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虽是如此,李世民也不能接受自己建立的清明朝廷被自己的继任者给毁了。
就在他寻思着要么还是别生那不孝子时, 却又听见李治在长孙无忌死后一年便风疾发作,心中的愤怒顿时被心疼所取代。
那时的李治才多大?怎么能那么早就犯病了!
对了,长孙五郎刚还提到了李治体弱多病,所以这是他那么早就犯病的原因吗?
自己只活到了50岁,治儿岂不是比自己还会更早去世?那他的太子能长大吗?
还有那武媚, 她该不会是借着这个机会把持幼帝临朝称制了吧!
更何况李治甚至早就将权柄交到她的手中, 让她与自己二圣临朝,让她早早便能发展自己的势力,李治死后, 新帝又年幼, 满朝文物谁能制衡她?!
李世民脸色瞬间难看了起来,又想骂一句“糊涂”!
但他旋即又想到相较于其他满朝文武,似乎皇后的确比其他人来得可靠些。
哪怕是他自己,之前在突厥趁着自己刚登基不备, 有可能兵临城下之时,下意识的想法也是让妻子替自己守好江山。
当然在李世民看来自己的皇后远比那武氏女子要可靠得多,决不可能做出任何危害自己和大唐江山的事,所以他才会放心将江山托付给妻子。
但李世民也心知,李治估计也如同他信任妻子那般信任武氏。
罢了,牝鸡司晨就牝鸡司晨吧,总比养出王莽这样篡位的奸臣要好得多。
最终李世民捏了捏眉心,叹了口气。
他觉得相较于操心继任者的治国问题,更应该操心他们全家的身体。
若是他和观音婢能多活上几年,孩子们身体能更好些,许多问题不就不存在了?
李世民本来在饮食上还有些偷懒,时不时偷偷摸摸吃些甜食。
但现在他在心中暗下决定,未来的自己一定严控吃食,甜食、烤肉什么的尽可能少吃,从之前的五日一次变成十日一次好了。
对于李治的治国水平,长孙皇后要看得开得多。
毕竟纵观史书,能做到李世民程度的皇帝可谓是少之又少。
总不能指望老天独宠大唐,降下两任千古明君吧。
李治虽然比之自己的父亲差了许多,但是五郎也说过综合来讲他在历史上的水平还算不错,当个守成之君总归还是不错的。
不过作为母亲,她还是操心孩子们的身体的。
听见李治体弱多病、年纪轻轻便犯了风疾,她顿时心如刀绞。
在她看来,就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底子太差了,才导致几个孩子身体都不好。
本来她还犹豫纠结自己不再生育,是不是剥夺了本来应该出生的孩子们见见这个世界的权利。
但现在她心中的天平却是悄悄偏向了另一边,在没调理好自己身体并且找到医治她和丈夫遗传病的方法前,生太多的孩子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自己的孩子。
只是若真不生下李治,那未来的历史就真将大变,武氏也彻底没有了机会了。
想到武氏,长孙皇后又不禁猜测了起来。
“二圣临朝”虽然比“太后临朝称制”的情况少一些,但也有前例,比如前朝的独孤皇后,亦达不到五郎之前所说的程度。
难道是皇帝病重,所以武氏在皇帝在时就代理处理政事了吗?
这倒的确是一个突破,毕竟不管是吕后、冯太后还是独孤皇后其实在老皇帝在位时都很难真正插手政务。
顶多是收拢些朝臣的势力,支持自己罢了。
不过长孙皇后心底还是觉得差了些什么,但半晌后她又摇摇头,在心中暗笑自己的贪心,武氏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旋即长孙皇后镇定心神,开始继续听了起来,只是心中还是忍不住期盼能听到“惊喜”。
【风疾大概率是高血压,在现代吃点降压药就行了,控制得当就跟普通人差不多,但是在古代那就是不治之症。】
【更何况李唐皇室的饮食习惯还十分的差,重油、重盐这些都是会升高血压,大大增加心脑血管出问题的概率。】
【李治从小养在皇宫中,估计也不常运动,那么早风疾就犯了其实想想也正常。】
【就是这发作时间有些地狱笑话了,刚斗赢了长孙无忌还没得意多久,结果自己就出事,好不容易大权在握结果就得将手中的权力给分出去,这件事就告诉我们做人别太得意。】
李世民一边将长孙无逸提到的风疾注意事项牢记于心,一边在心中吐槽,五郎能不能不要这么幸灾乐祸!
