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绪忽然勃然大怒道:“满口胡言,你当我不知!李林甫要构陷韦坚和皇甫惟明,才让你们捉了与他相交甚厚的漕帮众人,又要打击王忠嗣,便让你们剪除他的羽衣,我看你掳了郭子仪,恐怕就是想要将他屈打成招,用来陷害王忠嗣的吧?”
飞鸿子道:“嘿嘿……林相这事么……和安中丞的计划也无冲突,我们一并办了,对安中丞也没什么损失么……”
安庆绪打断道:“放屁!一旦林相铲除了朝中异己,一下个可不就拿父帅开刀了?”进而眯缝着眼狠厉地说道:“你和阿波首鼠两端,一仆二主,对父帅可真忠心的很啊!”
飞鸿子见安庆绪已知一切,又张望了半天不见有别人现身,不禁动了杀人灭口的心思,对着安庆绪道:“二公子,我毕竟是你前辈,说话客气些的好!”说话时盯着安庆绪,双目已然目露凶光。
安庆绪却不慌不忙向着石头后面叉手道:“师父,看来徒儿所猜测的一切都是真的,今日飞鸿老贼落了单,合当天助我也,如何处置还请师父示下。”
飞鸿子闻言一惊,他被江朔撵着跑了一个多时辰,实是大耗真元,跑不动了才停下来,原想和江朔隔河对峙,却不料忽然钻出一个安庆绪,他不惧安庆绪,却颇为忌惮安庆绪的师父尹子奇,尤其此刻内力不济之时。
飞鸿子此前不住张望就是看尹子奇是否藏在左近,此刻听安庆绪对着石头后面说话,尹子奇果然藏身石后,不禁就想逃跑,但他也颇狡猾,转念又想若尹子奇真在石后为什么迟迟不现身?难道是二公子在诈我?一时心中踟蹰,脸上阴晴不定,不知是战是走。
这时江朔可已经看出了端倪,对王栖曜道:“曜郎,射那老贼!”
王栖曜早已暗暗扣好羽箭,听江朔发话,立刻连珠快箭射出,这次可不是二箭连珠,而是三支箭分别向飞鸿子面门,前胸,小腹一齐射到,飞鸿子也真了得,僧袍的大袖一卷,内力掷出,将三支箭尽数打落。
江朔却等得就是这个机会,一跃跨过河流,手中七星宝剑向飞鸿子当胸刺到。
第353章 辋川别业
飞鸿子方才挥舞衣袖虽然震飞了三支箭矢,但觉内力已有中虚之相,此刻江朔长剑刺来,挟着风雷之声,竟似内力丝毫没有消耗,不禁心中暗暗吃惊,更不敢接招,胸口向内一缩,整个人向后平着飞出,避开了江朔这一剑。
江朔知他毒掌的厉害,手上毫不留情,长剑急递,连续刺击,逼得飞鸿子连退数步,将郭子仪护在身后,又听到身后王栖曜涉水渡河过来,守在郭子仪身边,这才稍微放心。
飞鸿子此前没和江朔正面交过手,只知他武功了得,今日见他剑法入神,内力更是壮旺,心知必然是个难缠的对手,更不知道岩石后面是否真的躲着尹子奇,他能感觉到石头后面似乎真的藏了一人,但离得远,无法判断此人功夫强弱。
飞鸿子待要不信安庆绪之言,但他知尹子奇颇有韬略,故意躲起来等自己和江朔斗得两败俱伤之际,再出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念及此处,飞鸿子便无恋战之心,他忽然伸手入怀,抓了一把什么事物,向江朔一扬,道:“接法宝!”江朔一惊,连忙舞个剑花护住全身,同时向后跃出闪避,不料飞鸿子掌中空空如也,并未抛洒什么东西。
飞鸿子借着江朔一愣一退的功夫,转身便走,等江朔反应过来,他已在数丈之外了,他回身哈哈大笑道:“安二公子,江小友,我今日不与你们两个小辈一般计较,山高水长,后会有期……”说完几个纵跃,钻进山林之中去了。
郭子仪还躺在地上生死未卜,江朔可不敢把他留给安庆绪,更何况也未必追得上飞鸿子,只得转身回来,却见安庆绪不知何时已到了郭子仪身边,王栖曜则在一边手持弓箭呆立不动。
王栖曜只见江朔和安庆绪都与飞鸿子为敌,还道安庆绪是自己人,因此安庆绪到身边时毫无戒备,让他轻易点穴制住。安庆绪以刀指着郭子仪,嘴角挂着冷笑,对江朔道:“江溯之,几日不见,又结识了新的伴当啊?”
