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这一点后, 长孙皇后先是有些兴奋,如果华夏能够效仿之,那女子是不是也能拥有继承权?
但很快她就冷静了下来, 因为她无比清晰地意识到, 欧洲的那些制度根本不可能在华夏生根发芽。
首先依照历朝历代皇帝对佛教、道教的警惕来看, 他们决计无法接受宗教的影响那么大,甚至决定他们的婚姻。
其次华夏人最为重视的便是香火, 也就是姓氏的传承, 而不是血缘。
所以无数华夏的男人宁愿去其他亲戚那过继一个儿子,也不愿传给女儿。
还有少数家族会选择招赘, 然而本质上还是想要通过婚姻得到一个男丁。
可能说他们错了吗?毕竟华夏自古以来本质上只有无数事情都只有男子可做。
想到这,长孙皇后叹了口气,终究还是不同的, 欧洲能做大唐未必能做啊!
然而当她低下头瞥见身旁的小女儿时,却见小女儿神采熠熠。
见母亲看向自己,李丽质还露出了个甜美的笑容。
“阿娘,英国跟大唐的情况不一样,大唐也很难效仿, 但却告诉了我们遥远的国度中还有另一种可能。未来还有很长, 说不准哪天就有女子探索出了方法呢?”
长孙皇后的心顿时安定下来,没想到自家的小女儿那般的通透,反而她自己狭隘了。
旋即她也露出个温柔的笑, “丽质, 阿娘也相信会有这么一天的。”
光屏并不知道给贞观君臣们带来的震撼,犹自播放着。
[按照继承法,首先登基的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玛丽一世,她也是英格兰第一位公认的女王, 但依旧是亨利八世造的孽。玛丽一世十五六岁青春期时,亨利八世跟王后疯狂闹离婚,导致玛丽一世长期处在抑郁中,连带着自己的身体发育都受到影响。]
[玛丽一世不仅因此不能生育身体也十分不好,所以在登基五年后,42岁时她便去世了。]
[生前她跟伊丽莎白这个抢了她母亲王后之位的女人生下的妹妹可谓是又爱又恨,不过因为时间原因这里就不细说了,但生命的最后她还是选择了伊丽莎白作为她的继承人。]
[25岁的伊丽莎白成功登上皇位,开启了自己的统治时代。]
[在宗教上,她实行相对温和的宗教政策,确立英国国教,缓解了国内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尖锐矛盾,成功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 。]
[内政上,她精简政府机构,选贤任能,获取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巩固且强化了王权。]
[军事上,她领导的英国海军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海上霸权由西班牙转向英国。]
[经济上,她鼓励海外贸易和航海探险,在她的任下英国成立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拉开了“日不落”帝国的序幕。]
[文化上,她倡导学术自由,发布了开明宽容的政策,使得文化空前繁荣,开创了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更诞生了诸如威廉·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等大文豪,大思想家。]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45年,她的统治期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而她本人也被不少英国人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国王。]
纵使知道能被光屏介绍的女王功绩定然不差,但贞观君臣们还是着实吃了一惊。
最伟大的国王?这意思是是她一个女人比过了其他所有的男性国王?这怎么可能!
他们很想否认,试图找出其中破绽,然而光屏的介绍虽然简短,但却已经将伊丽莎白的功绩几乎明明白白的列了出来。
而他们对政务又很是熟悉,几乎是一看便知道那些功绩的含金量。
哪怕英国跟华夏情况不同,但开疆扩土,经济繁荣都会是一个伟大帝王毕生的追求,更何况她还是未来巅峰日不落帝国的奠基人!
那数都数不清的土地都是让他们无法否认伊丽莎白功绩的证据!