出事的好歹也是他的侄子!他究竟有没有一点身为人舅舅的自觉!
就在李世民在心中暗暗下决定,要是那个儿子还能出生,他高低要将李治丢给长孙五郎养上一养作为报复时,长孙无逸似乎也终于发现自己有些缺德,停止吐槽转向正题。
【算了,疾病总归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还是不那么缺德了。】
【武后的“二圣临朝”跟独孤皇后的“二圣临朝”其实也不大一样,她参与朝政的程度要多得多,至于原因嘛还是李治的风疾,除了头疼欲裂之外,最严重时李治甚至看不见了。而皇帝看不见了,那就意味着连最基本的奏折都看不了了。】
【于是无奈间,他只能让妻子帮自己批阅奏折,重大政务再禀告他由他决议。而这也意味着武后开始全盘接触国家政务,深入核心决策,也在朝堂上建立了威望和自己的人事网。】
李世民再次心头一惊,竟是让那女子插手至此,难怪五郎之前会那般形容。
那女子要是有歹心又或者水平太差,大唐可就真完了!
可是想到李治竟然病到连奏折都看不了,他也不得不承认似乎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难道让大臣替李治看奏折?那他们李唐得完得更快了!
如今,他只能希望那女子是个好的。
好在长孙无逸紧接而来的话让李世民放下大半的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李治手中的权力就真正旁落了,毕竟他牢牢地把控着大唐的军权,一直到死都没有让军权旁落。】
【而且我觉得武后对李治也真的算真爱了,李治那个病秧子三十岁左右就犯病了,但在武后的照顾下竟然能活到57岁,比自己老爹活得还久,也是命好。史书上更是记载了无数武后为李治寻找神医,修建寺庙祈福等等。】
李世民呼出一口气,不错,那武氏总算有些优点了,不是一无是处。
治儿能活那么长,他的太子应该也能成年了。
到时候他去世平稳交班给太子,大唐应当也能平稳发展。
李世民刚如此感叹,但下一秒就傻眼了。
【不过武后对老公那么好我估摸着还因为李治愿意放权给她,要是成年儿子继承了皇帝位那还真不好说,特别是武后的四个儿子还真没几个真正听她话的。】
【最初的白月光太子李弘虽然才华横溢,也是李治武媚两口子倾尽全力培养的继承人,但二十来岁就死了。悲痛不已的李治甚至还给自己的儿子追封了个皇帝位。】
李世民和满朝文武都叹了口气,虽然不是当朝发生的事,但见到大唐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皇帝,他们也很是心疼。
就是李治是怎么想到给自己的儿子追封皇帝位的?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他们的二儿子李贤就属于天生反骨,天天跟自己母亲作对,以至于他因病去世后总被后世史学家阴谋论他是被武后亲手杀害的,还猜测他是武后的姐姐跟李治偷情生的,只是记在了武后名下。】
满朝文武再次傻眼,这是他们能听的吗?
怎么这下一任皇帝不仅搞父妾,还搞妻子的姐姐?这怎么比他们的陛下还不讲究?
不过皇帝哪里还用得着偷情,一个女人纳了也就纳了,妻子的姐姐怎么也没有父亲的妾更违背伦理吧?难道是皇帝惧内?
想到这众人都打了个寒蝉,显然更加不能接受这个理由。
肯定是那后世人编的!那大宋的史官就爱给他们大唐造谣。
【还有三儿子李显,一登基就闹着要把权力给自己妻子,甚至还放言要把皇位传给老丈人,于是武后无奈只能废了自己的三儿子,让四儿子登基。】
【四儿子李旦倒还算听话,但就是无能,emmmm】
李世民听着讲述都快绝望了,治儿难道就没有一个靠谱的继承人吗?