江朔却并不惊慌,也笑谑道:“安二公子,我替你解了围,你不谢我也就罢了,怎么反而恩将仇报?”
安庆绪仰天打个哈哈,道:“江溯之,飞鸿子本已被我慑住了,并不敢动手,你又来多什么事?”
江朔也笑道:“飞鸿子所惧的是你师父尹子奇,可不是石头后面这位。”原来江朔早已察觉到石头后面有人,并且此人内息虚浮急促,并非什么武林高手,绝不会是尹子奇。
光凭观炁识人这一点,江朔的内功修为就已经比飞鸿子高出许多了。
石头后面那人见藏不住了,转身从石后走出,向江朔叉手道:“原来早已被溯之看穿,庆宗这厢有礼了。”藏在巨石后面的原来是安禄山的大公子安庆宗!
江朔对安庆宗印象不坏,当年在雒阳在云韶院遇到安庆绪、李珠儿主仆,安庆绪就是一个痴迷书画的文士,并不想安庆绪这般心机深重,他将李珠儿送到公孙大娘处学习剑器舞,李珠儿没等到第二日就和江朔走了,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
江朔向安庆宗叉手还礼道:“安大公子请了,你们弟兄二人在此荒郊野外有何贵干?”他心中奇怪:安庆宗并不会武功,随着安庆绪一同前来不是反而成了累赘么?
安庆宗却道:“溯之,你错怪我们了,我兄弟二人是去访友的,巧遇你追逐飞鸿子到此,二弟才现身助你一臂之力。”
江朔实在是难以相信安庆宗的说法,道:“这深山老林里,访什么友?”
安庆宗道:“小子,你若不信,便请和我们一同前往。”
江朔斜睨了安庆绪一眼,安庆绪还用刀指着郭子仪,警惕地看着他,安庆宗问道:“二弟你把郭军使放了吧,溯之并非蛮横之人,你便放了郭军使,他也不会为难我们的。”
江朔虽然不齿安庆绪的为人,但也还没到立见生死的地步,道:“二公子,你放了郭军使,我今日绝不为难你们。”
安庆绪不屑地“哼”了一声,他今日确实是巧遇江朔和飞鸿子,但现身吓退飞鸿子,却不是为了帮江朔,只是要破坏飞鸿子替李林甫办事而已。经过上次交锋飞鸿子自知不是江朔的对手,因此也不敢真的和他动手,便就坡下驴退回到安庆宗身边道:“江溯之,今日阿兄月夜访友,我也不与你一般计较,至于郭军使么,我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自然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江朔赶上前去,替郭子仪和王栖曜解了穴道,王栖曜悔不喋地道:“江少主,是我大意了,我还道这家伙和我们是一派的……”江朔心中好笑,心道这位曜郎比我还年长些,没想到江湖阅历竟还不如我,他却不知道王栖曜一直跟着师父学习骑射武艺,这还是第一次出山,故而和已在江湖行走了两三年的江朔相比,还多有不如。
郭子仪此前只是被闭住了穴道,眼耳却并未闭塞,发生的一切都清楚得很,他一得自由,便对江朔喜道:“溯之,没想到今日在此地重逢,这飞鸿子是什么人?功夫还真了得。”
江朔道:“我也是几日前刚和他在嵩山少林寺遇着,此人是崆峒山奇门的掌门,自称西少林,其实是魔教中人。万幸他只是掳了你并未加害,此人善于使毒,被他毒掌拍到或毒爪抓到,可就凶多吉少了。”
郭子仪吃了一惊,道:“我在朔方军时,距离崆峒山不远,军中也多有崆峒派的弟子,我只道崆峒派是名门正派,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掌门人。”
安庆绪冷笑道:“郭军使,回到军中不妨好好查查军中有多少崆峒奇门的弟子,可要多加小心咯。”
江朔解释道:“崆峒原有儒释道三门,确是名门正派,这位飞鸿子在混元顶自创奇门,号称第四圣,与崆峒派实是两回事。”
郭子仪点点头,又转向安庆宗叉手道:“安寺丞,你今日到辋川,难道是拜访王摩诘么?”安庆宗官拜太仆寺丞,因此郭子仪以官职相称。
安庆宗喜道:“原来郭军使也认得摩诘居士?”
郭子仪道:“辋川毗邻郑县,我乃华州人,自然知道华州的风华人物,本次返乡服丧,也听说了摩诘在此置别业之事。”
安庆宗点头道:“我仰慕摩诘居士已久,去岁居士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正月回返朝廷,转任库部员外郎,我得到消息特来拜访的。”
江朔听得云里雾里,问道:“这位摩诘居士是谁?既是居士又怎会又是做侍御史、又是任员外郎的?”
