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是因为如今大唐周边的西域诸国、突厥等国并没有完全平定, 与大唐有许多的纷争,朝廷担忧百姓被胡人掳走,才下了禁令。
当然,他承认这也是为大唐的人口考虑,大唐现在人口本就不多,要是都出了国岂不是人更少了?
可是他可不会拒绝与其他国家交流,更是会时刻关注那些国家的动向,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怠啊!
那满清的皇帝是什么愚蠢的行为?这样世界巨变的时刻,难道不是更加应该时刻掌控别国的动向吗?
好在这时长孙无逸也发挥了一吐槽起来就有些没完的性格,继续吐着,让李世民探听到了更多的信息。
【其实我还是很佩服满清开疆扩土的能力的,那张秋叶海棠地图简直是华夏至今为止最完美的地图,几乎将东亚这一片相对适宜人类生活的土地全都拿下了,而且国家的边界线全都是以山川河流这样的天险为界,易守难攻,让周边国家难以侵扰边境。】
李世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之前光幕上出现过的山川地图,然后又以他身为顶级将领的敏锐度大致圈出了满清疆域的边界线。
而后他在心中大赞了一声好!这疆域的确是完美!不仅大还有天险可守,再往外扩张也是更加荒芜的土地,并没有太高的价值。
李世民当即决定,未来大唐的疆域就以满清的疆域为基本目标!
当然如果大唐能够打下更多的土地自然是更好的,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嘛。
他可还记得天音曾经说过,打下土地尚算容易,如何将其同化为汉地很难。
更何况满清的这个疆域已经是大唐如今国力能控制的极限了!想要寻求突破只能寄希望天音泄露的天机。
譬如这一次的火器!
当然短暂的兴奋后,李世民再次陷入怀疑。
不管从疆土面积,驾驭胡人的手段,还是经济人口增长,满清都更像是一个达到巅峰的王朝,而不是诸如两晋那样的孱弱王朝。
那时的皇帝怎么会做出那样离谱的决定,带着华夏滑入深渊呢?
等等,李世民突然间想起了满清是“满”是胡人!
自汉朝以来,汉人都决不是会愿意被异族统治的民族,哪怕再过几百年他相信也不例外。
满清的统治定然会遭到汉人的激烈反对,哪怕能长期统治,那定然也需要长期的戒备为稳。
他们定然不愿意汉人变强大,毕竟强大后的汉人定然会想着收复故土,重夺汉人江山。
在过去几百年里,不都证明了这一点吗?
不管是他们家还是杨家,虽然面上对鲜卑族建立的王朝十分恭敬,甚至还被赐了鲜卑姓氏,然而他们内心一直以汉人血统为傲。
隋文帝杨坚夺得江山之后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恢复汉家礼节、汉家文化,至于他自己也自是以自己的父系血统李广将军为傲。
而那时西方的技术显然比华夏先进,如若让汉人学了去的话……
李世民自觉猜到了原因,然而少年接下来的吐槽却告诉他原因比他想得还要复杂。
【不过大概也是因为这样的领土,满清便觉得西方根本无法将手伸到华夏来,毕竟东边是大海,西边是各种沙漠戈壁。这样的天险在,以当时华夏认知中的生产力水平是绝对不可能被别国入侵的。】
【乾隆战略眼光很不错,与我们固有印象中的乾隆不同,他并不是不清楚西方的发展,甚至与西方的国王们多有交流。然而他就是太清楚西方的发展了,所以知道资产阶级兴起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将他的笔友断头皇帝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自然更是心慌得不行。】
【相较于法国的单一民族,大清还是满人统治汉人,而哪怕到了那时依旧有不少汉人敌视满人,汉人数量更是远远多于满人,简直是比法兰西形势还要严峻。】
【于是乾隆哪里还有心思管什么华夏是否落后于西方,心中只有保住他的江山,坚决不准民众们学习接触到西方的技术与思想。】
这段话一出,众人的神色便都凝重了起来,因为他们都听到了那句“将国王送上断头台”。
虽然与华夏的君主称呼不同,但是“国王”两个字稍稍一琢磨便能知道指代的是什么,换算过来就是西方的百姓将皇帝砍了头!
这也太可怕了吧!他们怎么敢如此的大胆,难道不怕被神惩罚?
虽然在华夏的王朝末年中,起兵造反的不再少数,对着哪怕是昏君的末代皇帝敢喊打喊杀的也没几个。
毕竟那可是天子啊!
而且只要是想进一步名正言顺取得天下的人甚至会合理的修饰一方,譬如如今的李唐起兵就是打着隋朝忠臣的名号。
在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还放言要为先帝报仇。
李渊甚至还立了个小皇帝杨侑,他的皇位也是从杨侑禅让得来,这才有了名正言顺。
总之,将皇帝送上断头台,如今被灌输了大唐朝臣想都不敢想。
哪怕他们敢造反起兵,但杀死皇帝那简直就成了活靶子,要被其他人群起攻之。
李世民的脸也黑沉了下来,“资本主义”是什么?为什么他们的兴起会将国王送上断头台?
难不成那资本主义跟什么五斗米教是一类的教派?专门鼓动百姓造反?
