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推拒,但下旨的太监却告诉他不需要他说什么,只用站在朝会外围听一听朝堂之事即可。
左右他也要早起做晨课,于如今的他而言哪里都差不多,在朝会上做晨课还能锻炼他的专注力,于是玄奘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而当他刚找了个无人的角落坐了下来,打算开始念诵经书,便感到自己的僧袍被拉扯了一下。
少年一脸激动望向他,“大师,大师,你知不知道金蝉子啊!”
【哇哇哇,我该从哪开始给玄奘法师讲《西游记》呢?从他是金蝉子转世开始?】
第60章
玄奘一怔, 不明白少年为什么会有这么突兀的问话,长孙小将军还在心声中说他是那什么金蝉子的转世。
金蝉子?佛经中倒是有“金蝉脱壳”的说法,可是并没有金蝉子这一位神佛啊!
长孙无逸看着玄奘眼神中的疑惑也明白自己的问题有些傻逼了。
【啊啊啊, 我真是个蠢蛋, 金蝉子是《西游记》里编出来的, 大概率在元朝和明朝时期才有这个说法,现在玄奘法师能知道才离了个大谱。】
玄奘恍然大悟, 看来是话本里编造的故事。
只是他又为什么会被编进话本里呢?他只是一介小僧, 怕是不值得大书特书啊!
不过纵使心中有许多的疑惑,对于玄奘来讲首要任务依旧是做早课。
于是他双手合十对着长孙无逸道, “长孙将军,小僧现在要做早课了,您若是有什么问题可以等小僧早课后再来问贫僧。”
长孙无逸本就因为问了蠢问题而心虚, 哪里会拒绝,当即点头,退到一旁不再打扰玄奘法师。
当然他心中的吐槽却是依旧停不下来的。
【玄奘法师可真是个自律的人呢,竟然这个时候还能念经打坐,真是佩服了。若是我有这样的专注力, 我当年肯定能考清华北大。】
【不过李二为啥非要把玄奘法师弄到朝堂之上来听他们那些无聊的政论啊?不是说只是让玄奘法师讲经吗?】
【等等, 历史上的李二就多次劝说玄奘法师还俗做官,只是被玄奘法师拒绝了。难道现在他就想让玄奘法师多多见识宫廷朝堂的繁华好让他还俗为官?可是如今玄奘法师还没有取西经啊,李二是怎么看出玄奘法师颇有才华的?】
【算了, 管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他肯定不安好心就是。】
刚登上御座的李世民脚下差点一个踉跄,他真没这个打算!长孙五郎又冤枉他!
虽然他是爱才之人,玄奘这样的人才要是愿意还俗做官他自然十分欢迎,可是他也不会去勉强不愿做官之人。
更何况如今的朝堂倒也没有到就缺玄奘这一个人才的程度。
当然他让玄奘来旁听朝会, 的确有些不好的想法。
那就是让玄奘继续被长孙五郎的心声刺激,毕竟他真的有些好奇玄奘这样的高僧能在长孙五郎的心声下撑多久。
不过这绝不是他的最主要的目的,他主要还是想玄奘多多了解大唐的对外政策,了解周边国家的局势,到时候他才能更好的为大唐搜集沿途的情报信息啊!
作为回报,他也会以帝王的名义支助玄奘西行。
别的不说,大唐的随从和通关文牒定然比那什么高昌好用,他也想试试《西游记》中唐僧一掏出大唐的通关文案就让周边小国无不郑重待之的场景。
李世民已经不指望长孙无逸能够说他些什么好话,唯一担忧的就是玄奘误会了万一又偷偷偷渡出国可怎么办。
罢了,本来他还想晾一晾玄奘,如今看来还是尽早说清楚好,朝会过后他就尽快去跟玄奘解释吧。
长孙无逸依旧在继续碎碎念中。
【不过我也不用替玄奘法师操心,他虽然不想当官,不愿掺和政治,但他其实也挺人精的,对付李二也是有一套。】
【比如他从天竺取经回来的时候虽然推辞了李世民让他还俗做官,但却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及戒日王听闻《秦王破阵乐》后,还夸奖“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
【我个人觉得戒日王夸没夸奖真不好说,但玄奘法师可谓是极高明的借戒日王之口拍了拍李世民的马屁。】
御座上的李世民在听见远在天竺的人都知道且佩服过自己的功绩,本十分高兴,然后便听见了长孙无逸的猜测。
呵,这小子真是永远不把自己往好了想,出家人一向讲究不打妄语,玄奘又是高僧怎么可能说假话?