安庆宗道:“溯之,你竟然不知道摩诘居士,蒲州王维你可识得?”
江朔道:“就是写下《鸟鸣涧》、《辛夷坞》的王维?”
安庆宗笑道:“看来溯之你也看过邸报,不错,就是这位王维,他号叫摩诘居士。其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尤其是这《辛夷坞》就是作于辋川,其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令人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江朔一听来了兴致,道:“原来这位王维不住在西京长安,而是在此地居住。”
安庆宗道:“此地名辋川,人称中南山中最秀丽之处,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因辋水流潺湲,川流环凑涟漪,形成了好像车辆形状的辋纹,故名辋川,武周朝宋之问曾在此地建别业,天宝三年时后被王维购得。”
江朔道:“原来如此,我们这就是拜访摩诘居士吧。”
郭子仪道:“我有孝在身,不能和你们同往拜访,且潜龙寺这一大家子人尚不知我生死,须得尽快回返。”
王栖曜听说要去拜访文士,顿时没了兴趣,他最喜结交武林朋友,却不爱舞文弄墨,听说郭子仪要走,忙道:“我护着郭军使回去。”
江朔道:“也好,有曜郎护送郭军使,我也放心些,不过此去潜龙寺只怕需得走百里山里,夜间只怕不好行走。”
安庆绪道:“不如住在辋川镇上,就在前面不远处,明早再赶路吧,否则在林中赶夜路可太危险了。”
郭子仪略一思忖道:“也好,明天一早郭氏族人必然全县大索,寻找我的下落,在此耽一晚也问题不大。”
于是安庆宗、安庆绪兄弟头前引路,绕过大石,沿着河岸行不多远见到两匹马,乃是安氏兄弟的座驾,二人牵了马匹,并不骑乘,仍是和江朔等人一起徒步前进。
随着地势抬高,河流逐渐变为溪流,两侧山势缓缓展开,形成一道狭长的山谷,此类依水而成的山谷在终南山中颇为常见,称为川道,众人顺着川道继续向山上行去。
行不多时,景色又是一变,溪水在月光下果然见水流中形成了一个个如同车轮般旋转的波浪涟漪。两侧山上的草花、树木、奇石虽然看来贴合山势,自然生动,但又觉处处透露着精致,似乎是有意为之。
转过一道小山梁,一座庄园忽然出现在众人面前,其中筑造亭台阁榭无一不全,而又错落有致,让人不禁佩服起此间主人的雅趣,想来便是辋川别业了。
这别业没有围墙环绕,楼阁散布极广,倒似一个疏疏落落的小镇一般。安庆宗道:“摩诘居士对宋之问的别业做了改造,引入耕、牧、渔、樵四民,在别业周边同住,更有乡野之趣,我们先找找看,有没有人家可以暂居一晚的,明日一早再拜访居士。”
正说话间,忽听一声清亮的长啸,只听一人纵声高歌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354章 摩诘居士
江朔转头望见路边真有一片竹林,正在夜风吹拂下娑娑作响,江朔听那一声长啸,心中一喜,道:“没想到这里还隐藏了一位高人。”纵身一跃,从竹林顶上飞过,他足尖不断踏在竹枝之上,伴随着吟唱声变换身形,向着弹琴吟诗之人方位寻去。
却见竹林中果然有一方空地,有一五十岁上下的飘逸隐士,峨冠博带,身披长袍,膝头横搁着一副古琴,看着倒像前朝魏晋名士一般。
江朔忙落地向他叉手道:“在下江朔,拜见前辈。”
那人见江朔飞临,微微一愣,却不慌乱,吟完这段五言绝句,右手扫弦发出“铮铮”两声,才停住琴音,抬头问江朔道:“小友是何人?深夜造访辋川别业,有何见教?”
这时听到竹杆摇晃的声响,安氏兄弟和王栖曜拨开竹丛来到这里,安庆宗率先叉手施礼道:“摩诘居士一向可好,庆宗有礼了。”
原来这位弹琴复长啸的长者就是摩诘居士王维,王维却认得安庆宗,道:“哦,原来是太仆寺丞安大郎……”哂笑道:“今夜可真热闹,安郎难道有什么紧急公务要处理么?”
