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每次看到地图都有些伤心为什么有个喜马拉雅山在那,要是没有那座山,华夏热爱种地的老祖宗们定然不会放过那片肥沃的土地。虽然没有喜马拉雅山,按照气候分析,印度那块地会变成沙漠。】
【可是真的好想要啊!那块地给了三哥们仿佛是在暴殄天物。三哥家面积虽然不如华夏,但是有一半都是适宜耕种的耕地,可耕种面积仅次于美丽国,比华夏还多。】
【而且三哥家气候温暖湿润,农作物可以实现一年三熟。结果三哥国家中还存在着大量吃不饱的百姓,真是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
比华夏的耕地还多?李世民心头一动。
现在不仅是长孙无逸眼馋那块肥沃土地了,他想要那块土地的心也到达了顶峰。
要知道自从从少年那知道均田制会随着人口增多而崩溃,李世民便一直在思考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口分田的问题,此刻发现天竺有那么大片肥沃的土地简直是老鼠掉进了米缸。
只是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华夏到天竺要么绕一大圈穿越西域诸国到达印度,要么就得翻越高原雪山,经过吐蕃。
而这两种路线,对于如今的唐军来讲战线都太长了,高原严酷的气候对于如今的唐军更是九死一生。
该怎么办呢?要不然跟吐蕃合作?
对了,探子刚传回来的情报,13岁的松赞干布刚继了赞普之位,也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的一位君主,值不值得合作。
相较于李世民的实干,长孙无逸显然就是纯粹的感叹。
【唉,算了,喜马拉雅山不说说着玩玩的,别说现在,就连未来越过高原打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还是不想办不到的事了,不然越想越馋。】
正斗志满满思考方法的李世民嘴角一抽,这小子又想了一半就跑,又放弃了,他就不能再努努力?
虽然他也知道少年说的是实话,高原的确不是唐军轻易踏足的地方,唐军一上到那些区域便上吐下泻,战斗力大减,甚至少年还提到后世也没解决掉平原之人上到高原后就生病的问题。
难道真就只能望洋兴叹,毕竟人哪里真能跟天斗。
就在李世民也心生怀疑之时,久违的系统音再次想了起来。
[察觉到宿主想要拿些天竺的强烈愿望,系统通过综合分析,进行如下建议。]
[首先宿主可进一步深化火器研究,只要有强大的火力,一切敌人都不在话下。]
[其次宿主可借鉴历史经验,贞观末期王玄策唐使王玄策曾借吐蕃与尼泊尔联军组成了共约8000人击败中天竺,俘获国王阿罗那顺,史称一人灭一国。]
[宿主也可联合吐蕃等国家,一起出兵攻打天竺,而后在当地屯田、驻军,成为天竺新皇帝,等到合适机会我们就可以反攻大唐!一样能够完成造反任务!]
第56章
李世民不知道长孙无逸有没有被系统说动, 但此刻他是真的激动了。
对啊,大唐的军队难以登上那高原,但是吐蕃的军队可以啊!
还有那王玄策可真是个人才, 竟然能想出去吐蕃、泥婆罗借兵的方法。
他一定要找到王玄策, 以后就让他负责天竺事务好了。
而且如今大唐还有了火药, 击败天竺那样的蛮夷国家更是易如反掌。
到时候哪里还用玄奘一个人跑那么远去取什么经,直接让天竺人把那些佛经给送到大唐来。
就是这样似乎会影响《西游记》话本的形成, 要不然还是让玄奘走一趟?
李世民在脑海中开始畅想起了未来, 而跟在他身后的李靖、尉迟敬德等人也是十分激动。
李唐建国之后,他们打仗的次数可谓是大降。
陛下刚登基更是奉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更是让他们少动兵戈。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渴望着一场战争。
虽然这攻打天竺显然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但是能在他们未来的清单上加上这么一场也不错。
而且他们也实在是想见识见识那些新式火器的威力, 最好是能在战场上使用一番。
贞观君臣兴奋不已,而等待他们的是少年一盆凉水泼下。
长孙无逸嘴角一抽,颇有些无奈开口。
【系统你是不是又看史书只看了一半就激动地跑来通知我了?你真的觉得这样就能占领天竺,甚至还能倒回来攻打大唐吗?】
李世民和其他朝臣兴奋劲瞬间散去,这样还是不行?