不少思想活跃的臣子又想到华夏历史上的皇帝们,哪怕忠君思想已经深入他们的大脑,但他们也心知大部分皇帝都是庸君甚至是昏君。
若是他们能够在伊丽莎白一世和那些庸君们之间选的话,他们还真宁愿被一个有能耐的女人统治。
哪怕不考虑百姓,但伊丽莎白一世手下定然能有比庸君们多得多的青史留名的机会。
当然这个念头只在一瞬,他们很快便将这个念头抛在了脑外。
不成,不成,这可不兴想!
“女子为帝”违背了千百年来祖宗的规定,大逆不道啊!他们绝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背弃了先祖!
只是想到从前在光屏上看到的那张地图,他们还是忍不住
李世民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在心中感叹了句这女王倒真是个人物!
那亨利八世也真是糊涂,放着这么好的女儿不培养,非要折腾换了六任妻子,结果还是没能留下健康的男性后代,真真是个笑话。
而后他又突然间想起未来大唐那些一个不如一个的后代帝王们。
虽然长孙无逸未曾直说,但他能感受到他对大唐后来的皇帝都是不满意的。
甚至他还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感受,那就是大唐之后的皇子皇孙们似乎就没有一个有能力,能当明君的。
也正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李世民对于未来十分没底。
他可以解决自己朝代的事,但后代的那些男丁们一个个都是废物立不起来那么哪怕他是神仙也救不了啊!
或许,他能不能扩大一下选择继承人的范围?
公主也是他的血脉,如果大唐未来能有厉害的公主的话……
不过李世民也很快打住了自己的念头,那英国也是没有生出来健康的皇子才能无奈传为给公主,他们大唐又不缺皇子!
若是皇子、公主们都拥有相同健康的身体,公主又怎么会是皇子的对手呢?
只是,李世民却突然间又想起了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
他虽然自信地觉得姐姐必不是自己的对手,但却是超出李建成、李元吉无数倍。
甚至李世民又生出了一个念头,若他的继任者们能有平阳公主的能力,他也不用像现在这么愁了。
罢了,最终李世民还是叹了口气,不愿再深想下去。
毕竟这样的改革在华夏必然不可能实现,他又何必庸人自扰之?
更何况哪怕不提天下人是否反对,还有公主嫁人后孩子要跟随父亲姓这一点也让他无法接受。
他做那么多是想大唐尽可能长的传承下去,公主继位岂不是立马
长孙皇后心中自然是兴奋不已,她一直想见识一番女子真正的广阔天地会是什么样。
长孙五郎对武氏的介绍戛然而止让她十分遗憾,但如今的伊丽莎白却是弥补了她的遗憾,虽然伊丽莎白一世是异国的女王。
兴奋过后,她想起了自家女儿,丽质应该会很开心。
旋即她低下头,却发现女儿脸上并没有她预料的兴奋不已,而是严肃着神色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长孙皇后是个尊重女儿的母亲,便也没出声打扰。
只是,她心中生出了个感觉,这段时间以来,女儿真的成长了,或许未来她的真的会有她想象不到的成就。
李丽质的确在思考,她本以为听见伊丽莎白的那些功绩她会兴奋不已,但真临到头,她整颗心却是沉了下来切切实实思考起了该如何行动。
后世公认,那就意味着整个英国都认可了伊丽莎白的功绩,并不因为她是女王而贬低她。
是后世风气开放了,还是面对那般的功绩他们贬无可贬?
或许是两者皆有之。
李丽质思考间又看到了帘子后朝臣们的各种各样的神色,生性对敏锐的她很快看出了朝臣们神情中饱含的情绪。
显然他们对公主继位依旧是不认可的,但却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的功绩的确出色。
如果她也能做到那般的话,是不是她也有机会不再囿于闺阁之中?
李丽质不由得看向身旁的两个兄长,衣袖下的手不自觉握紧。
从小她就很是不解为什么都是阿耶阿娘的孩子,为什么仅仅是因为她是女孩就跟哥哥们完全不一样。
可她真的很想像两个哥哥一般那么活,跟他们处在公平的位置比上一比。
只是,前方的困难太多了。
譬如在阿耶阿娘以及天下人眼中,女子终归是要嫁人的,而嫁人后女子便成了泼出去的水。
如今她已经9岁,距离嫁人也不过就短短四、五年了,如果她想改变还来得及吗?
