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_分节阅读_第15节
小说作者:荔景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466 KB   上传时间:2025-11-27 12:54:28

  一瞬间李世民拧起眉,他知道东、西突厥的领土并不小,不然也不会成为北方一霸。

  但如果突厥人的领地竟然已经到了那什么欧洲地界,那他还是十分不能接受。

  毕竟这看起来比如今的大唐土地还要多上许多,结果突厥人还不断侵扰大唐,真是可恶!

  当然李世民也知道自己的这番想法天真了,人的贪欲本来就是无穷的,更何况北方的土地定然不会如同华夏那般肥沃。

  而且突厥人四处迁徙,逐水草而居,倒也不一定是真正占领了那片土地。

  这般想着,李世民继续耐心地听了起来。

  【之前有个国际机构为土耳其人检测基因谱系来着,结果测出来大部分都是希腊和高加索血统,其次是当地的土著,突厥血统不过占了7.6%,占比极低。】

  基因?又是这个词……这究竟是什么东西?不过占比极低是指他们跟突厥之间其实没什么关心的意思吧!

  李世民心中点点头,土耳其人果然不靠谱,应当只是胡乱攀附了。

  然而就在这时少年声音再次响起,甚至将李世民带入到从前没有思考的角度。

  【不过土耳其也不能说跟突厥一点关系没有,毕竟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帝国的确算得上是突厥人建立的。】

  【华夏人因为史书的缘故,每次在看到中原王朝打败草原民族时便觉得整个民族都不存在了。但实际上草原民族本质是部落联盟,中原王朝每次打败其实只是当时统治草原的霸主部落,其他小部落还好好生存着。】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北方游牧民族只能被打败,永远无法被消灭,而因为其本身便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哪怕归附于中原王朝,中原王朝也很难真正统治草原。所以一个草原民族被打败,但每隔百年后就会又出现一个强大的游牧王朝,要是恰好碰上中原王朝弱势,那等待中原的便是无尽的苦难。】

  这段话一出,贞观君臣俱是一愣。

  他们自然知晓北方草原那些胡人政权与中原王朝的不同之处,不说这些年来跟突厥之间的无数次战争,他们中不少人本就是曾经的草原霸主鲜卑人。

  譬如长孙无忌,“长孙”这个姓据说就是当年的北魏拓跋皇族在推行汉化之时,让拓跋一族中的老大将姓改为了“长孙”。

  至于其他人,哪怕不像长孙无忌那般是鲜卑人,但因为鲜卑贵族与汉人大族联姻众多,怎么都带了些鲜卑血统。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身为君王的李世民本人,他的母亲窦氏便出身鲜卑贵族。

  也因此贞观君臣很快便明白了少年话中草原民族的发展规律,并颇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从前不知道这些,但之前从未从整个草原历史来思考草原游牧民族。

  李世民此时拧紧了眉头,他本就雄心万丈,如今虽刚登基却已经决议自己未来一定要解决掉突厥这个心腹大患。

  并且他也有自信,只要国力和时机允许,他定能打败东、西突厥,让他们俯首称臣。

  然而如今听着少年的讲述,他已经敏锐地发现对于突厥人的处理方法他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只是打败他们让他们俯首称臣怕是远远不够。

  就如同曾经的大隋之时,岳父长孙晟曾巧施妙计,让东、西突厥都尊隋朝,称隋文帝杨坚为“圣人可汗”。

  但没过多久,当杨广上台,大隋国力衰微后,突厥人便重新反叛,甚至多次挑起中原各个势力的斗争,好坐收渔翁之利,意图染指中原。

  李世民到底是李世民,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法。

  既然是因为草原上都是散落的部落的缘故,那将突厥人都内迁如何?大唐也可以在那设置相应的都护府加以管理,总不至于像之前的隋朝那般。

  然而还不待李世民自己思考这些办法的不足之处,少年便仿佛有了先知那般预判了他的想法。

  【东、西突厥在被大唐灭亡后,主体民族归附大唐,唐朝也做了许多的努力设立都护府,册封阿史那家族为大唐官员管理突厥,吸纳突厥精英入朝,通过羁縻制度统治了北方草原。】

  李世民先是一喜,好好好,大唐终究是灭了东西突厥!