系统这一次却是信心十足。
[宿主, 之前都吃了那么多次亏了, 我也是会进步的好吗!这一次我可是看完了所有的相关史料,也搜集了后世网友的意见。]
长孙无逸没想到系统竟是这么自信,便也没径直反驳, 而是只是好整以暇开口。
【这么有自信啊, 那你说说你搜集到了哪些资料?】
系统也不怵,立刻用自己的机械音开始播报起来。
[天竺与大唐官方的交流并不算多,玄奘西行取经属于是民间交流。贞观十四年,中天竺的戒日王仰慕大唐文化, 在玄奘的推荐下,第一次派遣使节进入大唐,并且赠送火珠、郁金香等贡品。]
[又到了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才派正使李义表、副使王玄策出使中天竺,这是两国首次正式建交。]
[这一次交流还算愉快,据说因为李世民尤其喜好甜食,还特意让使团带回了天竺的制糖技术。不得不说,李世民也是自己嫌命长了,他这个时候按照记载应该已经有了糖尿病,竟然还去专门带回来制糖之法,啧啧啧。]
[当然他这样折腾自己是好事。我已经了解到李世民是华夏历史最强大的帝王之一,想要造他的反并不容易。所以他活得越短越好,造他儿子的反想必要容易得多。宿主你以后也可以多为李世民提供甜食,说不准就能让他死得更早!]
正兴致勃勃听着系统的科普的李世民怔住,这个系统可真是执着,这时候都不忘思考如何暗算自己。
他不觉得系统能成功,可是这件事定然会被无忌偷偷告诉观音婢,自己之后的饮食恐怕要更加清汤寡水了。
而这时李世民果不其然感受到了来自大舅子长孙无忌的直勾勾望着自己的眼神。
李世民在心中叹了口气,完了,果然完了。
系统自然不可能知道发生了什么,它还在兴奋地继续讲述着。
[咳咳,跑远了,这只是个支线任务,毕竟与其指望对手拉胯,我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
[出事的是在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再度率领30人使团访问天竺,然而碰上了戒日王去世,国家政变,篡位者阿罗那顺甚至还劫掠了使团,随从被杀。王玄策凭借自己的机智逃了出去。]
[一般人可能也就灰溜溜地回国复命,虽然免不了被皇帝一番责罚但至少性命无忧,毕竟这也不是使团的过错。]
[然而王玄策却是越想越生气,觉得不能就这么咽下这口气。他不打算惊扰大唐,于是转而以外交借兵的形式联合吐蕃、泥婆罗军队,组成了8200人的军队反攻中天竺。]
[唐军用了三天攻破了茶镈和罗城,斩首3000级,溺毙敌军万人,虽然阿罗那顺逃跑了,但后续还是被唐军追上抓捕,最终中天竺被灭,周围东天竺等小国臣服大唐。]
李世民顿时忘了之前的小插曲,在心中不断为王玄策叫好。
之前他还以为王玄策是奉朝廷的命令攻打天竺呢,没想到竟是他主动报复中天竺,这可真是大大扬了大唐国威,让周边小国再不敢小瞧大唐!
而且吐蕃和泥婆罗愿意借兵给一个大唐小小的使节,足以可见当时的大唐对周边威慑极重。
那时的大唐又该有多么的强大?
至于其余将领,诸如李靖等人也都是心潮彭拜。
王玄策显然只是使节不是将领,但却能打出这样出色的战役,足以可见当时大唐军力之雄厚,连文臣都有这样的本事。
作为大唐将领的他们更是不能输给一个文臣,他们也得想想该如何尽可能少的利用大唐的军力资源替大唐开疆扩土啊!
[最终报了仇的王玄策才携带着携俘虏及贡品返回大唐面见李世民,不过呢当时大唐灭国太多,中天竺也只是个小国,所以李世民并没有特别重视,只给他授了一个五品朝散大夫。]
[唔,就跟你现在的官职差不多。]
长孙无逸难得被系统噎住,行了行了,不用特意用他来对比了。
他一直知道自己是个关系户来着,但没办法,谁叫他投了个好胎?