他这不仅是侮辱了自己,也侮辱了玄奘!
而正在打坐的玄奘也终于无法完全沉浸在早课之中,开始频繁走神。
玄奘先是微愣,《大唐西域记》又是什么?他一心只想翻译佛经,并没有编撰其他书籍的打算啊!
但旋即他又陷入狂喜之中,他意识到既然他写了《大唐西域记》,这就意味着他去到了天竺见到了戒日王,他的西行取经成功了!
这是他毕生的追求,怎么能让他不激动?
但紧接着他又听到了少年吐槽他在拍帝王的马屁,玄奘也不禁在脑海中反驳。
他了解自己,他并不是完全的认死理,在任何时候都不打妄语,但那个时候定然是性命攸关的时候。
哪怕如同少年所说他因为拒绝了帝王为官的提议,担心得罪帝王,所以要讨好帝王,但这也最多多说几句客套话,决计不会编造故事。
难道未来的自己改变了?
不,不可能!
玄奘坚信自己既然能靠着毅力翻山越岭去到天竺,心性自然更加坚定,他绝不会堕落自此。
这定然不是自己编造的,最多考虑到帝王的心情所以特意提起罢了。
长孙无逸并不知道自己的吐槽直接冒犯了当事人双方,他犹自思考着。
【唉,不过一个臣子的结局好坏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情商固然是一方面,帝王的品性更加重要。玄奘法师其实已经挺低调了,但是他终究是跟帝王的立场不一致。说起来,历史上能够善终的著名臣子好像真的不多耶。】
这一番感叹直接让现场的各朝臣都紧张了起来,大家都读过史书,知晓历朝历代高官们的下场。
除却想要实现心中抱负外,他们也想有个好结局。
毕竟若是性命不保,那所有的功名利禄就都成空了。
甚至玄奘也在心中暗暗思忖,长孙小将军那话的意思是自己最后不讨皇帝的喜欢?
玄奘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但是他想要推广佛法,必然要与皇帝保持不错的关系。
若是皇帝不喜他的话,他所有的计划那就是寸步难行。
还有什么叫做“立场问题”?一个更不妙的念头在玄奘心中升起。
难道陛下其实是不喜欢佛教,所以才厌弃了他?
作为皇帝的李世民心也揪了起来,如今的他珍视所有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希望能够君臣相得,共同开启贞观盛世。
但他也读过无数本史书,几乎所有的开国之君和朝臣们之间的关系最后都不太好。
比如汉高祖刘邦,曾经跟他打天下的臣子有几个有好下场?