  也不知道是哪任皇帝做成了这番伟业?会是自己吗……

  朝臣们也是兴奋不已,毕竟谁不想见到国家强大,出现煌煌盛世呢?

  当然大唐打败东西突厥也有可能是穷兵黩武,但总比南北朝时被胡人再三欺压要好得多!

  但很快他们的兴奋便在少年后半段话中凝固了下来。

  【不过呢这样脆弱的的统治也只维持了几十年,大唐国力衰微后突厥便迅速反叛。大唐没有改变突厥牧民的生活方式,更未曾进行汉化教育,甚至连税都不收,只需要偶尔出兵配合唐军征伐。请问这样的牧民会对大唐有真正的认同感吗?】

  大唐只掌控了北方草原几十年?贞观君臣的心情都瞬间跌落谷底。

  他们甚至觉得若是少年之前没有告诉他们大唐曾打败突厥,大唐从来没有占领北方草原,也比如今得到了又失去让他们好受一些。

  究竟是哪个败家子昏君!竟然丢失了这么大片的土地!

  李世民战略眼光过人,在经过短暂的失落后,很快打起精神来思考少年的话,试图从少年的话中找出可用信息。

  按照那少年所言,突厥可汗对突厥的控制都很是一般,至少是达不到少年的要求的。

  李世民并不觉得欣慰,反倒是更加焦虑。

  他虽有雄心万丈,但也十分务实,他知道大唐对北方草原的掌控很难超越本身就是突厥人的突厥可汗。

  所以,大唐要如何破局,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到手的土地再次丢失吗?

  一瞬间李世民心如刀割,只能祈祷少年能够透露出更多的控制北方草原之法。

  只可惜此时的少年显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匆匆带过后便继续回到了“土耳其”身上。

  【而且之前也说过草原上虽然政权变化,但却是管不到很多小部落的。于是哪怕突厥被灭了国,但依旧有突厥小部落生活在中亚地区。】

  【直到几百年后蒙古帝国兴起,这个突厥小部落为了躲避蒙古铁蹄迁徙到了小亚细亚区域,定居建立了奥斯曼帝国,又在数百年征伐中打败了拜占庭帝国,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成为了西亚霸主。】

  李世民虽然有些失望,但少年的这番话也让李世民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原来是这样!一个草原的小部落经过百年发展后竟然就能建立这般庞大的帝国,还有那什么拂菻又是多么的不堪一击,竟然败给了被大唐打败的突厥小部落。

  当然于李世民而言最为震惊的还是突厥人的生存空间远比他想象得要大得多,竟然能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建国。

  从前他觉得突厥人都是未开化的蛮夷,但现在看来,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恐怕比大唐认识得要深刻许多。

  ……

  【近代以来,奥斯曼帝国也和当时的华夏相似碰上了西方的工业革命,从此被降维打击,甚至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受到的冲击还要更加严重,以至于最后国土被分裂了三分之二,差点连核心区域都不保。】

  【易地而处,同为近代没落的帝国,当时的土耳其人为了加强民族凝聚力开始宣扬“泛突厥主义”也实属正常,而在建国之后,继续宣扬“泛突厥主义”也能联合其他突厥语系国家,增加国际影响力。】

  【只可惜他们跟隔壁棒子国类似,走着走着就走偏了,开始发明历史。】

  依旧有许多的词汇听不太懂,什么是近代?什么是工业革命?

  还有奥斯曼帝国与华夏相似是什么意思?难道未来的华夏也没落了,甚至丢失领土?

  无数的猜测在李世民心头滑过,他知道这段未来与如今相隔数百年甚至千年,但他有一种预感,若是他能弄懂这段话后,他将认识到一个以前从未想过的世界!

  甚至想要彻底同化北方草原,他预感也要如同少年那般将思维跳出从前的藩篱!

  作者有话说:

  ----------------------

第16章

  李世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更多,但很可惜少年只是自顾自吐槽而不是讲课,嘀嘀咕咕一通之后便不打算深入下去。

  【算了,那奥斯曼帝国都是五六百年后的事,土耳其什么的更远了,抽象不抽象得也不关我的事了。曾经我还梦想周游世界呢,现在也没得玩了。还是继续刷视频吧,也只能在视频里过过瘾了。】

  大概是知道少年的性格,这一次李世民并未有太多失望。

  不过他也并不打算束手就擒,听之任之,少年和系统是能听见他和朝臣们的对话的,甚至还会在心中评价一番,他们又能不能不动声色的引导一番少年的思维呢?