不对,长孙五郎明显对那些教派很不感兴趣,若“资本主义”也是宗教,他肯定会吐槽一番。
但他的言语中对其并没有什么恶意,甚至还有许多的赞扬。
毕竟虽未直说,但少年话语的含义便是那时的华夏应当学习西方的技术,而那些技术又与所谓的“资产阶级”有关。
李世民可谓是越想越糊涂,只能先不纠结其中的原因。
而他能确定的一点是学习西方会让百姓心生反意,威胁到皇位。
此刻的李世民倒是有些理解那满清的皇帝,若是百姓接触了某种东西后会变得反叛威胁自己的帝位,那他也没法高风亮节到让百姓去学习那些东西了。
他多半会命心腹去学习那些技术,然后将技术严格控制起来,避□□传到民间。
虽然他知道要想快速发展最好需要越多的人参与,可他也不愿拿李家的江山开玩笑,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比较平衡的办法了。
然而就当李世民冒出这样的念头时,长孙无逸叹了口气,继续开口。
【当然,乾隆的确命好,在位六十余年,江山稳固,完全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坑了他的子孙。毕竟世界从来不是当乌龟就能躲得掉的,你不去找他们,人家也会来找你啊。
【生产力和交通工具都是在不断进步的,西边都是些小国以及沙漠,但是西方可以乘着战舰从海上来攻打你啊!然后就直接爆了个大的。大清几十万军队竟然不敌西方的几千人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只能割地赔款。】
【而那时有识之士乃至于满清政府才恍然发现华夏落后西方那么多,再不行动恐怕就要亡国灭种了。】
【可是发展从来都需要时间的,那时候哪里还来得及呢?西方人也不是傻的,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阻碍华夏发展,于是华夏便迎来了百年屈辱,差点被亡国灭种。】
李世民顿时打消了刚才的念头,并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枉他自诩济世安民,竟然会生出这样当华夏罪人的想法。
更何况有国才有家,才有皇帝存在的必要,国家都亡了,哪里还有什么皇帝?
如果真要如乾隆那般,他的天下也早晚维持不下去,还落得个华夏罪人的名头。
当然据天音所言,乾隆侥幸顺遂了一辈子,但身后名呢?况且天下本就没有永恒的王朝。
难怪长孙五郎每次提到大清都是一副一言难尽、欲言又止的味道。
李世民也在心中叹了口气,算了,他也不能要求那么多。
毕竟细数下来历史上的皇帝像他那般有格局的毕竟是少数,那乾隆还是个满清胡人皇帝,认知不如自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不过李世民旋即又好奇了起来,清以后后世又是个什么朝代?
天音似乎一直没有正面提起,只从少年的零碎言语中可以拼凑出一些后世的信息,后世的华夏应当是摆脱了落后,又爬了起来,甚至已经重返世界之巅。
虽然李世民依旧不清楚那一段时间的华夏具体的困境,但应当极其的困难,甚至远超隋末乱世。
他一向自信,但面对这样的困境却也不得不承认,他并不确认自己到了那个时代能不能救华夏。
李世民突然间有些想认识那位带领华夏走出低谷的“皇帝”,这该是个怎样雄才伟略、功勋卓著的人?
不过,等等。
李世民突然间想到少年的心声中对皇权完全没有什么敬畏,甚至言语中多有调侃讽刺,该不会……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李世民也不由得强行让自己停下了思考,他觉得自己再思考下去可能会发现他完全无法接受的真相。
在少年未曾彻底挑明之前,李世民还是决定先放自己一马。
李世民不愿挑明,然而长孙无逸却是不愿放过他。
【乾隆朝时代大概是华夏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可惜乾隆这厮实在是个太职业的皇帝了。简直是强有力地把控了天下各个阶层。】
【他要是能力差一些,对天下的把控差一些,说不准民间能自发出现救亡图存的力量。他要是个昏君,直接亡国了,大概率汉人能够重新夺回江山,然后建立新的国家。】
【虽然封建皇权天生与百姓敌对,但是帝国初建还没形成阶级固化,很多事情都好改革得多。而且主体民族当政许多矛盾都变少,事情都要好操作得多,底层汉人也不至于在洋人打进来时纠结应该先打满清派来的八旗军,还是先打洋人军队了。】
【而且最乐观的情况应该是那时候的新资产阶级抓住机会,跟西方一起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虽然资本家也挺23333,但还是比封建皇帝、地主们良心多了。】
【只能说真真应了那一句,越优秀的皇帝越是终结封建帝制的绊脚石。】
李世民再也无法回避,满脑子只剩下——终结帝制。
这词的意思是以后没有皇帝了吗?这怎么可能?
朝臣们也是震惊不已,没有皇帝这位“天子”的存在如何统御万民?
-----------------------
作者有话说:曾经我很讨厌乾隆,当然现在也讨厌。但是从前讨厌是觉得他昏庸,现在讨厌他是因为他真是个职业皇帝。
第36章
几乎能听见天音的人都深受着“君臣纲常”思想的影响, 自是十分震惊。
哪怕他们中不少人都是造反出身,但是也是想的是杀死狗皇帝自己当皇帝,可从来没想过世界上没有皇帝了。
已经被忠君爱国思想腌入味的儒臣们, 更是难以接受。
在他们看来皇帝才是天下稳定的基础, 哪怕碰上了昏君, 他们想的也是想的规劝帝王,或者是换上一个明君来。
在他们思想中, 从来没有“没有皇帝”这个选项。
如果这样的话, 他们又该听谁的命令,效忠于谁?
没有了君王纲常, 社会又该如何运行?
而且更重要的是,皇帝都没了,贵族、世家还会存在吗?他们还能维持他们世家的体面吗?
特别是孔颖达更是忽然记起了当初少年所提到过的一句话——打到孔家店, 他们孔家不会在后世人人喊打,这可就大大的不妙了吧!
当然还有部分思想活跃的儒臣却是豁然开朗,这是不是才是真正的“崇古”?
远古尧舜的时代,部落的首领不就是禅让产生?后世这难道是真正到了孟子所说的天下大同?这岂不是他们梦想中的时代!
当然这样的想法只是一瞬,很快他们便不敢多想了, 毕竟现在还有皇帝在呢!
哪怕他们确定如今的陛下是个明君, 但也不至于能大度到不顾自己的皇位。
这般想着,他们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