圣人为显对安禄山的信任,特进安庆宗入朝为官,朝中这么多衙署可选,安禄山却偏偏选了太仆寺。太仆寺掌车辂、厩牧之令,分为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安庆宗在典牧署任太仆寺丞,是管理天下马匹的六品官,而王维现任库部员外郎,为兵部库部司次官,掌管武库,管理军械、卤簿仪仗等事,从六品。
两人虽然分属两衙,但一个管车马,一个管军械,政务上倒也有些往来,因此王维才问他是否有公干。以职衔而言,王维还比安庆宗低了半级,但他对安庆宗说话毫不客气,因为安庆宗做官只是靠他阿爷的荫庇,王维二十五年前就高中了进士,两人年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安庆宗在王维面前表现的极为恭谨,叉手捧心道:“小侄仰慕前辈已久,今日特为来拜访,并无紧急公务。”
王维点点头,道:“如此,安郎请回吧。”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一愣,没想到王维态度会如此生硬,安庆绪不满道:“王员外,我阿兄特地来拜访,你又何必拒人千里之外呢?”他故意以王维的官衔相称,那是故意贬损王维,安庆宗虽然和王维分属二衙互不隶属,但终究是高了半级的。
王维却只当没听出他的弦外之音,冷冷地道:“若是公务,维自然不会拒人千里,不过这里是辋川别业,令兄又说无有公务,我们素无交情,又何必虚意逢迎?”
安庆绪听了眼眉一立就要发作,安庆宗连忙拉住他,道:“哎……只怪我们是杂胡之后,武人传家,摩诘先生看不上我们也在情理之中,我们这便走吧。”说着拉着安庆绪就要转身离开。
王维却道:“慢来……”
安庆宗忙转身叉手道:“先生还有何指教?”眼神中竟带着惊喜的神情。
王维却仍是冷冷地说道:“我叫住你是要告诉你,请你们立刻离开不是因为你是杂胡,维曾入河西节度幕为节度判官,与昭武九姓也好,铁勒诸部也罢,都有维之密友,我今日逐客全是因为不屑汝父亲为人。”
他不等安家两兄弟还口,继续道:“安禄山此人精于算计,听说他觊觎军马,便让自己儿子做了掌管天下军马饲养的典牧署丞,今日又让你们来拜见我,难不成是又缺兵刃军械了么?”
江朔心道原来王维曾在西军任职,东西二军素来交恶,难怪他对安家没什么好感了。
安庆宗忙叉手道:“今日前来拜访先生全是因为仰慕先生诗名,绝无他求。”
安庆绪却道:“摩诘先生此言差矣,先生入西军幕府不过一两年的时间而已,何必卷入东西军的冲突之中呢?东军短缺军马器械,请朝中各署多多相助,又有何不可?”
王维闻言哼了一声,安庆宗却惊恐地望着安庆绪道:“二弟,你只说陪我来拜谒摩诘先生,我还道你是顾念兄弟情义,没想到是肩负着父帅的使命?”
安庆绪道:“阿兄……自然也是放心不下你一人来此,不过,阿爷仰慕摩诘先生也是实情,顺带一提又有何不可?”
王维转头捻动琴弦调试,不看他兄弟二人,道:“诸位都请便吧。”
安庆绪还带要讲,安庆宗却狠狠一拉他的手臂道:“二弟,别说了,我的脸面都让你丢尽了,快走,快走……”
江朔在一旁道:“摩诘先生,安庆宗虽然是安禄山的长子,但他行事与他的阿爷颇不相同,还请勿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赶他走?”
王维斜睨他一眼道:“小友,你又是何人?知道些什么,竟还在此替人说情。”
江朔脸一红,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因身负神功,江湖人士都对他客客气气,还是第一次被人这样以教训的口气训斥,嗫嚅道:“我……我在雒阳曾遇到过安郎,他确实醉心诗书,为了得草圣张旭的书帖,也是花了大力气的……似乎,似乎……不是作伪。”
王维又斜了他一眼,正要出声挖苦,却听一人郎声道:“阿弥陀佛,摩诘居士,这位就是我和你提起的少年英雄,怎么今日见了却又如此轻慢呢?”
不知何时林中进来一位老僧,这僧人长的高大奇伟,正是菏泽神会大和尚。
王维此前对众人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此刻见神会到来,却立即方才膝上的古琴,起身叉手道:“不知道大师到来,未及迎迓,恕罪,恕罪。”
江朔忙向神会叉手道:“大和尚怎么到了此处?”
神会笑着向他解释:“郭军使被掳走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我们怎会不知,但我们找到那边院子时,你们已不知所踪了,我们便分头寻找,我恰走的这一路,才遇到你们。”