怕没两日消息就会传进陛下耳朵里,我那夫人是陛下赐婚给我的,又在御前当差,陛下知道了,他也就知道了,我回去不太好交代,还请见谅。”
众人哽住。
您怎还惧内啊?
谢逍并不在意他们怎么想,不过是借机告诉他们皇帝的眼线到处都是,让他们还没活腻就悠着点。
“多谢招待,”谢逍搁了筷子,“不早了,本侯先回去了。”
这几个人,无一人适合他举荐给陛下。
他虽不理解皇帝为何愿意信任他将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他,但既然接了差事,他尽心替陛下办就是了。
他要走,自然无人敢拦。
谢逍带着自己部下出了雅间下楼,楼下大堂里的戏台子上咿咿呀呀正在唱戏。
一句“见此情好似入梦境,真龙天子到房中”的唱词入耳,鬼使神差一般,谢逍顿住脚步,望向那戏台子。
这里也在演那《游龙戏凤》的故事,谢逍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不夜坊的戏楼里碰到晏惟初,当时晏惟初点了送给他的戏便是这一出。
那时他没仔细听,今日才真正意识到这出戏说的故事——皇帝微服出巡,乔做军官,调戏自己看中的女子,欲纳其为妃,乃将真实身份告知。
……当日晏惟初为何会心血来潮点这样一出戏给他?
台上的戏唱罢,谢逍回神,敛回心思迈步走下楼梯。
他们没有留宿城中,直接出城,回去城外的军营。
路上谢逍随口问起自己一个部下:“陛下的天子剑,是何模样的?你们有否见过?”
其实有些事情他想知道,不如问那位安定伯,但边慎前几日已与他分兵去了豫州,人不在这边。
部下道:“天子剑是自太祖朝起传下的至宝,一般不轻易示人,除非陛下亲征才会随身佩戴,这样的机会难得,我等哪有这个眼福。”
谢逍自知问不出个所以然也只能作罢,陛下赐他的那柄剑他后来收了起来,没再在人前展示过,即便只是普通的天子佩剑,他也只能供着。
回营之后不多时有人将刚收到的陛下批阅过的题本送来,附带晏惟初给他回的家书。
谢逍坐下,先拆了家书,晏惟初洋洋洒洒写了三四页,说的皆是琐碎小事,开心分享又或嘀咕抱怨,字里行间皆是鲜活气息,他看着也放下心。
之后才打开那份题本,皇帝的批红指示也写满了,还告诉他之后会起复他族叔谢启隆,谢启隆之前因太后递送密信之事在御前辞了官,皇帝并未忘记他,打算将人派来这边接任沈延的都指挥使位置。
谢逍沉默片刻,将题本和家书摆到一块,对比去看。
截然不同的语气和字体,一是皇帝所书批红,一是他小夫君回的家书,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片刻,他收起家书,摇了摇头,太荒诞了。
自己竟会生出这样荒谬无稽的想法,怎可能?
第57章 朕这是得了相思病
半月后。
锦衣卫派去乌陇的缇骑回来,带回消息,镇国公谢袁魁那位继室身份有异,谢迤告发的那些事情十有八九是真的。
“她本是乌陇当地风月场所里的头牌,被镇国公赎身后养在外头偷生了一个儿子,那时老国公正带兵在征讨兀尔浑部,无暇顾及这些事情,等到战事了结,老国公又因旧疾复发卧床不起没两年便病逝了,更管不了镇国公的事。
“她成为国公正室夫人后,把镇国公府在边关各地的商铺庄园都捏在了手中,在当中大肆安插自己人,其中有不少都是异族,靠着这些人为她传递消息,递送军情出关。镇国公应该只知她是异族女,对别的这些并不知情。”
崔绍禀报着自乌陇送回的情报,晏惟初听罢先问:“谢迤这头呢?你们审了他这么久,他还交代了什么。”
谢迤这厮被押下诏狱已有半个月,里头种种酷刑大概都尝了个遍,不怕撬不开他的嘴。
崔绍道:“他与宁国公世子张宰是酒肉朋友,之前以饮宴名义联络京中一众高门、策划那些商户打着侯爷名号闹事的确实是他们,主意是谢迤出的,是他利用了张宰和自家那几个叔叔。
“那云山书院他去过几次,跟那边的几个教书先生颇为投契,他说那段时日他苦闷迷茫,幸得那些人指点迷津才豁然开朗。至于聚霞楼文会上发生的事情,他事先并不知情,也不知云山书院是否参与其中。”
晏惟初一哂:“指点迷津?他怕不是被那些人舌灿莲花洗脑了吧?他挺有本事,能让张宰都听他的,不过他自己也是颗被人利用的棋子而已。”
崔绍犹豫道:“但那些教书先生也确实没与他说过什么僭越之言,臣也不敢断言两件事情之间有无联系。”
这晏惟初是知道的,文人的嘴厉害,最擅长引经据典讳莫如深,让人抓不住把柄。
“他与那苏凭一贯走得近,苏凭的会试成绩有伪,他知不知晓?”晏惟初又问。
崔绍要说的便是这个:“他说不知道,但有一次听喝醉了的苏凭说起云山书院那些先生押题押得准,完全不担心自己会考不中。”
晏惟初嗤道:“只是押题押得准?”
