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只军队拥有这样的火器,对边的军队只有原始的弓弩,弓箭,那的确是火器部队将占有极大的优势。
只是李世民和李靖等人却是依旧有些不解,在两军对冲之时,战士们也只能互相冲,火器自是有极大作用的,
可是在其余时候对面的将士也可以躲,也可以逃啊!若是再有坚固的楼宇、城墙,那就更好躲避了。
而且这“管状物”看起来操作的确比弓箭要简单些,但也需要战士经过大量训练后才能瞄准!
要是有一只身体素质精良的军队,哪怕他们只有弓箭、大刀这样的武器,也不一定必然输吧?
当然他们是知道武器优势的重要性的,甚至已经在心中决定一定要制造出火药制造火器吗,但他们依旧生出疑问火器对战争的影响有天音说的那么夸张吗?
而就在这时,画面中又出现了一座坚硬的石头做的巨大“房子”。
只听“轰”的一声,一阵火光之后,那座石头房子竟是轰然倒塌!
贞观君臣直觉心脏突突一跳,这是梦里神仙才能做到的事!
那就是火器的威力吗?竟然能让那么大的石头建筑轰然倒塌!
要是用在攻城之上,那比现在的投石机要管用的多,那些看似坚固的城墙在火器之前将不堪一击。
到了那时候,想要守城怕是难上加难了!
况且坚硬的巨石都如此了,更何况人类的肉体凡胎呢?
这一刻李世民等人可谓是彻底没了怀疑,再强的将士在这样威力巨大的爆炸都不堪一击,这一发“火器”过去足够灭亡一整支精锐部队!
难怪,难怪天音会那般形容火器!
李世民和李靖、尉迟敬德等将领当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对火器的势在必得。
他们大唐一定要获得火器技术,并且控制住火器技术,决不能让那什么西方超了去!
暴脾气如同尉迟敬德已经在盘算着向李世民进谏,未来一定要将火器技术向胡人们保密,决不能让他们学了去。
在思维简单的尉迟敬德看来,只要西方从他们这学不到火药技术,他们自然便超不过华夏。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在思考如何让大唐又或者是华夏在未来保持对西方的优势,并且想到的第一个解决办法也类似尉迟敬德。
既然是胡人学到了华夏先进的科技后超越了华夏,那如果把那些技术严格对着那些个胡人保密,是不是就能够避免华夏被所谓的西方超过?
但很快,李世民又否认了这个想法。
这只能解决一时,不能解决一世。
一项技术能瞒十年,几十年,但能瞒上百年吗?
火器这样的利器一经出现就会被所有人眼红、觊觎,想要拿到配方已经生产方法。
而火药想要投入到战场中定然需要大规模生产,总有人会忍不住诱惑将其卖到别处。
胡人们哪怕笨了些,但多研究些时日定然也能研究出来。
想要对西方一直保持优势,还是得他们华夏自己努力发展火器啊!
旋即李世民又生出了疑惑,在他看来华夏人都是顶顶聪明的,不然也不会发明火药,制造出最新式的火器。
而且按照天音所说,哪怕到了几百年后的宋代、元代华夏也是领先的,怎么之后就落后了呢?
难道那什么清朝的皇帝是个傻蛋,不知道要发展威力这般巨大的火器吗?
可是看他们控制蒙古的手段,决不能说蠢简直算得上是狡诈阴险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他实在是想不到华夏的火器技术原地踏步的原因,只能寄希望于光幕告诉他,而后他再想办法改正了。
这一次光幕倒是如李世民所愿告诉了他原因,但原因却是让李世民更加的无奈。
[所以又回到之前那个问题,为什么在很多人观念中,我国发明了火药却将火药用在了烟花而不是战争上?]
[这固然有我们华夏人爱好和平的原因,但也因为火药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影响其实比对华夏的影响更深远、更大。]
[华夏有大部分时间处在天下一统中,所以对战争武器的需求并不大,在战场上也并不那么依赖火药,自然也不会拼命地卷火药武器的进步。]
[唔,华夏最卷火药武器的时候,大概是宋朝对战蒙古时,甚至还成立专门的研究火器的机构,正所谓有战争才有需求嘛。]
[而华夏的冷兵器发展水平极高,一开始发明的火器虽然也是威力不错,但是对比起弓弩骑兵的战斗力算不得特别突出,攻打城楼的火炮甚至经常不如投石机有用,火器长期在华夏的战争中只作为辅助使用。]
[既然是辅助,那朝廷自然不会多么的重视,火器技术便进步缓慢甚至原地踏步。]
[而反观欧洲,他们的冷兵器发展远不如原本的华夏,哪怕是最初的火器对他们来讲也是威力甚大,自然会大力发展火器。]
[而他们这一卷起来就不得了了,他们的火器技术便可谓是飞升,相应的战术也进行改进配套火器,欧洲的军队实力大大提升。]
李世民的手一顿,完全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
欧洲的武器发展迅猛的最大助力竟然是因为战乱?华夏的火器原地踏步是因为华夏大一统的时间太长,天下稳定?
这样的理由实在是有些违背李世民的常识,一时间难以接受。
然而在他冷静下来,并且细细思考后,却又不得不承认天音说得的确有道理。
他不知道未来,但是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华夏的军事技术大涨,不也是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乱吗?
