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凤有这样的心性,也难怪他能够在贞观四年就打败东突厥,还将颉利抓到长安,李渊这个鸡贼的老头子更是还让颉利当众表演舞,成了长安舞王!】
【而西域诸国也因为这次灭亡东突厥之战,高昌、康国等二十多国共同为大唐皇帝上尊号“天可汗”。】
李世民心头一颤,睁大眼睛,甚至都忘了继续“表演”听朝臣的汇报!
果然是他自己打败了东突厥,被天下共尊“天可汗”!
而且时间仅用了四年,远比他料想的最快时间还要快上许多!
一时间李世民只觉得心潮彭拜,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咽下那口气!
朝臣们也不禁停下口中的话,满眼震惊地望向御座上的皇帝陛下。
陛下竟然用四年时间就解决了东突厥!还活捉了颉利?!
而且天音之前不还提过未来四年大唐都是天灾不断吗?竟然还能发兵剿灭东突厥?
虽然他们知道他们的陛下是战无不胜的天策上将,但这速度也着实是惊人了些。
当然朝臣们也心知这定然不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但作为皇帝的他定然是把控整场战局的最关键人物。
别的不说,没有他首肯,将军也不可能出征。
更何况以李世民在军事上的才华,他定然不会只是下答出征命令的皇帝,哪怕他没有御驾亲征,但也定然制定了最基本的作战框架。
于是所有人望向李世民的眼神都仿佛在说,陛下,您是如何做到的?
而被众人望着的李世民,骄傲的同时心中也有些莫名。
好吧,其实他也不甚清楚是自己如何做到的。
当然他还是有些许猜测,他作战向来会抓时机,不动则已,一动便会是致命一击,所以才能打出那么多在外人看来十分不可思议的仗。
大唐能对突厥这么快便实施报复性的灭国之战,除了大唐休养生息后的国力上升外,恐怕突厥内部也出了极大的问题,被他抓住了机会。
李世民在心中猜测着,而很快他的猜测便被少年证实。
【当然李二能这么快拿下东突厥还是有一点机遇在身的,贞观前四年天灾不断,虽对大唐的百姓过得困苦无比,但对于草原上的突厥人来讲更是艰难百倍。】
【若说中原地区的农民靠天吃饭,但农业还能靠家中的余粮,靠兴建的水利设施补救一些,但草原上的牧民就更加看老天眼色了。一场大雪,一场干旱,一次气温骤降,便会使草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牲畜和牧民大量死亡。】
【大概也是因为这般不稳定的环境,所以游牧民族养成了一旦发生天灾就南下强夺汉人农民的习惯,因为他们知道汉人农民过得再怎么惨也比他们要好得多。】
【当然东突厥作为一方霸主,底子极厚,按道理不至于因为几场天灾就要亡国了,然而谁叫东突厥碰上颉利这么个大奇葩,竟然在这个时候搞起了改革!】
【东突厥虽然看似是个庞大帝国,但是实际上作为可汗的颉利能控制的也不过只有直属于自己的部落罢了,集权程度远不如秦以后实现中原王朝,颉利对中原皇帝的“说一不二”简直是打心底里羡慕。】
听到这李世民眉头一跳,颉利那个老小子竟然这么羡慕这么羡慕中原皇帝的大一统权势!
早知道的话,他肯定要利用一二。
此刻他已经猜到颉利会进行哪方面的改革,而那些改革又会导致哪些问题了。
改革对于一个国家向来是九死一生,除了帝王有坚定的决心,也需要天意成全。
但显然在天灾之时,改革无异于自找死路。
只是李世民心中也生出疑问,颉利是一个恐怕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的突厥人,他不可能也不会疯到自己搞改革,定然有汉人臣子配合他,又会是谁呢?