崔绍说出自己的猜测:“云山书院那头应该也提前拿到了考题,但涉事主考官宁愿自戕也不肯将云山书院交代出来,这事已然死无对证了。”
晏惟初想的却是送云山书院的学生高中或许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出卖考题牟利兴许只是顺带的,若没这个顺带,泄题一事甚至不会被发现,毕竟那些学生哪怕是苏凭本身也都有真才实学。
且同样的事情,他们显然不是第一回干。
崔绍询问是否要拿下那些人回去严审。
晏惟初淡漠道:“罢了,即便拿下整间云山书院,最后的结果无非是一个死人和几个教书先生的罪责,不痛不痒。”
背后之人依旧在背后,想要一网打尽,就得给他们机会再生异动,他向来深谙欲让其亡先令其狂的道理。
“谢迤这人已经没用了,也不必再浪费粮食,就地解决了吧。”
皇帝一句话轻飘飘地决定了这人的最终命运。
至于那苏凭,去赴任的路上据说就病倒了,他叔父出事后他也被牵连,赴任变成了流放,反正没几日好活了。
晏惟初没让崔绍退下,派人去传来刘诸和纪兰舒,让崔绍将乌陇那边的消息又说了一遍。
他二人听罢皆是色变,泄露军情这事往大了说就是通敌叛国,做下事情的是镇国公夫人,牵连整个镇国公府被满门抄斩诛九族也不为过。
但事涉谢逍,在没摸清皇帝态度前,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晏惟初问他们:“你们是何想法?”
纪兰舒斟酌了一下,试探说道:“陛下,兵部收到的塘报说兀尔浑前任汗王身死后他的一个侄子西窜,跟西北边的土特罕人搭上关系,问他们借了兵,近日动作频频,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迹象……”
晏惟初幽幽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是得捣巢绝种才好。”
纪兰舒定了心思,顺势说:“这些兀尔浑人狡猾,神出鬼没,我们不如将计就计,趁此机会向他们提供假的军情,将他们主力骗出来一网打尽。
“等情报递出去,将乌陇的兀尔浑人的眼线全部拔除再出兵,打那些兀尔浑人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这样一来,乌陇那边便不能出乱子,镇国公不堪用,但撤下他又要让其他将领不生出异动,只能让定北侯去,兀尔浑细作这事也只能低调处置。”
“这个主意好。”晏惟初弯唇,小爹果然聪明又懂他的心思,他就是这样想的,才不是为了保住谢逍。
至于那位镇国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拖表哥后腿的老东西,直接凉了吧。
“这次定要斩草除根,乌陇一路出兵不够,让朔宁与汾良东西两路也一起出兵配合吧,”晏惟初说罢,又问刘诸,“三路兵马一块出征的粮草户部这边多久能筹齐?”
皇帝早有再北征的打算,国库充盈之后户部就已在着手为这事做准备。
刘诸咬咬牙说:“十日足矣,第一批粮草便能先运过去。”
晏惟初很满意,他弄来那么多钱为的就是现在。
于是下口谕:“兵部这边做好调兵的准备,户部尽快筹集粮草,锦衣卫配合待假的军情送出关后立刻将那些细作拿下,剪除乌陇境内所有异族眼线。”
纪兰舒三人领旨。
晏惟初想了想又吩咐道:“汾良那头,晚半个月再让他们出兵,反正西路兵马也只是做策应切断兀尔浑人的回逃可能,迟点再送调令过去,先不必让他们知晓事情免得走漏了风声。”
朔宁总兵邴元正是他当初亲自派去接替谢逍位置的人,他敢放心用,但汾良总兵是忠义侯江道衍的小舅子,他已经看走眼了一次,还是得以防万一。
纪兰舒应下,心知皇帝对那些边将多不信任,他们遵谕旨行事便是。
晏惟初最后说:“至于定北侯那里,朕会亲自下密旨给他。”
计划赶不上变化,本以为平叛结束谢逍就能回来,现在只希望别耽搁了立后大典。
但愿吧。
*
谢逍收到密旨时,手头的差事也差不多到了扫尾阶段。
皇帝在密旨里轻描淡写提起镇国公之事,命他即刻启程去乌陇接替他父亲的总兵位置。
谢逍听罢神色凝重,送密旨来的锦衣卫将圣旨递出,再提醒他道:“陛下说了,请侯爷您低调行事,对外便说您提前回京,不要让人知晓您将去乌陇。”
谢逍颔首,问对方:“陛下还有交代什么?”
“没有了,”锦衣卫道,“陛下只说,让您不要操心别的,异族细作之事与您无关,您只要听从调令,尽快赶去乌陇收服人心,准备对外用兵便可。”
“我明日便启程,”谢逍也不再做他想,“我想写封信给家中夫人,烦请帮忙带去京中。”
这锦衣卫自无不应的,请他自便。
谢逍回去军帐中,挑灯执笔,这一去又不知多少时日才能再见,皇帝虽言明不会将细作之事牵连于他,他心中总有担忧,他自己如何不要紧,唯愿他的小夫君能平安无事。
但在信里他也只是照旧叮嘱晏惟初一些日常琐事,并不多言自己的顾虑,免得让晏惟初也跟着心烦。
送信走后谢逍叫来自己的亲兵,命他们收拾做准备,明早便启程,皇帝既吩咐了要低调,他只打算带二十亲兵去乌陇。
再传来麾下将领,将后续事情交代给副将,只说自己奉皇命要先行回京。
众人不疑有他,也没多问。
之后江沭单独过来求见,听说了谢逍要先行回京的事,特地来跟他告别。
说了几句话,江沭问道:“逍哥,我昨日收到兄长来信,说听闻兵部打算陆续让九边换防,言说会先从乌陇开始,让乌陇与朔宁兵马互相换防,我兄长让我问你有没有收到风声?朝廷这样做究竟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