旋即李世民苦笑一声,这要他怎么办?怎么补救?难道故意搞乱华夏让天下分裂吗?
别说他不愿意这么做,哪怕他愿意,华夏所有人千百年来都有着统一天下的目标。
哪怕现在成了乱世,未来也定会统一!
不过李世民到底是李世民,短暂的打击后他又开始思考起别的方法。
既然需要战争才能让火器不断更新、改进,保持领先,那华夏能不能不断向外扩张呢?
虽然这对周边的胡人不太好,但是对他们华夏好啊!就是估计又得被一堆儒生骂了!
很快天音便“肯定”了李世民的办法,只是却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场景。
[因为有着威力巨大的火器,再结合航海技术的进步,欧洲人便开启了他们全世界的扩张。]
[华夏的火器其实相较欧洲而言只是落后,虽然也不敌欧洲的军队,但也不至于被长驱直入。但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都处在原始社会中,譬如美洲、譬如非洲,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事火器,面对欧洲的军队完全无法反抗。]
[这些地方通通成了欧洲人的殖民地,欧洲人在那些地方赚取了无数财富,而且因为欧洲不是统一的国家,他们之间还涉及到互相争夺地盘,自然也会想着继续扩大武器优势,发展火器。]
李世民只觉得十分心痛,差点捏碎桌上的酒杯。
这狡诈、可恶的欧洲人,怎么也能想到这个办法?!
当然他深呼吸了几口气,冷静了下来,没关系,现在是他们大唐占据了先机。
有他在,必不让历史重演。
不过这非洲、美洲又是什么地方?看起来那些地方的人不仅弱,土地还很肥沃,不然欧洲人不会还能赚钱。
很好,这些地盘之后定然要成为他们的大唐的领土!
[火药对欧洲的影响也不只是局限于军事,火药、火器的生产还催生了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的进步,还能用在民用的挖矿、修路等等。甚至火药还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颠覆了社会阶层……]
[于是在这样方方面面的影响下,欧洲人自然会觉得火药影响重大。]
[而华夏的火药没那么受重视,生产火器的工匠们也因为儒生把控了社会得不到重视,生产出来的火药自然便被用来制造成了让人欣赏、亵玩的烟花。]
[直到国门被欧洲人的坚船利炮叩开时,大众才恍然发现,原来华夏已经落后了西方那般的多。]
李世民才刚平静的心又剧烈波动起来,大脑可谓是一股股地痛。
后世华夏的皇帝是傻的吗?难道他们之前没看到欧洲人的武器那般先进,在全世界攻城略地,获取利益吗?向各国派探子难道不是基本的吗?
怎么能等人打上门了,才发现华夏落后了?
而孔颖达等儒生只觉得膝盖又中了一枪,欲哭无泪。
被天音骂了后,他们可谓是老实了好一阵子,生怕帝王将他们儒家彻底抛弃。
他们刚还在心中感叹今天天音没怎么提到他们,真是太好了,怎么都快结束了又提到了他们?!
华夏所有的问题怎么都成了他们儒家的锅,这真的至于吗?
-----------------------
作者有话说:卡文了,今天少了点。
第35章
孔颖达在心中期待着陛下可千万不要想起他们, 而实际上因为此时的李世民也的确没空想起他们。
毕竟眼下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皇帝,他自然更加关注皇帝的事情。
儒学虽然导致社会风气不重视工匠,但是只要帝王想要发展火器, 那必然便有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发展火器。
从之前满清控制蒙古人的手段中不难看出, 满清的皇帝的战略眼光绝不会差, 他们为什么会犯下这么大的错呢?
李世民很是想不通,只能继续观看光幕, 寄希望于光幕继续告诉他原因。
只可惜光屏的声音以及画面都是戛然而止, 只留下又变成白茫茫一片的光幕。
李世民顿时十分心急,很是不理解为什么天音总是卡在关键点, 难道落后的原因不才是最重要的吗?
难道后世那个时代的“皇帝”也想要愚民,不想让百姓知道真相?
不对,光幕中播放的那些视频, 还有长孙五郎偶尔吐露出来的话,绝对不是“愚民”们能知道。
所以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后世华夏落后的原因几乎为后世所有人都知道,所以那些视频才不会刻意介绍。
就仿佛一个人不会向另一个人介绍怎么喝水、怎么吃饭。
想到这个可能,李世民不由叹了口气, 那他还能听见完整的华夏没落的原因吗?
还是只能在各种片段中寻找拼凑出华夏没落的原因?那样的话也不能保证拼凑出来的内容就是全部。
他可还记得之前不管是天音还是少年总会在最后来个大转弯, 万一他只听到一半,反倒害了华夏怎么办?
就在李世民可惜、担忧不已的时候,长孙无逸终于看完视频点评了起来。
【唉, 每次想到那段闭关锁国的历史心情都不好, 幸好视频没有继续讲下去。】
李世民瞬间抓到了最关键点,闭关锁国?这是什么意思?
“闭”和“锁”都与开放是相反的意思,所以那时候的满清不让华夏与其他区域联系吗?这是只禁止百姓还是全国上下一起禁了?
如今的大唐也在限制人口的流动,并且禁止百姓无故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