怎么要么早逝,要么脑子不好!将皇位传给老丈人这是人说出来的话吗?
这一刻,李世民甚至庆幸李治还留了一个相对靠谱的太后看着朝政。
【武后估摸着也知道自己几个儿子的德行,所以不管从感情上还是权力上都希望李治能够活得更久些,让她能继续大权在握,执掌朝纲。】
【当然两人也不仅仅是利益一致,权力这种东西总归是你多了一点,我就少了一点的东西。】
【武后在事实上执掌朝政的几年后,便慢慢建立了属于她自己的不受李治控制的一套班子。她知道世家不会支持自己,便继续提拔寒门子弟,组建“北门学士”,形成自己的政治力量。同时在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牢牢掌控着京城核心军事力量。】
【李治虽然生着病,但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皇帝也十分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手中权力的流失,武后的逐渐失控,于是他又生出了“废后”的念头。】
李世民在心中叫了声好,果真是他的儿子,这政治敏感度还是够的!
这个皇后失控了,那就换一个。
不过他很快又生出疑问来,刚长孙五郎说武后还当了太后,他该不会是没废掉吧?
一个皇帝想废后怎么可能行不通?难道他又心软了?还是真被架空了?可是不是还有兵权在手吗?
长孙皇后则是在心中为武媚担心,果然没有任何男人真的心甘情愿被妻子分走权力。
哪怕他已经病入膏肓,哪怕妻子甚至根本没有害过他。
武媚这一关怕是不好过了,不知道她能不能撑过去。
【李治当即召上官仪商议,而后命他起草废后诏书,然而彼时的宫廷到处都是武后的眼线,消息很快泄露。】
【武后听到消息,当即果断前往为自己申辩。李治见状又怂了,将责任推到了上官仪身上,而上官仪一介臣子哪里斗得过武后?沦为了他们夫妻斗争中的炮灰,自己和儿子都被处死,家中女眷也被充入了掖庭。】
【至此之后也标志着李治再无法有效制约武后,武后的权力也从“共享”变成了“主导”,李治终究还是丢掉了他心心念念的绝对权力。】
李世民和朝臣们都是面如土色,人精如他们都知道这一场交锋中李治败了,败给了一个女人。
而要论原因,也不是那女子使了什么阴谋诡计,根本原因还是李治自身的问题,长期以来的不肯担责、优柔寡断终于在这时报应了回来。
李治是皇帝本来占着大义,他要是坚决废后,那么大半朝臣肯定都会支持他,武后哪怕有些自己的势力也定然抵抗不了天下大势。
然而关键时刻,李治却是怂了。
而且他还把自己忠心耿耿的臣子推了出去背锅,他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么干了未来还有哪个臣子出头帮他对付武后呢?难怪这之后武后成了他们中的主导!
长孙皇后心中兴奋不已,这是她读了那么多史书中少有的皇后反制了皇帝的例子。
不管是吕后、邓太后、冯太后都是在丈夫死了之后才能掌控朝堂,在他们的丈夫还在时,他们也不可能插手太多朝政大事的。
虽然皇帝是她的儿子,长孙皇后也不得不感叹武媚的手段心性都高于李治。
原来女子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这一步!
然而就在这时,长孙皇后却感受到自己手部传来柔软的触感,低头一看竟是自家小女儿握住了自己的手。
长孙皇后有些奇怪,低声道,“丽质,你想跟阿娘说什么吗?”
李丽质小脸严肃,点了点头,但是却没有直接开口,而是凑到了长孙皇后耳边,用只有他们两能听见的话。
“阿娘,为什么武媚作为皇帝的妻子便能插手政务,但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却从来没有这个机会呢?虽然阿耶、阿娘你们都很是开明,让我也能跟着哥哥们一起学习,但是你们也应当从来没有想过让我跟哥哥们一样治理一方土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