少年也很快回答了他疑惑。
【这时他还碰上了因隋末战乱从中原逃跑到东突厥的汉人赵德言,赵德言十分会揣摩上意,很快被颉利重用,并且为颉利制定了类似中原集权话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一改就出了大事!】
【首先加强中央集权,这便削弱了其他部落酋长的权力,得罪了大小贵族。而后又倡导突厥效仿中原礼教,然而这却大大脱离游牧社会的实际。】
【颉利这人还十分自大,他的侄子突利可汗因为常常被颉利羞辱,还被强令征讨叛乱的薛延陀部失败,直接愤而率部降唐。薛延陀、铁勒各部也联合起来反抗突厥,推举夷男为真珠可汗,投靠了大唐。】
【当然颉利最逆天的还是天灾导致财政收入锐减,颉利不仅不去赈灾救济灾民,反倒还增加税收,导致底层民众破产,甚至卖妻卖子,进一步丧失了民心。】
【而反观大唐,虽然也受了灾,但是朝廷救灾给力,影响比突厥小得多,李世民在渭水之盟后更是进行军事改革,操练出了一只精兵强将。虽然李世民因登上皇位无法御驾亲征,但唐朝还有个同级别的李靖这位军神,优秀将领更是不计其数。】
听到这,贞观君臣基本上已经明白为何大唐能在短短四年内成功反击,果然大多数国家本质上都亡于自身,而不是外力。
只是他们的心情却并不特别轻松,君王昏庸,几年内便可以葬送大好江山啊!
这般想着,臣子们又都望向了李世民。
李世民很快感受到了朝臣的目光,心中一阵无奈,他又不是颉利,定然不会如此。
但他很快又有些不自信,多少帝王年轻时英明神武,年老时便开始昏庸。
而且之前天音说大唐只控制了突厥几十年,如果从贞观四年算起,那距离他去世的时间帕耶不远了,该不会其中也有他的问题吧……
这般想着,李世民四年灭东突厥的兴奋荡然无存,只在心中暗暗发誓,他一定不能重蹈颉利覆辙,不然东突厥的下场就是大唐的下场!
殿内气氛沉闷之时,少年接下来的话却是十分轻快。
【说起来赵德言究竟是不是李二派去的间谍啊,不然这人做的事真是太抽象了,可以获封为搞垮突厥第一大功臣!而他在东突厥灭国之战后就消失不见再无记载,真的很像间谍做完任务就换个身份隐姓埋名。。】
【而且李二还有一个经常被众人忽略的优点,那就是信息面极大,情报工作极好,想要做到这点肯定派了大量的间谍,只可惜史书上没有记载,没有给“英雄”留下名字,李二凤你是不是怕丢了自己圣君的名头故意的!】
李世民嘴角一抽,果然少年正经不了多久。
不过那赵言德真不是他派的,在这之前他都没听说过这个人。
当然现在他知道赵德言这么个“人才”了,定然会尽快将人送到颉利面前!
作者有话说:
----------------------
第17章
李世民在心中安排好了赵德言后,又在心中为自己辩解。
诚然,他的确派了不少探子到各个国家,但是那都是正常手段,正所谓兵不厌诈嘛!
更何况别国就没有探子在他们大唐吗?就拿那东突厥来说,如果没有探子通风报信,他们又如何瞅准时机出兵呢?无非是看谁的手段更加高超罢了。
至于他为什么没让人在史书上记载,跟他自己的名声有什么关系?
他只是觉得细作终究不是什么光荣之事,怕是那些当过细作的臣子恐怕也不会觉得光彩,巴不得史书中不要提起,他这也是为臣子的名声着想!
李世民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仅存的心虚也都通通消失不见。
直到——
【不过赵德言是不是间谍不好说,但最新的考古发现中,执失思力却被证明了他早就被李世民收买,替大唐打探消息。】
【可怜颉利还将其视作心腹,在大军压境之前将其派到了长安刺探虚实。正史里记载执失思力恐吓李世民“百万大军将至”,结果被李世民斥责背信弃义扣押在了长安,此举被颉利视为大唐早有准备,反倒不敢冒进。】
【然而在执失思力的墓志铭上却写着他入长安实际上就是为李世民通风报信,提醒李世民突厥兵马并没有那么多,而且内部矛盾重重,撑不了多久,让李世民坚定了布下疑兵之阵的决心。】
【诚然唐人经常在墓志铭上吹嘘自己的功绩,但在执失思力归唐之后对李二忠心耿耿并且颇受重用的表现来看,墓志铭的记载多半是真的。】
【可怜执失思力一片明月向沟渠咯,他将这段经历当成荣耀在墓志铭上大吹特吹,结果李二却是为了自己的名声都没让史官在史书上记上一笔。】
李世民一时间失言,不是,他没有,他真没有啊!