  毕竟继续让少年这么思维发散下去虽然也偶尔能给他带来不同视角的惊喜,但更多的则是冗杂的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信息。

  李世民向来敢想敢干,当即大声询问朝臣。

  “说完了内政,外交方面也得准备起来了,众卿对突厥、西域还有更远的波斯等国可有什么看法?众卿认为除突厥之外哪些国家对大唐有威胁,哪些国家又适合帮扶一把?”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可谓是人精中的人精,更何况他们还十分了解李世民,瞬间便明白了皇帝的用意,于是也纷纷高声回答。

  “臣等以为首要的心腹大患还是那东突厥,东突厥的颉利早就对我大唐虎视眈眈,他肯定会不断搞事的。更何况一旦到了冬天,突厥人缺衣少食之时必会南下侵扰我大唐百姓,臣以为大唐定然要早做防备啊!”

  “西域都是些小国,也都算老实,如今大唐百废待兴可以先按照之前的政策,安抚住那些小国。”

  “臣以为那些小国虽小,但却贪得无厌,首鼠两端,经常同时向大唐和突厥两头进贡,臣以为还是得多敲打为好啊!”

  ……

  总之朝堂之上众人可谓是讨论得十分激烈,声音也极大,不仅能让大殿中的人都能听见,甚至连殿外不远处的人都能听见议事声。

  当然众臣子虽然是配合李世民演戏,但对于政事的讨论却并不是胡言乱语,而是认真讨论。

  以至于部分听不到“天音”,见不到光屏的臣子们见了也不觉得有异,只以为他们是在商讨政事。

  李世民一边思考着朝臣的汇报,一边则在分心听少年是否有开口评价。

  只可惜少年显然又沉浸在了动画片的剧情之中,不发一言。

  李世民在心中叹了口气,看来这个少年真是没什么野心,对政事那是一点不关心啊!

  罢了,如今他能从“天音”那探听到了那么多的消息,已经是上天垂怜,他不该太贪心了。

  就在李世民决定只专心跟朝臣们商议政事之时,少年的声音却在这时响起。

  【咦,二凤他们竟然现在就讨论起了该如何把控域各国,可真是有远见,未雨绸缪呢!我以为他现在才刚登基,应该会更加注重内政来着?】

  李世民:……本来朕也是这样打算的,但谁叫你提前预告了突厥兵临渭水呢?

  大概是之前少年实在是表现得对政事兴趣缺缺,如今虽被他们的讨论吸引了一些注意力,李世民对他继续深入讲述下去也不报什么希望。

  然而这一次出乎他意料的是少年竟是真继续讲了下去,虽然依旧是以调侃的语气。

  【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贞观君臣都是一堆猛人,要是他们不走一步看十步,怕是也做不到那些在后世人看来都十分逆天的功绩了。】

  【特别是二凤,他登基不到二十天,突厥人就兵临渭水,他只能被迫与突厥人签订渭水之盟,这样的盟约对弱宋来讲可能是可以去“泰山封禅”的大功绩,但对于李二来讲却被他视作是奇耻大辱,自此之后可谓是时刻谋划着要打回突厥,一雪前耻。】

  事情虽还没有发生,李世民光想到那一幕便觉得不能呼吸,深以为耻。

  哪怕他心中清楚那时的自己肯定是综合考虑后做出的最佳选择,但他依旧觉得自己还是太弱了。

  怎么能没有提前料到颉利发兵,早早做出准备呢?他在东突厥安插了那么多的探子也都竟然没提前传回消息。

  幸好如今天音显现,让他提前知道了东突厥的阴谋,有了防备,必不会向原本那么屈辱。

  但哪怕是这样,他也会如同天音中的自己那般谋划对东突厥的报复之战。

  当然,如今大唐国力尚且衰微,虽然他有信心也从天音口中知晓了自己会创造一个盛世,但那也不知道得多少年之后了。

  想到这,李世民叹了口气。

  罢了,他该知足了,毕竟大唐终究还是灭亡了东、西突厥不是?

  然而这时,少年却为他带来一个惊人消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5页  当前第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向李世民直播我在贞观摸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