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等等!那些大臣该不会……
李世民很快便感受到了朝臣炽热的目光,萧瑀直楞的声音再次响起。
“陛下,臣以为帝王既然为万民表率,那不管是衣食住行都应当有规章制度。臣恳请陛下下令,由臣来拟定章程!”
萧瑀的谏言虽然依旧隐晦,但是李世民很清楚他欲效仿那清朝之意。
这怎么能行?一道菜只能吃三口就得撤下,那连味道都没尝出来吧!
让萧瑀那老小子去拟定章程,依照他的个性说不准比那“清朝”还要严格。
而且萧瑀还笃信佛教,平日里爱好素食,在拟定章程之时该不会也逼着他吃素吧?
李世民顿时面如土色,心中一阵崩溃,这事情怎么就发展成了这样?
除李世民外,同样崩溃的还有系统。
它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提醒宿主注意饮食健康,竟然会让宿主如此地抵触,甚至不愿当皇帝做任务的决心比之前还要强烈。
系统着急忙慌地找补。
[宿主,别啊。现在还不是清朝,没有那么严格,只有当皇帝你才能尝遍天下美食啊!]
被朝臣们注视着,冷汗直流的李世民:呵呵,马上就要这么严格了。
长孙无逸想了想现在的确不至于到清朝那一步,但他到底下定不了决心,纠结半晌没纠结出结果,便也不想继续难为自己。
【算了,我之后再想想吧,现在还是趁着这个空档把今天的网上完!对了,刚才那个视频是你自动放的,可不能算时间!】
李世民也巴不得赶紧跳过这个话题,对对对!赶紧看其他的,别再提什么控制饮食了,他真怕以后喝杯蜜水都要被萧瑀等人参上一本。
还有内容最好是之前画面中出现的阅兵,要是能告诉他们如何练出这样的军魂那就更好了。
然后画面的确变了,却是有些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一个拿着折扇的短发中年男人出现在画面中,第一句话就再次让李世民沉默。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吧,咱们今天来聊聊他的黑料!]
[他的最大黑料便是玄武门之变,杀兄弑父上位,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子都给纳入了后宫。]
贞观朝臣们顿时不约而同地低下头,完全不敢让李世民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
虽说当今陛下宽宏大量,但玄武门之变实在是太过敏感,如今依旧是朝堂上不敢轻易提起的话题。
不过杀兄他们倒是知道,但这弑父怎么回事?
难不成陛下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偷偷把太上皇给处理了?
至于那占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人,倒也不奇怪,男人嘛总归是好色的,他们懂的!
李世民见状,哪里不懂朝臣们在想什么?
他顿时脸色黑沉,恨不得当场喊出声,朕不是,朕没有!
好吧,兄弟他的确是杀了,但父他可是一点没动,顶多是派人去陪李渊游了游湖罢了。
这之后他也打算好吃好喝地把太上皇供着,可是一点不敢苛待。
还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妻妾、女儿们如今都好好待在掖庭之中,虽被限制了自由,但他可没动过他们一根手指。
他虽不是清心寡欲之人,但也没有好色到那般程度,不管女子身份也要强抢入宫。
真是一派胡言!这光屏中的男人为何要污蔑他?
李世民一阵气血翻涌,差点克制不住直接开口反驳。
好在这时少年的声音响起,还了李世民清白。
【哈哈哈,营销号就是敢说,一开口就是李二的经典黑料。】
【不过有的时候还是很无语这些料的,电视剧、小说加工一番传着传着就成真了,别的不说哪里来的弑父啊!李渊当太上皇期间还给李世民生了好几个弟弟妹妹呢!李二也是惨,辛辛苦苦治理国家还得替老爹养孩子。】
【对了,唐朝王爷、公主的俸禄是多少钱来着?我记得他们俸禄挺高的,怕是不少钱了。】
【还有李渊那最小的儿子滕王,在天下到处修建滕王阁,每处都金碧辉煌,花费不菲,怕是收割了不少民脂民膏。】
李世民心情顿时舒畅了不少,幸好少年知道些历史,不是无知之辈,为他证明了清白。
只是他爹都六十了,竟然还能生好几个孩子?这可真是身体好啊……而他自己竟然五十岁就去世了,一瞬间李世民心中十分不平衡。
而这种不平衡很快让李世民决定给自己老爹找点事。
李世民本来无所谓李渊后宫里的年轻美人们,他爹都被他抢了皇位,有几个美人陪伴打发时间,舒缓心情也实属正常。
但如今听着那少年念叨俸禄,他也不禁肉疼了一下。
他阿耶都这么多孩子了,要不然让他适度克制一下?就只留两三个老人继续陪着他阿耶吧。
这么思索了一通确定李渊未来的日子不至于那般逍遥后,李世民心情舒坦了不少,但很快他就再次迎来暴击。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大黑点便是改史。贞观十四年时,李世民“鉴戒自醒”为由,召见房玄龄要求观看国史,打破了帝王不得观史的惯例。而他重点观看的内容自然是大唐开国到玄武门之变的部分实录。]
李世民一愣,贞观十四年?贞观是他的年号?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倒的确是个不错的年号。
当然,他很快便没心情纠结所谓的年号了,因为天音接下来所言的确戳中了他隐秘的内心。
如果说之前他还可以直接破口大骂,矢口否认,而现在他却是不敢。
上天难道是在警示他,怎么就直接泄露了他内心所想?