怎么还有人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大吹特吹当间谍之事啊?难道是突厥人跟他们汉人的想法不太一样!
他哪里知道突厥人会将其视作荣耀?他要是知道的话定然会提醒史官加上一笔,现在可真是百口莫辩了。
大多数朝臣也震惊地望向他们的陛下,向突厥派遣细作之事自然是机密中的机密,哪怕是心腹大臣也极少数人知道。
当然他们也能猜到依照自家陛下的行事风格,突厥定然有不少探子,但在这之前他们决计想不到陛下的探子竟然是颉利心腹中的心腹——执失思力。
没记错的话执失思力还出身于突厥皇族阿史那家族,这可真是比赵德言是大唐细作还让人无法接受。
最离谱的还是颉利派人来长安打探虚实,结果还偏偏挑到了执失思力,他们该称赞一句“这就是天命吗?”
还有陛下派遣的细作不会还有不少已经混成了别国的重臣了吧?真是不知道该夸他们陛下高瞻远瞩还是狡诈。
一时间他们望向李世民的眼神再次变换成了浓浓的好奇,仿佛在说陛下您要不再透露透露?
李世民哪里看不出臣子们眼神的意思?他的确在各国都派了不少探子,也有的跟执失思力一般已经身居高位。
当然他是不会说的,除了任务没有完成还需要保密外,他也不想被朝臣们在心中蛐蛐。
于是李世民只装作看不到众朝臣的眼神,心中只期盼少年不要再揭他的老底。
好在这时少年吐槽完后也转了话题,然而却又是一道惊雷一般。
【其实我觉得二凤征讨突厥还有西域诸国的手段都没什么问题,甚至谈得上性价比极高,哪怕是我们后世人看来也算得上奇迹,李世民更是帝王中难得的真正的拥有国际视野的战略大师。】
【只可惜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更何况这还是距离长安甚至上万公里原本不属于汉人的土地,更是难上加难。大唐在诸多尝试之后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统治北方草原乃至边疆异族的方法,等到国力衰退后一切就成了梦幻泡影。】
李世民和朝臣们心中的激动也如同泡影那般烟消云散。
很好,少年再一次提醒了他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没过多久就丢了。
李世民更是痛心疾首,真是不知道哪个败家子那么败家!
要是被他知道了是谁定然要好好将其收拾一顿,当然前提是他有生之年能够得见那位“优秀”的后人,但这也意味着大唐会更快地衰亡败落。
一时间,李世民竟是不知道该盼着自己能见到那位“败家子”,还是见不到那位“败家子”。
【不过呢,虽然国力衰微必然会导致国家战线收缩,但是大唐之后丢失那么多的土地本质还是在唐初时二凤他们制定的政策时就已经注定了。】
【不过想想也不能对他们苛求太多,毕竟所有的政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还有生产力这座大山在那压着,虽然每当想起这么多土地没能被同化成为汉人领土也真是可惜。】
李世民顿时面如土色,这是什么意思?所以败家子其实是他自己?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冷静了下来,没关系,现在一切都还没开始,只要知道问题所在,他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避免了不就行了吧?
然而少年却再次展现了他吐槽完就立刻转移话题的习惯。
【算了,边疆问题太复杂了,也不是我一个小人物能想通的。我虽然学的是工科,但是让我手搓现代工业成果也是做不出来的,还是让李二凤这些大人物们去操心那些事吧。】
李世民:……朕要是能自己想出来,历史上还能发生那么多土地丢了吗?
他心中着急不已,想要再次通过跟朝臣的对话引导少年的所思所想。
然而如今边疆的土地都还没影了,他强行提问未来该如何治理边疆的土地,将其彻底同化为汉地,是不是有些太过可疑了?
李世民一时间有些进退两难,他很想探听到答案,但也害怕惊动“天音”导致鸡飞蛋打。
好在这时久未发声的系统终于再度开了口。
[宿主,你怎么能这么没有自信?你可是本系统选择的人啊!那些技术不用你手搓,只要你完成任务,本系统都可以提供,还有那些边疆政策系统也可以为您搜集后世的信息,总结办法哦!]
如果说之前李世民对系统大多是忌惮,如今已变成了浓浓的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