这一切都令李丽质有些恐慌,她只能继续看向光幕,寄希望于那遥远的国度能告诉她解决办法。
[当然对于大多数爱好八卦的普通人来讲,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未嫁,宣布 “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表明自己将终身奉献给英国,所以她还有一个称号叫作“童贞女王”。]
[当然原因自然不只是因为这个,据史学家分析,归根结底还是亨八干的好事,伊丽莎白目睹了亨利八世的六段婚姻,特别是目睹了母亲被处死更是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让她无法相信婚姻,走进婚姻。]
[其次女王的婚姻从不单纯,更是重要的政治筹码。彼时英国信仰新教,但欧洲其余国家却还在信仰旧的天主教。]
[所以,如果伊丽莎白跟欧洲其他国家国王,王子结婚便会导致国内的宗教势力偏向天主教,而她若是与国内大贵族结婚,便又会让人觉得她偏向了新教,打破了她好不容易在国内维持的平衡。]
[伊丽莎白还公开表示过,她如果结婚便会有独掌大权的女王变成了国王的妻子,不得不将权力分享给丈夫,这也是她无法忍受的。]
[而如果她保持单身,反倒可以利用婚姻为诱饵周旋在各国求婚者之间,为英国争取数十年和平发展的机会,可谓是好处多多。]
[当然她一辈子不嫁也有坏处,那就是她没有合法的孩子,虽然据传有几个私生子,但大家也知道私生子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伊丽莎白死后她的王位只能传为给表侄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都铎王朝结束,英国开启了斯图亚特王朝。]
贞观君臣们自然是不认可伊丽莎白不成婚的决定的,但面对伊丽莎白成熟的政治手腕,他们还是忍不住在心中赞叹。
甚至不少人心中的天平都倒向了“不结婚”,毕竟相较于能给国家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女王只是不结婚那简直是太划算了。
然而在听到了伊丽莎白没结婚导致没有继承人,王朝就此改朝换代后,他们心中的天平顿时偏了回去。
特别是李世民更是不能接受,将王朝治理得那般好结果改朝换代了?那岂不是白努力了?
不成,绝对不成!果然还是不能让公主为帝啊,江山都得送给别家了!
而且那英国的皇室也真是个傻的,难道他们就找不到一个姓“都铎”的吗?怎么会传给姓外姓的表侄孙?
不对,能传肯定还是传了,定然是都铎皇室的人丁单薄。
对了,欧洲规定“一夫一妻”,私生子也没有继承权,这要是夫妻两人其中一个身体弱些,整个家族就得绝嗣了。
华夏决不能学,这太不利于家族的稳定了!
李丽质的脸色也由兴奋变为苍白。
她本觉得伊丽莎白不嫁人是个好办法,女儿嫁出去是泼出去的水,那不嫁人不就成了?
然而在听见英国改朝换代后,她知道这个办法在华夏决计行不通。她已经知道对于所有的帝王来讲最重要的就是皇位传承,王朝能够尽可能长久的延续下去。
所以,在华夏的土地上真的没希望了吗?
李丽质到底是个小姑娘,心情逐渐绝望了起来。
直到一直安静看视频的长孙无逸开了口。
【切,还不是亨八作的。我记得欧洲王室虽然通常也随父姓,但女王只要能让丈夫入赘就可以让孩子都跟着母亲姓嘛。比如伊丽莎白二世的几个孩子都跟着她姓温莎,虽然她老公那个老登不老实还想给孩子加上自己的性,闹腾了十年后“蒙巴顿-温莎”作为折中方案,但实际上温莎还是最主要的。】
【而且之所以会有折中方案据说还是女王太恋爱脑了,想要给丈夫一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