纵使李世民面对他人时对于玄武门之变如何的义正言辞,安慰自己只要自己能干出一番基业,带领大唐走上巅峰,后世终会给他一个客观的评价。
但李世民内心终究是不安的,极其担忧自己的身后名。
他不可能完全抹掉玄武门之变,但可以让史书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更加偏向自己嘛。
结果他如今还没干呢,现在就被上天给曝光了?
而且这意思是未来的自己虽改了史,可还是被后人给发现了,那改史不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不少朝臣此时也在心中嘀咕,皇帝改史这恐怕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这种事一向只有昏君才干的啊,要知道上一个非正常继承皇位的隋炀帝在登基之前也算是才华横溢,登基之后便暴露了本性,昏庸无比。
该不会……
当然也有部分朝臣诸如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人却是一点不担心,他们很是相信自己选中明主。
哪怕陛下真的改史,他定然也有自己的道理!
更何况改史是什么大事吗?难道以前的帝王真的一点没动史书?他们怎么不信呢?
只能说如果被魏征知道了他们的想法,恐怕会当场大骂佞臣!
不管众人心情如何复杂,光屏中的男人还在继续叭叭叭。
[根据如今史学家推测李世民的确存在修改史书的行为,但不是某些人以为的夸大自己在登基前的功绩和势力,相反他是让史官缩小了他登基前的权势,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被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两迫害的形象。]
[简而言之就是他之所以发动玄武门是被两人逼上了绝路,这一切都不是他本人所愿。]
作者有话说:
----------------------
第6章
听到这,李世民在心中叹气的同时也微不可察得点点头。
这男子之前虽满嘴胡说霸道,但这段话却也的确说出了他心中所想。
左右已经被人曝光了,李世民此时心情竟是平静了不少。
他决定不再挣扎,平静地听听男人接下来的分析。
之前担忧又出了个昏君的朝臣也放下了不少心,还好,是修改玄武门之变,不是好大喜功修改功绩!
[当然皇权的斗争的确是你死我活,李建成一旦上位,那死全家的也的确是李世民,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也的确没有别的选择,但这决不意味着他是一个小可怜。]
[事实上在玄武门之前李世民的势力远超李建成这个太子,跟李渊分庭抗礼。大家可以看看他的那些官职,什么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大行台等等之类的官职,几乎被李世民控制了大半朝堂。]
[这些官职还不是李渊看在骨肉亲情上给他的,而是李世民靠战功得来的,李渊不得不给李唐的大功臣的奖赏。]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虎牢关一战擒双王后创封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官职“天策上将”,但大家可知道李渊封赏这个官职是在虎牢关之战后的五个月了?]
[除了封无可封不知该奖励什么官职外,李渊恐怕也是想敲打一番李世民,不想见到李世民权倾朝野。然而因刘黑闼造反起兵,朝中无人能镇压,而不得不给二儿子继续画饼,让他出征平定刘黑闼。]
[如果忽略掉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这层身份,他难道不是又一个功高盖主的权臣吗?可以说这场唐初继承人之战其实不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争斗,本质上是李世民和李渊的争斗。]
[所以说李世民在史书中想要掩盖的本质是他逼父的历史,他能够承担杀兄的骂名,可承担不起弑父逼父的骂名。]
李世民不禁一声苦笑,这人竟又说对了。
李建成又何曾是过他的对手?他的对手一直都是他占据大义的父亲李渊,如果不是父亲强行抬举李建成与自己对打,恐怕他们兄弟也不会走到这一步。
之前还在心中蛐蛐皇帝的朝臣们也同情地看了眼御座上的皇帝。
按照功绩来说,的确大唐的天下非他莫属,但可惜他是二儿子,先天缺了法理上的正统。
如果圣上是太上皇长子就好了,这样的话大唐是不是就不会有兄弟相残的惨剧,权力就能平稳过渡?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光屏中的男人仿佛就有预知能力一般否定了他们的想法。
[我看到网络上不少人遗憾李世民是次子,仿佛他是长子就不用遭此一劫,不会再有玄武门之变,大唐初代的皇位传承也会更加顺利。]
[但是在我看来,哪怕李世民真是长子,本质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毕竟李渊封李建成为太子就真的只是尊崇传统的嫡长子继位吗?]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李渊将太子之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本就功高盖主、大权在握,又有了法理上太子的正统地位,那身为皇帝的李渊还是皇帝吗?不如趁早退位当太上皇算了。]
[诚然从之后李世民对待李渊的态度看不算太坏,李渊若真将太子之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多半会给自家老爹一个体面。但身为开国皇帝的李渊怕想要的不只是体面,而是真正的大权在握!]
[只要李渊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那他就不会乐意将大权交给身强体壮的儿子,反而会扶持其他幼子和外戚与李世民对打。]
[大家别不信,可以想想清朝的康熙帝晚年时是如何猜忌太子和皇子们的,那些个皇子势力可远不如李世民呢!]
这一刻李世民也不禁心猛地一颤,这番话不仅是戳中了他的内心,甚至戳穿了他一直不敢承认也不愿承认的事实——
父亲李渊一直忌惮的是他本人大权在握,威胁到了他的皇帝地位,而不是一直以来他表现出来的要尊崇嫡长子制度,大郎无错,不能废了大郎。
这几年来他心中一直有模模糊糊的预感,但却不敢承认,毕竟他和父亲是有着真父子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