有的是臣子本身膨胀,有的则是因为权势太大被帝王所忌惮。
李世民有心不想走上刘邦的老路,但他更知道人心难测,不管是朝臣还是他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不好说会变成什么样。
就比如他觉得自己绝不会步父亲李渊的后尘,结果两个儿子还是争了起来。
虽然最终没有再次酿成“玄武门之变”,自己退位当太上皇,但李世民觉得结果也没比“玄武门之变”好到哪去,毕竟承乾一年后就死了。
因着有了这个先例,再加上少年还提到皇帝容连玄奘这样的僧侣都似乎容不下了。
所以相较于担心臣子们膨胀,李世民更担心自己年老时疑心病愈重,对臣子们的猜忌愈深,最终酿成悲剧。
总之,所有人都盼着长孙无逸能再多讲些他们朝臣的结局。
陛下是宽容之人,不会追究他们未曾犯过的罪,若是他们未来犯了错,如今提前知晓说不准还能救自己一命呢。
好在这一次长孙无逸也没有像之前那般思维发散,虽然依旧是在讲玄奘之事,但也让他们放下了一半的心。
【其实玄奘法师回大唐的时间刚刚好,李二虽然并没有直接打压过佛教,但是年轻的李二却是直言过自己不信鬼神的。】
【而且僧人们的特权太多,李二估计早就不爽了。刚登位时还善待佛教收拢人心,到了中期之时,担忧佛教过度发展威胁政权,还下过“道先佛后”的诏书,裁汰僧人、限制寺院扩张。】
玄奘的心可谓是猛的一紧,他的预感果然没错。
如今的陛下的确不喜欢佛家,还想要打压佛家,所以他若是直接请求陛下西行去往天竺取经,陛下怕是难以答应啊!
至于长孙五郎提到的僧侣特权,玄奘叹了口气。
他也觉得这样不好,毕竟佛祖讲究“众生平等”,那么僧人也不该享受那么多的特权。
只是僧人的特权已经是几百年来约定俗成的惯例,哪里是他一个小僧能够决定的?
【当贞观晚期玄宗回国之时,李世民先后遭遇了丧妻丧子丧女,两个儿子争夺皇位的打击,自己的身体也垮了大半。】
【当一个人求助正经的医药无法改善自己的病症之时,难免开始求神拜佛,就跟后世的老头老太太们十分喜欢买保健品一样,李二也开始在佛法上寻求心灵的平静,多次招幸玄奘为自己讲经。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李世民是为了那本那本西域情报手册《大唐西域记》。】
【天子近臣的好处可谓是太多了,玄奘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为自己的译经事业捞了许多的好处,李世民先是在弘福寺设立国家级译场。】
【而后为了纪念已经去世的长孙皇后,彼时的太子李治还请旨修建了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大慈恩寺,玄奘也由弘福寺转到大慈恩寺继续自己的译经事业。甚至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两,一个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一个写了《述圣记》。】
【总之在贞观末期玄奘十分受到李世民的重视,据说李世民最终病逝在翠微宫时,玄奘都陪在了帝王的身边。】
众人皆是舒了一口气。
特别是李世民,虽然再一次听到了自己的死讯,但是之前已经听到了太多次,如今的他早就已经麻木了。
少年随时不忘吐槽自己,如今没有再提及自己的“荒唐事”,想必自己的晚年应当没有犯下什么大错,这可就太好了!
至于少年吐槽他晚年因为生病开始求神拜佛之事,李世民表示吃丹药他都撑过去了,这点简直是毛毛雨。
朝臣们也自是听出了这一点,他们的帝王晚年可能因生病有些懈怠,但定然没做出什么昏庸之事,不然长孙五郎的嘴定然饶不了陛下。
而只要帝王依旧贤明,他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不犯大错,他们就应当是安全的。
至于他们自己犯错的情况……
咳咳,此时的满朝文武可谓是各个都觉得自己是大大的忠臣,绝不会做出谋逆之事。
更何况哪怕他们想,又有谁是打下大半天下曾经的战神天策上将的对手呢?
其中更是尤以长孙无忌最为坚定,他跟陛下的关系实在是铁中铁,继位的又是他自己的侄子,他吃饱了撑的才会去谋反呢~
玄奘的心情也放松了一瞬,如今的陛下对佛法虽有利用之嫌,但为人敞亮,给了他足够多的支持,陛下的确是值得为之效力的人。
不过玄奘依旧记得少年提到的与皇帝立场不同,所以与自己有冲突的是新帝?
少年接下来的话很快便证实了他的猜测。
【然而等到新帝登基之后,一切就都变了。】
【其实这事我觉得本质上还是要怪我的好四哥,你说他这么有事业心干什么?亏他天天骂我不学无术,得过且过,我这样躺平当个富贵闲人对长孙家才是最安全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