其实他也不想的,若论朝中谁最想辞官归隐,他绝对是第一个!
李世民倒没有在意这一点,心中只有一点为未来的王玄策抱屈外满脑子只剩下“大唐灭国太多”。
真是好啊!看来历史中的大唐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强大得多。
至于李靖等将领们眼神更是透亮,除了自豪于大唐的强大以外,他们更加欣喜于“灭国太多”岂不是意味着未来有无数的灭国战争可以打?
一瞬间,已经有些年纪的将领们纷纷下定决心一定要保重身体,毕竟未来还有那么多战役等着他们呢!
[不过王玄策对于天下影响最深的大概率并不是一人灭一国的事,而是他从天竺带回了一个神僧,说能炼出长生不死之药。]
[彼时的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开始寻求神学的帮助。他经常召玄奘进宫讲经,期望获得内心的平静也就罢了,甚至开始寻找长生的丹药。]
[于是呢,这印度神僧自然而然被王玄策奉给了李世民。至于最后的结果嘛,自然是李世民很快就挂了,一颗丹药将他提前送走。]
[当然还有的史料中说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吃丹药就死了,说是要真是李世民吃丹药而亡,那后续的唐高宗肯定会处死那印度神僧,但史书上却全无记载。]
[但本系统觉得这就是李唐皇室故意隐瞒罢了,毕竟吃丹药去世的名声不太好,要是将印度神僧处死,那不就昭告天下了吗?]
[如果李世民没吃,史官又为何多此一举记上一笔呢?毕竟古往今来的皇帝身边都不缺各种术士,要是没有作用的术士都得记上一笔,那史书还记得下吗?]
正处在兴奋中的李世民犹如当头棒喝,可恶,怎么又开始讲丹药之事了?
虽然这一次比之前少年讲得都要详细,让他了解清楚了所有的前因后果,但李世民却宁愿不知道。
死在一个蛮夷之地来的番僧实在是太丢人了,那秦始皇、汉武帝好歹是被华夏的术士骗了。
至于了解未来避免错误什么的,李世民表示他只要不吃丹药,什么坑避不过?
这时李世民只觉得四面八方注视的目光又朝着自己袭来,因为怕尴尬李世民甚至都不敢去探究众人具体是什么目光。
他只能挺直背脊,接过主持递过来的东西,装作专心礼佛。
[总而言之,这王玄策算得上是我们的福星,毕竟能送走李世民的有几个人呢?所以我建议宿主你将他收为属下。]
[他不仅军事才能尚可,甚至还能一个人从中天竺逃出来,又上了青藏高原,足以见得他的体质极好,适宜高原、热带雨林多种气候。]
[华夏人一直窝在东亚这块土地上,边境开发艰难,根本原因还是大多数中原人不适宜那些地方的气候,高原缺氧就不说了,南方湿润潮湿、虫蚁遍地,中原人去了也十分容易得病。]
[像王玄策这样皮实耐操的人哪怕是后世都不多,他不就是治理天竺的天选之子吗?]
还在嫉恨系统揭自己老底的李世民顿时咬牙切齿,在心中暗暗发誓,呵,还想要王玄策?
这位“天选之子”未来只能属于他,属于大唐!
[当然我也考虑到贞观初和贞观末年的形式不同,王玄策灭中天竺之时,中天竺已经内乱,国力大减,而如今中天竺在戒日王的统治之下算得上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想要用八千人攻破难度颇大。]
[而最大助力吐蕃,雄主松赞干布才刚登基,还是个13岁的小屁孩,没能平定吐蕃内部叛乱,统一吐蕃,但这又何尝不是宿主你的机会呢?]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趁着松赞干布还在弱小阶段,取而代之,让吐蕃成为我们的地盘,成为吐蕃新王。]
[宿主可不要看不起吐蕃,吐蕃那块地虽然看起来荒芜,但未来吐蕃帝国建立后,将会成为持续两百年时间大唐最主要的威胁!]
[吐蕃还曾联合吐谷浑、党项等部族,20万大军发兵东侵,使得当时的皇帝再次出逃,是为大唐天子九逃中的又一逃,这可是其他异族都没做到的事哦!]
[而且我们还有各种先进技术,吐蕃在我们的带领下,定然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